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jm11111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與宗教世界觀完全相反,它是一首讚美自然的頌歌。他的肖像畫確鑿地肯定了人生和它的美的意義。《蒙娜麗莎》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達·芬奇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物件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物件的核心。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文藝復興是盛行於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充套件至歐洲各國。歐洲源自對基督教統治下中世紀的批判,產生了世俗價值觀念。人的觀念在達·芬奇等藝術家的觀念里居於核心的地位,《蒙娜麗莎》也展現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輝,肯定了人從自然狀態脫離而存在的意義。《蒙娜麗莎》創作時間,大約從1503年至1506年。該幅畫創作於達·芬奇人生的轉折點,即從服務了17年的米蘭斯佛扎宮廷,回到了佛羅倫斯。很有可能在那段時間裡,達·芬奇贏得了政治家馬基維利的支援,他主要從事軍事工程,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繪畫作品。達·芬奇畫完《蒙娜麗莎》之後,便投入到了亞諾河改造計劃。作者簡介:達·芬奇(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義大利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義大利畫家、雕刻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家、建築家、植物學家、數學家、科學家。1452年4月15日(公元4月23日)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因此取名叫芬奇。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逝於1519年5月2日。主要作品:《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