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側重點是完全不同的,並不是什麼邊界的問題。在教育上,兩者有很多交叉的地方,但是側重點會完全不一樣。

    比如家庭教育,主要還是側重孩子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孩子的品格,意志力,專注力,學習習慣,學科思維,孩子天賦的發現,孩子夢想的培養等。這些孩子的核心素養要培養,很多從幼兒階段就要開始著手實施。孩子的核心素養決定了孩子今後整個的學習生涯和未來的發展空間,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還是由家庭來有意識有針對性的來實施的。

    學校教育主要還是側重於學科教育,也就是具體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當然也會涉及到孩子的道德等各種素養的培養,但相對來說,重點還是在學科教育上。

    另外,學校教育相對還是一個標準化的教育,無論是課程的安排、教材、師資的培養路徑等都是相對標準化的。每個孩子我們都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天賦也是不同的,所以個性化的教育更多的是在家庭當中來實施,學校很難針對每一個孩子來制定完全適合他的教育方案。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孩子,老師是完全不可能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來培養的。

    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兩個需要協調統一的兩個最重要的教育體系。而家庭教育這個體系,幾乎影響了孩子整個的人生和未來的發展,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能把家庭教育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那是學校和老師不能承受之重。

  • 2 # 三味聊教育

    我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是沒有邊界的。無論從物件、目的、內容、方式或時間上看,它們都是相互糅雜、融為一體的。

    一、從教育物件上看,孩子即學生。

    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物件都是未成年人。他們在家庭是孩子,在學校是學生。物件主體相同。

    二、從教育目的上看,兩者具有一致性。

    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目的和學校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目的都是:有知識,懂做人。

    三、從教育的具體內容上看,二者互相融合。

    學校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學科知識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照樣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延續。二者沒有明顯區分。

    四、從教育方式上看,二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可以通用。

    五、從教育時間上看,二者貫穿學生或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

    在孩子或學生接受教育的這段時期裡,不用分什麼時候進行家庭教育,什麼時候進行學校教育,二者既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聯合進行,互相交錯,貫穿於孩子成長全過程。

    因此,在對孩子或學生的教育中,學校和家庭應密切配合,以免出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斷節的"教育真空地帶"。

  • 3 # 荊山一狼2

    不是能不能,而是必須劃出邊界。學校教育執行國家全部教育法律法規和教育方針政策和教學大綱規定,家庭教育只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其餘由家長自行決定。這個劃分是清楚的。

  • 4 # 周老師教育談

    現在中國教育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殊不知教育是一個系統,家庭、學校、社會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學校並不能也不可能承擔全部的教育責任,必須要家庭的配合參與,要社會的大環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一個事例,老師讓家長回去之後輔導孩子作業,檢查並簽字。很多家長不理解,怒懟:活都讓我們幹了,要老師幹什麼?老師在學校也是批改作業的,家庭作業老師監控不了,要求家長配合教育原也是無可厚非的。孩子是你家的,不是老師的!這樣的心態的家長怎麼能對孩子有一個好的影響呢?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現在家長們都很忙,這可以理解。但是,不要等孩子長大了才想到去陪伴,那時已經晚了。所以我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能也不可能分裂開來,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支援和輔助,家庭教育需要學校教育的系統和專業。

  • 5 # 星星之火379375

    不應捆綁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是走出家庭進入學校,所以在學校教育的氛圍裡最好不出現父母親人的影子,給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孩子進學校了,父母還那麼粘連,孩子永遠長不大的,少年弱則中國弱!

  • 6 # 運河明月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你想分割都割不開的。

    比如,這個孩子在家是父母等長輩的孩子,他一旦進入了學校,就是老師的學生了。他就是在家在校門以外,當著父母當著一般群眾,提起他的老師也不能給抹掉,同理,就是在學校,提起父母他也不能否定。因此,他的身份在孩子和學生之間轉換。

    按教育呢?儘管家庭和學校有所側重,要割裂你還搞不到這工具。比如,你的孩子受到體罰,你比火燎了猴屁股還急,火燒火燎往學校趕,還想來個大鬧天宮。比如作業,不僅僅是在學校裡動筆,同樣可以在家寫,在家長的監督下。你說學校負責知識的教育,難道你家長就絲毫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多掌握知識和學問?老師看學生調皮搗蛋就任由他發渾?

    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水乳交融的。

  • 7 # 優兒源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不可分,但又大不相同,家庭教育更多的體現在孩子上初中前,學校教育是從幼兒園開始的。有很長的教育歷程。但是說起邊界,我覺得強行劃分也是可以的。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在於人本質的教育,生活習慣,做事風格,思想道德。學校教育偏重於知識,團隊意思,屬於群居範疇。家庭教育的意義高於學校教育,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在學校有好的生活習慣,做事原則。

    家庭教育在於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教育,都是點滴積累出來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的,大人的說話方式,思考方式,做事方式等都會直接,間接的給孩子影響。這個基本可以說一對一教學。

    學校教育,由於學校是群體環境,老師不可能兼顧到每個學生的情況,所以更多的是滿足大多數學校的需求,學生在老師指定的規矩能交際生活,更多的是收穫到知識,還有說到的成績。真正有成就的孩子,都是後期的愛好自學成就的。

  • 8 # 甦醒459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人類社會三種不同形態的教育,有著特定的獨立的內涵和外延,只要弄清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對子女及家庭成員間的教育影響活動,是一種非正規的教育。基本特點有:1.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點;2.教育的早期性,最早是從胎教開始;3.教育具有連續性,從小到大;4.教育具有權威性,成員之間具有血緣關係;5.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員間言傳身教的方式進行。而學校教育是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有固定的場所,專門的教師,一定數量的學生,班級授課制和學生集體活動的形式,有一定的培養目標,規定的管理制度,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你看,二者的邊界是不是十分清楚?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聯絡的更加緊密。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昇華;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為主,學校教育雖然也有言傳身教的成份,但還有規定的教育制度來約束;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感染,學校教育是集體成員間感染;家庭教育是碎片式的零散教育,學校教育是系統的完整的教育,家庭教育家長是關健,學校教育教師是關健。學校教育有引領家庭教育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家庭教育重於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優於家庭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弄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聯絡和區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 9 # 姝言舒語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一體兩翼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更加側重於孩子從小价值觀養成與人格的塑造,學校教育則從知識掌握入手,引導孩子思考感悟生活。好的教育形式應該是在共同教育目標下的家校聯合,互為推動,才更為有效。但是現在的很多家長往往覺得孩子只要交到學校,教育就應該是學校的事情。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公立學校老師需要面對幾十個孩子,很難關注每個孩子的心理成長、思想變化,當學校引導不及時的時候,家庭教育要及時補位。一味的譴責老師其實真的於事無補,因為學校幾年畢業一屆學生,但是我們只有一個孩子!

  • 10 # 優哉憨漢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承載著教育孩子的重任,關係十分密切,尤其是孩子入學以後,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承。

    家庭教育是基礎,從胎教開始,家庭就影響教育著孩子,孩子的品德素養,行為習慣都在家教中初步形成,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起著教育的效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學校教育是家教成果的昇華,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使命。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兩者目標一致,使命相同,是典型的合作伙伴關係。

    既是合作,就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才能使奮鬥的目標得以實現。如果硬要劃出界限,劃清責任,以致相互推諉,相互詆譭,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愛是教育的本源和靈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愛是奉獻,是擔當。

    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的明天。讓我們摒棄功利和浮躁,鞠躬盡瘁的承起自已的那份擔當吧。

    (網路圖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行的時候該怎麼換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