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北京地鐵指示系統經過了數輪改進才形成了現在的樣子。在2005年地鐵5號線開通時,北京地鐵借鑑了港鐵MTR的指示系統,並再此基礎上改進及革新,形成了北京地鐵現有的指示系統。字型一直以來,北京地鐵的標準字型,中文部分為黑體,英文部分為Arial。北京地鐵6號線開通後,標準字型的中文部分變為了方正蘭亭黑,14號線亦然。但在最近新開通的地鐵7號線中,中文字型部分又變回了黑體。而在英文字型上,部分線路(如9號線)存在Helvetica與Arial混用的情況。可見在字型選擇上,北京地鐵並沒有特別嚴格的標準。標識系統在北京地鐵的標識系統中,大量借鑑了港鐵MTR原有的元素,並加以本地化的改進。如出口標識中,那個大大的“出”字與港鐵如出一轍。在站臺遮蔽門上方鑲板,具有當前站名、終點站名與車站換乘示意圖。方便乘客乘車。當前站名及線路名稱方向/終點站資訊車站及換乘線路資訊而在車站站臺立柱上,則有長方形車站站名指示牌,內容有當前站名與下一站站名。其高度正好設置於車上站著與坐著的乘客都可以看到的位置上,方便車上與站臺上的乘客瞭解到站名資訊。從站廳下至站臺時,便可看到方向指示牌,可以幫助乘客迅速確定乘車方向,避免坐錯方向。換乘車站會設有換乘指示牌,方便乘客進行換乘。而在車站入口上方,會有站名指示牌,內容是當前站站名與線路。其形態巨大,距離很遠也易於發現。標識系統:2005年之前在2005年新線開通標識系統統一之前,北京地鐵也存在過幾套自有的標識系統。最早期的(80年代)地鐵標識基本只用來指示站名及乘車方向,沒有多餘的功能,在字型、配色上也頗具歷史特色。由於當時的線路較少(僅有“一”線及“O”線),換乘站也僅有一座(復興門站)當時的地鐵標識還沒有線路標識色、出口資訊、換乘指引等概念,提供的資訊量也較少。90年代以後,北京地鐵的標識系統又出現了新的變化。1號線及2號線站臺區域被加上了紅色及藍色的鑲板,用以指示乘車方向及前方到站資訊。此時已有了線路標識色的概念(“一”線為紅色,“O”線為藍色)。車站標識系統也日漸豐富,如將站名指示板安裝於站臺立柱,以便車上乘客觀看;增添了換乘標識、出站引導標識;將原本文字化的線路名稱改為“1號線”、“2號線”這樣的數字線路編號等。這一時段的北京地鐵的標識系統,在顏色上普遍以白底藍色鑲嵌為主,且沒有線路上的區別,每一條線路的指示板都是白底藍色鑲嵌。此時的標識系統仍然欠缺對換乘方向的引導,這個問題直到2005年新線開通之後才得以改善。這些只是在眾多車站指示標識中選取具有特徵的幾個進行說明。實際上車站標識是一個全面而複雜的系統,它對字型、顏色、圖形組合等內容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設計合理的標識系統才能幫助乘客更快到達目的地。對於北京地鐵,現有指示系統經過不斷髮展已經具有一定的規則與特徵,但由於不同線路設計方存在差異,使得部分設計規則(尤其是字型、顏色)無法嚴格遵守,產生了不良的視覺效果,這些問題都是在設計過程中應加以規避的。軌道交通導向標識設計有什麼原則?注:圖片內容皆為本人原創。僅作示意,與實際線路指示標識無關。
十幾年來,北京地鐵指示系統經過了數輪改進才形成了現在的樣子。在2005年地鐵5號線開通時,北京地鐵借鑑了港鐵MTR的指示系統,並再此基礎上改進及革新,形成了北京地鐵現有的指示系統。字型一直以來,北京地鐵的標準字型,中文部分為黑體,英文部分為Arial。北京地鐵6號線開通後,標準字型的中文部分變為了方正蘭亭黑,14號線亦然。但在最近新開通的地鐵7號線中,中文字型部分又變回了黑體。而在英文字型上,部分線路(如9號線)存在Helvetica與Arial混用的情況。可見在字型選擇上,北京地鐵並沒有特別嚴格的標準。標識系統在北京地鐵的標識系統中,大量借鑑了港鐵MTR原有的元素,並加以本地化的改進。如出口標識中,那個大大的“出”字與港鐵如出一轍。在站臺遮蔽門上方鑲板,具有當前站名、終點站名與車站換乘示意圖。方便乘客乘車。當前站名及線路名稱方向/終點站資訊車站及換乘線路資訊而在車站站臺立柱上,則有長方形車站站名指示牌,內容有當前站名與下一站站名。其高度正好設置於車上站著與坐著的乘客都可以看到的位置上,方便車上與站臺上的乘客瞭解到站名資訊。從站廳下至站臺時,便可看到方向指示牌,可以幫助乘客迅速確定乘車方向,避免坐錯方向。換乘車站會設有換乘指示牌,方便乘客進行換乘。而在車站入口上方,會有站名指示牌,內容是當前站站名與線路。其形態巨大,距離很遠也易於發現。標識系統:2005年之前在2005年新線開通標識系統統一之前,北京地鐵也存在過幾套自有的標識系統。最早期的(80年代)地鐵標識基本只用來指示站名及乘車方向,沒有多餘的功能,在字型、配色上也頗具歷史特色。由於當時的線路較少(僅有“一”線及“O”線),換乘站也僅有一座(復興門站)當時的地鐵標識還沒有線路標識色、出口資訊、換乘指引等概念,提供的資訊量也較少。90年代以後,北京地鐵的標識系統又出現了新的變化。1號線及2號線站臺區域被加上了紅色及藍色的鑲板,用以指示乘車方向及前方到站資訊。此時已有了線路標識色的概念(“一”線為紅色,“O”線為藍色)。車站標識系統也日漸豐富,如將站名指示板安裝於站臺立柱,以便車上乘客觀看;增添了換乘標識、出站引導標識;將原本文字化的線路名稱改為“1號線”、“2號線”這樣的數字線路編號等。這一時段的北京地鐵的標識系統,在顏色上普遍以白底藍色鑲嵌為主,且沒有線路上的區別,每一條線路的指示板都是白底藍色鑲嵌。此時的標識系統仍然欠缺對換乘方向的引導,這個問題直到2005年新線開通之後才得以改善。這些只是在眾多車站指示標識中選取具有特徵的幾個進行說明。實際上車站標識是一個全面而複雜的系統,它對字型、顏色、圖形組合等內容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設計合理的標識系統才能幫助乘客更快到達目的地。對於北京地鐵,現有指示系統經過不斷髮展已經具有一定的規則與特徵,但由於不同線路設計方存在差異,使得部分設計規則(尤其是字型、顏色)無法嚴格遵守,產生了不良的視覺效果,這些問題都是在設計過程中應加以規避的。軌道交通導向標識設計有什麼原則?注:圖片內容皆為本人原創。僅作示意,與實際線路指示標識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