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這個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其實是一個經濟問題,也就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所決定的。

    1,中國在西方列強到來之前,一直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數千年來也不是說沒有變化,但生產力的水平一直比較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正是這個因素,決定了中國這塊土地能夠養活的人口其實是有一定範圍的。

    一個王朝建立之初,戰爭直接導致人口大量減少,赤地千里。於是統治者們通過休養生息,使人口增加、土地得以重新開墾,於是盛世逐漸到來。

    這就是一個王朝的末世,戰爭,是一種人為的“減丁”和土地重新分配,而後又是另一個王朝的建立。

    農耕時代,能夠養活自己的基本上只有土地,沒了土地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便只能造反,所以這是一個死迴圈,也是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

    也就是說,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基本上只夠一個大一統王朝維持三百年左右的時間,當然具體隨歷朝君臣的能力而有盈縮,但不會相差太遠。

    2,王朝更迭不一定都是農民起義所完成,但一定是農民起義所推動的,這也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特點,因為中國古代農民起義之多,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在政治上極為早熟,科舉和造反,是改變出身的兩大利器。

    和平時期靠科舉,王朝末期靠造反,而西方的貴族則一直是貴族,國王無後寧可從國外拉一個親戚當國王,也不會“便宜”了本中國人。

    一般來說,只要有口飯吃,中國的老百姓便能逆來順受,但一旦吃不上飯,卻又會起來造反,這是兩個極端,也是西方所不具備的。

    3,科技的進步事實上可以延長王朝更迭的週期

    以清朝為例,若非皇帝是滿人,中國過渡到君主立憲的可能性其實是很大的,那麼這個朝代何時結束便不好說了。

    隨著土豆、玉米和西方科技的傳入,人們在種地之外有了更多的謀生之道,中國這塊土地能夠養活的人口也越來越多,這也是清朝能夠達到4億人口的原因所在,這要放在其它時期,早就因為吃不上飯而天下大亂了。

    因此,一個王朝的興衰,固然與政治清明、皇帝是否英明、士大夫們是否為民請命等有關,但根本上依然是一個生產力的問題。

    當一個王朝人口的增長超過了財賦的增加,加上土地兼併,必然會導致老百姓起兵造反。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言不虛。

  • 2 # 布衣行天下

    人性,,國也好,家也好都是由人造的,建國或發家之初,形勢和環境培養出非常之人。待建國後發家後,個個處於安逸享樂的太平盛世中,外族一侵都滅亡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者也。

  • 3 # szliu911

    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髮現歷朝代興衰週期率!!!

    孫中山先生早有定論:家天下!!!

    魯迅先生揭露本性:吃人!!!

  • 4 # 歷史百貨鋪

    左右王朝興衰的其實就是一個字:人。

    皇帝是古代王朝的中心,明君會使王朝走向興盛,昏君會使王朝走向滅亡。秦皇漢武開國治世,開創一代王朝;胡亥趙佶暴政無為,導致王朝衰敗覆滅。“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奉承皇帝一言九鼎,是左右王朝興衰的必然因素。

    官是維持王朝秩序穩定的執行人,清官廉政,百姓擁戴,欣欣向榮;貪官苛政,官逼民反,社會動盪;宦官干政,擾亂朝堂,王朝衰亡。所以為官需要各司其職,嚴明執法、愛戴百姓王朝才能長治久安,官員的能力也左右著王朝的興衰。

    民是基數最大,金字塔底層的人,百姓的態度決定了王朝的氣運,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定,亂世官逼民反,起義不斷,歷史上的大王朝覆滅多與農名起義有關,漢朝亡與黃巾起義,唐朝亡於黃巢起義,秦朝因陳勝、吳廣起義而亡。民是王朝的根基,民心不定,王朝不穩。

  • 5 # 怪獸小火龍

    歷史週期問題規律是短一統,長一統,混亂期,三個階段為一個週期,周而復始,每個週期300多年左右。

    1、西周、東周大一統,春秋戰國混亂期;

    2、秦短一統,兩漢長一統,三國混亂期;

    3、晉短一統,南北朝混亂期;

    4、隋短一統,唐長一統,五代十國混亂期;

    5.北宋,南宋短一統,遼、金、西夏、蒙古混亂期;

    6元短一統,明清長一統,太平天國混亂期之到軍閥混戰。

    7.北洋,民國短一統……

  • 6 # 史海逐浪大徐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說起來就是分分合合的事情。左右王朝興衰的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於統治階級內部。

    在古代社會也一直有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的說法。大朝代的前幾位皇帝基本都能做到兢兢業業,勤懇從政。過了大約60年,一出三代,接班人基本上就是純貴族出生,喊著金鑰匙長大的。有幾人瞭解民間疾苦?

    60年後朝廷初代功臣基本上也都死差不多了。王朝迎來執政後的危機,這時候通常都會亂一下,朝廷按住了,又長心了,知道江山不易,能把各種矛盾調和一下,就能給王朝續命。

    能坐穩江山的,基本上都是軍權抓的比較穩的,畢竟造反是要靠槍桿子的。

  • 7 # 使用者55302648666

    天下潮流浩浩蕩蕩,不以人的意志所轉移。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是古代王朝興衰衡古不變的法則。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銅為鑑(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鏡),可以知興替。還有句老話:水可以載舟,也可以復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 8 # 秋葉翁

    中國王朝的週期性問題國內提出有快一百年的時間了,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週期律,i國內始終沒有清楚為什麼會樣?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清楚什麼才是王朝的週期律?所謂的王朝歷史的週期律,不過是一遍一遍的重複,這樣的重服是與任何一個朝代 取得 王朝的目的有關,哪一位王朝不是為了某一位自己當皇帝?這樣的自私不會讓王朝的更替在本質上有絲毫的改致變,王朝的開創者或者自己橫徵暴斂或者後代奢侈糜爛致使王朝潰爛,始終沒擺脫不了陷入週期律的泥潭,而做無為的重複。

  • 9 # 川籍小吳哥

    題主問如何看待王朝的歷史週期問題?左右王朝興衰的到底是什麼?

    中國上下五千年至夏開始一共經歷了16個朝代,分別是:夏 商 周 秦 漢 新朝 晉 十六國 南北朝 隨 唐 五代十國 宋 元 明 清。

    縱觀歷史左右王朝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造成的,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有特權階層,這些人掌握著絕大部分的財富和土地。而土地私有制又是封建王朝最根本的體系。土地兼併周而復始,在皇權時代當帝王昏聵無能時特權階層會毫無顧忌的兼併土地從導致社會動盪,國家覆滅。

    另外政治腐敗軍隊戰力低下,也是導致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年輕人創業,沒有太多資金,該如何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