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處觀事
-
2 # 小蝦2669
個人英雄主義?我認為流浪地球是最不具備個人英雄主義的科幻電影!
我們看看主角們都做出了哪些努力以及成果如何吧!
一、運送火石。首先,運送火石是一個龐大的任務,需要集體努力協作才能完成,一千多臺發動機,主角們拼上老命也只能發動一個,作用其實微乎其微,光看這點,你跟我扯個人英雄主義?主角們杭州的任務沒完成,連印尼那邊的任務都是被其他小組的人搶先完成的,飽和式救援嘛!你告訴我哪裡的個人英雄主義會允許主角這麼窩囊的情節出現的?
二、提出點燃木星的方案。當主角信心滿滿的向聯合政府提出方案的時候,竟然被潑了一盆冷水,幾小時之前以色列的科學家早提出來了,還論證過成功機率為0!wtf!按照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電影的劇本,這種挽救世界的最終方案不應該是萬能的主角靈機一閃才提出來的嗎?還竟然被論證過不可行?你把我主角的光環放哪裡去了!
三、點燃發動機。這麼關鍵而榮耀的步驟難道不應該是主角獨自來完成的嗎?其他人瞎配合是什麼鬼?其他各國的支援隊伍你們摻和進來是什麼鬼?這我就忍了,可最後發射的時候才發覺旁邊竟然還多出了兩道噴射火焰!說好的主角個人表演時間,可這尼瑪的一個個搶戲搶得溜啊!
以上這些主角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可以被其他人替代的,這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體現?唯一不可替代的是吳京的犧牲,但前面也有描寫,不僅僅只有吳京發現了莫斯的背叛,其他人也發現並採取措施了,也就是說,就算沒有吳京,也同樣會有其他人來完成他的選擇!如果這也叫個人英雄主義的話,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把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英雄主義的含義對調一下?
-
3 # 禪心靜語
曾經的科幻電影都基本上充滿了個人主義色彩,每個角色的去世都會引發一些支線或者為主線鋪墊,但是流量地球的各個角色真的是掛了就掛了,當大家都以為救援小隊會隨著剛子,老韓等等的去世而最終克服困難送到火石點燃發動機時,發動機確被其他救援隊提前點燃了,感覺一切都白做了。這就映襯了之前的那句話,飽和式救援,一切以救援最優先,不惜一切代價。尤其最後幾個字其實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救援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是英雄但是失去了也就失去了。流浪地球其實肯定有個人主義,但不在地球,在空間站。劉培強從眼睜睜看著地球即將滅亡確什麼都做不了,再加上被MOSS的潛意識洗腦,其實他已經準備回睡眠艙,但是隨著通訊的連線看到了希望,為了這個希望他選擇了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個就是個人主義色彩的體現。不管到什麼時候人都想活著。
回覆列表
這很反好萊塢,反傳統災難片。
然而這正是這部片子我認為最大意義所在一好萊塢告訴大家政府不可信,拯救靠自己,靠某個英雄團隊甚至英雄個人。但我們現在告訴別人,不是的,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難困苦告訴我們,拯救所有人的最佳方式,永遠是所有人都參與拯救自己,進行“飽和式救援”一10萬、20萬甚至150萬犧牲了,但只要35億人能夠活下來,就代表著希望。
有了好萊塢,我們依然要有自己的電影,自己的電影工業一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價值觀,我們不應該總是被動的接受別人的文化和價值觀輸出,輿論陣地,我們應該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