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笑的xiao三三
-
2 # 垂釣者小穎
要的,一定要!哪怕給老師送送禮什麼的也要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孩子早晚要到集體中,為了孩子以後,也要堅持送!
-
3 # 甲骨遊學
對於家長的問題,孤獨症的孩子,是否要送幼兒園,答案是一定要送。為什麼?在咱國家,對於特殊兒童教育的研究非常貧乏,而且缺乏專業的教育立法來保護特殊需要的兒童。在美國,1975年的融合教育法案,基本確定公立學校必須接受特殊需要的兒童,所以在美國,沒有特殊教育學校,只有特殊教育老師。師範老師需要補休如何教育特殊需要的兒童。目前,國內有很多流行的教育機構,之前都是特教的背景,比如“蒙特梭利”教育,開始就是為特殊需要的兒童設計的,當然,對於正常孩子,教育得更細膩。
另外,在美國,還有另外一個教育法案,翻譯為“個性教育”法案,有點像咱古代所所說的“因材施教”,針對特殊兒童的複雜性,無法用課標“一刀切”,他們針對每個孩子,設計不同的教育方案。當然,美國對教育的巨大投入,保證了特殊教育。
最後,點題,您的孩子一定要送幼兒園,融入社會,融合教育是康復的土壤。
-
4 # SUM電影
孤獨症的孩子在幼兒園坐不住,還有繼續送嗎?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自閉症孩子的特點。
一般的自閉症孩子比較好動不安,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對老師的指令配合性比較差,有的孩子喜歡搖頭晃腦,總之,都有類似多動症的情況出現,這也是為什麼自閉症老被誤會成多動症的原因了。
孩子為什麼坐不住,因為孩子靜靜坐著他難受啊,而動起來才能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和自我滿足感一些。
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多數孩子都伴隨著感統方面的失調所致,比如我們經常所說的“前庭覺”以及“本體覺”。孩子會覺得一般的動作滿足不了前庭的需要,所以需要透過很多動作幅度比較大的表現來自我刺激,滿足自己感統需要。比如身邊有的孩子比較喜歡轉圈,有的孩子喜歡踮腳走路,這都是自我刺激的過程,所以,要緩解孩子“好動”的情況,要了解這才是基本原因。
在干預中,多注意對孩子肢體協調和感統方法的訓練,比如球類的運動,比如鞦韆等可以搖擺的運動,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上下搖動或者是左右搖擺,逐漸的干預提高。
另外,你說到要不要繼續送,其實除了這一點外,如果孩子的適應能力較強,其實融合教育對孩子是很好的,也是許多自閉症孩子都不具備的能力。當然,也可以逐漸推進,選擇半天制。
-
5 # ivanchen
這篇文章本來是先發部落格的,你先看看或許對你有幫助……
一個自閉症家長心得體會分享(本文內容講述從發現-體會-心得-經驗) 那下面我們進入今天主題的第一章節,悅納是比診斷報告更重要的東西。那什麼是悅納,就是在察覺到自己孩子不對勁兒的時候,也跟一些親戚朋友詢問過。當然就會聽到一些什麼貴人語,遲啊,或者是孩子調皮點是好事之類的客套話,但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這些話,沒有什麼安慰意義,像很多家長剛開始是在網上搜索,關於孩子快兩歲了還不會說話,是不是正常啊之類的,百度問答。後來又去一些論壇檢視關於發育遲緩的討論。
因為那時候在我們的概念裡都認為說,不管你是教孤獨症還是譜系障礙,你只要是病,那肯定是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越好啊,當然後來我們瞭解臨床醫學,對於三歲以下的幼童是不予確診的,他最多隻能在評估過後還有檢查事項後給你的診斷報告上打一個問號。孩子在快兩歲的時候,先去兒研所做了一次評估,之後又做了基礎代謝篩查,當然我們做這個檢查主要是為了確保他們有什麼其他的病理問題,化驗結果出來最終需要十個工作日。現在回想起來,那個等待的時間簡直是太難熬了,我們每天翻看之前購買的一些自閉症干預的相關書籍,希望可以儘快掌握一些行為矯正的方法,跟孩子在家裡先干預起來。而與此同時,那我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搜集資料,甚至找了很多關於自閉症題材的電影來看,那到時候我們一陣兒一陣兒的,特別憂鬱的過一會兒呢,又燃起一點希望,渾渾噩噩的一個禮拜,然後我們終於做了決定,不等檢查結果了 我和家人達成一個什麼樣的共識呢,那就是不管小孩是不是自閉症,我們都得儘快尋找一家專業機構開展干預。但是在機構裡,在密集的干預訓練,也不可能替代孩子在家庭中跟我們父母互動的親子時光,只有當我們掌握了正確的干預方法,才可能說隨時隨地的跟孩子展開矯正訓練。相對於說尋找專家來給我的孩子出去診斷報告,我們其實更在意的是如何給小孩制定一份屬於她的合理的未來發展計劃。就算他最終確診說不是自閉症。只要目前評估結果上看他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遠遠落後於她的生理年齡水平,那就必須得儘早干預。當然,這裡說的評估不一定非要到專科醫院去做問卷,大家手裡都有的那個綠色的疫苗,本兒一歲半到兩歲時候有一個常規體檢,其實這時候也能一樣的及早發現問題。 我們多花時間跟孩子相處,而不是說帶著孩子四處奔波去篩查致病因子,至少我跟我家人都覺得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安全感,而且快投入到行為矯正的學習和實踐中,也能幫助我們自己遠離焦慮,先用知識和信念把自己武裝起來,才能更好的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那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是一種病嗎,我們查詢各種資訊資料概括起來就是自閉症,他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神經發育的光譜缺陷。在出生三年記憶體在,然後影響腦部功能的正常發育,然後影響到孩子的社交和溝通能力。 出生三年內,這個時間段是導致我們身陷痛苦的一個原因,其實小孩子在八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叫爸爸媽媽了,喊他名字也會答應,但是在他旁邊說話的時候,即使他聽不懂內容,仍然會好奇地關注我們的眼鏡。但從一歲三個月之後,我們漸漸發現有些不對勁兒的地方。可是不管我們怎麼喊他名字,他都沒有任何反應,他喝奶的時候就把奶粉桶抱過來塞給我們。或者拉著我的手放在餅乾盒上,表示,他想要吃餅乾,家裡的玩具特別多,但是他只喜歡那種帶有按鍵的東西,即便的根本就不是給他玩兒的玩具。如果說遇到一個有好多按鈕的玩具,那就完了,他可以玩兒幾個小時,無法自拔,這麼大的落差真的挺讓人無法接受的,可能很多媽媽跟我一樣,那時候每天都在不斷的回憶說。是不是我在懷孕的時候做錯了什麼,是不是我在哺乳期時吃錯了什麼,是不是我不該給他看動畫片兒,是不是產假結束重返職場,這就是個錯誤的決定。 在這裡,我特別想告訴那些跟我一樣,曾經不斷否定的媽媽們,說,造成自閉症的原因,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甚至說,關於自閉症本身也沒有充足的研究定論,什麼遺傳基因呢,飲食習慣呀,或者是懷孕時期的環境影響啊,有很多說法,其實都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就是導致自閉症的致病因素,不要跟這些問題糾纏不清,甚至自責,這麼做除了浪費時間,讓自己痛苦,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什麼也沒做錯,我們給了他生命,我們肩負起養育他的責任,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為人父母是不需要培訓的,但現在我們重新去學行為,干預這門科學,不是為了學位,職位或者是薪水。而是為了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就憑這一點,我們就該給自己鼓掌。
那我們再說這些的主題,大家是怎麼理解悅納的含義呢,其實看到悅納這個詞,媽媽們自己首先想到的是在產房經歷了十幾個小時的煎熬之後,筋疲力盡的抱著那個小肉,團兒,那一瞬間裡,心裡湧出來的一些情緒。當時腦子裡就蹦出來三個詞,健康平安,快樂。這就是當時能想到的全部的祝福了,其實直到現在我對他的所有期望也就這麼多。不管他是不是自閉症,我都願意無條件的愛他,進了她的一切情緒,給予他足夠的關注和充分的信任,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關於悅納的第一層含義,我們做父母的,做到對孩子悅納就夠了嗎。有句話,大家可能經常在網上看到,就是願你被這世界溫柔以待。我曾經覺得這句話已經被多愁善感的文藝小青年用爛了,我突然真正理解到了這句話的蘊藏的那種殷切的情感,是啊,我恨不得全世界都能友善的溫柔地接納我的孩子。 要讓整個世界都友善地接納我的孩子,這顯然不太容易。因為接下來我馬上要直面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就是。孩子是自閉症,我到底要不要告訴我的親戚朋友們。現在想起來也很奇怪,就是最開始的,聽到醫生說小孩可能是自閉症的時候,我腦子裡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不是。這下我該怎麼辦,而是我不能讓孩子的爺爺奶奶知道。 因為我覺得家裡的老人可能不太可能像我一樣去上網查資料,去了解到底自閉症是怎麼一回事兒啊,其實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覺得自閉症就等同你智力殘障,就等同於精神分裂,或者是根據一些電影情節,就以為自閉症就會機遇超群,或者是個繪畫天才,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我擔心,因為他們可能對自閉症有這些個誤解,然後就疏遠我們,或者說乾脆一上來就指責我們養育不當,再或者說。他們可能會特別關心孩子的情況,然後熱心地跟我推薦各種順勢療法或者是民間偏方,那個時候我該怎麼辦。 其實我確實不敢告訴家裡的親戚們,就是有一天我在跟好朋友微信聊天兒的時候,他覺察到我情緒有點不對頭,然後電話過來問我是不是有什麼事兒。然後眼淚就攔不住了,我朋友立刻開車到我家,我開門,一看見他就哭,我說小孩可能是自閉症。我朋友弄了一下,但是很快跟我說,這怎麼可能呢,我說我們去醫院檢查了,他現在發育水平落後,他的實際年齡七八個月。然後就在我跟朋友說話的這個時候呢,小魔女在我們旁邊專心的把小麵包一個一個一個的排成了,一長溜。我回頭一看,整個崩潰。然後我這個好朋友就100安慰我,一邊跟我說,她有個同學家就有一個五歲大的自閉症的孩子。然後再做干預,現在準備去學前班兒了,我那時候一邊哭一邊想啊,原來我不是那個唯一的倒黴的媽媽,原來自閉症經過干預是可以去上學的,我得打起精神來,儘快制定後續計劃。
雖然說我的親戚們有所隱瞞,但是我經常厚著臉皮帶孩子去各種公共場所,儘量無視圍觀群眾投來的異樣眼光,用各種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語言表情來表揚小木魚,哪怕他有一點點進步,哪怕這些事情在其他孩子家長眼裡那麼的微不足道,因為我覺得只有我愛他,正面鼓勵他,給他自信,先從我自己做到對孩子的無限接納,然後才有機會讓其他人也見到他。愛孩子,正面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是越南。同時我們也要分出一點時間來,越難我們自己的另一半兒還有自己。儘快尋找專業人員的指導,積極去尋求親人的理解和幫助,偶爾喘口氣放鬆一下。當然,那些堅持說孩子沒問題的親戚和另外一些不瞭解什麼是自閉症,就是一味的迴避的情形,也幫不上什麼忙。有些人,沒準兒還會指責我們作為父母,沒有盡心盡力,那我們只能儘量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浪費時間去跟他們爭辯了。 關悅,那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當我看到其他的孩子大踏步地取得進步,但是自己的孩子的干預卻毫無進展的時候,會特別悲觀,焦慮。在這一開始拿到評估結果的時候,可能所有的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透過干預,變得無限接近普通孩子,是,你說,希望透過一段時間的密集訓練,就能夠順利把孩子送進幼兒園或者小學。但其實我個人認為,孩子最終能不能進入幼兒園或小學,並不取決於干預時間的長短,甚至也不是說嘗試了所有科學有效的干預手段,孩子的自閉症就能徹底治癒了。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對我來說非常有治癒效果,我把這段話也轉發給大家。 那接下來,我要跟大家聊聊關於譜系障礙人群需要注意的營養干預手段。我想說,營養干預之前,首先要跟大家講。不要透過頭髮,指甲或者是抽血查微量元素,然後就開始給孩子吃各種複合維生素或者口服液,如果你擔心孩子營養問題,那就去兒科保健科諮詢大夫,如果僅僅是你自己覺得說孩子太瘦了,就認定他營養不良或者是盲目進補,肯定也不對。
那詳細對照一下生長曲線來判斷自己孩子的身高和體重是不是在合理的範圍就好。 另外呢,經常聽到家長在討論關於食物不耐受或過敏的問題,稍微展開跟大家說說。過敏了,是指完全不能吃某樣東西,吃一點就立刻有生理反應,如果已經確認對某樣事物過敏,那就一定要避免在此這種東西,不然就會危及生命,大家,其實他逛超市的時候可以看一看,很多零食食品的一些預包裝上都會有一條資訊是致命元,它上面就會提到說,比如含有小麥粉吶,大豆啊,花生啊,還有一些會進一步標註,說,出品此款產品,同時返廠還生產堅果及果仁製品,這些資訊都可以幫助大家避開雷區,如果本身有過敏史,一定要注意篩選下。 那食物不耐受,其實很多症狀表現的跟過敏特別類似,比方說噁心,嘔吐,胃疼,腹瀉等等,但同時呢,食物不耐受,還有一些不同於過敏的症狀表現,比如說痙攣,腹脹,產氣,頭痛,神經質,易怒,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有一些自閉症幼童確實存在易怒,會有腸道問題,這是腸道問題,症狀表現就是不是便秘,就是腹瀉。但究竟是不是食物不耐受引起的,就需要進一步的檢驗。我們這常見的食物不耐受是乳糖不耐受,就是很多人喝完牛奶之後就拉肚子,那就需要特別避免牛奶呀,奶昔,奶油,冰激凌這些東西。但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喝酸奶就沒有問題,現在市面上有一些零乳糖的加工乳製品賣,所以這也不是什麼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事兒。 那說到這,大家可能就明白了,給食物不耐受人群定製的,有一種叫無麩質飲食的食譜,其實並不適用於自閉症人群的營養干預,臨床上發現有一些自閉症兒童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腸道問題,睡眠障礙或者攻擊性。但這並不是說自閉症的孩子就都有這些問題,即使是有這些問題,也不能說,就是食物不耐受導致的,這不能說,只要嚴格控制飲食,規避了食物不耐受,就能減輕自閉症的症狀。 你好比說有一些自閉症可以成為優秀的程式設計師,但反過來說頂級程式設計師都是自閉症,肯定就不成立。其實啊,很多自閉症的孩子儘管挑食,挑的挺厲害,但是特別神奇,他們健康狀況非常良好,不用我們太擔心,那怎麼判斷他健康狀況良好呢,就是看大小便,看精神狀態,看它是不是符合生長曲線圖,當然,如果孩子本身存在癲癇自傷的一些問題,那就不是簡單的吃什麼,或者不吃什麼就能解決了,趕快聯絡專業醫生尋求幫助。 回到營養領域,自閉症和發育障礙兒童的營養干預,臨床公佈了一些微量元素,包括有蓋。行。葉酸,維生素D和維生素B12。鈣鋅,維生素D,這些營養素就不多講了,其實很多幼兒的奶粉或者輔食都會強化這些。日常三餐中,只要你肉,蛋,奶,水果,蔬菜攝入的充足,有光照的戶外運動時間有保證,一般都不用擔心,我只要說一說維生素B12。 另外,插一句說,判斷孩子是不是缺鈣,不要去查骨密度,你擔心他缺鈣,首先先評估一下自己日常飲食中是不是吃了足夠含鈣的食物。然後再判斷要不要補。如果一旦說覺得缺鈣了,那就直接補鈣,不要去查骨密度,沒意義。第12,這種維生素設計大腦神經發育。動物肝臟,水產,雞蛋,乳製品很多都富含。其實一般來說也不太容易出現缺乏症。 大家先看一看,對照一下學齡前兒童的平衡膳食,寶塔圖。所以先不要著急進補,仔細回憶和觀察一下,如果孩子確實存在以下的一些情況,比如說表情呆滯,精神情緒異常,少哭少鬧,特別安靜,反應遲鈍,或者說是睡。另外,如果孩子本身存在異常的問題,以及嚴重的偏食,或者說因為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嚴格控制飲食。那你就需要考慮。強化補充一下。 關於強化補充維生素B12之類,有一個推薦量給大家看一下,如果你購買相關的產品,一定要按照推薦的最低劑量來服用。 還要說一下的是,如果你要買產品,一定要是針對嬰幼兒的,符合他這個年齡段的產品,成人成人的這些保健品補充必殺是不能推薦的,即便是你按照他合理的劑量也不可以。再強調一下,自閉症的營養干預手段非常有限,不要嘗試任何未經臨床驗證的中草藥特殊食譜,或者是順勢療法,一切非醫院途徑廚房或者是營養師建議的藥物,營養劑,都跟包治百病的床墊兒一樣不靠譜,不要拿孩子做實驗的小白鼠,花了冤枉錢還浪費時間。 那另外再補充一點,疫苗跟自閉症沒有關係,不要因為說擔心引起或者加重自閉症,就不給孩子接種。 那接下來我們講第三節的主題家庭干預應該從哪裡入手。 我們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可能是媽媽教給,我們怎麼說,抱抱。但我們肯定是在幼兒園門口看見媽媽來接自己,然後跑過去抱住媽媽,才明白啊,原來抱抱可以表達情感。可能奶奶教過我們怎麼包餃子,讓我們需要是在逢年過節閤家團聚中才明白好吃不過餃子,這句話蘊藏著更深一層的含義。 在學校課堂裡,沒辦法傳授的其實才是更重要的,會影響孩子三觀形成的東西。而對於譜系障礙的孩子來說,恰恰是這部分人文成面的很難用語言傳達的情感跟社交生活,他們很難切身體會。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說情感缺失不要緊,那有社交障礙也沒問題呀,那我自己來說,我也喜歡宅家裡,儘量不跟人打交道,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讓我們可以維持這種相對來說離群索居的狀態,但我相信。大多數聲稱不喜歡跟人打交道的人,那也是在對人性,對社交有過了解之後,然後做了一個減少或者是放棄社交的選擇。如果說,我從來都不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別人跟我發出的情感,幸好我接收不到,沒辦法做出恰當的迴應,然後被大家分一被大家孤立,最後被迫躲在家裡。是不是光想想就特別難受。那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要存活於世,他必須具備哪些能力呢。 看過這樣大家不難得出結論,社會規則,職業技能都可以藉助專業機構去學習。那麼作為初級目標,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就是家庭干預的最佳助手點。 對於三歲以下的小朋友來說,是生活自理技能,包括用勺子叉子吃飯呢,會洗手洗臉呢,會穿有拉鍊的衣服呀,匯川或者是託一腳蹬,或者是那種貼有魔術貼的鞋子呀,大小便有意識去廁所,懂得餐前便後要洗手,會擠牙膏,會刷牙等等等等,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家庭自然情境下開展教學。生活自理能力涉及的每一項技能都可以拆分成幾個比較小的容易操作的步驟,進行印象是連結學習。你想連結是指從倒數第一部開始,接下來再做倒數第二步,以此類推。 因為自閉症的孩子特別容易受挫,所以一定要確保他在每一小步都能取得成功,而你像是連結教學,能夠讓孩子意識到A這個任務很容易就完成了,很快就成功啦,比方說給穿襪子。叫他穿襪子錢,你可以先幫他把襪子穿在腳上,包住腳後跟兒。然後手把手教他把襪子往上拉,A,只要完成這最後一步。他就能迅速獲得滿足感。 在小墨魚的生活自理技能培養中,有一項比較困難,就是如廁訓練。那我們的辦法是說,先觀察計算他兩餐之間或者是喝水之後大小便的規律,然後帶她去衛生間,如果恰好孩子這個時候有小便啊,那就及時關注,鼓勵,如果沒有,也不要反覆催他。就平靜地幫她穿好衣服,再帶她離開衛生間就好了。 我這裡有一些方法,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比如說你在家裡的馬桶前放置一個腳踏凳,或者給他買一個兒童專用馬桶,這些東西在一家都有賣,很便宜,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讓他在馬桶上醞釀排便的感覺,或者仔細觀察它排便前的一些表現,發現苗頭就快速帶她去蹲在馬桶上。 剛開始的時候呢,時間又短,別等他開始不耐煩了你才罷休,然後再慢慢慢慢的延長時間,你可以選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比如說泡泡機呀,或者是用ipad播放一些關於上廁所主題的兒歌。這樣可以讓他在馬桶配合墩坐的時間久一些。 除了這種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平時都跟孩子玩兒也能順便教他很多東西,比方說我先生經常跟孩子玩兒,你跑,我追的這個遊戲。這遊戲真的超級原始超級簡單,但是很多孩子都超喜歡。就在這種追逐奔跑中,你可以很好的吸引到孩子的目光形成無壓力的對視。 我自己呢,會經常在家播放一些兒歌。然後根據動畫舞蹈或者是編排一些簡單的動作是讓小墨魚跟我一起做。透過這種形式教他認識五官鍛鍊手指的精細動作,甚至說練習收納玩具。 在這裡我特別跟大家推薦supersimplesong和super你這兩個系列的兒歌,動畫,兒歌是很多孩子都喜歡的,在播放過程中,我們可以隨時暫停,然後給孩子下一個指令,還是做了,咱們就繼續放。不要擔心孩子聽英文有困難,卡通畫面跟音樂旋律是兒童世界裡的國際語言,不會混淆他的語言體系,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控好孩子,看動畫的時間每天不超過20分鐘。 孩子再大一點兒呢,就可以引導他幫忙做家務了,如果他表現出那種積極的狀態,就鼓勵他動起來,當然啦,咱們也不是說指望他真的能幫上什麼忙。最後肯定是會搞得一團糟,但是對孩子來說仍然是很好的鍛鍊。 我有時候會上小木魚子,餐桌上擺放餐具啊,當然肯定是見一些不怕摔的。剛開始的時候需要手把手的輔助他完成這些動作,你變白,然後一邊跟他說,那這個事,小木魚的晚吶,這個是勺子,我們把他弟給爸爸。有時候,發現他拖著比自己還高的掃帚,在模仿大人的樣子,地板上滑了。奶奶雖然嘴上說,哎呀,不用咱們小墨魚幫忙掃地呀,但是心裡高興壞了。 家庭開展干預訓練,還有一個難點,就是關於聽話應答,小木魚對於單純的語言指令根本沒有反應,甚至說喊道,自己名字也充耳不聞,一開始呢,我是試著在下大雨沿指令的時候輕輕的轉動,他的頭,讓他看見我。或者是看見指令中提到的東西,幫助他更好的理解,然後再去行動,可能很多孩子跟小魔女一樣,更偏重於世界資訊的優先抓取,只要能看到他,就能做出相應的反應,彆著急,耐心的輔助他,給他一些時間來反映。 如果說希望他更快的域名可以試著在她喜歡的動畫片或者是兒歌中加進他的名字唱出來。還可以把她的名字跟他喜歡的食物和玩具連起來一塊兒說,比如說小魚來和酸奶啊,什麼魚,我們來玩拼圖,那等等這種方式。因為現在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如果你不需要孩子做出應答,那就不要總在談話中反覆的說的孩子的名字。更不要每天刻意安排一個時間段專門做訓練。你可以再出門兒的時候要吃飯的時候準備洗澡或者是吃水果自然而然地開展。那為了讓小墨魚理解喊他的名字,他必須要答應我們經常在他喊爸爸媽媽的時候大聲地迴應,他。而且叫他名字的時候就安排一個家庭成員在旁邊輔助她。 如果你的孩子跟我們家小墨魚一樣抗拒跟他人發生身體接觸,甚至抗拒擁抱。那你也可以試著跟我一樣在家裡跟孩子玩兒一些追逐打鬧的遊戲,讓孩子把身體接觸和愉快的遊戲體驗建立上聯絡。如果播放音樂可以讓孩子放鬆,那就配合一些歌曲跟孩子做肢體接觸。也可以在洗澡之後用潤膚乳或者是按摩油給孩子做撫觸。不需要什麼穴位,你只是單純的用手指或者手掌在孩子身上或輕或重或快或慢的彈琴撓癢癢。都能很好地幫助孩子不再那麼強烈的抗拒身體接觸。 在教授生活自理技能的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社會規則的理解和泛化。比如說你輔助他把換下來的尿不溼丟進垃圾桶幾次,再慢慢讓孩子學會維護公共環境衛生,你跟他在家裡輪流搭樂高和拼圖,然後去遊樂場滑滑梯的時候,輔助他排隊遵守這個秩序。 在家庭及自然情況下干預最關鍵是跟孩子建立好連線,讓孩子喜歡跟我們玩。然後再充分發揮我們的特長,做孩子眼中的大廚畫家歌手大力士和魔術師。總之不要一百億元的強迫孩子完成自己制定的學習任務。做孩子眼中溫柔的有趣的父母,而不是一個嚴肅抓狂的老師。 養育孩子是一個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修正三觀的過程,對普通孩子的家庭來說,這個過程也沒法快,進而對於我們來說,這個過程會顯得更為漫長,但其實換個角度想,我們也希望孩子慢慢長大呀,好讓我們有機會見著他的每一次進步啊,童年時光非常寶貴,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花時間陪他慢慢成長。 迪多發些孩子,好的方面及時給與關注和獎勵,就是不要總盯著孩子的刻板行為矯正,多關注他好的行為,強化好的行為,多交給他一些恰當的,正確的行為,很好的行為越來越多,那不恰當的行為就越來越少了,想問,你之前很喜歡轉圈兒,不論是公轉還是自轉,就嗨到無法自拔,知道撞的眼冒金星,摔倒了才罷休,一開始我是希望透過報紙她來阻止他轉圈兒,但是總不能一直抱著他吧,後來我就試著不干涉他的這種娛樂方式,跟她一起玩玩具,不繪本,帶他去動物園和遊樂場,看五光十色,形態各異的新事物,他有了新的愛好,就不再執著於轉圈兒了,當然啦,即使他偶爾還是會轉圈兒也沒關係,不影響正常生活,隨他去吧。 第二是利用孩子喜歡的,或者是想做某件事的實際鼓勵,強化。花時間多觀察一下孩子感興趣的點在哪,一定是要孩子喜歡的不能是我們覺得她會喜歡的。怎麼判斷他喜不喜歡呢,讓他選的。每個小孩子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比方說小魔魚喜歡吃我們就用海苔山楂,薯片兒獎勵他。其實用零食做強化物,一開始我是比較抗拒的。因為在此之前小黃魚只吃水果酸奶和堅果這類我認為更健康的零食。但是為了鼓勵她好的行為也只有和出去了。當然最後真正用來做強化食物的這些零食也不會吃太多。我們家小夢一說吃這個字兒就用了兩片兒,薯片兒聽上去是不是超級簡單。其實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把薯片兒分成十二份。 把薯片兒分成12份,拿一小片兒放在嘴邊,吸引她看,然後用誇張的嘴形說吃。每當他發音接近一次吃,我們就立刻給她吃一小片兒,然後你只要再重複12次就成功了。 第三是儘可能多的創造,強化機會,可以理解為,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其實現在想起來,很多時候,小墨魚不主動,是因為我們經常主動給他提供了很多吃喝玩樂的選項,那可能需要用到的任何東西都放在他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時間長了就發現他總是在忙著拒絕,我們給的,完全不打算主動要表達什麼了,後來我們就試著多給他設定一些人工障礙。比方說把奶粉桶放在他看得見卻夠不著的地兒,等他來找我們幫忙,然後趁機跟她提要求,要是你伸出一根手指,卻只啊,或者用手拍拍表示,我要啊,甚至說開口叫媽媽。只要時機抓得準,目標要求符合他的能力水平,他都能快速做出反應,屢試不爽。 第40,注意強化時機,在他表現最好的時候獎勵,而不是在她煩躁抗拒的時候用獎勵誘惑。很多家長可能跟我一樣,經常用好吃的來賄賂孩子,怎麼暈,快點把飯吃完,吃完媽媽就帶你去滑滑梯,我們家奶奶更是喜歡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用強好,我來哄孩子,乖乖,別哭啦,奶奶給你看動畫片兒啊,後面這種做法非常有害,因為這會讓孩子覺得哦,原來我只要打滾喊叫,你就會給我看動畫片兒,那我下次想看動畫片兒的時候,我就直接打滾好了,那怎麼辦呢,他想看小豬佩琦,你讓他用手指電視。如果他做不到,你就手把手教他伸出一根手指去指,然後立刻給他播放,小豬佩琦。這樣反覆幾次,孩子就明白啊,下次我要看小豬佩奇,我要先用手指一下。他學會了指認動畫片兒就是強化物。 第五,無論是鼓勵還是阻止,都應該注意時機,讓孩子明白是因為這種行為引發了那種反應,也就是說,強化要快速,及時,如果目標是說讓孩子說丙肝這個詞。那你在準備讓孩子開口的時候,就要提前把餅乾兒作為獎勵,拿在手上了,一旦孩子說出來,就立刻給她。而不是等孩子說了,然後你再去拿餅乾兒斯包裝,那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分散掉了,搞不好,她會認為說出丙肝的結果就是看見你轉身走掉了。他才不管你是不是去哪邊幹,容易受挫的孩子立刻就哭給你看。 第12明確,強化標準執行時,就要嚴格按照強化標準,不能隨意更改。完成最困難的任務,就用孩子最喜歡的東西做獎勵,不能隨意加量或者是偷工減料。 第七條和第八條,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如果你跟孩子下了一個指令。那你一定要保證他的能力可以完成,或者是他可以在你的輔助下完成。千萬不要說我提了一個要求,發現還是做不到,哎呀,那算啦,或者是你提出的要求,壓根兒他本身就做不到。就不要一直重複,不要一直重複,不要一直重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為什麼強調這個就是說,很多孩子本身其實對於語言資訊的抓取本來就困難,反覆重複的話,其實就像我們聽媽媽的嘮叨那樣就被自動過濾掉了,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在你發出指令的時候去執行。那就在確保他注意力在你這兒是再發一次,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要不要上輔助。 其實,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減少孩子的攻擊性和刻板行為,就像之前提到過,我發現小木魚開始公轉自轉時,多半是因為他覺得無聊了。而以他當時的認知水平,他也只能找到這種轉圈兒的字,還方式。等,幫他找到他喜歡的魚,他能力匹配的運動專案,可以讓他獲得更恰當的感官刺激,這裡說的運動不一定是競技類的體育專案,玩轉呀,爬樓梯呀,跟爸爸一起玩蹺蹺板,那都是很好的鍛鍊。 第11,對不恰當的行為的反應必須前後一致,全家一致。不能有時候訓斥,有時候又不理會,有時候用食物平復,有時候用抱抱來安慰,要想幹預有效,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每天都在跟小木魚的個性老師同步干預,進展,確保機構老師正在幫他消費的行為,不會在家裡被我們強化。同時還要確保在我們這兒不予迴應的行為,不會在奶奶那兒得到關注。 第13條,大家看到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奇怪,不哭才抱嗎,我這裡說的是,如果他要透過尖叫或者是哭鬧來表達沒有得到某樣東西的不滿,那你首先得確保在他發脾氣的時候絕對不能給她想要的東西,你這時候給了就是在強化他。如果是在公共場合讓你覺得尷尬,瓶頸快速帶她離開現場,指導他平靜後再給他。 14,不要靠語氣,像孩子聽話,要注意下指令,少用否定句式。比如說你在廚房做飯,為了確保安全,希望孩子遠離廚房,那這時候下達的指令應該是。寶貝,你在客廳跟爸爸一起玩拼圖吧,而不是啊,你別進來,在外面等著,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是因為我們的指令不夠明確,具體。特別是對於有自閉症的孩子來說,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比如有時候我們說別碰水壺,燙。他只會理解到水壺和碰這個詞兒,那接下來肯定就危險了,儘可能多的用簡短的陳述句來跟孩子提要求,他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就不會因為不知道做什麼而一直粘著你,或者做出一些刻板行為了。 15,對於語言有限或者無語言的孩子,要都用視覺提示,語言只是溝通的一種方式而已,其實在小墨魚不會說話之前,我們先交給他幾個手勢,動作。讓他可以順利表達,說,吃喝想抱抱的這些需求,大大降低了,因為我們猜不到她想要什麼,然後讓他崩潰,受挫的機率。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啊,要是孩子用手勢動作,就可以表達需求,然後就被滿足了,那他不就更不說話了嗎,其實不是。很多自閉症的孩子不說話,是因為他根本不看人,不知道要模仿,那就當然不知道怎麼了解嘴形的發音了,要讓她學會說話,就要首先跟他建立對視的機會,那孩子不說話不意味著咱們有需求表達。 還是不說話,不意味著他沒有需求表達,如果我們不幫他建立一個溝通的管道,那他只能用哭來表達一切了,視覺提示,更是方便孩子表達需求,我們用圖示或者手機拍的照片兒做素材庫,讓孩子透過紙圖片或者拿出一張卡片來讓我們明白,你要喝酸奶,你想出去玩兒,話題。那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照片來提醒他,你要保持安靜,上完廁所,要衝水,洗手等等。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了,能力有限,只能跟大家說到這種程度.
-
6 # 自閉症康復訓練許老師
孤獨症孩子在幼兒園坐不住,還要繼續送嗎?那面對這個問題,我想說很多孤獨症的孩子都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因為在幼兒園呆的時間是比較長的,所以很多孤獨症的孩子是沒辦法長時間坐著的,於是就會出現坐不住的情況。
那麼,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該如何做呢?我認為還要繼續送孩子去幼兒園。孤獨症孩子坐不住的話,咱們要分析一下他坐不住得原因:
1.孤獨症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有安坐能力不夠好,安坐能力不夠好的時候,那麼我們可以在課堂外面練習安坐的能力,然後一步一步提升孩子的安坐能力!
2.孤獨症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是前庭方面的感覺出現問題了。因為很多孤獨症的孩子前庭失調的時候,就很喜歡到處走,比較不容易停下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給孩子多做前庭感覺類的專案,讓孩子可以整個人安靜下來。
3.孤獨症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是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因為很多自閉症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夠集中的,他們很容易走神,那麼一旦走神了就很難拉回來。所以需要提高的是孩子的眼神,讓他們眼神更加集中。
所以,孤獨症孩子即使坐不住我們也需要去幼兒園。因為自閉症兒童也是需要幼兒園的生活,至於坐不住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課外進行加強,我相信這個問題不大。因為我是一個自閉症兒童的老師,我也經常給這部分的孩子做康復治療的訓練,所以一定沒有問題的。
回覆列表
對於兒童孤獨症,家長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要以坦然的心情帶孩子走進人群,幼兒園是孩子最好的交流場所,家長要認識並勇敢接受事實,要尊重孩子,不要過度幫助,使孩子是去學習自己的機會,兒童孤獨症最佳治療期是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