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鎮緒

    在生活中沒有極端行為,沒有偏激思想,為人處事不卑不亢,不偏不倚,留有餘地,做到溫良恭儉讓,就已閤中庸之道。

  • 2 # 夕陽紅155908541

    "中庸"之道講實事求是,不偏不倚。講公平正義,不徇私舞弊。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中庸之道呢?

    1.看問題時,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問題,全面地看問題,不能片面地看問題。只有全地看問題,才能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清事物的本質,不至於被"浮雲遮望眼"。

    2.處理問題時,要站在"中"字立場上,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因私情而偏向,不因私利而枉法。要一身正氣,擺事實,講法律,講道理,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地處理問題。

  • 3 # 左耳有月

    個人想法,你意識到了“中庸之道”,意味你已經有所思考,有所經歷,你需要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來應用你的想法,從失敗挫折中吸取教訓和經驗,用成功增加你的信心和從容。

    有人說“生活是一場歷練”,煉神煉心煉身。加油!

  • 4 # 吳自強書畫藝術

    中庸之道,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中庸之道更是人類,尤其亞洲人最重視的合理實用主義,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國有深遠的影響.中庸是孔子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的道德準則.孔子講中庸的政治目的就是保持合乎周禮宗法等級制的社會政治秩序,中庸的真諦是和諧、適度與圓融。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正確理解中庸的思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儘性,這些對我們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要應運用中庸之道,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在生活中與萬物練達自在、和諧相融。

    何為中庸?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釋為: 中,內也。從口、下上通也。庸,用也。從用庚。庚,更事也。 中庸 裡則描述為: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也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喜怒哀樂的情感尚未激發出來的時候,心是平靜而無所偏倚的,稱之為 中 ;如果感情激發出來後都能合乎節度,沒有過與不及則稱之為 和 。作為″ 中 ″就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作為 “和 ”就是天下通行的原則。如果能夠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達到圓滿的境界,那麼天地萬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朱熹則說: 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常行之理,乃天命所當然精微之極致也。

    中庸之道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五達道、三達德、九經等。五達道主要是運用中庸之道處理、調節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這五種天下通行的人際關係。要處理好這些人際關係需要靠人們內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達德,即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來調節那五種人際關係的。而智、仁、勇這三者的培養基礎在 中庸 中認為是誠實、善良的品德意識。而九經就是中庸之道用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九項具體工作。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 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要做好這九項工作,就必須用至誠、至仁、至善的愛心去充分體現中庸的美好人格。做好這九項工作,事實上也就處理調節好了九種人際關係,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在當今物質浮躁社會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更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雖然現代和古代的道德標準存在差異,但在現代社會中國家所提倡的道德規範是對歷史的繼承和發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首先,就是人們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堅持自我學習、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人們必須嚴格而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尤其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應該謹慎地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約束。在別人聽不到自己講話的地方也十分謹慎,不說違背道德的話;不要在背後隨便議論別人,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是非之人必被人說是非;即使在別人看不見自己的地方,也要時刻恪守中庸之道。而且人們還要透過不斷的學習,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內涵,思想境界和對世界、對社會的辯證的認識。這就是中庸之道中所要求要遵守的慎獨其身自修的原則。其次,要求在與人交往中要有一顆忠恕寬容的心。這就要求人們要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並行而不相悖。 中庸 有文, 子曰: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忠恕之道同時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就是說,這種道是以本人自身為尺度,來調節本人的行為。有一顆仁慈博愛寬容的心,要愛己愛人,用自己的真誠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修練自己要有大的氣魄格局與海納百川的胸懷。在自己謀求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他人生存與發展,不能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忽視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來謀求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只有堅持忠恕之道,人們才會相安無事、和平共處,人們才會達到素其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開端和終結。中庸還要求人們要至誠儘性。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則。中庸有文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這就是堅持至誠儘性原則所達到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間的真正位置。

    在當今的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常以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儘性的原則嚴格要求自己,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要時刻暗示和激勵自己,堅持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使自己的內在品質和素養不斷得到提升和完善。培養自信、積極、主動、勇敢、熱忱的生活態度與堂堂正正的內在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直的人格魅力,達到至善、至仁、至誠的修身格局。中庸的實踐是要求人們遵循仁、義、禮、智、信來尋求和選擇中道,使言行不倚不偏,符合仁德之規約;要求人們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中避免過度與不及,把握好分寸。中庸的真諦就是和諧、適度與圓融。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想很好的處理好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反省自己,認真研究五達道和三達德,修養心性,尊重他人,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中利己、利他不斷完善自我,在″天人合一"般的和諧中取得智慧、幸福快意的人生!

  • 5 # 盛曲清棠

    月滿則虧,物極必反。中庸之道就是凡事留有餘地,不可極盡,比如滿口話不說。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運用的是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的處事方法,追求的是穩定、祥和、和諧的結果。

    中庸之道認為:存在即為合理,認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並無絕對的是非黑白對與錯(當然不包括違法犯罪,這樣極端行為本身不屬於中庸之道的行為了)。

    中庸之道並非老好人、牆頭草。相反能夠體悟到中庸之道的文化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反而是要有一定閱歷和思想的人,是懂得了包容、學會了更多理解的人。中庸之人心態是平和寧靜的,神態是親和溫柔的;似乎閱盡千帆但又不世故,似乎好說話但又堅持原則,似乎處事老練卻又人性化,似乎不善言語說出來卻言簡意賅。

    那麼在生活中怎麼運用中庸之道呢?

    對於工作技能來說,應該努力拼搏,只有達到極致才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這個“自如”才是中庸;

    對於人際關係來說,儘量多理解對方,換位思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營造和諧環境,這個“和諧”才是中庸;

    對於自我要求,包括品德修養、事業目標來說,要力求完美和成功,能力越強,掌握的資源越豐富,才能夠豐富自身幫助他人,才能真正領悟中庸之道,並影響更多人。

  • 6 # 微詩陽春白雪

    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有三層含義:

    一是: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倚,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

    我們從小就應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並堅持走下去才能成功。正確的人生方向應是社會發展方向同向,不能逆歷史車輪而行。方向不對,無論如何努力都是徒勞,與民謀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建設出力,多做公益事業,這些都是促進社會良好發展的方向,值得提倡的。

    二是:指中正,平和。人的健康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喜怒哀樂太過,就容易情緒失控,傷身害己。要記住“冶怒唯有樂,冶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所以我們要保持一顆敬重或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所以我們在做好自己的同時,教育好下一代。現在娛樂至上,玩的好玩的嗨就是幸福快樂的傾向,就缺少了敬重和敬畏的心。孩子們對老師沒有敬重和敬畏的心,學習會當兒戲,可有可無,可聽可不聽,作業可做可不在。這樣的孩子怎麼學好文化知識。所以學生對老師的正確態度就是尊敬老師,才會引起重視,才會學好本領。

    三是:中指好,庸同用,中用的意思。

    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中庸之道是一條正確的處世之道。

    要求心態平和,待人有禮,處事有方,養生有量,堅持不偏不倚,大家和協同贏,共同發展的良性道理。

    如天寒加衣,天熱減衣,都是順天而為。如果下雨不打傘,反甘心淋雨,這就是逆天而為,要生病的。

    天人合一,要求我們修身養性學本領,遵循自然規律,社會現律和養生規律。才能與天同應,與地融合,與社會同步。方能天長地久。

    還應注意,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位,不可亂來,在其位謀其職,幹啥要有啥樣,彼此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敬畏,整體才會和諧運轉。

    中庸之道

    中規中矩中正確,

    庸是應用手法活。

    之字三拓求力道,

    道合志同戰果碩。

    中庸之道修身道,

    中庸之道天人合。

    中庸之道不偏倚,

    中庸之道聖賢歌。

  • 7 # 莫愁前路有人

    “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觀,也是最基礎和最高的準則。何為“中庸之道”,用大白話解釋就是不卑不亢,勞逸結合。

    01

    一、北漂的遊子,一年也就回家一次,給父母打電話就成了唯一的聯絡方式,一般情況下,孩子給父母打電話的時候會說“幹活別太累了,累了就歇歇,身體重要”,父母也會在電話裡讓孩子放心。可是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也和孩子一樣,拼命在家裡幹活掙錢,就想孩子給家裡報喜不報憂一樣,自己也是忍受這種種苦難在埋頭熬夜苦幹,休息是奢侈的,特別對於離家在外的人來說,這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過度的勞心,超強的勞累,都會讓身心疲憊,年輕可以扛得住,可對於千里之外的父母來說,他們是扛不住的,就算生病也不會告訴你,父母也在奮鬥,在為孩子奮鬥,為孩子減去壓力,可過度的勞累必將會拖垮父母的身體,只有生病的時候才會躺倒床上,只有生病的時候,孩子才會連夜從千里之外的異鄉趕回來。這都是違背中庸之道的。

    02

    二、為什麼我們經常說“勞逸結合”,可是我們只有在病倒的時候才想到不應該這麼著急,不應該這麼辛苦,中途應該休息一下,抽根菸、喝杯茶、聊個天的。可為時已晚,人就是這麼不長記性,就算病好了,還是會繼續熬夜加班畫圖、趕稿子、寫PPT、整理檔案等。

    有人怕熱,剛入夏就開始開空凋,看見太陽就罵,不敢出門,天天呆在家裡,等到老了的時候才知道老寒腿和風溼的痛苦;有人喜歡吃涼的,不管初夏秋冬,不管在南方還是北方,吃飯總是要等涼了之後在吃,熱一點都不行,恨不得用涼水衝,別人怎麼勸都是聽不進去的,時間一長,胃壞了,吃飯開始忌口了,想吃的不能吃了,這就是過度消費自己的後果,為什麼不給自己一點餘地呢,夏天再熱也會有樹蔭也會有風,吃的東西如果徹底涼了那就沒有味道了,也會傷害身體的。

    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心不夠靜,太過浮躁,不能吃一點苦,太想享樂,這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過度。過度勞累不行,過度享樂也不行;過度吃飯不行,過度鍛鍊也不行;過度睡覺不行,過度熬夜也不行;過度吝嗇不行,過度奢侈也不行。

    中庸之道就好比過獨木橋保持平衡一樣,太左不行,太右也不行,都會掉下來,只有保持平衡才能順利透過,就好比自己的人生,太激進是不行的,太懶惰也是不行的,只有保持中庸之道才是王道。

  • 8 # 平常小道

    觀點:實踐中庸之道,貴在一個“敬”字!

    心正意誠是真中庸,耍滑頭和稀泥是假中庸。

    01言

    說話講究分寸,不過分即是中庸。但是要區分一點,說話要心懷正氣,有原則。不是說話要做到誰都不得罪,儼然一個老好人是絕對不可取的。

    02色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在我們鄉下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給人的感覺可以用“恭而安”,看起來嚴肅恭敬,但是又讓人覺得非常安詳。而且,聽別人講這位老人的為人處世隨心所欲而不俞距,這就是中庸之道的大成者。

    《論語》裡有記載: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成語文質彬彬就出自這裡。

    但是表裡不一,心懷鬼胎是小人行徑,人前笑面虎,人後毒心狼,會被人不恥。

    03思

    三思而後行,正是遵循中庸之道。考慮問題不偏不倚,取其中道,力求合理。思考方式取極端都不好,不管是保守還是激進。

    沒有真誠的中庸思考,是滋生投機取巧的土壤。

    04行

    凡事講究不要過分。

    凡事要適可而止,既不能不夠,也不能超過,但是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動搖,不能偏廢兩端,但要不偏不倚地行事。

  • 9 # 澡雪堂主談修心

    “中庸之道”要先做到“中”,然後才談得上“庸”,不過僅從概念上講,“庸”比“中”要簡單的多,可以先把“庸”的意思解釋一下,然後再集中精力來解決“中”的問題。

    所謂的“庸”就是非常普通、極其平常的意思,《中庸》裡面講“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這裡的“庸德”、“庸言”就是指最普通的道德標準,極平常的語言,整個連起來就是說,不管是多麼平常的道德標準和語言行為,只要稍微有缺憾不足之處,都要極力的加以改正。

    中庸的“中”

    中庸的“中”有兩層含義,一個是“中”,一個是“和”,《中庸》裡面講: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喜怒哀樂之未發”,講的是人在沒有受到任何情緒干擾的時候,內心極其理智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中”,一個人只要稍微試一下,就知道這真的很難做到,我們有什麼樣的情緒,基本上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對情緒的管理,需要很強的定力,但在現實中,真正能把定力訓練當成自己每天的必修科目的,恐怕真的找不出幾個。

    雖然難,但這還只是初步的工夫,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只懸空守靜,如槁木死灰,亦無用!”你只是空守著一個波瀾不驚的平靜,不敢去面對現實,不敢去處理具體的事情,那你這個“平靜”就和一段燒焦的黑碳沒有任何區別,一點價值都沒有。

    所以還要有“發而皆中節”的功能妙用,這裡的“節”就是節奏、節律,就象是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該它出現的時候,它準時出現,使四季的變化井然有序,這才能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能做到“中”,又能產生“和”的妙用,好象感覺差不多了,但實際上還是不行,還差點火候,還要做到:

    中和而“庸”

    “中庸”就是說,你要先能“中”的住,又能“和”的了,這雖然很厲害,但你如果一會兒做得到,一會兒又做不到了,那也不行。你必須要達到“庸”的境界才可以,也就是說,要能時時處處,任何一個普通的念頭、語言、行為,都能夠持續不斷的保持“中和”,這才算是工夫到家。

    能夠讓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時時刻刻持續不斷的符合“中和”的標準,這才算是真正達到了“中庸”的境界。

    所以“中庸”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那樣,做人圓滑,到處討好,誰都不得罪,這都是對“中庸”的誤解,真正的想在現實生活中成功的運用“中庸之道”,那就要先給自己安排功課,練習定力,什麼時候定力強到足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了,那時個再進一步去具體的事務中找“節拍”,這就是對“中”的運用了,然後再把範圍不斷的擴大,去不斷的接近“庸”,這樣時之既久,工夫純熟,自然就掌握了“中庸之道”,到那個時候,人生的境界,自然又是一翻光景。

  • 10 # 華山論壇論劍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如何應用“中庸之道”?我想,首先在心目中別把這句哲言,當做是一種“合理”的處世法寶、或是什麼處事準則。因為它的主要要領“不偏不倚” ,以及從它表面上給人一種“公平公道”的現象,正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單求無過”人人充當老好好的一個普遍庇護;也是我們現在社會上出現一些不良之風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我的這一觀點不甚成熟。但是,我想,其實就是這個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思想,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給予了過多的應用,才把那些心機超重、處事極端圓滑、又善於投機取巧口是心非的人,掩飾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並且還那麼冠冕堂皇的,遊戈在善良而又淳樸的大多數人中間,直接或是間接的在影響著人們;以至於把一些見風使舵,善於察言觀色、玩弄牆頭草之術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練就了一身、不是過於刁鑽經營,便是縮頭縮腦明哲保身的本領……。

    當然,在應用這個中庸之道過程當中,有時在我們個人生活中,特別是人與人之間出現的一些瑣事時,為了能夠做到息事寧人,大多都在採取各打五十大板的情況下,也是有些顯見的成效;並在許許多多方面,也為那些貪圖小利、玩弄小運勢而去應用的人,也帶來過不少眼前的實惠……;但,終歸是弊大於利的、使人們之間的關係更加難以融合,所產生的矛盾也在被進一步的激化……。

    記得在青少年時期,也是七八十年代。那時的人們有了矛盾時,利用的是一種單刀之入的解決方法,既便是在令古時候的清官們,都承認難以斷定的家務事面前,只是農村裡一個大字不識的老隊長,便會輕鬆的解決了問題;因為他們在分辨誰理誰非得情況下,從不拖泥帶水的把問題的根結直接挑明,促使理虧的一方、無任何狡辯的便可服以裁決;然而,在今天的現實生活面前,人們過多應用的正是“中庸之道”這種折中的辦法,使許多本來能可以斷定的矛盾,且被和事佬們給貽誤的越來越被激化……;我想大家最易見易懂擺在我們面前的:婆媳們之間的關係、鄰里鄉親的人際關係,乃指更為頭痛的婚姻問題……,能是我們單靠“中庸之道”能解決了得嗎……。

    那麼,這一切是不是進一步的向我們說明,這個“中庸之道”還能讓人們一昧的全部應用下去嗎……?單就目前政府嚴打黑,所揪出來的那些黑社會勢力的形成、以及他們的之所以野蠻的能夠存在……;難道不是我們沉迷於這個“中庸之道”,連點是非觀念都不敢去袒露,甚至於以難得的糊塗為自豪,使浩然正氣蕩盡無存、且讓歪風邪氣迅而上升等等的主要原因,才給以造成的嗎……?!拙見,望友們予以探討指教。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正義同在”寫一首藏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