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讀詩,以真正感受詩人的情感,詩歌的意境?
5
回覆列表
  • 1 # 冰珊醉紅樓

    羅振宇在國慶這幾天的得到APP中連續都在講詩。怎樣讀詩,體會作者的情感,他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講詩的平臺有很多,講詩的名人大家也數不勝數,但是羅胖講詩講到了更高、講到了更廣、講到了更遠的境界,不拘泥於詩意、詩境、詩詞的角度,這就是精微與格局的差異,也是他切入這個話題的立意所在,從而也實現了得到差異化續存、深入持久化品牌化塑造。以我淺見拙識,做一個分析。

    第一天,他分析了詩鬼李賀作的《李憑箜篌引》,這詩寫得縱橫磅礴、上天入地、毫無羈絆,完全從一個文人的世界裡追求文字與音樂的完全契合,從純文學化表達而言,在白樂天之上,從這首詩可以讀出詩人奔放澎湃的激情,用詞不激盪,但其情感完全與李白相同。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則更多地把他文以載道、文以敘理的理念融合在其中,因此才能嘈嘈切切錯雜彈,把所有感情像縫紉一樣細密無疏,不留絲毫缺隙,嚴整合縫,沒有縱橫捭闔的氣勢,但是卻是如細雨潤澤心田!兩人用詩寫音樂完全是基於兩種截然不同的出發點,因而表達方式也會大相徑庭,各有特色。

    詩的跳脫雄奇與綿延承續可以獨立構建能量場,可以塑造一個獨立甚至完全碾壓、顛覆現實的情境,有點兒像是虛擬現實技術吧,用喬老爺的話說就是“扭曲現實力〞。比如王維《春澗》中〝人閒桂花落中的桂〞字,張繼的《楓橋夜泊》中的烏啼到底是山,還是烏鴉在鳴叫呢?寒霜明明是凝在地上和樹葉上,怎麼能夠瀰漫整個天空呢?江楓漁火怎麼能對著愁緒入眠呢?那時候寺廟裡晚上也不會敲鐘的。這諸種具象與意境,就構成獨到的景緻,乃至後世,反而要去找出與之相叩合的一套說辭來,或者是仿詩境而構實景。

    而王之渙的《登鵲雀樓》的精妙在於前兩句的加入不僅是後兩句表達的登高望遠之意,還有更高站位之後可以看清事物發展的脈絡走向問題,因為陝晉交界之處的鵲雀樓絕不會看到黃河東流去的景象。這是以前未曾發現的。也許他說得不一定對,但是他至少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考的維度,這就是一種全新的收穫了。

    而柳宗元的《江雪》,在營造一種孤抜獨絕的意境,以及暗示自己懷才不遇的鬱悒之外,還教授了一種身居鬧市而心靈獨處千仞萬壁之境的方法一一為自己搭一個千山鳥飛絕,萬跡人蹤滅,賈寶玉心中灰飛不至的絕孤結界,讓心靈自在翻飛一一也是五柳先生嚮往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修煉大法。

    詩之不傳一方面緣自入聲字的消亡,一方面緣自人們追求浮華現實和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但詩的美和韻,乃至場與力,進而影響人的心和魂,還是值得擁有的。有了對原詩語義和語境基本知識打底之後,再聽他講詩,還是有新意、有提升、有思考的。

  • 2 # 那一夜837

    古代詩人1多有不凡的經歷/與人性格有關/多數外表豪放1內心憂鬱1性情中人1他們多數詩詞都能引起人的共鳴1一首詩1能沉入自己心裡1讀起來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情感11我的理解是1躁而浮1靜而詩

  • 3 # 宇璽龍

    個人認為,前提條件是要反覆先閱讀詩人的作品,把詩人的寫作動機、愛恨情仇充分理解透徹,俗話說的是吃透原文,這一步很重要。若是把原文理解不透徹,剛好是詩人愛的地方,你把她讀成恨的意思了,詩人抒情的地方,需要慷慨激昂了,你把它讀的吞吞吐吐,那肯定會鬧笑話的。

    只要原文理解透了,接著就要定調感情色彩了,通篇需要快速,或是慢速的語氣,還是不緊不慢的語氣,依情景而定。一般情況下,歌頌愛情的需要舒緩深情的語氣;對恨的東西或是反對的事情投入感情需要有氣憤的情緒在裡面;歌頌大地萬物的可以不急不慢的語氣。等等吧,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具體做起來,可以購買名人朗讀的原聲帶,先自己理解一下,朗讀一下,再聽一下老師的朗讀方法,反覆試幾次,自己就有感覺了。

    真情實感,加上標準的普通話,相信朗讀出來的效果會很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采奕奕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