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山夜雨涮鍋

    基督教誕生於猶太人中間。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猶太人遭到羅馬統治者的瘋狂掠奪。猶太人在羅馬統治下苦悶,不滿。猶太教得到蓬勃發展,衍生出許多教派。其中一個分支發展成了後來的基督教。

    初期的基督教主張信徒們團結在上帝、基督和聖徒周圍對抗魔鬼,要建立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國”,實際上是在號召猶太人反抗羅馬暴政,因此遭到羅馬帝國及其附庸猶太上層的鎮壓。教主耶穌在公元33年被巴勒斯坦地區統治者希律王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死後,基督教分為兩大教派。其中一派領導是耶穌的大弟子彼得,另一派領導則是保羅。彼得是“草根”,代表廣大窮人,對羅馬統治深惡痛絕,主張比較激烈的反抗世俗政權;保羅則是中產階級,相對較為保守,妥協性也更多一些。

    當時的羅馬帝國,地域遼闊,種族眾多,貧富懸殊,基督教主張不分種族,不分貧富,只要信仰基督,就是手足兄弟,即使是奴隸只要信教,也能與大家平起平坐,因此帶來了全新的心靈感受。

    基督教信徒越來越多,引起了羅馬政府的注意。最初由於基督教不少反抗羅馬的元素,所以帝國對基督教血腥鎮壓。公元64年和67年,彼得和保羅先後殉教。100多年裡,許多基督徒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送上火刑柱燒死,或者送入角鬥場被野獸吃掉。

    然而酷刑並不能壓制基督教徒的宗教信仰。相反,基督教徒在面對酷刑時,平和祈禱直面死亡,給外界極大的震撼。

    同時羅馬帝國自身矛盾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不光是在猶太人中間,而是在整個羅馬境內四處開花結果。到公元二世紀末,基督教徒在全國總人口中佔了百分之五左右,許多羅馬貴族和上層分子也加入了基督教。

    另一方面,基督教內部的派系鬥爭,最終保羅派取得上風。他們試圖透過與羅馬帝國合作來取得合法地位,在宣傳教義的時候,他們也強調隱忍,作為奴隸就要乖乖聽主人的話,作為老百姓就要乖乖聽官府的話,安於命運,死後就能上天堂。

    兩方面因素,使得羅馬上層統治集團也漸漸意識到,與其徒勞地鎮壓基督教,不如反過來勾結基督教中的部分首腦,作為維護統治的工具。

    4世紀初,君士坦丁靠著基督教會的支援當上羅馬西部皇帝。他在公元313年頒佈了《米蘭敕令》,宣佈基督教合法,並且把沒收的教會財產都發還。這是基督教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之前基督教會名義上還在遭到打擊,如今則有了堂堂正正的身份。

    此後君士坦丁繼續扶持基督教會,承認主教的領導地位,從國庫給神職人員發薪水,神職人員豁免勞役和人頭稅等,從而把基督教變成了一個“官方宗教”。君士坦丁還親自參與教會內部的鬥爭,並且宣佈皇帝是教會的最高領導。

    這樣,在君士坦丁主持下,基督教會完成了教義的統一,組織的規範,與羅馬帝國朝廷緊密合作。

    此後基督教會在歷代皇帝支援下,更得到飛速發展。392年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關閉基督教之外的一切神廟。這就正式確立了基督教作為“羅馬國教”的地位。

  • 2 # 雜史譚

    大家好。

    原因是比較複雜的。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初,它的原始教義中所包含的反對富人和統治者的反叛性和不承認世俗統治者的權威而只承認上帝權威的反現實性,引起了羅馬統治者的仇視。基督教的創始者耶穌和它早期最成功的傳教者保羅都是被帝國當局處死的。教會史家們一般認為,早期基督教曾經受到羅馬皇帝十次大規模的迫害。其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基督教迫害運動”發生在戴克裡先統治時期。從303年2月開始,這位篤信多神教的皇帝一連發下了三道迫害基督教的詔書,拆毀基督教教堂,沒收基督教聖書,將基督教神職人員投入監獄並用酷刑強迫他們改變信仰。這次對基督教的鎮壓持續了兩年,約有2000名基督徒被判處極刑。直到305年戴克裡先退位,迫害活動才告結束。

    然而,“三世紀危機”的衰落與動盪,使深處現世中苦難深淵的羅馬人,迫切需要宣揚來世的基督教的精神慰藉。因此,儘管羅馬統治者實行壓制與迫害政策,基督教仍在繼續發展並廣為傳播。到4世紀初時,羅馬帝國內基督徒人數已經達到500萬人左右,佔帝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甚至戴克裡先本人的妻子和女兒都傾心基督教。 “隨著基督徒人數的越來越多,基督教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大多數異教徒不再相信基督徒嗜血成性、亂倫及道德敗壞等古老傳說,反而他們發現基督徒是令人尊敬的市民”。

    到君士坦丁成為新任的“凱撒”(306年)後,“他的信奉基督教的臣民一直受到了這位君王的權威和他所制定的法律的保護”,以致他的領地幾乎變成了受迫害基督徒的避難所。。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再次頒佈《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中的合法地位。統一帝國之後的323年君士坦丁再次頒佈法令,禁止信奉羅馬官員參加多神教神廟活動。在他心目中,羅馬帝國只有一個皇帝,一部法律,一切自由民只有一種公民身份,因此也應該只有一種宗教,這就是基督教。

    325年5月君士坦丁大帝親自主持召開了有300多名主教參加的尼西亞宗教會議,會議秉承君士坦丁的意圖,制定了著名的“尼西亞信經”,它為教會的思想統一和組織統一打下了基礎,也使得基督教會成為羅馬政府的一個統治工具。此後雖有過一些小波折,但總的趨勢已無法逆轉,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彌留時刻正式皈依基督教;341、346年羅馬皇帝先後頒佈法令,禁止一切異教崇拜,關閉所有異教廟宇;到了公元380年,當時的羅馬皇帝釋出敕令,正式宣佈基督教為國教。

  • 3 # 微塵82640142

    多種原因吧,基督教當時得人心,很多時候國家越殺越多,人民對於真理的追求有時是超過生命的,你總不能把人民全殺絕了吧。另外,組織本身是沒有思想與意識的,後期的基督教和之前已經不完全一樣了,一部分成為了維護政權統治的工具。如果你看下現在天主耶穌會的發展就能明白,早期耶穌會要為窮人而不是貴胄服務所以是“異端”經常被逼迫甚至被殘殺,但很多信徒不是完全被洗腦分不清好賴的,所以殺不盡。後來,因為當時的教會已經大多沒感化力,擴張基督教需要他們,加之其中一部分分流成似間諜的人物,所以就不逼迫了。近代,天主教傳道主要都靠耶穌會了,對於其他國家無私的幫助也大多出自耶穌會,但間諜也多出自分流轉變性質的那一部分耶穌會成員。

  • 4 # 快慢視覺

    古羅馬信奉比較複雜,尤其是受古希臘文化影響,很多希臘神成了古羅馬神,官方有官方的神,民間又有民間自己的神,總體無權威的固定的神。但是古羅馬大軍所到之處,盡情毀滅當地人信奉的神,並把民間社會底層流傳兩百來年的基督教定為異端大興殲滅。公元312年,古羅馬傑出的皇帝君士坦丁進入羅馬,看到上帝顯靈(據說是天空中閃耀著十字架火舌),君士坦丁大帝認為這是神的旨意,於是他決定自己改信基督教。第二年,君士坦丁和另一羅馬領袖達成協議,簽署了一個著名的米蘭宗教令,規定羅馬人信仰自由,被查封的基督教場所和財產全部發還。最關鍵一點是承認基督教主教再國家事務中的領導地位,從法理上奠定了基督教是國教的地權威。從那以後,達官貴人還是平苦百姓都把基督教當作自己的信仰。隨著羅馬帝國向歐洲和中非,小亞細亞等地方擴張,基督教成了當時流傳最廣,反響最大,權力也最集中的宗教。

  • 5 # 史話海說

    客觀的說,羅馬帝國最初的宗教政策還是相當寬鬆的,不僅是羅馬傳統的多神教盛行——其實就是古希臘的多神體系,不過在希臘稱為宙斯,在羅馬被改名為朱庇特,源自其他地區的傳統宗教同樣流行於羅馬,比如埃及以及小亞細亞地區的傳統宗教,甚至羅馬宿敵波斯帝國的瑣羅亞斯德教都在羅馬獲得了一席之地。這些傳統的多神教,在設計上有許多共同點,比如他們的神都是被人格化了的自然力量或自然現象;統治者往往自稱神的後裔;還有神是有層階的,所以凡人也有階級,等等。

    朱庇特神像

    基督教的出現改變了現狀。

    首先基督教唯一的全能的神的設計超越了傳統多神教的神設——這一點挑戰了羅馬帝國皇權神聖性;因為是唯一神,所以基督教認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一點又挑戰了羅馬帝國的階級特點;尤其重要的是,傳統多神教有一個它未能解決的問題,即人生的終極關懷,也就是人死後的問題,而基督教透過天堂地獄的設計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難題,所以吸引了大量平民皈依——毫無疑問這一點支援了羅馬帝國的民眾基礎。而羅馬帝國決定對基督教進行鎮壓,還有兩個現實的問題:一是基督教透過各地教會建立了很嚴密的組織性,這讓帝國感到了威脅;二是基督教透過吸收富裕教徒,直接或間接掌握了大量財富,這讓帝國眼紅,尤其是在“三世紀危機”時期。

    有了上述種種,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迫害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自尼祿皇帝開始,帝國對基督教進行了若干次迫害,其中以“戴克裡先迫害”最為嚴酷。

    公元303年,羅馬皇帝戴克裡先決定掃除“破壞羅馬人創造的人類共同體規則的基督教徒”,“戴克裡先迫害”拉開序幕。皇帝簽署了一系列的法令,將基督教徒清除出了軍隊、內庭以及官僚系統;並且拆毀教堂,囚禁甚至處死各地主教,沒收教產;剝奪基督教徒部分權利等等措施。基督教遭受到慘重打擊。

    戴克裡先像

    但此時的基督教可謂“大勢已成”,已經不是迫害所能夠禁絕的。

    不僅虔誠的基督徒沒有改變信仰,在迫害中死難的教士更是被奉為殉道者,頗有一些後來被“封聖”;就連“異教徒”民眾亦有大量基督教的同情者,他們冒險掩護被追捕的教徒和教士;而即使是在帝國高層,比如西部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尤其是其繼任者君士坦提烏斯統治時期對迫害法令的執行並不甚以為然。

    其實這已經說明基督教的民眾基礎已經相當強大,甚至在統治者內部也已經有了很強的影響力。

    既然鎮壓不能禁絕,那就利用之——這一定是任何成功統治者的策略。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成為帝國奧古斯都之後,經過數年奪位戰爭,於公元312年成為帝國東部奧古斯都——毫無疑問在此過程中他得到了基督教的幫助。在第二年,也即313年,君士坦丁與東部奧古斯都聯合簽發了《米蘭敕令》正式放棄了對基督教的迫害政策。與此同時,君士坦丁還開了皇帝向基督教捐獻財產的先例。毫無疑問,基督教在帝國的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非法到合法,並獲得皇室有意無意的支援,本已相對其他多神教擁有諸多優勢的基督教在此期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狄奧多西一世像

    公元388年,時任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主持了元老院的一次投票,投票的內容便是:“諸位以為,羅馬人的宗教是朱庇特適合,還是基督比較好?”結果元老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以基督教為國教的決議。至此基督教確立了身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地位。

    如果要糾其原因,其實前面已經提到過了:1,基督教的神設比之傳統多神教要高明得多。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義深得民心,3,解決了人生終極關懷問題。這三點使得基督教獲得了比之傳統多神教要深厚得多的信眾基礎。另外,而信眾基礎與教會組織性以及掌握的財富一起使得基督教擁有了與帝國較量的資本,同時也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後使得帝國不得不以禮相待。

  • 6 # 雲石

    在我們身邊會發現不少人有宗教信仰,其中見得最多應該是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佛教徒,當然,還有許多穆斯林、基督徒等。20世紀,基督教在中國也有廣泛的傳播。

    據統計,截至2016年,基督教的註冊信徒已高達24.6億,佔世界總人口的近34%。從規模,和影響力來講,基督教遠遠高於世界三大主流宗教的伊斯蘭教和佛教,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

    不過,基督教在創教之初,也經歷了不少波折,規模影響力也非常有限,全然不見世界大宗教的派頭,即使在其誕生地—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古敘利亞迦南地區,也不見有多大建樹,早期只能以地下宗教的身份存在,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劣勢宗教。羅馬帝國政府打壓了基督教幾百年,但最終也未能消滅它,反而在逆境生長,越來越強大。

    這主要是因為羅馬帝國版圖太大,地緣結構的相對鬆散,同時,帝國核心板塊的實力優勢不明顯,使得羅馬帝國的統治力相對薄弱。另外,羅馬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作為代表異族中下層的宗教文明體系,基督教反而在羅馬的強勢打壓下越來越受異族被統治者的歡迎。在羅馬中晚期,基督教在底層羅馬人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局勢下,羅馬帝國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逐漸認可了基督教。基督教的地位得以飛躍發展是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了《米蘭敕令》,基督教正式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公元392年,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基督教從建立到至高無上的榮耀,花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實現了完美逆襲。

    第一、羅馬帝國內部長期政局不穩。

    雖然,羅馬帝國版圖遼闊,但卻是四分五裂的地緣結構,這就大大削弱了帝國中央羅馬對四方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另外,帝國的核心本部亞平寧半島地,本身地緣實力有限,在與邊緣板塊博弈中,難以形成絕對的優勢和壓制力。這些都加大了羅馬帝國的分裂基因,使得內部長期陷入不穩定的狀態。

    羅馬帝國早期,羅馬還可以依靠超強的軍事力量來壓制四方,以彌補本部與邊緣板塊的地緣疏離和本部實力的缺陷。再加上作為本部的亞平寧半島因開發早,文明質量更高,使得其形成了對落後的邊緣板塊的絕對優勢。

    進入到羅馬帝國中晚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羅馬本部的政策措施等,各邊緣板塊逐漸被開發,文明質量也在提升,逐漸縮小了與羅馬本部的差距,使得亞平寧半島本部的相對優勢越來越小。另外,這個時期的帝國,軍事實力也相對衰落。羅馬本部漸漸沒了壓制個地緣板塊的優勢。

    在這樣的局勢下,羅馬帝國希望透過在東地中海建立一個東方核心區,來加強對與亞平寧半島地緣關係相對疏離的亞洲板塊的控制。

    不過,畢竟事物都有兩面性。二元核心設定,雖能加強對亞洲領土的控制,但羅馬的權力架構也被分成了兩份。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者畢竟會有利益糾紛,進而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和衝突。而羅馬要維繫其領土的完整性,不得不加大投入來緩解二者的矛盾,但久而久之,羅馬的內耗也到了非常高的度,同時也削弱了羅馬統治邊疆板塊的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羅馬必須要尋求一個意識形態做支撐,來輔助二元核心的政治架構,維繫羅馬統治。隨著基督教在羅馬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羅馬統治者找到了契機,扶植其為國教,以此為紐帶,來增強民眾對羅馬政權的認同。

    有的人要問,基督教長期受打壓,且羅馬原有本土化改造的多神教體系,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將基督教視為國教呢?

    原因主要有二。一, 帶有明顯羅馬烙印的多神教體系,難以被受壓迫的羅馬廣大異族人士接受,選擇基督教更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二、多神教體系本身是鬆散的,可信奉不同神的宗教,不利於人心的凝聚和思想的統一。而基督教信奉的是耶穌一個神,利於保證國家精神層面的一致性,凝聚民心。

    第二、中晚期的羅馬帝國,面臨嚴重的蠻族入侵,羅馬人需集聚國內的異族之力,共同抵禦外敵。

    但是,羅馬人對異族的壓迫不是一天兩天,長期高壓之下,在羅馬帝國有難時,異族人也很難有強烈的要出力保衛國家的意識。將基督教扶植為國教,就可以將保衛羅馬帝國上升到保衛基督的高度。就算異族對羅馬人厭惡至極,但出於對基督教的保護,在大敵當前,也會有較強的保衛羅馬帝國的意識。

    同時,羅馬帝國需依靠基督教來消化吸收蠻族。最開始,羅馬是將蠻族拒之國門外,不過,蠻族來勢洶洶,總會找到突破口擁入羅馬。於是,羅馬採用了羈縻之術來籠絡蠻族,最大限度的吸納可悲同化的蠻族,用他們之力來抵禦那些頑固不化的蠻族威脅者。

    但是,如何施展羈縻之術呢?

    當然,劃一些土地給這些蠻族是必要的,但是要杜絕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話,還得讓他們歸心。畢竟,羅馬不可能將既得利益分給他們,統治者和蠻族因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就會激化民族和階級矛盾,那時候,對於羅馬統治者而言,真可謂是養虎為患。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蠻族信仰基督教,依靠基督教的紐帶作用,來增強蠻族對帝國的認同感,讓他們身心都繫於羅馬,才能儘可能避免嚴重的民族和階級矛盾。

    所以說,羅馬帝國從最初的強力打壓基督教,到最後將它奉為國教,這中間的態度大轉變,是符合羅馬帝國中後期的國情的。

    不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羅馬的現實危機,但因帝國本身早已江河日下,內憂外患愈演愈烈,最終,基督教也不可能扭轉羅馬帝國解體分裂的局面。

    不久,西羅馬帝國走向了滅亡,歐洲也開始了長久黑暗的中世紀,各式各樣的蠻族接管了歐洲。在蠻族統治歐洲期間,基督教沒有走向滅亡,反而大放異彩,其影響力遠遠高於羅馬帝國時期,主宰了歐洲的精神文明。

    那麼,基督教為什麼可以主宰歐洲呢?

  • 7 # 大衛181593753

    這個問題問得好,這讓華人當深思的問題,羅馬人能信是多不易的事,羅馬逼迫基督徒,並且殺了耶穌的門徒,不是親身經歷,是不容易信的。

  • 8 #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主要原因,基督教必然要恢復。。因為耶蘇本人是上帝派來轉生世界的,來到世上,度化百姓和其它人的。何為度化,就是惡人變為從善,善人更善,不致使歐州人及全世界人"走下坡路,不致於地球完美無缺,而人類已無道德了,。所以耶蘇領了上帝的指示,冒著釘在十字架上的罪,完成這一期文明時期的任務。

    耶蘇來就是幹這個的,叫人行善,叫人高尚,還有什麼“十條戒命,六條原則”等。

    有人說耶蘇給人治病,還有說多了米和麵,這都是斜說。歪曲了耶蘇的本意。你想一想,耶蘇叫人不勞而獲嗎?耶蘇叫人不看醫生不花錢就好了病嗎?

    宇宙的空間無數,空間裡的神佛無數,只要有一個佛一揮手,人類的疾病就會全部消失,那佛為什麼不這麼辦呢?是因為人轉生次數多了,每次當人都辦了一些惡事或錯事,造了業,成了疾病。必須得把罪受了,耶蘇說,我不受罪誰受罪。還說,有人打你的左臉,也把右臉讓給他打。

    耶蘇還說,你信我就能去天國。人是去不了天國的。有誰聽說歷史上有人去過天國,肯定沒有。耶蘇的話是深沉的,嚴肅的。就是說信耶蘇得按耶蘇的話去做事。

    我看到有在耶蘇教的,有傳福音的,課堂上說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離開教堂,卻我行我素,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耶蘇能拯救這樣的弟子嗎,看到這樣的人,耶蘇流下難過的眼淚。

    我說明,我什麼教門都不在,只是看到,聽到,加以短評。

  • 9 # 青年維也納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公元最初幾個世紀的歷史裡看清羅馬帝國的真實形象。

    (公元70年提圖斯皇帝征服猶太,是猶太人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實際上也是羅馬帝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當葦伯薌皇帝相信自己就是從耶路撒冷走來征服世界的那個人的時候,基督徒相信耶穌才是真正要征服世界的那個人)

    羅馬帝國在今天留給人們的印象是一個西方歷史上少有的大一統帝國。但事實上羅馬人最初真的是沒有想過要搞什麼大一統。羅馬人在地中海世界裡臨近義大利的部分是征服者和殖民者,同時也是建設者,但他們並沒有在整個帝國的領土上都保持這種征服、殖民和建設的形象。相反在地中海東岸的近東地區、在小亞細亞羅馬人除了日後成為征服者之外,最初主要從事貿易,而且這種貿易從正常的商品交換很快就變成了金融服務,而且是公元前一世紀特色的金融也就是高利貸。羅馬富人憑藉著羅馬人的武力,利用自己的金錢去從事投機和高利貸。這就嚴重的擠壓了近東統治者所能得到的好處和利益,因為社會的總財富是有限的羅馬人從近東的人民手中奪走了大部分,那麼本地君主和貴族所能得到的就少了,但他們還要提供公共服務。所以羅馬人得到的越多,仇恨他們的人就越多,被迫跳出來挑戰他們的人也就越多。而羅馬人又擁有強大的武力,於是羅馬人其實是被迫成為整個地中海世界的統治者,在拿到全部的利益的同時也被迫承擔相應的義務,這才是羅馬帝國的實態。

    從這個前提出發我們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判斷出公元一世紀以後羅馬帝國遇到的最大危機是什麼,那就是隨著羅馬人得角色從地中海世界的寄生蟲變成地中海世界的主人之後,它的力量和制度與它的新地位之間的不匹配。簡單的說就是當羅馬人敲整個地中海世界的竹槓的時候,它的力量是足夠的,但當它成為整個地中海世界的主人之後,雖然受益有所增加但是需要的力量卻成倍的增長,因為現在羅馬人不再是寄生蟲了,它們必須為整個地中海世界提供公共服務和安全。

    (被軍人從帷幕後來拖上皇位的克勞狄皇帝)

    這種轉變帶來的最大後果就是加劇了羅馬共和制瓦解之後傳統的羅馬公民社會的崩潰。羅馬帝國的另一個缺陷是雖然今天人們認為它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但事實上它在很長時間裡名義上是一個共和國。皇帝的真實頭銜是“元首”也就是首席元老,皇權的本質是軍人用武力支援的軍事寡頭。皇權一方面摧毀了傳統的羅馬共和國的公民社會,堵死了公民依靠軍功和投身公共事務而不斷攀登社會階梯的上升通道。另一方面又沒能樹立起自身的合法性,沒能有效的樹立起整個社會對皇帝的效忠和對“元首制”的認同。皇帝沒能完成從軍事獨才者向正統君主的轉變,沒能洗掉身上那種寡頭和篡奪者的形象。每一個被選擇出來分擔統治責任的人客觀上都成了皇帝的威脅,一個將軍被派出去指揮軍隊,如果戰敗了皇帝要倒黴。如果戰勝了很可能就成了新的皇帝,派他出去的皇帝還是要倒黴。所以到3世紀羅馬世界發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危機,整個古典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遊戲規則都到了崩潰和重建的時刻。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羅馬帝國迫害的基督教。實際上羅馬帝國並沒有特別的迫害基督教,因為最初的基督徒基本上都是猶太人,羅馬人只是把對猶太人的迫害施加到了猶太人基督徒身上。但是隨著基督教在羅馬帝國裡躍出猶太社群,進入非猶太人的羅馬公民社會,才出現針對基督徒的迫害。而之所以迫害基督徒的原因其實和迫害猶太人的差不多,那就是羅馬帝國其實也有自己的官方信仰,那就是作為多神教信仰一部分的皇帝信仰。雖然這種信仰很可笑而且很諂媚,但對多神教信徒來說也算是一種可以容忍的胡鬧,比說以皇帝的名義起誓,把皇帝像當成神像來獻祭。我們不能說羅馬人有多少人真得相信皇帝是神。對多神教信徒來說這種行為可能就是一種向皇帝獻媚的姿態,或者懾於強權不得不為的姿態。但對一神教信徒的猶太人和基督徒來說就是對他們信仰的直接冒犯。所以本來帝國信仰就流於形式,但居然有人連這種形式式得信仰都公然違抗,就難怪會導致帝國的迫害了。

    (多神教的信仰本身是嚴肅的,但是客觀的說帝國所推動的皇帝崇拜則有點開玩笑的意思,只不過因為背後是帝國的刀槍,所以笑不起來罷了)

    但是帝國對基督徒的公然迫害其實帶有兩面性,一方面是帝國大張旗鼓的迫害基督徒,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基督徒寧可殉難也不背叛自己的信仰,則帝國的迫害就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官方宣傳。帝國站出來讓每一個臣民看到基督徒如此堅貞不屈。羅馬人從帝國對基督教的迫害當中對基督教產生了興趣。尤其是正在走向幻滅和精神崩潰的羅馬公民,這些有知識有文化有話語權的人對基督教產生了興趣。

    他們最初是想要證明基督教是胡鬧,但是隨著他們的興趣的增大,他們當中很多人就皈依了基督教,然後他們作了一件對基督教影響非常深遠的事,那就是他們從他們所接受的古典式教育的基礎出發,用希臘哲學來解釋基督教。此時的希臘哲學實際上也已經和古典時代的希臘哲學大相徑庭了,柏拉圖主義哲學此時已經變成了新柏拉圖主義的神秘主義。哲學家已經拋棄了多神教的世界觀,轉而相信在眾神之上存在著一個最高主宰。這種轉變實際上也是帝國所鼓勵的,因為帝國試圖把這個最高主宰和皇帝等同起來。但是一個人成為世界萬物甚至是眾神的最高主宰終究難以令人信服。這時羅馬帝國和基督教羅馬帝國之間其實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這一步就是把最高主宰和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神等同起來,然後讓皇帝成為君權神授的基督教君主。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可以完成皇帝從軍事革命者、軍閥到正統君主轉變。讓皇帝可以放心的和臣下分享自己的軍事義務,不必事必躬親寸步不離他的軍隊。實現羅馬帝國政治和軍事統治的分離。還能大幅度延長皇帝的平均壽命。但是要讓皇帝認識到這個簡單的事實卻並不容易。

    (到公元三世界羅馬人的整個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都在走向崩潰)

    因為一種宗教自圓其說是容易的,但是讓每個人都相信卻並不容易。基督教走向合法性的第一步也就是理論上與希臘哲學尤其是論證皇帝合法性的官方的新柏拉圖主義結合已經走完了。而第二步證明自己對群眾的吸引力,在這方面基督教也從沒有懈怠。

    基督教取得群眾基礎得益於兩件彼此矛盾的事。也就是是基督教本身的草根性和基督教教士神學家的知識分子色彩。但如果我們考慮到羅馬帝國社會本身的撕裂,就可以理解這一點。羅馬帝國原本是一個由羅馬公民獨霸大部分利益的階級社會。但羅馬共和國的體制決定了只要一個人投身於社會事務公共事務,他就可以成為羅馬公民。羅馬人從不吝嗇他們的公民權,任何一個人只要能夠被羅馬軍團接納並完成軍役,他就可以成為羅馬公民。由異族組成的輔助軍的軍官也可以成為羅馬公民。同盟城市的貴族和首腦、為行省作出貢獻的異族富戶,都可以被授予羅馬公民權,成為這個既得利益階層的一份子。

    (卡拉卡拉皇帝真是每一次談到羅馬帝國衰落都繞不過去的人啊)

    這套體制最終把羅馬公民變成了一個階級而不是一個民族。羅馬人這個概念和羅馬公民階級合二為一了。但是隨著帝制的建立,以及羅馬帝國疆域的穩定,擴張和征服的時代一去不返,現在羅馬帝國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不得不需要更多的人服役納稅。過去那種寡頭集團式的羅馬公民階層就無法負起這樣的責任了。於是卡拉卡拉皇帝以一紙敕令把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自由人都提升成了羅馬公民。這一法令的好處是大幅度的擴大了輔以納稅著的規模,缺點則是讓老公民覺得自己付出辛苦努力得來的公民權失去了意義,新公民也不覺得自己得到的公民權有什麼好。

    於是心灰意冷的老公民皈依了基督教,而基督教本身的草根色彩又爭取到了這些新公民。於是到帝國皈依基督教之前的那段時期裡,皇帝們發現每次迫害殺人數都屢創新高,基督徒越殺越多。甚至出現了聽說皇帝要迫害基督徒,很多人跑去教會緊急要求皈依的情況。因為社會本身已經處在物質和精神雙重崩潰的邊緣,而基督教又在幾個世紀的迫害裡向人們證明了自己在道德和精神的優越性。所以當人們感到走投無路的時候,“殉道上天堂”反而成了一種投機手段。“快來皈依基督教否則趕不上這波迫害了!”

    (當羅馬文明在精神上進入停滯甚至衰退期的時候,正是基督教重新振奮了它)

    如果一個社會里得宗教產生了如此神奇得影響,它得教義又對統治者有利,那麼傻瓜才會拒絕接受這種宗教。尤其是這個宗教得力量完全在精神領域,在社會上它可以被完全納入皇權得控制之下得情況下。而羅馬帝國正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意識到了這一點,君士坦丁皇帝自己很可能並不是基督徒,但他看到了基督教對重新整合羅馬帝國得社會。樹立皇權得合法性所能提供得巨大好處,而且還看到了基督教對人民得巨大吸引力,所以他作了兩件事,第一是取消了對基督教得迫害,第二是把基督教完全至於皇帝得控制之下,用它來取代帝國原本那個小兒科得皇帝崇拜。

    也正因為羅馬帝國皈依了基督教,羅馬帝國才能夠重新振興,並且在東方以拜占庭帝國得身份存在到1453年。在西方以神聖羅馬帝國得身份存在到1806年。如果我們放寬尺度把透過基督教得不同分枝而自視為羅馬帝國繼承者得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也看作是羅馬帝國得話,那麼今年剛好是羅馬帝國滅亡一百週年。

  • 10 # 桃花石雜談

    羅馬傳統宗教裡的諸神

    但羅馬帝國是一個跨越了許多文化圈的帝國,所以其境內各種信仰豐富繁雜,所以羅馬帝國並沒有強迫被自己征服的各地其它民族都改信自己的宗教,而是不介入各地的宗教,各地的民族願意信仰什麼就信仰什麼。當然羅馬帝國也不是沒有比較徹底地禁止過某種宗教,比如在羅馬帝國進入不列顛地區之後,接觸到了當地凱爾特人祭司德魯伊階層所信奉的德魯伊宗教,而後來這種宗教被羅馬帝國嚴格禁止,因為根據羅馬人的記載,這種宗教有大量的人殉儀式,在很多場合需要把人燒死進行祭祀,所以是反人類的邪教,因此被禁止。

    喜歡用柳條人燒死活人獻祭的德魯伊宗教被羅馬視為邪教,因此被禁

    而除此之外,羅馬帝國境內並沒有系統的迫害或者禁止過某種宗教,當然這也不是說在羅馬帝國境內不存在宗教壓迫。因為在一些特殊的歷史時期和地區,也曾短暫地對不同宗教釋出過禁令,或者是殺死過不同宗教的教徒。比如在一些教會所宣揚的歷史上,羅馬帝國的第五位皇帝尼祿,就被指責曾經殺死很多基督教徒。在公元64年7月19日,羅馬城突發大火,火勢極其洶湧,以至於一直燒了六天才被控制住。而這場大火給羅馬城造成了嚴重損失,因此尼祿在大火之後要追究起火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他逮捕並殺死了大量當時在羅馬城內的基督教徒,包括基督教會的早期領導者保羅和彼得,因此這事在後世被教會作為了羅馬帝國迫害基督教徒的證據,而且有些人甚至還說連羅馬大火都是他在背後指使放的,目的就是為了迫害基督教徒。

    古羅馬的猶太人

    但現代的很多歷史研究卻並不認可尼祿主動放火陷害基督教徒的說法,因為當時有很多記載都顯示,在發現起火之後,尼祿主動開放自己的花園,讓羅馬市民進入避難,並立即組織了很多措施去滅火和救濟災民。而且現代的一些研究還顯示,他當時雖然殺死了不少基督教徒,但其實他在殺死這些人的時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他們是基督教徒,而是把他們都當成了猶太人殺死的。因為他認為是猶太人放的火,而早期的基督教徒基本都是猶太人,尼祿本人根本不知道早期基督教徒雖然出身猶太人,但已經不自認為是猶太人,所以他只是抓猶太人的時候沒把基督教徒單獨挑出來而已,並不是針對基督教徒進行的迫害。

    基督教如何成為羅馬國教

    所以基督教其實在羅馬帝國從來沒有被真正禁止過,有過的禁令也都是在短時期內,甚至是地方性的臨時禁止措施,其實這是跟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的“滅佛”歷史很像的,所以雖然可以說佛教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遇到過壓迫和迫害,但不能因此就說中國古代就是殘酷鎮壓佛教,而基督教在古羅馬早期的情況其實也跟佛教在中國差不多,多數時間都還是自由傳播的,只是在一些特定歷史時期遭遇過鎮壓。某種程度上,古羅馬人的宗教觀和古代中國有點像,其實是把不同宗教崇拜的神都看成是地方性的神,雖然不是到哪拜哪的神,但並不會對其中的哪個“神”另眼相看,甚至有時候會把不同宗教的神整合進羅馬傳統信仰的多神教體系。

    公元271年在亂世中陷入分裂的羅馬帝國

    而基督教從誕生起就是以教團的方式存在的,所以其組織性從一開始就特別強。在羅馬帝國宗教自由的環境下,基督教在後來的200多年時間裡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特別是在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遇到了一系列危機。首先是此時日耳曼蠻族的入侵開始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嚴峻挑戰,帝國軍隊在此期間多次反擊日耳曼蠻族失利。而連年的戰爭又導致軍隊擴張,同時軍餉支出也大幅提升,而這在羅馬境內誘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最終導致帝國的經濟崩潰。而此時大量的軍隊又多次發動政變,並爆發嚴重內戰,以至於羅馬帝國在50年之內就換了26個皇帝。這國家一內亂,邊疆地區也出現形勢不穩,西邊的高盧和東邊的帕米拉地區先後獨立,羅馬又陷入分裂之中。

    在這種環境裡,羅馬傳統的社會結構也陷入崩潰,而傳統的多神教和這種社會結構早已經緊密結合,因此傳統的信仰也在社會秩序的崩潰之中衰落。這時包括基督教在內的許多新興宗教開始興起,包括拜火教、拜日教和華人特別熟悉的明教等等。所以在當時,基督教也並不很特殊,只是羅馬地區日益興盛的許多新興宗教之一,而且他們彼此之間的信徒也經常相互交叉。比如後來基督教歷史上最著名的神學家之一奧古斯丁,在早期就是一個明教徒。

    戴克裡先時代的凱旋門,凱旋門也是羅馬傳統宗教的產物

    但在不同宗教的流行過程中,基督教超強的組織性最終幫它贏得了勝利,因為基督教會對教徒的控制能力要顯著強於其它的那些新興宗教。在早期,基督教的這種控制其實曾經形成了對它不利的局面。因為在公元285年戴克裡先成為羅馬皇帝之後,成功地穩定了羅馬的局面,重新統一了羅馬,終結了軍閥混戰。但戴克裡先要保持羅馬的穩定,就也要重建羅馬的傳統信仰,所以它要求所有的官員和軍隊士兵都參加羅馬傳統的宗教祭祀活動,但這個要求遭到了基督教徒的強烈抵制,甚至很多基督教徒拒絕加入羅馬軍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戴克裡先又開始了針對基督教的壓迫,而這時基督教徒大概佔羅馬人口的10%左右。

    但是這個壓迫持續的時間也很短,因為真正比較大規模的壓迫其實是從公元303年開始的,這一年戴克裡先要求摧毀一些教堂,並殺死了一些基督教徒。但僅僅兩年之後,戴克裡先就從羅馬皇帝的位子上退休,針對基督教的官方行動也就基本上停止了。而之後不久羅馬帝國又陷入內戰,在內戰過程中,母親是基督教徒的君士坦丁得到了許多基督教徒的支援,在內戰中贏得了勝利。而在這個過程中,基督教組織性強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大量基督教徒在短時間內就加入了君士坦丁的軍隊,成為了他贏得內戰的重要原因。

    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同一年,羅馬帝國也宣告分裂

    而君士坦丁贏得內戰之後,就不再出席羅馬傳統信仰的祭祀儀式,同時在公元313年正式撤消了戴克裡先針對基督教等新興宗教的禁令,允許基督教公開傳播,其實暗中還給予了教會很多支援。而基督教逐漸掌權之後,可就沒那麼寬容了,它是不會允許其它宗教自由傳播的。在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正式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國教,包括羅馬傳統信仰在內的其它所有信仰都為非法。而在同一年,他正式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但當時已經遍佈羅馬帝國的教會卻沒有分裂,也就是說基督教會已經取代羅馬政府成為了唯一能在東西羅馬都有權威的組織了。所以這一年的這兩個舉動其實宣告了羅馬官方已經淪為基督教會的工具,而且基督教會已經掌控了整個羅馬,開始把羅馬帝國這個外殼給踢掉了。幾十年後,西羅馬完全滅亡,而滅亡西羅馬的日耳曼蠻族,卻開始奉教會為尊,西歐正式進入中世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是陪父母享受親情,還是和老婆參加各種聚會?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