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拼財會贏

    很好理解,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製造業必須是根本,但又離不開IT和金融業。

    這裡所說的IT應該是網際網路行業。

    企業實現自身價值離不開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其中的資訊流和資金流對應網際網路和金融,所以三流是一體的。

    物流承載的產品是製造業生產出來的,企業想要高效運轉離不開資訊流,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企業都會有一套辦公系統,而且不停更新換代,願意在這上面花大價錢和大精力,稍微有點規模的企業都會有自己的IT技術部門,至少可以隨時解決電腦出現的故障,人不能等機器。

    金融業呢?是個公司都想上市,為什麼呢?

    以前上市需要有實業,現在好了,倒買倒賣的貿易型企業會拼命做大規模然後上市,金融為製造業提供血液,有時候就差那麼一口氣,比如有些企業新產品投入研發資金太多,還沒量產就倒下了。這個時候如果有哪個風投能注入一筆資金幫企業渡過難關,前提是產品有市場競爭力,將來回報應該會非常豐厚。

  • 2 # 小麥說金融

    很簡單的問題,如果是什麼能解放製造業,那就需要IT ,如果說什麼能讓製造業繁殖,那就是金融業!所以兩者就能解救製造業!

  • 3 # 祀神如神在

    不同於以往的小作坊幾個人手工幹活,現在製造業都講究低成本,高效率,高流通,總之就是利潤最大化!自然工廠造的越大,集中度越高越好了。而造工廠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而資金都被金融業代替國家管控著呢,你說它重要不重要?

    IT在一班的映像中就是電腦相關,以及互聯互通。它就像是血液,工業中資訊,人才,物質的高效流通/溝通就靠它了。。

    所以製造是基礎,IT,金融都是促進劑,有了他們製造業的發展才能事半功倍!

    總之,能幫忙掙更多的錢,還是大錢,大家當然都喜歡,都覺得他們重要了!

  • 4 # 信仰和相信的力量

    製造業屬於實體經濟範疇。IT和金融屬於虛擬經濟範疇。

    實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實體,光有錢買不到東西了,錢也就失去意義了。

    實體經濟發展緩慢,回報率低,回報週期也長,而房地產行業等虛擬經濟開始藉助國家政策發展起來了,比實體經濟回報率要高得多,也快得多,所以引發了社會大量資金脫實向虛,導致沒有人再願意去做實體了,泡沫越來越大,經濟危機出現了。

    其實正確的理解是,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翅膀,它可以助力於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不是各自獨立無關的。

    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成立有限合夥企業,用招收股東的方式,把募集到的資金投資到有限公司的實體專案中,實現實體專案的良性經營,並透過運作上市,在資本市場吸引更大的資金,更加助力於實體經濟,如此迴圈,實體經濟帶給股東們的回報江遠遠大於傳統實體經濟帶來的收益!這就是股權投資的魅力!

  • 5 # 使用者8635798551426

    製造業人均產出低於金融業。比如銀行一個信貸員給一個企業信貸10億元,一年4%的利率,光這一單一年創造多少收入?一個工人操作CNC,一天才能生產加工多少零部件啊!

  • 6 # 茗居楓海

    先回答問題,偏愛金融和IT的原因無非是投入成本低(相對製造業而言),產出高,利潤率相對可觀。

    對比製造業和農業,誰解決了更根本的問題?是農業,解決吃飯問題,然而現實是農業所佔的就業比例在越發達的經濟體裡越低。

    我們歷代王朝無一不把農業當作頭等大事,為此還抑制商業的發展,但最後爆發工業革命的卻不是我們。回頭來看這段歷史,其實無非是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農產品富餘),自然就會導致人口流向工商業,越發達的地區(江南)越是如此。

    同樣的,當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比如當下的中國,幾乎所有產品都已經過剩。拿襪子來說,襪子的產能已經是供應全球的需求並且依然過剩,再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建設只會讓競爭更加慘烈,大家更難賺錢。所以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才是主基調,讓沒有競爭力的(成本競爭力、質量競爭力等)被淘汰很合理。然後這些賺過錢但是現在喊著生意不好做的老闆們就會帶著資金和人力投入到別的行業裡了。

    世界上公認製造業最強的國家、德國和日本,他們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佔比分別為(2012年資料):德國是0.8%,28.1%,71.1%,日本是1.2%,27.5%,71.4%。中國則是10.1%,45.3%,44.6%,到了2017年中國三產佔比是7.9%,40.5%,51.6%

    發達國家基本第三產業佔比都在70%以上,但他們製造業的競爭力並不低,所以中國對製造業的基本基調:轉型升級是沒必要質疑的。

    再說下金融、IT和製造業的關係,其實他們的關係很類似古代農業和商業的關係。

    古代重農抑商,拿明朝來說,明朝初期嚴格執行戶籍制度,農業戶口只能從事農業,當年年豐收長達五年的時候,糧食價格已經非常低廉了,農民實際上已經失去務農的積極性卻被限制不能從事其他工作。而如果商業足夠發達,可以把豐收地低廉的農產品收購去換取其他地方的物產再賣回來,這樣促進了商品流通讓農民物質更加豐富也使得糧食價格有上漲的空間,宏觀來看是有利的。但古人不懂經濟學所以打擊投機倒把。

    金融也好、IT也好,他們不直接生產物質,但是他們能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比如IT技術發展到極致,理想情況下就能讓一座工廠完全自動化,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產品成本大幅度降低。而發達的金融能讓製造業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投入,擴大生產、改進生產工藝等等一切都需要錢。他們是催化劑作用一樣的存在。

    所以不要刻意製造所謂實體和虛擬的衝突。實體的困境根本不是所謂虛擬發展而造成的,而是實體正是有困境所以資本、人力才往其他產業流入,不要本末倒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無理的婆婆怎麼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