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譽後

    這個需要先搞清地理,上庸是古代地名,東漢末至南朝梁時,曾設有上庸郡治理上庸,具體位置,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出上庸對於諸葛亮北伐,需要從漢中乘船,走水路入漢水繞道。漢水,就是今漢江。“嶓冢導漾,東流為漢”、 從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稱滄浪水,襄陽以下別名襄江、襄水。漢江流經陝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市龍王廟匯入長江,總長1577千米。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 魏文帝善達之姿才容觀,以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都郡,以達領新城太守 】孟達叛蜀投魏之後,曹丕欣賞孟達,封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並專門調整行政區劃,合併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新設新城郡,以孟達為新城太守。由此可見,這新城郡並不是原劉封曾經當領導的上庸郡翻版,而是一個新組合的行政區。

    但不論如何調整,那一帶相對來說,都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這種地形,對於諸葛亮調兵運糧,都十分不利。不但比出祁山道路遠,還涉及水軍,更費事費時、更難走難通行,這是其一。

    其二,這條道也不是沒人想過,就在諸葛亮之後,接替諸葛亮的蔣琬,也曾經嘗試提議,叫諸將討論,是不是能行的通,結果很悲催。看《三國志蜀書蔣琬傳》:【 眾鹹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這些將軍都是當時的經歷者,非常清楚這條路的利弊,眾口一詞 : “如不克捷,還路甚難”,啥意思?就是說,要是事出意外,想回就回不來了。換句話說,這和魏延那個“子午谷奇謀”,猶如難兄難弟,一對冒進行險,一旦受挫,滅國就是月月時的事,並非良策。

    其三,走上庸北伐還有一大毛病,就是犯東吳的忌諱。章武二(222)年,劉備夷陵大敗以後,夷陵(今宜昌)秭歸一帶,陸續被東吳佔領。上庸、新城、房陵就在夷陵以北,那裡群山環繞,著名的神農架林區,明末李自成餘部李來亨,郝搖旗,袁宗第等佔據的茅廬山,就在那一帶。讀過一篇資料,據說,後來蔣琬想走上庸,打造戰船,東吳名將朱然、步陟都很緊張,當時的房陵港,就掌握在吳手中,不過,自己查了一下 沒有找到有關記載。但基本可以肯定,這些事是可能的。因為老孫後來曾以武昌作為都城,這些地方作為拱衛首都的西邊境,順理成章。

    而諸葛亮出祁山,目的明確,就是逐步割據西涼,再一步一步蠶食關中,這就慢慢和漢中連綴成一片,既便於管理,也基本安全。因此,比較來說,出祁山是正確選擇,而繞道上庸是不恰當的。

  • 2 # 清山雅舍

    前言

    歷史上,諸葛亮的北伐都是出漢中,進攻曹魏的雍涼地區,實際上按照諸葛亮的最佳思路是要佔據隴右地區,據險防守,形成有效的西北割據,以增強獲取攻打魏國的更好的軍事格局。

    那麼題主問諸葛亮如果選擇從上庸進攻魏國好不好?有沒有可能獲取最終勝利?我以為從上庸進軍勝算很低,那裡並不是一個好的出兵位置。

    諸葛亮為何不走上庸攻魏

    諸葛亮這等精細人傑,一定考慮過所有的方案,方才從中擇優選出了漢中的北伐方案。那麼上庸方案為何被放棄了呢?理由有三:

    △漢中到上庸僅有一條通道,諸葛亮難以施展軍略

    從漢中向上庸進攻,只有一條路線可走。蜀國在經歷了夷陵之敗後,國力大損兵力有限。諸葛亮手中可調動的兵力不會超過10萬之數。那麼在這樣單一的進攻路線上,根本玩不出花樣來,蜀軍勢必會遭到魏國的層層阻擊,狹路相逢勇者勝,硬仗打得多了傷亡就在所難免,這是諸葛亮不願意看到的。何況就算拼著傷亡也不一定能夠拿下上庸。

    2、地方貧弱,易攻難守

    △魏國的荊北軍區和南陽軍區堵在上庸的出口,蜀軍處於極大的劣勢

    3、戰略被動,風險過大

    從拿下上庸,再從上庸進攻魏國,不光要考慮魏國,還要考慮盟友東吳。東吳佔據著荊州南部。一旦蜀國拿下了上庸,接下來勢必要進攻荊北以穩固進攻出口。

    而荊北一旦被蜀軍佔領,那麼吳國那邊就會變得緊張起來,容易出現聯盟裂痕,之前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件難保不會再次發生。

    △關羽大意失荊州,前車之鑑,荊州是東吳必爭之地

    結語

    綜上所述,諸葛亮不從上庸進行北伐,是有著他的深思熟慮的。根據當時三足鼎立的特殊情況和蜀國當時的條件,北出漢中才是最適合蜀國、最有發展潛力的方案。

  • 3 # 逾鴻溝

    可以說,諸葛亮選擇任何方向主動伐魏,都要失敗:一,蜀國彈丸之地,兵員將領嚴重不足;二,沒有賢明之主;三,無論軍事實力,經濟實力,蜀國和魏國都沒法比。我認為蜀國最終要打敗魏國要做好以下幾點:一,發展經濟軍事,做長遠打算,蜀國易守難攻之地,以諸葛亮才能,輕而易舉可做到。二,聯合吳國,沒成功之前,絕對不可和吳國大動干戈。三,等待時機,這種時機既可天造,也可人為:等待魏國內亂。然後和吳國一同出兵,勝算八成

  • 4 # 順其自然159220662

    決無可能!

    《三國》是羅貫中老先生設計的三足鼎立的戰略構思。讀者再多的奇思妙想,也不過是讀書的人,決不可能讀著書,就能改寫了歷史,改寫了名著!

  • 5 # 北京不向北2020

    上庸三郡是蜀魏吳三方的一個夾角地帶,南可攻荊襄,北可取宛洛!雖然位於崇山峻嶺之間,但是佔據上庸可得二利!

    1取之方便,上庸三地在申丹申儀和叛將孟達的手裡,只需要規劃得當,可能兵不血刃得到上庸。

    2從上庸出發可以和荊州方面孫吳相互協調博弈,只要能在這個方向取得突破,很可能引起吳魏大戰,蜀漢可以從中取利!畢竟,魏的防衛主力都在長江方向,出上庸可以偷襲曹魏背後,引發三國大戰!

    總之,出關隴是正兵,出上庸是奇兵,蜀漢國力有限,如果要伐魏有成,一是要能出奇制勝,一是要牽扯吳國參與!從上庸出兵北伐,牽扯曹魏主力,然後偏師出漢中蠶食經營隴右,只要中原破敗曹魏生析,就可以讓中原的部分利益給吳國,然後全力爭奪關中!然後,再尋找機會,徹底擊垮曹魏!與吳徵天下!

  • 6 # D洪濤

    北伐就是個錯誤,巴蜀易守難攻,像孫權一樣據守江東,但劉備想匡扶漢室,諸葛想統一天下,誰料天不作美,一個白帝城託孤,一個血灑五丈原。歷史沒有如果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最好的安排。

    以上只是我的一孔之見。

  • 7 # 叢中笑6603

    如果取上庸北伐,對諸葛亮來說,不但受東吳牽制,兵馬糧草運輸路更遠,更不便利。

    從上庸北進,必借道東吳荊州等城鎮,若東吳答應,讓蜀軍屯兵藏糧,那要縮短很長的距離,若東吳不肯,反而增兵荊州,那諸葛亮還要分兵拒吳,這樣二面作戰了。

    從上庸進兵,還是要取襄陽,步步為營,耗費錢財,於西川蜀國為不利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熱,咳嗽,渾身發冷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