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安說教育

    孔子是聖人,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老師是凡人,不可能人人都像孔子那樣,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把他當做老師奮鬥目標是可以的,但如果用他來要求老師就苛刻了。

    老師做不到“學而不厭”。一是現在的書籍浩如煙海,教師即使窮其一生,也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籍。就如一個人在食物缺乏的時候總渴望有飯吃,一旦物質生活豐富了反而不想吃飯。二是現在的教師不是單純的教書,有許許多多的雜事要應付,給教師學習的時間並不多。比如要教師到交通崗亭維持交通次序,到河塘小渠去巡邏,還有飲食安全用電安全等等教育,能完成教學任務已經很不錯了,哪有時間去學習?俞敏洪說教師一年讀不到二三本書是現實。但並不是教師不想讀書不想學習,確實是沒有時間和精力。三是現在獲取知識的途徑太多了。過去只有書本,現在有報紙,電影,電視,多媒體……並且各種資訊多如牛毛,紛至沓來,讓人消化不良,產生厭食症。

    教師做不到“誨人不倦”。現在的學生比較複雜,大部分學生是來讀書的,但也有部分學生是不讀書的,更有甚者純粹的被父母逼上梁山的……面對後者,教師的教育如隔靴搔癢,對牛彈琴。教師越“不倦”,這些學生越厭倦。二是現在的教育功利性太強。學校用成績考核教師,各種評優評先都和考核掛鉤。教師為了出成績,對一些落後學生就失去了耐心,要不懲罰,要不逼學生轉學退學。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教師能全心全意工作,不要“毀人不倦”就已經很不錯了。

  • 2 # 風過無痕攝有痕

    我擬從三個方面來說,力爭做到誨人不倦。

    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上,努力學習而從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學而不厭的關鍵是學出樂趣,誨人不倦的關鍵是對學生有愛心。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孔子為學和為師的基本原則,已經成為流傳千古的名言。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不可抹滅的影響。

    杏壇勤耕終成林。孔子廣收門徒,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而這些人,對於傳播傳統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德配天地,堪為師表。孔子以好學著稱,倡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安貧樂道,信守“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與人為善,倡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再看看孔子為什麼要堅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面向入世。積極入世,即為國為民效力是為仁。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泰伯》)

    孔子說 : “堅定地相信我們的道,努力學習它,誓死守衛保全它。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從政,天下無道,就隱居不仕。國家有道,而自己貧窮鄙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有顯貴。也是恥辱。”

    孔子培養學生的目標,是入世的全才,既有德行也有才能。他以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為教學內容,採取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方法,最精彩的是在周遊列國中學習和教育,很類似《西遊記》的西天取經。

    這兩個團隊都是為了取經、修行、降魔,都歷經磨難,只不過,一個取的是佛經,一個取的是經世致用的學問,一個是入佛修煉,一個是入世修養,一個降的是人間的妖魔,一個降的是人性的心魔,一個經歷的磨難註定是81難,一個經歷磨難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孔子積極入世,是謂眾人皆醉我獨醒。孔子之所以為聖人,不在於他自己的入世,而在於它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有大丈夫的入世觀,能教育出如顏回子貢般的人物,能留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精神資源。

    面向修養。修身,即為自己讀書。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孔子說 : “古代學者學習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現在的學者學習是為了裝飾給別人看。”

    古代很多人讀書就是為了自己修身養性,為了真誠地提高自己。當然,有了修身這個基礎,才更好入世。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他的優良品德,幾千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中國人。

    如今很多人讀書是為了別人,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學識淵博,當然也為謀職業。

    為別人讀書,有的是為了文憑,為了父母的炫耀,有的讀了自己不喜歡的大學專業,唸了多年自己不感興趣的書。

    現在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多麼殘酷啊,跟著大人們的意願學這學那,跟著潮流,趨之若鶩,被動學習,他們的個性和純真都受到了嚴峻的現實挑戰。

    面向全民。教育,不分貴賤。

    孔子說 : “人人都可接受教育,沒有高低貴賤的等級差別。”

    有教無類,這正是孔子偉大的教育思想,在春秋時代把貴族文化普及到了平民。孔子不分學生的等級,年齡,地域等差別。只要有人願意來學習,他都會教。

    現在的老師恐怕就難做到有教無類了,就喜歡成績好的、聰明伶俐的、或者是嘴巴乖巧的,但對於看起來很笨拙的學生就不那麼喜歡了。有的老師或學校,把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分班的依據,作為教育的一種資本或籌碼。

    當今,聯合國設定孔子教育獎,就是用於獎勵那些在世界範圍掃盲工作方面的成就和創新,並促進高效創新的文明社會發展的人。

    其二,向孔子那樣,在為誰讀書上下功夫。當今學者讀書很浮躁,很急功近利,追求真、善、美的少了,追求心靈生活少了,為父母、老師、為就業讀書多了。

    其三,向孔子那樣,在學思踐悟上下功夫。陸游說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錢詠說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3 # 假政經

    要做到像孔子那樣不難,難的是到孔子那種境界的高度。那是一種了悟本性的高度,一份深刻的洞見,見到本來生命、本來自己的高度。而今的世人沒有這種概念,只遊戲在名利之中而不能自拔。需要全民的覺醒,不只是教師。

  • 4 # LML隆德

    環境。要有能安心教書的生活條件,要有能安心教書學校,社會環境。

    如課餘要送外賣才能維持,能不厭。老師被打被殺被投訴,能"不倦"?

  • 5 # 難忘2020的春天

    實屬難矣!業已超越!

    無歷練無以有磨難,無磨難非以為聖人。孔子人過半百周遊列國,時而惶惶如喪家之犬,勞頓窮極一生,方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賢人哉,優秀率唯2.4%而已。試看我們當下的老師,優秀率肯定高多了,就這一點不輸聖人孔子,這或許也是我們老師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一以貫之的原因吧!

    學生要有學而不厭的刻苦精神,老師要有誨人不倦的職業操守。家長、學校、社會共同攜手努力,打造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讓老師高興的社會主義大教育!

  • 6 # 馮大爺35

    當老師是個很辛苦的職業,教師應當誨人不倦。但由於推行私有化,加之計劃生育,許多家長把子女私有化了,把孩子當私有財產,培目標是望子成龍,而不是社會的有用人才。所以對青少年學齡教育,家長和老師不能很配合而產生了矛盾。

  • 7 # 木土先生雜說

    現在的老師根本無法像孔子那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因為時代不同了,人們的認知能力合思想境界也不同,現在老師的生活壓力和工作負擔是孔子幾十倍,孔子生活的環境是自在的,如何做?怎麼做?怎樣學沒有定規、沒有具體標準。

    孔子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自由創意發揮,而今天的老師學什麼、教什麼?怎麼教都有固定的模式,且必須規範運作,不得越雷池一步,老師的獨立思考和創意能力扼殺了,怎麼讓老師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思想禁錮、認知受限,創意見解就無從談起!

  • 8 # 留痕歲月夢

    感覺這種精神是作為教師的最高境界。要想讓老師做到這一點。必須要讓老師有學習的激情和教育的精神。

    要想讓老師有學習的激情,就必須有學習的壓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專業知識的壓力。因為有壓力才有動力。除了壓力還有要適當的獎勵來提高老師學習的積極性 ,這就要獎罰分明,一視同仁。不能託關係走後門。這樣老師才能看到努力後的喜悅。才會更有積極性去學習,而且學以致用。

    要想讓教師有誨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就必須讓教師的手裡有一定的管理學生的權利。不否認在教育隊伍中有的教師對學生做出過分的事情。但那是極個別的現象,不能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絕大多數教師是知道用理智去管理學生,用理智去愛學生。如果教師只有說教權,在說教不起作用的情況下就無能為力。甚至難以應付難纏的家長,社會上對教師的道德綁架。長此以往誨人不倦的教育精神也會消失殆盡。

  • 9 # 今晨第一眼

    遵從內心“性本善”的師德教育才是根本。

    現在個別老師一心“向錢看”,正所謂一個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引發了師德教育的思考,即使學而不厭,思想得不到提升,誨人不倦也就無從談起。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這樣的老師畢竟是少數,提高教室待遇,高薪養廉還是有道理的![祈禱][祈禱][祈禱]

  • 10 # haydnch

    要給老師以很好的待遇,孔子教學也是收費的。

    另外,需要給予優秀老師以尊重,比如公用設施應該對優秀老師提供優先服務。

  • 11 # 王營評教育

    《論語》中,孔子曾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又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這兩段話說的其實是一個意思,是孔子以一個師者的身份闡明自己對於教和學的嚴謹態度。

    孔子諄諄告誡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對待“教”要做到“誨人不倦”;對待“學”要做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當然這裡所說的“學”不僅僅指書本知識的學習,還包括一切以學問為中心的道德實踐。這正如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只有做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方能“學高”,唯有做到“誨人不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身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的學習雖然不必窮盡人類創造的所有知識,但教師最起碼要學好、精通本專業的所有知識,同時還要有選擇地學習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其它知識,尤其是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的有關知識。比如語文教師除了學好語言、文學的本專業知識外,還要學習一些歷史、地理以及書法、繪畫等方面的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師不但要學習這些知識,而且要把這些知識默默地記在心裡,以便在教學實踐中厚積薄發、隨時呼叫。學了記不住等於白學,記住了不會應用也是白學。

    三是教師要有奉獻精神,努力做到“誨人不倦”。教師每天都和學生打交道,學校、家庭、教室“三點一線”,忙忙碌碌,有些教師時常感到枯燥乏味,也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所謂“誨人不倦”,既是對教師的職業要求,也包含教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和責任。

    同樣的知識,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學會了,還有小部分同學沒有學會,教師利用當天課餘時間給他們進行個別輔導,直到學生把當天所學知識弄懂、學會,這是“誨人不倦”;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言放棄,持之以恆地進行說服教育,直至學生改正缺點、錯誤,這也是“誨人不倦”;對於教學上的一個難題,教師利用課餘時間查閱大量資料,反覆思考,甚至利用休息時間撰寫教學案,使問題迎刃而解,取得了最佳教學效果,這更是“誨人不倦”。因此,教師的“誨人不倦”,體現在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幸福感和奉獻精神上,沒有對教育和學生髮自內心的真愛,很難做到“誨人不倦”。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一個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修養。這三點,孔子都做到了,所以他成了聖人、仁者,成了“大成至聖先師”,成了後世師者學習的楷模。做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時刻銘記孔子的教誨,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不斷學習,無私奉獻,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 12 # 璀璨星成

    我記得毛澤東主席說過,在學習方面,要做到對自己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這句話是我在讀初中時,老師經常講到的一句話。自從1977年國家實行教育改革以來,中國的教育事業恢復很快,發展良好,基本上從教育斷層步入正軌。

    在今天,人們說到當今的教師怎樣才能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其實,雖然大環境變了,但是還是有很多這樣的人民教師,盡職盡責,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的知識和青春。當然在以經濟為中心的今天,人們的世界觀雖然有所改變,但是,好的風氣始終是主流。

    其實,沒有經濟誰也不能生活,講心比心,你就會眼前一亮。有一些人對教師有片面看法,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現在教育系統總體正規,是按教學的業績和能力晉升。我深知做為一個人民教師,真的很辛苦。

    有的個別教師,由於在教學當中變味和水平差也不能說成全部都差勁。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l,在教育和被教育當方面,不可能都在同一水平上。

  • 13 # 無心一恆

    既然說的是“當今”教師而非過去的教師,那就不得不提到“當今”的環境。

    當今對教師的看法:

    1、社會對教師的認同感。

    不高!平時只視其為一份職業。有事兒了,就把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這頂大帽子扣上來。

    2、福利待遇。

    總認為教師有兩個假期,節假日照休。福利待遇太好了!

    事實情況是,一大波教育一線的主力拿著四五千的工資,操著賣白粉的心。少部分功成名就的教師,吸引著普羅大眾的眼球。還有一部分的代課、特崗、編外教師月入兩三千在苦熬。

    3、未來的期望

    社會的發展,職業的多元化促使教師這個職業必須一專多能。和醫生一樣,終身學習是這個職業必備的基本素質。一本教案,一部PPT講一輩子的時代過去了。

    1、提高教師社會認同感。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認同感。

    教師與普通職業從短期來看,並無差別。從長期來看,因為它是和其他人最重要的人生部分打交道的職業。所以努力之後收穫的是一生的榮耀。

    學生在青少年時期正是塑造自身人格、人生觀的重要階段。教師因工作介入其中,對學生有一輩子的影響力。其回報是其他職業無法比擬的。

    假如能夠理解這份職業的特殊之處,就會找到自身的認同感。有了這份自我肯定及其所產生的動力,對社會的認同感的改變還遠嗎?

    2、教師的福利待遇。

    3、未來的期望。教師的基本素質就是學習。一個不知道終身學習的人如何教會需要學習的人呢?在今天每個人已經必須終身學習的社會。教師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正是滿足社會需求最大的優勢嗎?

    未來已來

    學而不厭是教師自證可用的基石。

    誨人不倦是教師無限未來的責任。

  • 14 # 牧小童童

    當今的老師,誨人不倦者多,學而不厭者不多,原因有三:

    一.外界干擾太大。

    教師這個行業已經被各種雜務纏身,地方政府各級部門的各種紛繁複雜的事務已經被分解到學校,來自本部門的各種檢查不斷,嚴重佔用了教師的教與學的時間。而出於教師的職業道德,“誨人不倦”是本能,而“學”,尤其是主動學習的時間成為奢求。

    二.教學壓力太大。

    因教學質量競爭激烈性太強,老師迫於各種壓力,更多的是專注於本學科的授課、考試技巧指導的研究,對學生的“誨而不倦”更多的也是因為學校分配的指導任務必須完成、質量提高得以保證的有效做法。而“學”更多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學”更廣博的專業內、專業外的理念和知識,則力不從心了。畢竟,教師除了工作,也需難得的休息,放鬆身心,而“學”並非老師們的主要選擇。

    三.學習動力不強。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教師們是可以領會的,也是認同的。但是,資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碎片化學習和臨時性學習似乎也可以解決某些教學問題,當這樣的學習讓某些老師嚐到甜頭,學習就成為可有可無的事物,那麼,惰性就容易佔據重要山頭。

    那麼,當今教師如何做到“誨人不倦,學而不厭”呢?

    一.淨化教育教學環境是關鍵。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立法保護教師權益,出臺相關政策,制止各種與教育教學無關的雜務進入校園。只有淨化校園環境,才能讓教育不做假,教學有成效。保障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教師才能立足如何更好地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根本,學習各種先進教育理念、優秀的教育教學技術和藝術,從而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成為教師踐行的準則。

    二.均衡教育教學資源,真正推行素質教育。

    沒有誰真正喜歡整天只是教學生做出標準答案,整天研究試題,研究考試,因為這不免偏離了“誨人不倦”的中心。讓教育公平,真正推行素質教育,才可以讓教師走出窠臼,走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教育,是喚醒,是引導,是心與心的交流,是學生離開學校後還能擁有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擁有正確價值觀、審美觀、發展觀、人生觀等觀念而敢於直麵人生的能力。要育人、樹人,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教育環境真正良好了,教師便能倒逼自己開啟真正的學習模式。

    三.教師要心懷教育理想,有教育情懷。

    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在教育,教育的優良在教師的理想情懷。即便對教師的尊重還停留在口頭上,節日的設定上,但選擇了這份職業,就選擇了“傳道授業解惑”,就選擇了為學生的未來奠基,選擇了默默耕耘無私奉獻,選擇了一張安靜的書桌。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須堂前更種花。

    與各位老師共勉!

  • 15 # 默默南路兮

    首先,要有愛心。

    其次,要有童心。

    再次,要有恆心。(持續學習)

    最後,要有耐心。(堅持到底)

  • 16 # 真吃素的獅子

    做不到,因為你不是聖人,做到了,你也就是聖人了! 既然做不到,為啥還要努力去做呢? 因為,不去做,別人會說你有違聖道。

  • 17 # 居山心不定

    當“教師”,在您心中,不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不只是利益權衡的結果,不再是安穩舒適的代稱。或許,有那麼一絲光亮影影綽綽浮現在內心的時候。回離“教師”的原意,近了一點。

  • 18 # 老貓1941

    教授們(包括基層教師)對時局不滿,主要還是認為自己有兩個不對稱:一是自已學而優則師而非仕!師與仕社會地位落差很大。二是自己學而專則祿而非碌!碌與祿薪酬收入落差很大。

  • 19 # 難信易行

    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愛國情懷,要有"居安思危”的大愛與長遠意識。擁有什麼,都不如擁有健康和好後代。只有上代心身健康,才能生出並培養出健康的下代。現在的人,心身比以前更健康嗎?!現在學校教育教了什麼?!?知識傳輸所。其它的信仰丶道德丶愛國情懷丶體質丶美丶勞丶養生保健有嗎?!?!?![害羞][摳鼻][我想靜靜]厚德載物,非厚知啊!

  • 20 # 龍嘯飛羽

    教師是教育學子,不是學習的。你用錯物件了吧,而是應該全民學習,學而不厭,你先看看你身邊有幾個學習再說吧。先從自身做起,再談論別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看的古裝電影,卻是以悲劇收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