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幸會幸會幸會。呵呵 眾人:呵呵,請。 (眾人入座) 張昭:孔明先生。
孔明:哦?子布先生,有何見教? ?
孔明:是。那不過是亮平生一個尋常的比喻而已。
(眾嘲笑) 張昭:哼…聽說劉豫州三顧茅廬,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並立誓是席捲荊襄之地。可是,如今這些地方,盡皆歸屬曹操,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見解? (眾:對,有何見解啊?哈哈哈哈…)
孔明:在我看來,奪取荊襄之地,易如反掌。
眾:噢?
孔明: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年幼,聽信佞(nìng)言,棄城投降,致使曹操得逞。方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閒之輩可知也。呵呵呵呵……
張昭:哈哈哈哈……這就是先生的言行,自相違背了。先生自比管、樂,可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樂毅扶持微弱之燕國,攻下齊國七十餘城。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
眾人:是啊
張昭:這劉豫州未得先生之時,尚能縱橫寰(huán)宇,割據城池。然而,先生自歸了劉豫州之後,曹軍一出,則棄甲拋戈,望風逃竄吶!
孔明:(微笑)鴻鵠之志豈燕雀能知?呵呵呵呵……當年我在隆中躬耕之時,每當遇到病重命危之人,總是叫他家人先喂之以稀粥,服用些平和之藥物。待至臟腑調和,形體漸漸好轉,再用肉食補之,猛藥攻之,則病根盡除!如若不然,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之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我主劉皇叔向日兵敗汝南,寄寓劉表城下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而已,此正處病危體弱之際。
新野小縣,民少糧虧,城池不固,如此之少的兵力,如此殘破的城郭。軍士未曾訓練,糧草僅能維持數月。然而,博望之火,白河之水,使曹軍大將夏侯惇(dūn)、曹仁等輩,心驚膽裂!我看,管仲、樂毅用兵,未必過此。至於當陽之敗,數十萬百姓扶老攜幼相隨,劉皇叔不忍心棄之,因此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乃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敗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曾數敗於項羽,而垓(gāi)下一戰成功!這難道不是韓信的謀略嗎?如此看來,國家大計,社稷安危。必須要靠有主謀的人;而並非那些誇大其辭,無理狡辯之徒。那些以虛榮自欺且欺人者;坐以立談自以為無人可及者;而臨危應變卻百無一能者。此~~誠為天下恥笑耳!
(眾:哼,這…)
虞翻:曹丞相屯兵百萬,對江下虎視耽耽,請問孔明先生對自己渺茫的前景有何展望?
孔明:曹操招降納叛,收袁紹、劉表等烏合之眾,雖有百萬,不足懼也!
虞翻:哦?!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倉皇逃竄,幾乎無藏身之地。現隻身過江,求救於我東吳。竟然說不懼?!嘿嘿,真是大言欺人也!哈哈…… (眾大笑)
孔明:這不是虞翻虞仲翔嗎?你笑得太早了。試想劉皇叔以數千仁義之師,怎能抵擋百萬殘暴之眾,然而我全軍上下一致齊心抗敵,雖力遭慘敗仍欲血拼鬥。而今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塹(qiàn),可有人卻勸說其主屈膝投降,不顧天下恥笑。與此相比,劉豫州真不愧是不懼曹賊之人。當年仲翔在會(kuài)稽(jī)太守王朗帳下就曾勸主投降孫策,不想如今歸順東吳後又要勸主降曹,看來……是舊病復發也! (虞翻低頭不語)
步騭:孔明,欺人太甚了吧! 孔明:哦!是子山兄,失敬。 步騭:難道先生想仿效蘇秦,張儀鼓動如簧之舌來遊說(shuì)我東吳嘛?
孔明:子山兄以為蘇秦張儀僅僅是說客嗎?豈不知他二人是真豪傑也!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為秦國宰相,二人皆有匡扶國家之大智大勇,非比那欺弱怕強,苟安避禍之人。君等未見曹操一兵一卒,便聞風喪膽,畏懼請降,如此還敢嘲笑蘇秦、張儀麼?
(步騭躲開薛綜接上)
薛綜:請問孔明以曹操為何等人也?
孔明: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多問?
薛綜:呵,公言差矣。漢祚至今、天數將終,今曹操以有天下三分之二,萬眾歸心,劉玄德不識天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哈哈哈哈……
孔明:(厲聲)薛敬文,何出此無君無父之言?
薛綜:你……
孔明:人生天地之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今曹操祖宗為漢臣,食漢祿(lù),子孫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不是漢賊又是什麼?此等國賊,本應天下共討之,天下共誅之。而公等,身為漢臣,卻在此為曹賊張目,豈不是無君無父之人? 薛綜:啊!你……
孔明:此輩不足與語,請勿復言。 (薛綜慚愧無語)
陸績:哈哈哈哈……,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又為相國曹參之後。劉玄德自稱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世人只知其為織蓆販履(lǚ)之徒,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孔明:哈哈哈哈…魯大人,此公莫非是當年袁術席間,盜橘子的陸郎、陸公紀……?呵呵……請安坐,聽我一言。曹操繼為曹相國之後,則世為漢臣。而今曹操專權橫行,欺凌君主,不但蔑視皇帝,亦蔑視祖宗。不為漢室之亂臣,亦為曹氏家族之叛逆。劉皇叔乃堂堂帝胄,當今天子,按宗譜賜爵,並親口稱皇叔,何謂無可稽考?且高祖出身亭長(zhǎng)而終得天下,織蓆販履(lǚ),又有何恥辱可言?公乃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陸績大怒:你……)
嚴畯:哈哈哈哈…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不是正論,諸公不必與之計較。請問孔明先生,治何經典?
孔明:我從不做那種尋章栽句,引經據典的學問,那是迂腐書呆子們的事情,與興邦立業毫無關係。自古以來的大賢們,也未必治什麼經典。商湯的宰相尹伊,當初不過是個耕地的奴隸。興周的姜子牙,曾作渭水垂釣之魚夫,至於後世張良、陳平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沒聽說他們治什麼經典。
(嚴畯兩眼瞪直:這……)
孔明:可嘆如今書生們張口經典,閉口古訓,整日忙碌於筆硯之間,我看這些人,恐怕之會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 (嚴畯無言) 程秉:聽公之言,口氣甚大,未必真有實學,恐為天下儒者所笑耳!啊?哈哈哈哈… (眾笑)
孔明:既然說起儒者,可知道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別麼?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公正,斥邪惡。既能恩澤於當世,又可流芳於後世。而小人之儒則不同,專攻筆墨文章,只會雕蟲小技;可謂青春作賦(fù),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而胸中實無一策。試看楊雄,才華橫溢,修辭作賦名蓋一時。然而奸臣王莽篡(cuàn)權,他不顧廉恥,屈膝投靠,最後落得個跳樓自殺的下場!此等小人之儒,就是日賦(fù)萬言,又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程秉:你,哼……
孔明:亮知德樞(shū)兄乃汝南大儒,也拜讀過兄長《周易摘抄》之大作。但願兄長能做君子大儒,忠君愛國。切莫效仿楊雄等小人之儒,留下千秋萬代之罵名啊!
程秉:孔明,怎可如此? (黃蓋上)
黃蓋:汝等舌戰可以休矣,孔明先生乃當世之奇才,汝等以唇舌圍攻,大非敬客之禮,眼下大敵當前,君等不思退兵之策,卻像小兒鬥嘴,成何體統?先生 孔明:黃老將軍 黃蓋:先生,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同此輩辯論有何益處?不如將先生高見說與我家主公,吳蜀兩家聯手,共同抗曹,方為正經大事。
孔明:老將軍說得極是,方才諸公群起逼問,不容不答耳。 黃蓋:請先生隨我去見我家主公。
孔明:好,走。哦,諸公,失陪了!
眾人:諸葛孔明太藐視我等,讓他去見我家主公,豈不壞我家大事,毀我東吳?是呀……
孔明:幸會幸會幸會。呵呵 眾人:呵呵,請。 (眾人入座) 張昭:孔明先生。
孔明:哦?子布先生,有何見教? ?
孔明:是。那不過是亮平生一個尋常的比喻而已。
(眾嘲笑) 張昭:哼…聽說劉豫州三顧茅廬,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並立誓是席捲荊襄之地。可是,如今這些地方,盡皆歸屬曹操,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見解? (眾:對,有何見解啊?哈哈哈哈…)
孔明:在我看來,奪取荊襄之地,易如反掌。
眾:噢?
孔明: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年幼,聽信佞(nìng)言,棄城投降,致使曹操得逞。方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閒之輩可知也。呵呵呵呵……
張昭:哈哈哈哈……這就是先生的言行,自相違背了。先生自比管、樂,可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樂毅扶持微弱之燕國,攻下齊國七十餘城。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
眾人:是啊
張昭:這劉豫州未得先生之時,尚能縱橫寰(huán)宇,割據城池。然而,先生自歸了劉豫州之後,曹軍一出,則棄甲拋戈,望風逃竄吶!
孔明:(微笑)鴻鵠之志豈燕雀能知?呵呵呵呵……當年我在隆中躬耕之時,每當遇到病重命危之人,總是叫他家人先喂之以稀粥,服用些平和之藥物。待至臟腑調和,形體漸漸好轉,再用肉食補之,猛藥攻之,則病根盡除!如若不然,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之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我主劉皇叔向日兵敗汝南,寄寓劉表城下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而已,此正處病危體弱之際。
新野小縣,民少糧虧,城池不固,如此之少的兵力,如此殘破的城郭。軍士未曾訓練,糧草僅能維持數月。然而,博望之火,白河之水,使曹軍大將夏侯惇(dūn)、曹仁等輩,心驚膽裂!我看,管仲、樂毅用兵,未必過此。至於當陽之敗,數十萬百姓扶老攜幼相隨,劉皇叔不忍心棄之,因此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乃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敗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曾數敗於項羽,而垓(gāi)下一戰成功!這難道不是韓信的謀略嗎?如此看來,國家大計,社稷安危。必須要靠有主謀的人;而並非那些誇大其辭,無理狡辯之徒。那些以虛榮自欺且欺人者;坐以立談自以為無人可及者;而臨危應變卻百無一能者。此~~誠為天下恥笑耳!
(眾:哼,這…)
虞翻:曹丞相屯兵百萬,對江下虎視耽耽,請問孔明先生對自己渺茫的前景有何展望?
孔明:曹操招降納叛,收袁紹、劉表等烏合之眾,雖有百萬,不足懼也!
虞翻:哦?!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倉皇逃竄,幾乎無藏身之地。現隻身過江,求救於我東吳。竟然說不懼?!嘿嘿,真是大言欺人也!哈哈…… (眾大笑)
孔明:這不是虞翻虞仲翔嗎?你笑得太早了。試想劉皇叔以數千仁義之師,怎能抵擋百萬殘暴之眾,然而我全軍上下一致齊心抗敵,雖力遭慘敗仍欲血拼鬥。而今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塹(qiàn),可有人卻勸說其主屈膝投降,不顧天下恥笑。與此相比,劉豫州真不愧是不懼曹賊之人。當年仲翔在會(kuài)稽(jī)太守王朗帳下就曾勸主投降孫策,不想如今歸順東吳後又要勸主降曹,看來……是舊病復發也! (虞翻低頭不語)
步騭:孔明,欺人太甚了吧! 孔明:哦!是子山兄,失敬。 步騭:難道先生想仿效蘇秦,張儀鼓動如簧之舌來遊說(shuì)我東吳嘛?
孔明:子山兄以為蘇秦張儀僅僅是說客嗎?豈不知他二人是真豪傑也!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為秦國宰相,二人皆有匡扶國家之大智大勇,非比那欺弱怕強,苟安避禍之人。君等未見曹操一兵一卒,便聞風喪膽,畏懼請降,如此還敢嘲笑蘇秦、張儀麼?
(步騭躲開薛綜接上)
薛綜:請問孔明以曹操為何等人也?
孔明: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多問?
薛綜:呵,公言差矣。漢祚至今、天數將終,今曹操以有天下三分之二,萬眾歸心,劉玄德不識天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哈哈哈哈……
孔明:(厲聲)薛敬文,何出此無君無父之言?
薛綜:你……
孔明:人生天地之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今曹操祖宗為漢臣,食漢祿(lù),子孫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不是漢賊又是什麼?此等國賊,本應天下共討之,天下共誅之。而公等,身為漢臣,卻在此為曹賊張目,豈不是無君無父之人? 薛綜:啊!你……
孔明:此輩不足與語,請勿復言。 (薛綜慚愧無語)
陸績:哈哈哈哈……,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又為相國曹參之後。劉玄德自稱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世人只知其為織蓆販履(lǚ)之徒,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孔明:哈哈哈哈…魯大人,此公莫非是當年袁術席間,盜橘子的陸郎、陸公紀……?呵呵……請安坐,聽我一言。曹操繼為曹相國之後,則世為漢臣。而今曹操專權橫行,欺凌君主,不但蔑視皇帝,亦蔑視祖宗。不為漢室之亂臣,亦為曹氏家族之叛逆。劉皇叔乃堂堂帝胄,當今天子,按宗譜賜爵,並親口稱皇叔,何謂無可稽考?且高祖出身亭長(zhǎng)而終得天下,織蓆販履(lǚ),又有何恥辱可言?公乃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陸績大怒:你……)
嚴畯:哈哈哈哈…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不是正論,諸公不必與之計較。請問孔明先生,治何經典?
孔明:我從不做那種尋章栽句,引經據典的學問,那是迂腐書呆子們的事情,與興邦立業毫無關係。自古以來的大賢們,也未必治什麼經典。商湯的宰相尹伊,當初不過是個耕地的奴隸。興周的姜子牙,曾作渭水垂釣之魚夫,至於後世張良、陳平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沒聽說他們治什麼經典。
(嚴畯兩眼瞪直:這……)
孔明:可嘆如今書生們張口經典,閉口古訓,整日忙碌於筆硯之間,我看這些人,恐怕之會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 (嚴畯無言) 程秉:聽公之言,口氣甚大,未必真有實學,恐為天下儒者所笑耳!啊?哈哈哈哈… (眾笑)
孔明:既然說起儒者,可知道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別麼?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公正,斥邪惡。既能恩澤於當世,又可流芳於後世。而小人之儒則不同,專攻筆墨文章,只會雕蟲小技;可謂青春作賦(fù),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而胸中實無一策。試看楊雄,才華橫溢,修辭作賦名蓋一時。然而奸臣王莽篡(cuàn)權,他不顧廉恥,屈膝投靠,最後落得個跳樓自殺的下場!此等小人之儒,就是日賦(fù)萬言,又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程秉:你,哼……
孔明:亮知德樞(shū)兄乃汝南大儒,也拜讀過兄長《周易摘抄》之大作。但願兄長能做君子大儒,忠君愛國。切莫效仿楊雄等小人之儒,留下千秋萬代之罵名啊!
程秉:孔明,怎可如此? (黃蓋上)
黃蓋:汝等舌戰可以休矣,孔明先生乃當世之奇才,汝等以唇舌圍攻,大非敬客之禮,眼下大敵當前,君等不思退兵之策,卻像小兒鬥嘴,成何體統?先生 孔明:黃老將軍 黃蓋:先生,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同此輩辯論有何益處?不如將先生高見說與我家主公,吳蜀兩家聯手,共同抗曹,方為正經大事。
孔明:老將軍說得極是,方才諸公群起逼問,不容不答耳。 黃蓋:請先生隨我去見我家主公。
孔明:好,走。哦,諸公,失陪了!
眾人:諸葛孔明太藐視我等,讓他去見我家主公,豈不壞我家大事,毀我東吳?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