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4478402265

      近幾年來城市給水事業蓬勃發展,由淺池理論原理髮展形成的斜管沉澱池也獲得較為廣泛的應用。中國在1965年開始進行澄清池分離區加斜板的實驗,1968年又在福州水廠做了斜管除沙的試驗,1972年第一座生產性的上向流斜管沉澱池正式投入使用。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生產實踐的不斷總結積累,斜管沉澱技術正在不斷髮展。  1. 淺池理論原理  設斜管沉澱池池長為L,池中水平流速為V,顆粒沉速為u0,在理想狀態下,L/H=V/ u0。可見L與V值不變時,池身越淺,可被去除的懸浮物顆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將H分成3層,每層層深為H/3,在u0與v不變的條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將u0的顆粒去除。也即總容積可減少到原來的1/3。如果池長不變,由於池深為H/3,則水平流速可正加的3v,仍能將沉速為u0的顆粒除去,也即處理能力提高倍。同時將沉澱池分成n層就可以把處理能力提高n倍。這就是20世紀初,哈真(Hazen)提出的淺池理論。  2. 斜管沉澱池設計原理  為了創造理想的層流條件,提高去除率,需要控制雷偌數Re=,斜管由於溼周p長,故Re可控制在200以下。遠小於層流界限500。又從佛勞德數Fr=可知,由於P長,W小,Fr數可達10-3-10-4。  異向流斜管沉澱池的水力計算可歸納為如下三種:  2.1分離粒徑法:  可分離顆粒的粒徑dp可表示為:  若用可分離顆粒沉速us來表示,則:  式中:Q—沉澱池流量  A—斜管區水面面積  Af—斜管總投影面積  K—顆粒粒徑與沉速的變換系數  V—斜管中的水流速度  L—顆粒沉降需要的長度  d—斜管的垂直高度  θ—斜管傾角  2.2 特性係數法  按照沉澱最不理的端面所求得的可分離沉速usc與us關係為:usc=us,s為一常數。S值被稱為斜管的特性引數,雖斷面形狀而定。  2.3加速沉澱法  考慮到顆粒沉澱過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設顆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變,並設起始沉速為零。結合考慮管內的流速分部,則斜管長度為:  -d*tgθ  式中a為顆粒沉速變化的加速度,即a=du/dt  上訴三種方法,各有不足之處,在目前還沒有更完善的斜管沉澱池計算方法之前,認為分離粒徑可作為斜管沉澱計算的出發點。  3. 斜管沉澱池的流態設計  對斜管沉澱池進行設計需要以下引數:  3.1截留速度  斜管沉澱池在佈置方面的差別,將影響設計截留速度值的取用。一般規模較大的斜管沉澱池,由於其進水分配和出水收集不容易保證均勻。而設計時宜選用指標低於規模較小的斜管沉澱池。目前在異向流斜管沉澱池設計中,截留速度一般為0.15-0.40mm/s。  3.2管徑與管距  目前國內異向流斜管沉澱池的斷面幾乎採用正六角行,一般用內切直徑作為管徑。目前用於給水處理的異向流斜管沉澱池的管徑為25-35mm.  3.3斜管長度  斜管長度一般不宜小於50cm,斜管的長度取決於斜管的加工和沉澱池的池深。  3.4傾角  異向流傾角需要保持45-600  3.5上升流速或表面符合率  異向流流速8.3-14mm/s.  3.6雷偌數(Re)  一般平流式沉澱池中的雷偌數(Re)常在104上,而水流屬於紊流。斜管沉澱池則由於溼周增加,水力半徑降低,而雷偌數(Re)明顯減少,以致完全有條件控制在層流條件下(Re數小於500)。  3.7佛勞德數  在平流式沉澱池中,Fr值大致為10-5的數量級。斜管沉澱池由於水力半徑減少和水流速度提高的提高,Fr數一般在10-3-10-4 的範圍內,因而水流穩定性明顯增加。  4結語  在平流式沉澱池中或在原有平流式沉澱池中加斜板後,效果一般均較普通平流式沉澱池提高3-5倍,因而它在生產實踐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特別溼對散性顆粒的去除效果更為顯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西紅柿價格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