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雲K果農

    發展生態農業,要做好這幾點!

    生態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對於保護生態平衡、促進人類與自然及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影響重大。並且生態農業強調發揮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大農業為出發點,按“整體、協調、迴圈、再生”的原則,全面規劃,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結構,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並使各業之間互相支援,相得益彰,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一、保持底色,打牢生態農業基礎。

    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注重源頭管控,從根源上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完善監測體系,健全農田土壤環境監測體系,為生態農業佈局等提供科學依據。加強科技推廣,鼓勵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節水節肥節藥技術研究,探索更加經濟便捷、易於推廣的生態種養模式。

    二、創造特色,做響生態農產品品牌。

    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打造綠色健康的“菜籃子”“米袋子”品牌。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完善鄉鎮和村級農產品監管責任體系,努力維護農產品品牌信譽。

    三、扮靚景色,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強化規劃引領,加大對休閒農業品牌建立、鄉村旅遊示範點建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等的統籌整合力度。加大控制性規劃的落實力度,重視生態保護,體現農村特色,注重鄉土味道,保留村容村貌。強化景觀塑造,打造農業主題公園、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風景線。閱讀全文

    這幾年,國家對農村的投入大大增加了,農村的形勢越來越好,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到農村去興辦實業。其中,發展生態農業是重要的創業形式。如何發展生態農業?

    1

    使用無機肥料種植。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在種植農作物時,一定要注意多使用無機肥料來種植。

    2

    少使用農藥殺蟲、除草。如果農作物有蟲病害了,除非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一定不要隨便使用農藥、除草劑等。

    3

    結合農作物種植適當的果樹。在田埂上或在旱地裡,可以結合種植一些果樹,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在夏天時帶來陰涼。

    4

    結合農業養魚、養家禽家獸。可以搭建一些養雞、鴨、鵝和養牛、羊、豬等的房舍,把這些動物的糞便收集好做有機肥,然後種植一些蔬菜、草等用來養魚。

    5

    使用物理方法儲藏、運輸。農產品收穫好以後,為了能賣到好價錢,在包裝、儲藏、運輸、出售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

    開展農家樂等旅遊參觀服務。如果農場足夠寬,還可以把種、養、旅遊結合起來,實行一條龍服務,以便增加收入。這樣又環保自然也不破壞何樂而不為呢?

  • 2 # 嘿大仙

    使用無機肥料種植。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在種植農作物時,一定要注意多使用無機肥料來種植。

    2/6

    少使用農藥殺蟲、除草。如果農作物有蟲病害了,除非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一定不要隨便使用農藥、除草劑等。

    3/6

    結合農作物種植適當的果樹。在田埂上或在旱地裡,可以結合種植一些果樹,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在夏天時帶來陰涼。

    4/6

    結合農業養魚、養家禽家獸。可以搭建一些養雞、鴨、鵝和養牛、羊、豬等的房舍,把這些動物的糞便收集好做有機肥,然後種植一些蔬菜、草等用來養魚。

    5/6

    使用物理方法儲藏、運輸。農產品收穫好以後,為了能賣到好價錢,在包裝、儲藏、運輸、出售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

    6/6

    開展農家樂等旅遊參觀服務。如果農場足夠寬,還可以把種、養、旅遊結合起來,實行一條龍服務,以便增加收入。

  • 3 # 大鵬的果蔬生涯

    如何發展生態農業?

    我來答共1條回答

    易書科技致力於圖書出版、影視IP2019-04-13

    如果說企業的清潔生產主要從工業的角度來考慮生態倫理建設的問題,那麼,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生態倫理建設也是我們不能迴避的。現代常規農業是依靠化肥和農藥來解決農田營養問題和病蟲及雜草控制問題。化肥和農藥的施用是農業發展史上一次重大變革,它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緩解了全球的糧食緊張局面,為世界經濟的穩步發展創造了條件。但是,化肥和農藥的施用也帶來了許多弊端,其中一個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環境汙染,導致農業生態系統的失衡。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就是揭示農藥大量施用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並由此引發了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化肥和農藥像一把雙刃劍,對農業的發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須對其做出全面正確的評估。

    要控制化肥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嚴格執行使用規程。目前國外實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預防性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滅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環境中的積累,如利用有機肥在最佳時期按規定用量、用適合當地的方法施肥,在輪作中栽培過渡性作物,施用長效肥料等。一般預防性措施包括對肥料的正確運送、儲存和施用等。

    農藥是消滅對人類和植物的病蟲害的有效藥物,在農牧業的增產、保收和儲存以及人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農藥有其利也有其害。由於長期大量使用農藥,空氣、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汙染,毒物累積在牲畜和人體內引起中毒,造成農藥公害問題。為了防止農藥的汙染和危害,主要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殺蟲除害途徑,聯合或交替使用化學、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單純依賴化學農藥的做法。搞好農藥安全性評價和安全使用標準的制定工作。對目前廣泛使用的農藥品種和劑型進行安全評價;並從急性、蓄積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變性、致癌性、致畸性,聯合毒性,對眼和面板刺激性和變態反應,農藥代謝產物的毒性,農藥的殘留行為,對水生動物和益蟲的毒性等方面綜合分析,全面比較,然後制定允許殘留標準和安全間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現有的農藥。搞好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合理調配農藥,改進噴灑方法和農藥使用的效能,以便用藥及時適量,提高藥效,減少汙染和防止產生抗藥性,做到經濟有效地消滅病蟲害,並充分發揮農藥的積極作用。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來代替劇毒和殘留性高的農藥。

    除了要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改善常規農業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另一個思路就是發展生態農業。所謂生態農業,就是以生態學理論為依據,在一定的區域內,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我們也可以說,生態農業就是要按照生態學原理,建立和管理一個生態上自我維持的低輸入、經濟上可行的農業生產系統,該系統能在長時間內不對其周圍環境造成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具有最大的生產力。生態農業以保持和改善該系統內的生態動態平衡為總體現化的主導思想,合理地安排生產結構和產品佈局,努力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進物質在系統內部的迴圈利用和多次重複利用,以儘可能減少燃料、肥料、飼料和其他原材料輸入,以求得儘可能多的農、林、牧、副、漁產品及其加工製品的輸出,從而獲得生產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能源的再生利用、經濟效益四者統一的綜合性效果。當前生態農業的概念和理論已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的重視。走生態農業的道路,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總趨勢,所以不少人士認為,世界農業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生態農業階段。

  • 4 # 捌零逅醜老頭

    生態農業是有無限發展空間的,工業化相對成熟的今天,對於人類生存發展而言,生態農業顯得難能可貴!

    城市叢集有助於政治經濟科學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發展完善,但也增添了許多棘手的新問題。發展新農村,建設新農村也必然會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增添更多的光彩。生態農業則是創造農村發展的核武器!我認為現代工業發展擴張到一定程度必然萎縮。人們追求的不再是普通的物質,更多的關注在於生存環境,食品安全,健康快樂……

    農村有廣袤空間等待中華兒女開墾創造!生態農業則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我們要創造性的思考、統籌這個問題。我希冀一下心中的美景:

    1.居住環境。以社群為單位,摒棄以前的村、鎮,將人員相對集中,聯排六層小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學校,醫療體系亦可完善。

    2.生態農業。關注食品安全,規模化並不適用今後發展需求,我們不在貪大求多,而在於安全,精緻。規模化帶來的諸多不良問題將凸現更多的社會發展矛盾!社會化分工合作使個體獨立生存發展的空間和能力大大弱化,小而美能承載更大的生存可能。所謂生態必有閉環,自給自足,迴圈往復。用工業化思維顛覆傳統農業侷限,更多的銜接宜居環境,安全食品……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5 # 鄉村故事大全

    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是怎樣的?

    最佳答案

    生態農業模式是一種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兼顧農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結構和功能優化了的農業生態系統。

      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術是: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南方"豬--沼--果"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平原農林牧複合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及配套技術;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術;設施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 6 # 高歌Gg

    一、中國生態農業的主要特點

    1.生態農業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產功能的複合系統

    它強調系統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將它們以一種較為和諧的方式聯絡起來,也可以說它是以生物組分為核心的生物-社會-經濟複合系統。生態農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個系統的綜合效益,而並不是某一單一組分的效益。

    2.生態農業突破了單一狹隘的產業的限制

    在可能的情況下,它努力將農業、林業、園藝、畜牧業、水產業以及其他生物生產整合為一個相互作用的複合系統。

    3.生態農業強調系統生產力的提高

    因為生產力水平是判斷一個系統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這一目標的實現,將透過在時間與空間上改善系統的結構、增加系統中的養分迴圈和強化對系統的管理來實現,而不是僅僅依靠增加對系統的投入。

    4.生態農業透過多種物質產品的提供來滿足管理者的經濟需求

    它將努力克服或轉移單一種植所可能帶來的風險,特別是因為降水異常、市場波動、病蟲害、雜草以及肥料成本較高所帶來的經營風險。生態農業比一般的農業生產型別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因為它可以透過農業生產的產業化或引進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物種,為農民提供一些額外的收入。

    5.生態農業還透過系統中有機物質的迴圈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在一般情況下,一個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或副產品),可以作為另一生產過程的原料。在一個生態農業系統中,人們使用更多的是可更新能源,加上節能技術的採用,可以彌補傳統能源利用上的不足。另外,生態農業多使用有機肥料,採用生物控制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這可以大大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生態農業並不完全排斥化學物質的投入,而是將這種投入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6.生態農業可以在各種不同的水平上實現

    目前,中國的生態農業系統既有農戶、農田水平上的,也有流域、區域水平上的。

    二、中國生態農業主要成績

    儘管生態農業作為一個專業術語在中國出現不過20多年的時間,但是生態農業的思想卻可以追溯到農業發展的早期。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經濟快速發展,耕地趨於減少,環境日漸惡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後,生態農業作為一種古老的農業生產方式,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得到了更快的發展,並逐漸達到現代科學水平。要想準確地描述中國生態農業的發展歷程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簡要歸納一下生態農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理論上,逐漸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理論體系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生態農業系統的物質迴圈與能量傳遞、結構特徵、分類系統、效益評估、系統模擬、結構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根據這些研究,發表了一大批研究論文與論著,對於推動生態農業研究從傳統的經驗性描述上升到具有現代科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為適應生態農業研究,還建立了許多生態農業試驗點和觀測站,這些站點已經成為生態農業試驗、示範、推廣的重要基地。

    (二)在實踐上,總結、完善了一系列適應於不同區域特點的生態農業模式

    表1列出了根據不同物種或生產方式組合的以及在不同尺度上應用的當前中國生態農業發展的主要型別與模式。這些模式,對於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農業建設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一些模式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被推廣到許多發展中國家。

    種種生態農業的型別與模式

    種類

    主要型別

    主要模式

    同一生產部門中不同物種或不同生產過程的組合

    (1)作物的輪作、間作與套種

    (2)水體中的複合養殖

    (3)混合造林

    糧食作物輪作;糧-經作物輪作;糧-蔬輪作等

    池塘中魚類混養;湖泊重負和水產養殖等

    油松人工混合林系統;杉木-雲杉間作系統等

    不同生產部門中不同物種和不同生產過程的組合

    (1)農-林系統

    (2)林-藥間作系統

    (3)經濟林-多用途林間作

    (4)植物-動物共生系統

    桐-糧間作系統;杉-糧間作系統等

    林-藥間作系統;松-參間作系統等

    棗-糧間作系統;果樹-作物間作等

    紫膠-樹木共生系統,稻田養魚系統

    不同尺度的生態農業系統

    (1)農戶庭院生態系統

    (2)生態村

    (3)生態縣

    (4)防護林系統

    “三北”防護林;長江防護林

    不同生態系統中的生態農業系統

    (1)山地生態農業系統

    (2)溼地生態農業系統

    (3)旱地生態農業系統

    丘陵山地的小流域綜合治理等

    桑基魚塘等

    綠洲農業系統;節水生態工程等

    農-工複合系統與能源系統

    (1)農-工複合系統

    (2)能源的多層、多級利用

    玉米多級利用生態工程等

    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等

    (三)在組織管理方面,生態農業的發展始終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強有力的支援

    1984年,國務院頒佈了促進生態農業發展的決定,並在不久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八個五年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建立生態農業示範工程。在1994年3月25日由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上批准的《21世紀議程》中,對可持續農業的發展進行了特別的強調。在以農業部為主的有關部委的領導下,第一批50個生態農業試點縣也已啟動,成為在國內外具有相當影響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工程。與此同時,還進行了一大批省級生態農業縣和生態村、鎮建設,產生了良好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

    (四)農村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的生態農業,在促進包括農村生態文化建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等在內的農村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近幾年所發展完善的農-工複合系統這一新型的生態農業模式,充分體現了生態學中的物質迴圈與再生理論。在這一生產系統中,所有形式的廢棄物都成為下一個生產環節的原料投入,減少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減輕了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汙染。同時,這一模式還促進了農業的產業化與迴圈經濟的發展,對於解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很大作用,從而在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個農村地區的經濟繁榮與社會穩定。

    三、中國生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雖然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不能否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成為限制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一)理論基礎上不完備

    生態農業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包括農學、林學、畜牧學、水產養殖、生態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加工技術以及社會科學在內的多種學科的支援。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單一學科的,因此可能對這一複雜系統中的某種組分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較深入的瞭解,但是對於這些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還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進一步從系統、綜合的角度,對生態農業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別是要素之間的耦合規律、結構的最佳化設計、科學的分類體系,客觀的評價方法方面。這種研究應當建立在對現有生態農業模式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基礎上,必須超越生物學、生態學、社會科學和經濟學之間的界限,應當是多學科交叉與綜合,需要多種學科專家的共同參與,需要建立生態農業自身的理論體系。

    (二)技術體系不夠完善

    在一個生態農業系統中,往往包含了多種組成成分,這些成分之間具有非常複雜的關係。例如,為了在魚塘中飼養鴨子,就要考慮鴨子的飼養數量,而鴨子的數量將受到水的交換速度、水塘容積、水體質量、魚的品種型別和數量、水溫、鴨子的年齡和大小等眾多條件的制約。在一般情況下,農民們並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對這一複合系統進行科學的設計,而簡單地照搬另一個地方的經驗,也是非常困難的,往往並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態農業實踐中,還缺乏技術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傳統技術如何發展,也包括高新技術如何引進等問題。

    (三)政策方面存在著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援,就不可能使生態農業得到真正的普及和發展。而政府的支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雖然目前中國農村經濟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對於生態農業的貫徹,還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於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農民缺乏對土地、水等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的主動性。而農產品價格方面的因素,有時也成為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限制因子。因為對於比較貧困的人口來說,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為重要;但對於那些境況較好的農民來說,較高的經濟效益,可能會成為刺激他們從事生態農業的基本動力。

    (四)服務水平和能力建設不能適應要求

    對於生態農業的發展,服務與技術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務體系,在一些地方,還無法向農民們提供優質品種、幼苗、肥料、技術支撐、信貸與資訊服務。例如,信貸服務對於許多地方生態農業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於從事生態農業的農民們來說,盈利可能往往在專案實施幾年之後才能得到,在這種情況下,信貸服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資訊服務也是當前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因為有效的資訊服務將十分有益於農民及時調整生產結構,以滿足市場要求,並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另外,儘管必要的激勵機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態農業應當更趨向於開發一種機制,以使農民們自願參與這一活動。要想動員廣大的農民自覺自願、並能夠自力更生地透過生態農業發展經濟,能力建設自然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建立比較有效的能力建設機制,對於更為重要的基層農民來說,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訓與學習的機會。

    (五)農業的產業化水平不高

    發展生態農業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但在中國的許多農村地區,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目前生態農業的實際情況還不能滿足之一需求,因為在一些地方,緊緊依靠種植業的發展,難以獲得比較高的經濟收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既為中國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使之面臨著新的挑戰。為適應這一新的形式,生態農業的發展還有許多的問題有待解決,而其中,農業的產業化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人口問題一直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之一。據估計,到2030年前後,華人口將達到16×108人。土地資源相對短缺,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而人口在繼續增加,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也已經成為困擾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也必須透過在生態農業中延長產業鏈、促進農業的產業化水平來實現。

    (六)組織建設存在著不足

    在生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組織建設是一個重要方面。正如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其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所指出的那樣,新的挑戰和問題的綜合與相互依賴的特徵,與當前的組織機構的特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這些機構往往是獨立而片面的,與某些狹隘決策過程密切相關。中國當前的生態農業,也同樣存在這種組織建設的不足。

    (七)推廣力度不夠

    雖然生態農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政府也較為重視,但仍然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101個國家級生態農業縣與全國相比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因為從總體而言,沉重的人口壓力,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農業的面源汙染在許多地方還十分嚴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體和大氣汙染、森林和草地生態功能退化等,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從某種程度上說,目前的生態農業試點,還只不過是“星星之火”,還沒有形成“燎原”之勢。

  • 7 # 九華農家

    生態農業已成為21世紀農業主導模式,隨著高科技迅猛發展,生態農業得到廣大消費者、政府和經營企業的一致認可。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一種實踐模式,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中國農業、生態、經濟等方面科學工作者,和農民一道,創辦了許多如“生態戶、生態村、生態場、生態農業點。有些聰明的農民不甘守舊,他們想到了過去有人在稲田裡養魚及田裡放養紅萍,能夠稻田水肥沃,這就是生態農業的觀點。生態首先一定保證名副其實,生產的產品,生產環境,原材料和提供的商品必須是生態的、綠色的、環保的,一定要避免出現惡性食品安全事故。農業農家樂、採摘園、狩豬場、觀光旅遊休閒產業、要有鄉土氣息、要有特色等等。經營理念和意識要確立先進的,在保證生態的前提下,透過培訓員工,引進裝置,建立制度等方面。當前生態農業概念和理論已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走生態農業的道路。

  • 8 # 鄉村跡象小陳

    大家好我是鄉村跡象

    生態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對於保護生態平衡、促進人類與自然及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影響重大。並且生態農業強調發揮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大農業為出發點,按“整體、協調、迴圈、再生”的原則,全面規劃,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結構,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並使各業之間互相支援,相得益彰,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一、保持底色,打牢生態農業基礎。

    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注重源頭管控,從根源上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完善監測體系,健全農田土壤環境監測體系,為生態農業佈局等提供科學依據。加強科技推廣,鼓勵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節水節肥節藥技術研究,探索更加經濟便捷、易於推廣的生態種養模式。

    二、創造特色,做響生態農產品品牌。

    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打造綠色健康的“菜籃子”“米袋子”品牌。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完善鄉鎮和村級農產品監管責任體系,努力維護農產品品牌信譽。

    三、扮靚景色,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強化規劃引領,加大對休閒農業品牌建立、鄉村旅遊示範點建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等的統籌整合力度。加大控制性規劃的落實力度,重視生態保護,體現農村特色,注重鄉土味道,保留村容村貌。強化景觀塑造,打造農業主題公園、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風景線。

    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另一方面在種養結合、廢棄物迴圈利用等關鍵環節,形成綠色生態導向的生態農業補償制度,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現代生態農業品牌,讓綠色產品牽引綠色生產。既要依託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業園區等新型主體,也要構建多層級現代生態農業模式,積極鼓勵一家一戶的小農戶參與其中,才能真正讓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綠”起來。

  • 9 # 益生菌雞蛋

    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生態農作物迴圈再利用的過程。最開始瞭解的就是以前家門口有一戶人家養了幾頭豬,旁邊建了個化糞池,然後將化糞池裡發酵出來的沼氣當煤氣用,剩下的也能當做肥料用;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也發現了更加多線多元化的再利用,將農田、水果種植、人工漁業、能源等相結合,大大節省了肥料和化學農藥的利用,減少了水土流失,也對現代能源問題提供新思路;比如已經研發出了用大豆作為能源的公共汽車,不僅減少了石油的消耗,而且碳排放也降低了不少。所以生態農業的發展,光靠農民本身是不足的,還需要結合農業學、生物學、環境科學等專家,研究新科技新方法,不僅解決了環境問題,也能讓大家吃到健康放心的糧食。

  • 10 # 粵西王順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農業標準,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構建生態安全農業體系。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藥精準高效施用。實施種養結合迴圈農業示範工程,推動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開展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汙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重點灌區全面開展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推廣旱作農業。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反狼群讀後感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