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唐風骨
-
2 # 拿葉葉泡腳吖
年少不讀水滸,年老不看三國。說起來理由:應該是從大多數人年齡的角度說,年輕人年少氣盛,叛逆心理強,甚至思想尚不成熟,水滸故事中的英雄好漢故事多為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綠林英雄好漢情節,在當時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屬於順應社會潮流、官逼民反,但在太平盛世年輕人血氣方剛的階段還是多讀些修身養性的書更好,正如少年項羽的叔父項籍讓他先讀書養韜晦一樣;和年輕人相對,老年人過春躍秋經歷數些個歲月,其實自身經歷的就是一本三國了,就像很多從草根、貧民奮鬥起來的巨賈去上經濟學課程一樣,雖然以前課本沒讀過,但是教授講出來他們發現和自己奮鬥經歷相似,這就是說,他們現在也都是一本好的教材。所以,人老了,三國也就不必要再讀啦!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是清朝著名文人金聖嘆的觀點。意思是年紀小的人不要看《水滸傳》,上了年紀的人不要看《三國演義》。那這樣說法有什麼道理呢?
其實這是一種儒家思想,儒家認為,做人應該做君子,而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所以孔子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大概意思是: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等到身體長成,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鬥;到了老年,血氣衰退,要戒除貪心,不可貪得無厭。
根據儒家思想我們再去看“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水滸傳》中有過多的拉幫結派、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的描寫,而少年人思想不成熟,分辨能力差,又十分叛逆,很容易接受和模仿,衝動起來極易闖禍。對心理健康和思想成長也有很大的影響。而《三國演義》是一部權謀書,裡面有大量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金戈鐵馬的情節。對於一個本應該頤養天年的老人,如果過多的關注和解讀,再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很容易患得患失,最後影響了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