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船長爸爸育兒心理學

    我在很多回答中提到,我們家長午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原因。更多去闡述孩子的情況!

    孩子粘人大多數因為孩子得到的愛不夠,沒有安全感!因為她會覺得離開媽媽和爸爸就特別不安全。首先要鍛鍊他能夠一點點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

    其次,要多帶她去和同齡的孩子接觸,告訴他除了爸爸媽媽,你還可以擁有朋友,定時和他們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旅遊。讓他有認知!

  • 2 # 侯璞兒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我帶,大的一直是和我睡,二寶生出來後大的更粘我,其實就是尋求你的關注,孩子很敏感,怕你不愛她或者希望你多愛她一點,平時我都很關注她的一舉一動,我的大寶其實很獨立,在學習和生活習慣上基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她很粘我,如果我故意躲起來,她叫了兩聲媽媽第三聲媽媽就開始哭了,但是她知道你在外面坐著,她就安心自己做作業,自己洗臉刷牙洗澡,自己玩玩具,……

    我覺得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做什麼事情慢慢教會後,你在後面還能耐心等他自己獨立做成,大一點後就慢慢每次跟她說好你離開幾分鐘,鐘錶的指標到哪裡後就一定回來,如果長時間的話,最好還是跟平時最親近的人一起,如果是爸爸帶她去爺爺奶奶那裡,她就可以,如果直接把她放爺爺奶奶那裡就不肯了,總要有一個安心的人在身邊,孩子就不會那麼年粘了。

  • 3 # 巖瑞媽咪123

    面對這種情況真是各種無奈,各種累啊~~~奶奶還在邊上說風涼話,你不回來,我們自己玩的好著呢

    兩個孩子一起玩,非得靠著我才行,如果姐姐也靠著,就生氣,踢姐姐,打姐姐,如果我不管,就趴我身上讓抱著。。。。唉。。。各種霸佔,好像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媽媽是他自己的

    問了周圍的朋友,他們的孩子也曾經經歷過這個階段。貌似這個階段是孩子通向獨立的必經階段,只要孩子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才會自然走向獨立,所以在遇到孩子粘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行推開,不要煩孩子,因為只有從媽媽那裡得到足夠的情感滿足,孩子才會建立起安全感,才有勇氣和膽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

    不過這種粘人也要注意適度。 要建立正確的依戀關係。給孩子以足夠的情感,讓孩子從心底產生一種安全感。知道有什麼事情都會跑過來跟媽媽彙報。家長要多陪伴孩子。經常微笑的和孩子交流,經常和孩子一起唱歌,講故事,做遊戲。讓孩子和母親之間行程比較安全的信任。家長也可以適當的多抱抱孩子,親親孩子並大膽的表達,讓孩子感受你的愛。

    我們還可以讓多個人來陪伴孩子,如果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一個人陪伴,那麼孩子自然而然的就粘這個人了,所以我們應該要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人。

    給自己放個假,適當的缺席,鼓勵孩子找到新的樂趣,比如說有其他的事情需要離開,那麼讓孩子去和其他的人進行溝通互動,一方面可以讓自己休息,也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多講道理,適當拒絕。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一味的遷就~順著孩子,要適當的拒絕,雖然,有的孩子可能不會接受,但是我也是有原則的,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多帶孩子走出去,開拓孩子的視野,多讓孩子去接觸新鮮的事物,大自然,擴大孩子的興趣愛好,看看青青的草,聞聞香香的花,讓孩子感受到其他事物的好玩,感受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當然,最好是能夠有小夥伴一起玩,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融入其中,從而不再粘人。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你還有什麼好辦法呢??

  • 4 # 心連心好月嫂

    黏人,其實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表現。但是,過於黏人的孩子若沒培養好安全感,成年後也容易缺乏安全感。媽媽該如何應對呢?

    孩子哇哇大哭,要媽媽抱抱,而媽媽卻一臉怒氣:“哭什麼哭!一天到晚到抱抱抱抱,再哭我就走了,不要你了!”

    孩子一聽,哭得更厲害了,抱著媽媽的腿不撒手,媽媽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生怕媽媽真的走了。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常見?

    在小區,也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玩著玩著就走到爸爸媽媽身邊來,要媽媽抱抱或者過來蹭蹭媽媽,膩歪了一會兒後又屁顛屁顛跑去玩了,而有的媽媽就會一把把孩子推開:“玩得好好的,幹嘛要抱抱,自己去玩吧。”

    要抱抱,蹭蹭媽媽,亦步亦趨的跟著媽媽,這些爸爸媽媽看似黏人的行為,這其實是孩子在尋求安全感的表現。他既好奇外界的新鮮事物,又缺乏足夠的安全感,所以他會回來蹭蹭,或者媽媽走到哪兒,他跟到哪兒,確定媽媽還要自己,願意帶著自己,才敢在媽媽“愛的庇護”下放心大膽的去探索新世界。

    所以,黏人其實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表現,不要刻意拒絕,不要延遲滿足,給他安全感,幫助他們去適應環境。等他內心不再惶恐了,不害怕了,自然就敢鬆開你的雙手去探索新世界了。

    但是,過於黏人的孩子如果沒有被好好培養安全感,成年後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一個成年人如果缺乏安全感,那相應的就會出現很多心理缺陷。這些心理缺陷會直接影響他的人生觀、待人接物、婚姻家庭、育兒歷程等。

    比如,他們在人多的時候會感覺不自在,害怕引起別人的注意或者怕開口說錯話;不願意探索新的事物,結交新的朋友,愛墨守成規,把自己封閉起來;總是害怕別人不愛自己,所以在戀愛及婚姻中容易黏著另一半無法獨立,甚至是透過一些極端的行為以達到讓對方不斷記住自己、關懷自己的目的;同時,因為自身缺乏安全感,他所養育出來的孩子在跟他長期的接觸和影響下,也容易缺乏安全感。這是一種教養的迴圈表現。

    孩子為什麼這麼粘人?

    1、沒有把握好第一個分離焦慮期

    在孩子6~9個月時,會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分離焦慮期,這時的孩子會對父母形成明顯的依戀,以及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在這個時間段,孩子如果沒有明確的第一依戀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例如媽媽經常出差或不在身邊,經常更換照顧孩子的人,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身體接觸等,都有可能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2、錯過孩子的第二個分離焦慮期

    第二個分離焦慮出現在孩子1.5歲左右。此時,孩子的心智也成長了,最主要的一個標誌是他自我意識的產生。此時孩子可能會透過各種語言和行為反覆地確認一個問題:媽媽到底愛不愛我。得到的答案肯定與否,都將對他們將來黏人的“表現”起著關鍵的作用。

    3、沒有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的質量會影響孩子黏人的程度。可能有很多媽媽會說:我是全職太太,一天24小時都在帶著孩子,可孩子為什麼還會黏人?其實呢,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父母陪伴的質量不高。高質量的陪伴從時間上來講,最好是一天1~2個小時的全身心投入。當然,如果家長陪伴的質量特別高的話,只有半個小時也勝過一天24小時的無效陪伴。

    4、缺乏社交的機會和示範

    一些媽媽可能會發現:當很多孩子都在參與遊戲時,卻只有你的孩子不參加,黏在你身邊。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這樣情況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不是很主動。從孩子1歲起,家長就應該有計劃地多帶他外出,多接觸其他人,並且鼓勵孩子主動與其他人交往,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賴感。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黏人的原因可能不同,在保證及時予以迴應的前提下,我們還要有所區別的對待。

    一兩歲孩子粘人很正常!

    黏人?對一兩歲的孩子來說正常不過啦!

    其實,對1、2小寶Bora說,愛黏爸爸媽媽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小寶寶對爸爸媽媽的依戀感強,這是他們心理的安全需要。

    他們不斷地用呼喚爸爸媽媽的方式來測試一個問題:就是當我要爸爸媽媽的時候,他們會及時迴應我嗎?他們會馬上出現在我的面前嗎?

    如果他每次呼喚你,你都能給予迴應,都能及時出現在他的面前,那麼他就會放心一些,接下來他還會不斷的測試你,如果你都能予以迴應,那麼,他就逐漸確定了一件事:爸爸媽媽是愛我的,我需要他們時他們就會出現,而不是不管我。對他們而言,這種確定性能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媽媽的愛,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是可愛的,是有價值的,由此獲得充分的心理能量,併成長為一個有自信的、獨立的“人”。

    大了還粘人?可能他有心理壓力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三四歲了,同齡的孩子都能自己獨自玩一會兒了,可是你的孩子還是對你寸步不離,時時刻刻要做你的跟屁蟲,實際上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他這段時間遇到一些困難,這個困難會讓他產生一些不安全感,因此他需要在爸爸媽媽身邊需求一些安撫或者力量。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不高興的事情了,或者老師對某些事情處理的方式讓他對自我產生了一些懷疑,這些都會給他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這個時候他們一定會對家裡的主要依戀人如媽媽產生依戀,這個時候媽媽的及時迴應對孩子來說會起到一個安全堡壘的作用,他們會覺得無論在外面遇到了什麼困難,媽媽都是可以避風雨的港灣。

    媽媽這樣正確對待愛粘人寶寶

    對於粘人的孩子,心理諮詢師李思老師提醒父母有幾點要注意。

    一定不要冷處理。

    有的孩子有黏人的表現時,很多爸爸媽媽的處理方式就是你來黏我我也不理你,不管你怎麼跟著我,我照樣做我自己該做的事情。

    實際上,這樣做法是會傷害孩子的。遭遇“冷處理”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感受是:爸爸媽媽可能不愛我了,他們把我推開好遠。為了找回爸爸媽媽的愛,孩子可能會更表現得更為黏人,生怕被爸爸媽媽拋棄。

    如果孩子來黏著你,而你恰好手頭有事要做,你可以告訴他,讓他耐心等幾分鐘,等你做完事一定會過來陪他。

    比如,你告訴他:我先去洗個手,等洗完手一定會回來,如果你不放心你隨時來看我,我就在洗手間洗手。等你洗完手要記的一定回到孩子身邊,這樣你的言語的保證及行為的保證,實際上是完成了孩子對“媽媽到底愛不愛我”這個測試,這樣的測試結果會讓孩子更安心一點。

    經過這個測試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媽媽一定是愛我的”,那麼孩子就會自我修復,他會恢復對外部世界的好新奇心,又會能量滿滿的去探索外在的世界。

    另外一方面,除了用愛的語言和行為迴應他,你還可以試著去尋求讓他不開心或是有心理壓力的原因。

    比如,你可以和他說“媽媽發現這幾天媽媽對你特別的重要,走到哪你都要跟著媽媽,媽媽有點好奇你這幾天為什麼和以前有點不一樣。

    當然,孩子不見得會告訴你原因,但是你可以逐漸讓他明白,你知道這個時候他很需要你,而且你也想知道發生了什麼。可能經過試探,孩子告訴了你原因,比如說在學校排練節目,他表現不太好,小朋友都不願意和他合作,他很不開心。知道了原因之後,你可以幫他梳理一下內心的感受,同時給他一些安撫並給他一些解決這個問題的建議。這樣的迴應他會覺得是有效果的,那麼他下次遇到困難可能就會直接來求助你,會告訴你有件事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問問你應該如何做,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黏住你”的方式來測試你,測試你們之間關係的穩固度。

    如果以後他有問題能直接求助你,而不是採取黏著你也不告訴你原因的方式,那說明他內心的安全感已經足夠,你應該高興才對。

    最後,再次提醒父母:

    幾乎所有黏人的孩子,都不是莫名其妙、故意和大人做對。

    真正得到過愛的迴應的孩子,孩子才能夠有足夠的安全感去獨自應對外界的世界,獨立於爸爸媽媽自己生活。

    所以,請對每一個黏人的孩子溫柔以待吧。

  • 5 # 咖啡貓來自大陸

    孩子只要得到情感的滿足,才會自然走向獨立,孩子粘人的話,千萬不要強行的推開呃,不要以為那樣就可以培養獨立性,這種想法只能說是你自己一廂情願,就從媽媽或者帶孩子的外公外婆,或者是阿姨,爺爺奶奶的那個人那裡得到足夠的情感滿足,孩子才能建立安全感,才有勇氣和膽量去探索外部世界!如果是媽媽自己帶帶到三歲,然後媽媽要去工作了。在準備去工作的時候可以和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媽媽離開的一些遊戲。比如告訴孩子媽媽出去十分鐘。然後這個十分鐘以後呢,媽媽要回來。從十分鐘開始訓練,一直到一小時,兩小時。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媽媽只是走開一會,並不是不要她。習慣是慢慢培養,孩子粘人,也是要慢慢的去改,在這過程中也許你會遇到。很煩的時候,希望媽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循序漸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得到情感的滿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動物的吃食或吃食的樣子、神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