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藝一家
-
2 # HJYu冰心
貝聿銘代表作品:法國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
貝老走了,天堂有建築大師會更美
-
3 # 可月
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於5月16日在美國紐約逝世,享年102歲。當今建築史上,他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他是東西方文化跨越者,並遊走於兩者之間;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物為主打。打諢兒說,似乎怕啥來啥?提問又是”最”——發問”最驕傲的”作品是什麼?可見是頂峰、極頂也!
貝聿銘當初只做景觀設計……因經驗豐富,獨樹一幟,成績斐然而享譽全球。1979年,中美建交後,被邀約重返國內設計了地標性建築,譬如1982年竣工的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1985年的北京中銀大廈、2006年的蘇州博物館和2009年的我駐美大使館。以及1996年的日本美秀美術館、2009年的多哈依斯蘭藝術博物館等。
身為華裔美籍建築大師,早在1964年,他擊敗名聲遠超自己的路易.康(Louis Kahn),被總統遺孀傑奎琳選為肯尼迪圖書館建築師。1978年又設計建成美國家美術館東館。1983年被授予建築界最高獎——普利茲克獎。1980年,法總統密特朗邀請他主持盧浮宮擴建工程。……該專案於1989年落成玻璃金字塔!在爭議雜音中,成為巴黎標誌性的嶄新”紀念碑”。
自1978年他以個人名義被邀請回中國搞設計,是當時中美關係橋樑式人物。1979年中美破冰之旅,中國代表團出席在”肯尼迪中心”舉行的招待晚會,正是貝氏作品。他是尋根者,也是東西方文化跨越者。貝先生在盧浮宮入口處加裝了一個碩大的”玻璃金字塔”,有人詛咒——他以為扔下一頂頗草帽,我們也得戴。可如今法華人卻說——他真是個天才!非常協調,好像是原有的一樣。盧浮宮更加醒目了!……可見造旨、創新、審美與包容何等可貴。好多讀者未必瞭解——其實,除了地面上,地坪之下,也建有一個上下緊扣的金字塔,即整體頗似兩塊”寶塔糖”底部相合。這玻璃金字塔被讚譽:”完美甲天下!”如果,硬要回答所謂”最驕傲的”作品,非他莫屬吧。其實,何止於此?
圖示:建築大師貝聿銘、玻璃金字塔地下部分(採光好)、地面之上景象。(注意,室外地面是沙土,並非水泥。行走時,鞋面會沾附一層薄灰塵;據稱,便於蒸發水分,對地下建築物有利)。
-
4 # 天下四川人
貝聿銘先生對自己的作品應該都比較滿意。他看待自己的作品應該不是簡單地限於最後的建築呈現,而是,整個過程他帶入其中的文化溝通,熱情,自信,細膩,天才想法,以及對中國文化不卑不亢地融匯於西方文化時的從容。
肯尼迪圖書館可以看做是他第一個滿意的作品,這是他對傑奎琳的超高情商的征服,紳士般的風度,胸有成竹的名流之風,贏得了美國上層的真心喜愛。所以,此時,從作品的角度來說,他的人和他的設計一樣重要。
盧浮宮的金字塔設計,在多年的被誤解中,他一直保持著東方式的迷人微笑,他的金字塔設計,開啟,引入,切割,膠合出了奇妙的時間穿越和空間並置,不簡單是一束天光,而是,一團永恆的人類文明之光,啟用,烘托出了古老的巴黎。
日本的秀美美術館,更是他對東方哲學或美學的一次極度精準與浪漫的拖拽,與盆景般的細作,同時,貝先生多年浸淫其中的西方古典音樂,也顯出了內在的幾個聲部間的變換與抑揚頓挫。
到蘇州美術館,則是對中國古典美學,家鄉情結,園林,庭院,戲曲,繪畫,蘇州幾千年的文明剪影,令人驚歎地捏合一處,再以人性的熾熱然而又純淨的藝術構思化合而出。
可以說,貝聿銘先生的作品不但觀眾看不夠,估計他本人也永遠都看不夠。
-
5 # 儒雅大家
個人認為是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因其是世人最為熟悉的建築物,無論是華人還是外國友人,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貝先生的創作不單單讓外華人見識到華人對現代建築的理解,更讓華人知道,中華民族的建築文化理念也可以融入到現代建築設計之中。
盧浮宮博物館當天釋出新聞公報說,博物館館長讓-呂克·馬丁內斯以及博物館團隊對貝聿銘的去世表示深切的悲痛。足夠說明外界對貝先生的敬重。
盧浮宮博物館對貝聿銘及其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予以高度評價,稱貝聿銘“賦予了盧浮宮一顆心和一個肺,幫助盧浮宮成為當今世界頭號博物館”;貝聿銘是“具有漫長而豐富的職業生涯、並具有遠見”的建築設計師,他將博物館進行了永恆的塑造,大膽地將古老的盧浮宮引入現代化。
-
6 # 雲端的旅者
法國盧浮宮的金字塔式設計,體現了設計非凡理念,外觀上酷似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但是卻以現代的幾何形態,採用玻璃材料,體現了時代特徵。玻璃金字塔面積小,結構合理,不僅展現了科技感和時尚感,並且為地下設施提供良好的採光。這一設計創造性地解決了將古老的宮殿,改造成現代化美術館的一系列難題,因而成就斐然,享譽世界。
回覆列表
貝聿銘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國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盧浮宮悼念貝聿銘:他賦予了盧浮宮一顆心和一個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