-
1 # 星辰落大海
-
2 # 沉墨I方之城
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帝,生前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建立了不世的功勳,但他的駕崩卻很是離奇,不但死亡原因成疑,而且他的傳位真相更是撲朔迷離。
秦始皇是在第五次全國巡視完畢,回咸陽的途中駕崩的。駕崩的地點很有意思,在原趙國的鉅鹿沙丘宮這個地方(今河北邢臺),在戰國時期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也是在沙丘宮駕崩的,不過是被自己的兒子關在行宮裡面,活活餓死的,據說還死得慘,都餓得自己爬到行宮樹上掏鳥蛋吃。
秦始皇駕崩的地點很不湊巧,在原趙國的底盤上,而且當時全國統一沒多久,明裡暗裡的都還有一些反對勢力在活動,史書上記載的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項羽叔侄三人團隊,還有張良請力士用大鐵錐砸秦始皇的車駕的暗殺事件。如果當時秦始皇駕崩於趙地的訊息立馬傳出去,肯定會有暗中勢力趁新君未立,趁機造反。作為丞相,李斯為帝國穩定的考慮,肯定會是秘不發喪的。
其實這種皇帝駕崩於帝都之外,秘不發喪幾乎是一種傳統,比如永樂帝朱棣不也是在徵漠北的途中駕崩,而秘不發喪回了北京立了新君才發喪的,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穩定考慮了。
至於史書上說趙高勾結李斯,傳假詔立胡亥為二世皇帝,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後人眾多歷史學家皆認同此觀點,這樣的邏輯更吻合李斯為什麼秘不發喪,而是掩蓋真相回咸陽立胡亥並下詔敕死原太子扶蘇及大將蒙恬。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的。李斯和趙高如果要矯詔改立胡亥為二世皇帝,那就應該在秦始皇駕崩後,立刻宣佈假詔書,所有的犯罪永遠擔心夜長夢多,更何況是這種決定帝國命運的改立新君的謀逆之罪,越快成事,風險越小,從沙丘回咸陽至少需要一個月,李斯、趙高能保證秦始皇駕崩的秘密能絕對密不透風?萬一訊息傳出去,不說扶蘇公子立刻回咸陽登基,能保證咸陽的其他公子不捷足先登?
會不會李斯要防著扶蘇公子,畢竟他是秦始皇在位是冊封的太子,具有合法的繼承權,我們從後來殺扶蘇來看,無論是保密或不保密,扶蘇都沒有有一絲的造反之心,對李斯的立胡亥為帝的詔書沒有絲毫的質疑。扶蘇要造反是很輕鬆的,畢竟他和蒙恬手握大秦的重兵。就算胡亥登基了,要趕他下來也是容易的。
所以,無論是李斯秘不發喪也好,昭告天下也好,扶蘇對秦始皇的遺照都是認可的。李斯沒有必要用秘不發喪來防範扶蘇。李斯的秘不發喪純粹是為了帝國穩定,保證新君二世胡亥能更平穩的在咸陽登基。
-
3 # 唐詩宋詞有風雲
秦始皇東巡路上病危,曾密示丞相李斯,將皇位傳於遠在邊地的長子扶蘇,秦始皇駕崩後,李斯也確有命快馬向扶蘇傳始皇遺詔之意。但中車府令趙高的一番話卻讓李斯範了躊躇,趙高對李斯說,當年他主導的焚書坑儒,已經得罪了天下讀書人,而扶蘇是尊儒的代表,如扶蘇繼位,怎會放過李斯?當年曾立下做"倉中鼠"宏願的李斯當然不會放棄自己來之不易的富貴榮華,於是在趙高的攛掇下,放棄了立刻快馬通知始皇死訊的想法,與趙高合謀,導演了"沙丘之變",一邊用鹹魚掩蓋屍臭,一邊篡改遺詔,賜死扶蘇,另立胡亥。而太患得患失心機重重的李斯最終還是沒能鬥過趙高,與其二子皆被腰斬於市!
-
4 # 閒聊紫水晶
公元前210年,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第五次東巡途中死於刑臺沙丘,駕崩時秦帝國剛建立20多年,當時秦帝國局勢仍然緊張,舊貴族仍具野心,李斯擔心過早公佈死訊鬧出事端,眾人難以保證能回到咸陽。
李斯雖追逐名利確是聰明絕頂之人,秦始皇沙丘病重之際,命令趙高寫詔書,準備送去給長子扶蘇,詔書命令扶蘇把大軍交給蒙恬,然後和運送始皇遺體的車隊在咸陽主持他的葬禮,這也代表要傳位給扶蘇,因為主持葬禮的人就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始皇駕崩後,這蓋了玉璽的詔書確並未交給使者傳送出去。詔書和玉璽都落在趙高手裡,趙高一心想立自己的弟子,也就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胡亥為帝,因扶蘇雖沒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確也是中規中矩遠勝於紈絝公子的胡亥,難以掌控,素知李斯與扶蘇蒙恬不和,成功遊說李斯。李斯本是利慾薰心之人,權衡利弊,終於和趙高走上了一條路,夥同趙高以皇帝在外駕崩,以避免國家動盪之由隱瞞死訊,同時也隱瞞了秦始皇的詔書。
始皇駕崩時只有李斯,胡亥,趙高和幾個服侍始皇的宦官,沒有其它人知道。
胡亥未登上帝位前,就夥同李斯趙高偽造詔書害死扶蘇。胡亥公元前210年登基至207年,僅做了3年秦二世皇帝胡亥被趙高逼死在望夷宮。
烽煙四起,秦朝滅亡!
-
5 # 尚清子實用易學
公允的來說,始皇駕崩,李斯隱瞞死訊,起初還是從大局出發的,只是後來,
由於自己的私心作祟,才一步一步與趙高合謀,阿順苟合,討好胡亥,才至使有“沙丘之謀”,才至使後來事情的演變已超出自己的掌控!
“沙丘之謀”詳見《史記》第八十七卷《李斯列傳》:
公元前201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巡行出遊來到會稽山,沿海北上,到達瑯邪山。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隨行。秦始皇有子二十餘人,長子扶蘇因多次直諫,始皇生厭,遂被派去到以蒙恬為主將的軍隊作監軍。少子胡亥很受寵愛,要求跟隨,始皇答應,餘子未隨。
是年七月,始皇到達沙丘,病甚,遂命趙高詔扶蘇回咸陽為自己準備後事。書信都已封后。但還未交給使者,始皇已歿。書信和印璽皆在趙高手中,只有少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趙高以及五、六個親信宦官知道始皇駕崩,其餘隨行大臣皆不知曉。
李斯認為皇帝歿於外,又未正式確立太子,所以保守秘密,應當說,這時李斯還是考慮的大局、整體,還是無可厚非的。
於是李斯令親信把始皇的屍體安放在一輛既保溫又能通風涼爽的車子中,百官奏事及進獻飲食還像往常一樣,宦官就假託皇帝從車中批覆百官上奏之事。
只是後來,事件的演變就不是李斯所能掌控的了!
由於李斯私心太重,方會阿順苟合,經不住奸宦趙高威逼利誘,聽高邪說,喪失自我,丟失大我,至有沙丘之變,幫兇胡亥、趙高,矯詔廢殺始皇長子扶蘇、功將蒙恬、蒙毅。立始皇少子胡亥為二世,後見二世聽趙高蠱惑,使始皇之公子十二人於咸陽街頭被斬首於眾,公主十人被車裂,斯頭呆語閉,無動於衷。待見陳吳揭竿,各地諸侯群起反叛,李斯方欲諫言,不亦特遲且愚蠢乎!以至李斯最終被二世、胡亥過河拆橋,身受五刑而死。
李斯,功輔始皇完成一統,統文字、貨幣,廢封設郡,其功不可謂不偉。但,李斯妒殺韓非,設峻法酷刑,鼓動始皇焚書坑儒,其過亦不謂不大。
-
6 # 微史論
始皇駕崩,李斯趙高等人隱瞞死訊,我覺得有公私兩方面原因。
於公,在古代皇帝駕崩是個很敏感的大事,可以說是除了全面戰爭,最敏感的事件吧。因為皇帝在,各個勢力還心存忌憚之心,尤其是統御霸道之帝王。但是,如果知道帝王駕崩了,在新的皇帝產生之前這段空窗期,是最容易發生暴亂的,各個勢力,或為了自己利益,或為了爭取一下皇位,都會甘願冒險的,關鍵是這段空窗期是代價最小的。所以,皇帝駕崩後,一般近臣或者皇室都會密不發喪。除非是有一方獨大的勢力掌控局勢才可以。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始皇帝統一天下時造成的矛盾,如果都知道始皇駕崩了,可以想象一下得多亂?估計秦二世後期的亂世會提前幾年!
於私,我們也都知道歷史,趙高和李斯協議的結果,因為倆人都怕扶蘇繼位後會清算他們的事情,所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像扶持懦弱無能的胡亥,這樣他倆還是權臣!但是在完成胡亥繼位前必須不能讓別人知道始皇帝已死,因為還要假傳聖旨,賜死扶蘇和蒙恬呢。
基於兩方面,所以始皇駕崩後,李趙才隱藏死訊。
-
7 # 真誠地看著你
始皇帝死於出巡途中,太子扶蘇不在身邊,也不在京城,這時保密是為了維護國家穩定。至於後來,就是一場奪嫡大戰的雞毛狗血了。
-
8 # 筱原123
當時秦雖然一統天下,但六國貴族還大有人在,政局不穩,暗潮湧動,刺秦之事時有發生,而且秦朝的刑法嚴峻,徭役繁重,人民時有不臣之心,擔心被舊貴族野心家利用。所謂是“始皇建國,基礎不牢。沙丘一死,地動山搖。”如果太早公佈死訊,萬一天下大亂,李斯一干人能不能回到咸陽還是個問題。
另外李斯本來就是個勢力小人,利慾薰心。出於利益考慮,決定和趙高合謀,擁立胡亥。所以竭力隱瞞秦始皇的死訊。
-
9 # 貓叔說歷史
秦始皇是死於第五次東巡的路上,地點在河北的沙丘宮,那麼,為什麼李斯要隱瞞秦始皇的死訊呢?鄙人不才,但願意分享一些看法。
第一,隱瞞秦始皇的死訊是為了穩住朝局,避免車隊未回,咸陽發生內亂在當時的體制下,皇帝駕崩,政權交替的時候是最敏感的一段時間,也是最容易出現動亂的一段時間。假如秦始皇的死訊傳到咸陽,恐怕未等到車隊迴歸,咸陽各種勢力就已經開始行動,奪取政權,這樣一來,朝局立即就會陷入動亂,這恐怕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第二,隱瞞死訊也是為了天下的穩定,避免六國趁機鬧事在當時,屠滅六國呢秦始皇威懾力是巨大的,各國貴族都是聞之色變。即使如此,六國舊地的老貴族還是蠢蠢欲動,復國行動從外斷絕過,如果秦始皇的死訊傳出,新帝又未登基,六國肯定會揭竿而起,天下頓時大亂,老謀深算的李斯不可能想不到。
第三,隱瞞秦始皇的死訊是為了自己在將來的政治博弈中佔據上風事實上,無論是扶蘇還是胡亥登基,李斯都是不情願的。但是,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李斯也很無奈。
李斯與蒙恬素來不和,而扶蘇與蒙恬來往密切,假如扶蘇即位,勢必重用蒙恬,這樣,李斯恐怕地位不保,甚至性命不保。
反觀胡亥,無知、暴虐,與趙高關係密切,對於李斯來說,擁立胡亥顯然不是最好的一步棋,可是,眼看著秦始皇屍體腐爛,而跟隨出巡車隊的皇子只有胡亥一人,李斯最終只能聽信趙高的讒言,一起擁立胡亥即位。
-
10 # 鐵錘文史
沙丘之謀,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陰謀計劃。主謀是趙高,合謀者是伴隨秦始皇巡遊的幼子胡亥和丞相李斯。
沙丘之謀,三位參與陰謀的人,看似人人都得到了好處,但是最後最大的受益者,確實三個人裡面地位最卑下的主謀趙高!
所以,秦始皇駕崩之後,可以隱瞞死訊的,不是李斯一個人,而是三人達成的共識。他們的謀劃的具體步驟是:
隱瞞秦始皇死訊,車隊趕回咸陽搶班奪權;銷燬秦始皇寫給公子扶蘇的信件,信中要求扶蘇趕回咸陽主持秦始皇葬禮,言外之意就是由公子扶蘇繼位皇帝。偽造詔書一封,賜死公子扶蘇和同盟蒙恬將軍;清洗胡亥的兄弟姐妹,消除隱患。
為什麼一定要隱瞞死訊呢?
有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是考慮帝國穩定,秦始皇半路駕崩,群龍無首。這個時候,雖然六國已經滅亡,但是各地的地方勢力還存在,一旦這些六國亡國貴族獲悉秦始皇死訊,一定會趁亂造反,攪亂天下政局。這個從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各地依託六國貴族的起義此起彼伏,就可以得到印證。
第二,可以利用隱瞞死訊,獲得的時間差,安排好陰謀計劃。包括偽造詔書賜死太子扶蘇,包括偽造詔書扶持胡亥登基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從容安排的。
那麼,李斯為什麼會同意並且參與到沙丘之謀中呢?因為一切都是利益的算計,屁股決定腦袋,是千古不變的真理。趙高把李斯面前的兩種前途攤到了桌面上來:第一種,嚴格奉行秦始皇的遺志,公子扶蘇繼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一定會任命和他關係密切的政治盟友蒙恬將軍當丞相,執掌朝綱,推行他的儒家治國之道。而現任丞相李斯,因為是法家治國的代言人,一定會坐冷板凳。按照以前的歷史教訓,所有的前任丞相,最後的下場都會很悽慘,儘管李斯是公子扶蘇的老丈人。實際上,這個老丈人可從來沒有在秦始皇面前說過這個女婿的好。
李斯,其實也是一個很冷血的人,最後被盟友趙高一刀斬成兩截,也算是死得其所,報應不爽吧。
-
11 # 45喥卬朢暒涳
其實在史記之中就有所描述,這是他的性格使然,李斯這個人貪利好名,雖然本身具有很高的才能,但心胸十分狹隘,據說韓非子就是他害死的,做到了宰相這個位置,他十分害怕失去,而且,他跟蒙恬素來不和,而蒙恬又與公子扶蘇十分交好,他怕公子扶蘇上位之後損害他的既得利益,而且,相比於公子扶蘇來說,胡亥更好控制。還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他受趙高脅迫,趙高又許以胡亥上位之後,給他更高的權位來誘惑他,最終,他答應了趙高的主意,密改遺詔。而其後他也自食其果,被趙高害死。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
12 # 渭城朝雨憶傾城
李斯被趙高威逼利誘,也害怕扶蘇繼位的話,自己不但會丟官,還會被清算,最終和趙高和胡亥一起串通一氣,秘不發喪。
-
13 # 老唐聊史
秦始皇去世後,李斯為何秘而不喪呢?
我們先看一下《史記》的記載: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餘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轀輬車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輒從轀輬車中可諸奏事。
意思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到沙丘,病得很嚴重,就命令趙高寫詔書給在長城邊監軍的公子扶蘇,叫他回咸陽安排他的葬禮,詔書是寫好了,但還沒有來得及發出去,秦始皇就一命嗚呼了!當時,詔書和印璽都還在趙高那裡,也只有趙高、胡亥、李斯等幾個人知道秦始皇駕崩的事兒。李斯認為秦始皇死在外面,又沒有明確太子,所以就秘不發喪。並叫宦官在車中,就像秦始皇活著一樣,照常讓大臣彙報事情和正常提供飲食等,以隱瞞而不讓人發現。
也就是說,李斯當時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秦始皇是死在外面的,二是因為秦國沒有明確太子,所以才秘而不喪。至於後面和趙高等密謀,更改詔書,賜死扶蘇,殺死蒙恬等,則是因為後面趙高的遊說。當然也有自己衡量後,為自己權利的保持的打算。但我們今天主要從當時的情況和大局分析,而不側重將後面因為權利鬥爭而體現出來的李斯自私、想保持權利的個人因素。
所以,綜合起來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就是秦始皇是死在外面。最高權力的交替往往伴隨著的是各方勢力的鬥陣,明爭暗奪,甚至因為權利交替鬥爭導致國家動盪。當時,距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才十一年,東方六國還有許多密謀復辟的勢力蠢蠢欲動,不過震於秦始皇權威而潛伏罷了。即使如此,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視到陽武縣的博浪沙時,還是遭到了張良謀劃的刺殺行動,不過刺殺沒成功。所以,一旦秦始皇在沙丘駕崩的訊息公諸於眾,那麼很可能導致各個反秦勢力趁機造亂。在不能保證政局穩定的情況下,一般都會秘不發喪,如立邦死後四天才發喪,朱棣死在北征蒙古途中也是秘不發喪等,何況這些人還有太子。
二就是國內沒有明確太子。歷朝歷代,皇位的爭奪都是異常激烈的,甚至手足相殘,不顧國家安危。皇位更替,更是鬥爭最激烈的時候,也是各方蓄勢待發的時候。各朝各代,都確立了嫡長制制度,早早明確了太子,明確接替人,防止動亂。但就算是這樣,爭奪強烈程度也沒有減輕半分。康熙皇帝,九子奪嫡。李世民,甚至幹掉了自己哥哥。而且,秦始皇不光沒有太子,連皇后也沒有。要是有皇后,還好一點,皇后也掌握一部分確立皇帝的權利。偏偏秦始皇,也沒有立皇后。而且,秦始皇囑意的皇位繼承人,還被他安排到了邊遠的塞北,在那裡守長城。這樣一個局面,即使沒有外患,內部各個勢力沒有處理好,也不敢貿然將秦始皇駕崩的訊息公佈出去啊。後來,胡亥即位後,處理掉了大部分的皇子,如果當時在外面就公佈了。咸陽城內,秦國國內,會有什麼樣的局勢變化就很難說了。
三就是當時李斯也沒有想好怎麼辦。李斯,是一個外來人,對於秦國而言。他在秦國沒有深厚的根基,雖然他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中和之後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自己也很有才幹。但是秦國國內也有很多具有才幹和顯赫功勞的人,顯赫勢力的家族。何況,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心裡面肯定也想過如何保持權利,特別是在秦始皇死後。要不然,後面也不會輕易被趙高說動。而要想保持權利,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都還沒有準備。因為秦始皇忌諱死亡,也沒有提前做過有關部署。而且,秦始皇又是一個十分精明能幹,雄才武略的人,李斯也不敢在他之前有什麼動作。所以,他也需要時間來處理各方面事務。
不管於私於公,都只有選擇秘不發喪。即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也是當時最好的選擇!而後面與趙高密謀,乃至後來被腰斬而死,卻是失策了,也是後話。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李斯其人。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早年為郡小吏 ,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 。協助秦始皇滅六國,秦統一天下後,參與議定尊秦始皇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郡縣制度等,被任為丞相。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於公元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
《史記》記載: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能明其畫,因時推秦,遂得意於海內,斯為謀首。 -
14 # 小小樹洞Vz1n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專制主義國家,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始皇認為自己功德蓋個"三皇五帝",所以自稱皇帝, 因為前所未有,故為"始皇帝"。秦始皇希望自己可以萬壽無疆,這樣就可以永遠享受著至高的榮耀,穩坐自己打下的江山,所以他特別熱衷於尋找神丹妙藥,希望藉此來延長自己的壽命,於是他召集天下名醫,想讓這些名醫煉出"長生不老"藥。因為秦始皇迫切的心情,所以不少濫竽充數的人都來到皇宮,藉著煉丹藥的幌子混吃混喝。秦始皇想永葆青春的急切願望眾所周知,秦始皇有一次聽人說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島,那裡有仙人居住,並且也有可能存在不老神藥,於是秦始皇就打算出去尋找仙人。他組織了一大批官員,帶上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開始東巡,前前後後總共去了六次,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每一次都是無果而終。前五次的時候,秦始皇都能平平安安地回來,但是第六次的時候,他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回來的途中,他的生命就終於走到了盡頭。
秦始皇知道自己即將油盡燈枯的時候,把隨從的官員趙高、李斯叫到身旁,安排了自己的身後事,並且明確交代了要將皇位傳給自己的長子扶蘇,之後就撒手人寰了。趙高心機歹毒,他想讓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當個傀儡皇帝,自己好掌握朝中大權,於是他就篡改遺詔,立紈絝的胡亥為帝。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李斯在場,卻不阻止趙高的行為。其實事實是趙高威脅李斯,因為李斯與扶蘇的關係並不好,自己曾經有為難過扶蘇,趙高威脅李斯,如若李斯扶持扶蘇為帝,日後定沒有好果子吃。於是李斯想想,也就莫不發聲了。就這樣,兩個人就一起隱瞞了秦始皇去世的訊息,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打算將秦始皇的遺體運回咸陽之後再說。由於當時是大夏天,天氣炎熱,屍體很快會有味道,於是趙高就在秦始皇的車帳中加了上百斤鹹魚,以鹹魚的臭味來掩蓋屍體的臭味。就這樣,秦始皇被運回咸陽,在趙高的一切計謀之下,胡亥成功登上皇位,而扶蘇和大將蒙恬皆被賜死。
胡亥登上皇位成為秦二世之後,依然紈絝如故,荒淫無度,不理朝政,而趙高作為最高掌權者,肆意妄為,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而李斯胡亥登上皇位不久之後,就被趙高用計謀殺害了,整個秦朝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走向了衰亡……
-
15 # 詩婢楚楚
秦始皇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皇帝,竊以為要論對中國的貢獻,秦皇第一漢武第二,毫無爭議。
始皇帝十三歲繼位,三十九歲稱帝,在位三十七年。從他統一六國號稱皇帝到沙丘殞命僅僅過去了十一年。
秦始皇駕崩在當時絕對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丞相李斯為何秘不發喪呢?這要從秦始皇駕崩時身邊的三個人說起。
始皇帝東巡至沙丘時,身邊除了李斯,還有胡亥、趙高二人,李斯是當朝宰相,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趙高是宦官,因才幹受始皇帝賞識留在身邊當車馬隊長兼掌管符璽釋出命令,還有一個重要身份,他是胡亥的老師。
秦始皇在猝死前,已經擬詔給長子扶蘇,要求由扶蘇主持身後之事。但是扶蘇的老師是李斯和蒙恬,蒙恬之弟蒙毅又與趙高不和,趙高怕扶蘇繼位後對自己不利,就悄悄把詔書扣下了。
三個月後,皇帝駕崩,李斯因太子未立,國家統一不久,唯恐訊息傳出去後天下大亂,於是按喪不發。除了胡亥、趙高和部分姬妾外,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就給了趙高可乘之機。
趙高以周武、商湯之例勸說李斯背叛了公子扶蘇,最終三人合謀篡改遺詔、逼死公子扶蘇和蒙恬,也為李斯腰斬和秦國滅亡埋下禍根。
雖然秦朝僅僅延續了十五年,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其重要性無出其右者。始皇帝在位期間,橫掃六國,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北疆、拓西南、築長城、改幣制、整交通、廢分封、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海內為一,功越千秋,號稱祖龍。如果始皇帝能多活幾十年,或許整個華夏的歷史就將是另一番景象。。。。
-
16 # 夏陽太史
為何始皇去世後李斯秘不發喪呢,是因為李斯沒有節操嗎?李斯:節操,不存在的!
前210年,在第五次巡遊途中,始皇突然死於鉅鹿郡南部的沙丘宮平臺,享年50歲。秦始皇的死訊除了他身邊的少數近幸知道之外,大臣中只有三個人知道,這三個人分別是李斯,趙高,胡亥。那麼作為這三個人中官職最高 閱歷最豐富的李斯,為什麼秘不發喪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
一、事關重大 防止宮中事變由於秦始皇是在巡遊途中駕崩的,離首都咸陽還有好幾天的車程,如果貿然宣佈始皇帝的死訊,難保宮中不會出現權臣奪權的變故,這樣就會導致天下大亂。因此,作為一個在官場上混跡多年的老政客,李斯當然深知皇帝駕崩的重要性,秘不發喪才是安定天下人心的最好辦法。
由於秦始皇已死,要防止在回咸陽途中洩密,於是秦始皇的屍體被放在通風良好的轀輬車(臥車,有窗,閉之則溫,開之則涼),而秦始皇的車駕,則由始皇的近幸隱藏其中,定時奉獻飲食,百官奏事如常,以掩人耳目。這樣就完成了隱瞞始皇死訊的保密工作。然而,除了維穩之外,李斯當然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二、沙丘之謀 國運已然變更剛才說到,秦始皇的死訊只有李斯,趙高,胡亥三個人知道。在始皇彌留之際,也正是這三人知道始皇的遺詔,趙高更是負責筆錄遺詔的人。沙丘之謀,始作俑者恰恰是趙高,正是在沙丘宮,趙高攛掇胡亥,李斯共同完成了這次更改了秦國命運的密謀——沙丘之謀。首先,趙高是教授胡亥法律的老師,深知胡亥的性情,讓胡亥來做這個傀儡皇帝是最好不過的人選,再加之胡亥年幼,意志不堅定,於是憑著兩三句話就說動了胡亥共同篡權,;然後趙高只需要再說服李斯就可以了。
然而這時李斯已經71歲了,從34歲進入秦國官場,他已經經歷了37年的仕途沉浮,為何在大是大非面前願意隨波逐流,共謀篡位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李斯與扶蘇政見不合,若扶蘇成功繼位,李斯的利益必然受損。李斯和韓非一樣,都是荀子的徒弟,也都是精通法家理論的大政治家。秦始皇時期焚書坑儒的建議就是李斯提出的。而扶蘇則不一樣,他仁慈好儒,主張寬厚為政,善於取信於人,最為朝廷上下所服膺,他歷來反對打壓諸子百家,這與李斯極端排儒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李斯敏銳地預料到,如果扶蘇繼位,自己將做不了丞相,權力的誘惑是李斯難以抵擋的,這是李斯參與沙丘之謀的主要原因。
二,李斯與蒙氏家族不和。當年蒙恬為首的主戰派準備北擊匈奴,進攻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時,李斯就加以反對,他認為秦軍輕裝深入,糧食難以接濟,重灌上陣,則無法靈活機動,佔領匈奴的地區耗費巨大,難以為濟。而秦始皇卻支援蒙恬出兵,於是蒙氏一族與李斯的政見分歧由此發端,這也是他十分忌憚蒙恬並最終賜死蒙恬的原因。而扶蘇卻與蒙氏家族走的很近,這更加放大了李斯對於扶蘇繼位的恐懼。
三,李斯個人的權力慾。在權力面前,李斯已經不知節操為何物了!這一點,從他當初害死自己的師兄韓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始皇死後,李斯十分害怕自己失去丞相的地位,奉行老鼠哲學的李斯窮其一生都在努力成為那一隻倉中鼠,而不是廁中鼠。為了這一目標,兄弟情分,他可以無視;君臣禮義,他也可以不要;先皇遺詔,他又何必去遵守呢?
四,蒙毅受命外出祭祀,尚未歸來。這對密謀的三人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啊!
這樣,只要趕回首都咸陽,立胡亥為王,大事就成了。所以李斯當然會封鎖訊息,快馬加鞭趕回咸陽嘍!天時,地利,人和都偏向了李斯那一方,歷史的軌道也就此扭轉!在這一系列的動作中,李斯無疑是關鍵的一步,試想,如果他秉持自己的節操,敢於拒絕趙高的建議,那麼,或許歷史就不是這樣了。然而,醉心於權力的李斯,哪裡還知道大是大非為何物?
-
17 # 打油詩歷史
讀歷史,學歷史,講歷史,評歷史。
嬴政本是秦國主,雄心虎視六國土。
刀光劍影收麾下,天下歸一從其服。
四十有九魂入土,二世胡亥短停留。
豪情壯志如雲煙,帝國大廈哀悲乎。
秦始皇病故沙丘,屬於意外,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謀殺。沙丘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有點邪乎,出現了趙國的趙武靈王也被在這裡給殺了,還有秦始皇。 秦始皇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共進行過五次大巡遊,第五次巡遊的重要隨行人員,有丞相李斯,近臣趙高,還有秦二世胡亥,蒙恬(註釋:蒙氏兄弟作為秦帝國的中流砥柱,蒙氏兄弟和丞相李斯朝政不一的,蒙氏兄弟是對大公子扶蘇忠心的,只是秦始皇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有立扶蘇為太子,但本意還是扶蘇為太子的,因為有史料記載,秦始皇在病重期間,召丞相李斯發了一則密旨,趙高作為秦始皇的近臣,他掌管著玉璽,李斯寫聖旨,趙高蓋印章,後來大家也知道,這道密旨並沒有發出去,密旨的大致意思就是,召大公子扶蘇,撤去扶蘇長城軍團監軍職務,立即回咸陽掌管咸陽內外事物,立扶蘇為太子。蒙恬在朝內掌控一些重要的事物,而蒙毅則在北方長城軍團做頭領,而恰巧蒙恬在秦始皇沒死之前被秦始皇給支出去辦別的事了,這點有點可惜,要不然秦帝國絕對不會只到二世就沒了。)
李斯
為什麼秦始皇喜歡的長子扶蘇沒有跟著一起呢?原因是,秦始皇在坑殺術士的時候,大公子扶蘇於心不忍,便替這些術士求情,結果秦始皇把他給下放到長城軍團當監軍去了。(註釋:秦始皇晚年由於追求長生不老,便召集了很多術士為他求長生不老藥,其中有一個術士叫盧生,拿了秦始皇的錢,不給他辦事,還在背後詆譭秦始皇,這件事讓秦始皇知道了,大發雷霆,隨機下令追查,舉報有功,結果最後一連串的查出來460個術士,被秦始皇一塊給坑殺了,秦帝國覆滅後,為了一些政治上的需求黑化秦始皇坑儒,便有了後來史書的焚書坑儒事件。)到沙丘意外的病故,這個時候作為丞相的李斯就手握大權了。
李斯作為秦國丞相,為秦始皇做了很多的事,深得秦始皇喜歡。他為什麼不在秦始皇死後立即昭告天下秦始皇病故了呢?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下面來為大家解答。
1.天下未穩
秦始皇統一天下滅了六國,雖然名義上把六國給全部消滅了,但是,以前六國的後裔可是大有存在的。我們都知道歷史上靳柯刺秦王的故事,這是發生在秦國準備滅燕國的時候,燕國太子燕子丹找的靳柯然後去刺秦王。雖然沒成功,但不代表以後就不會有刺殺事件了,在一次秦始皇巡遊天下時,有一個大力士,手握石錘,扔向秦始皇的車攆,幸好秦始皇沒坐在那個上面,要不然就被砸死了,而這個大力士就是後來劉邦的軍事張良派來的。你想想秦始皇在位期間都有這些刺殺,他要是死後沒秦始皇的鎮壓,天下會立即大亂,李斯當時應該是想的不公告秦始皇駕崩的事,他應該是繼續按照制定的路線繼續巡遊,這樣才不會讓外人猜疑。可這樣也有個問題,秦始皇病故時期是大夏天,時間長了屍體腐臭發出的臭味也得解決,丞相李斯找來了一車臭鮑魚,就這樣放在秦始皇身邊。
2.趙高作祟
趙高
趙高開始是秦始皇的近臣,但是近臣沒權,他想得到權利,這時剛好有這個機會趙高不願意錯過。因為秦始皇病故,(註釋:我們知道丞相李斯是對秦始皇病故的訊息做了嚴密的保護措施的,所以知道的人是不多的)趙高身為秦始皇的近臣,又掌管著玉璽,他肯定知道秦始皇病故這個事情的,他想要得到大權,就得想辦法從中間運作。第一個找的就是胡亥,為什麼?因為胡亥是秦始皇的兒子,這次秦始皇巡遊,就帶了一個兒子胡亥,不找他沒人能替代了。胡亥雖然身為皇子,但是對朝政理解能力肯定比不上趙高這個老油子了,被趙高忽悠幾下就上了趙高的賊船了。第二個找的就是丞相李斯了,對李斯講其中的利害,得失,實在不行了就拿胡亥的皇權,雖然秦始皇在位期間已經對皇子的權利壓制最低了,從歷史記載就可以得知,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子女,有名字記載的就只有四位。但是皇子畢竟是皇子,丞相李斯還是多少要怯意點的,最後還是軟硬結施,丞相李斯還是屈服了。這樣一來,這個龐大的帝國就在這三位手中了,沙丘的政變成功了。
胡亥
-
18 # 張不叄讀秦史
結合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秦始皇死後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
三十七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丞相李斯嚴密封鎖了死訊,秦始皇的屍體放置在轀涼車中,秦始皇生前受寵信的侍從同留在車中,每天照常進獻飯食,知情者只有胡亥、趙高等五六人。在那之後,趙高扣押下秦始皇的遺詔,先後說服胡亥、李斯,篡改了遺詔,私自改立胡亥為太子,又寫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逼他們自殺。
李斯之所以秘不發喪,一開始的理由是“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天下有變”,也就是說,由於皇帝是死於外地,遠離政治中樞咸陽,擔心各皇子心懷叵測,與大臣們結黨奪取皇位,同時各地也乘機生事,這才封鎖訊息,應該說這條理由確實是成立,不過很難說完全沒有私心在裡面,畢竟秦始皇一死,他就是全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了,站在他的角度,當然是皇帝去世的訊息越晚公佈越好。而趙高很可能也是看出了李斯的私心,才選擇去遊說他。
-
19 # 丁強888
決定秘不發喪,其實是怕當時公佈政局不穩。很多帝王都是這樣處理的。
秦朝首都咸陽,死在今河北沙丘,一般皇位新老交替時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尤其是始皇沒有確立太子,雖然大家都知道扶蘇是接班人,但萬一提前公佈始皇死訊,有人乘扶蘇未到,始皇靈柩也沒有返回時另立其他皇子,或是六國遺民乘機而起,秦朝就會面臨內亂。所以選擇秘不發喪等回到咸陽,新君繼位在發喪是很正常的處理方式。
事實上,胡亥繼位的事實就說明了只要知道始皇的死訊,有能力也有機會的人是會趁機謀取些東西的。如果提前傳出死訊,不一定咸陽留守的大臣和始皇眾多皇子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
20 # 農夫說歷史
千古一帝始皇帝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死的時候是那麼的不體面,被權臣逆子如此對待,死了也不能安心下葬,反而被他們利用完之後,才得以魂歸黃土之下,那麼始皇帝在沙丘駕崩,為什麼趙高,李斯還有胡亥決定秘不發喪呢?其實細細分析大體有三個原因。首先,是趙高與李斯的私心。有其是趙高,他把與蒙氏的私人恩怨帶到了政治當中,覺得只要有蒙氏的存在,自己的地位,甚至是性命都是會受到莫大的威脅,於是就拉著李斯一起下水,在充分分析完李斯的心裡想法後,趙高的陰謀得逞了,原來李斯也是極其看中他的相國之位,有貪念就好辦,胡亥呢,也是一樣,被趙高與李斯一頓連環洗腦,也加入了秘不發喪的陣營,因為他覺得自己會是最大的受益者,為什麼不答應呢?其次,是國內的政治環境。要知道始皇帝的兒子可不是隻有胡亥和扶蘇,萬一老老實實的公佈皇帝駕崩的訊息,不管是不是扶蘇繼位,自己都將有可能成為靶子,因為皇帝是跟你們一起出去的,自己的老子死了,始皇帝的其他兒子以趙高與李斯密謀弒君,就這個理由你就百口莫辯,即使沒有出現找他們算賬的情況,任何一位皇子繼位(胡亥除外),趙高與李斯的處境都是未知數,那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命運握在自己的手裡呢?至少眼前的胡亥是一個聽話的主。最後是國外的形勢嚴峻。始皇帝的霸權主義,在其身前可以撼動另外六國,可是現在始皇帝不在了,新君未定,再有諸王為爭帝位發生內戰,那六國一旦聯盟,秦國危矣!那就等始皇帝的屍體到達帝都,新君繼位後在發喪,一切塵埃落定,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將接受其事實,這也就導致李斯等人決定秘不發喪的原因。
回覆列表
利慾薰心。李斯本來就有這個毛病,剛開始因為嫉妒韓非而致他於死地。現在,考慮到大公子扶蘇與他有嫌隙,若是大公子登基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所以,處於長遠決定和趙高合謀,立一個比較好控制的胡亥,因此李斯才會竭力隱瞞秦始皇的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