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很多人說創業不易,可是在現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更多的創業者湧現了出來。你或者你身邊有創業的故事嗎?
5
回覆列表
  • 1 # 尚德機構

    不請自來,我在想這個回答下講講自己的老闆的創業故事。

    但在中國網財經《中國力量》欄目的採訪中,歐蓬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名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慣用"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他說創業成功是極小機率事件,尚德打的敗仗遠遠多於勝仗;但他也說,失敗不會讓我們崩潰,失敗之後會繼續出牌,只要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堅毅讓我們有更多的出牌次數。

    正如歐蓬的創業之路,一次次在焦慮與絕望中咬牙堅持,才能走得更遠,觸碰不一樣的世界。

    少年意氣"裸辭"創業

    你有過"一眼望盡後半生"的時候嗎?2003年,畢業後工作兩年多的歐蓬有過。

    那時,歐蓬就職於某電信運營商的資料部,月收入過萬元,主要做文案工作,又是在國企,正應了那句"錢多不累穩定"。

    本是令人豔羨的"好工作",卻讓他興起了辭職的念頭。

    "我當時的性格和整個公司氛圍不太匹配。"歐蓬回憶道,"我看到我的處長,大約40多歲,每天謹小慎微,我就會想自己40多歲時是不是也會變成這個樣子?那時候開始懷疑這個工作的意義。我當時並不負責具體業務,只有大量的文案工作。"

    之後一個偶然事件,部門內需要歐蓬"站隊"。"但是我對"站隊"這種行為很討厭,就有了辭職的想法。"歐蓬稱。

    現在的年輕人覺得"裸辭"不算事兒,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就能博取滿堂彩,十幾年前可不是這樣。從有了辭職的念頭到真正辭職,歐蓬猶豫了一個多月,但最終還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渴望佔了上風。

    2003年3月,歐蓬正式遞交了辭職報告,扔掉了國企"金飯碗"。他像他的創業前輩"92派"企業家們一樣,因為對體制和現狀的不滿邁出第一步,抱持著"再不下海,就晚了"的少年意氣,投身創業洪流,在中國崛起的宏偉畫卷中,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想最後再試一次"

    與辭職時的膽識和魄力不同,歐蓬在選擇創業專案時非常務實,量力而行。"當時我剛剛工作兩年多,一共只有2萬多元儲蓄,所以在考察創業專案時一直有個前提,它一定是一個低成本可以啟動、現金流好的行業。"

    他回憶說,2003年的北京,即使開一個特別小的飯館都需要10萬塊錢。手裡只有2萬元本錢的歐蓬,看中了兩個業態:一個是晚餐配送,按當時的管理規定,拿到衛生許可證之後可以在居民樓裡面做,啟動資金較少;另一個就是職業教育培訓,當時入行的資金門檻較低。

    但創業之神似乎跟他開了個玩笑。躊躇滿志的歐蓬剛剛租下辦公場所一個禮拜,北京宣佈"非典"疫情。大街上門可羅雀,一如歐蓬的招生情況。"招不到生,特別不順利。"歐蓬稱,"每天早晨一睜眼,就想到這一天辦公室租金和人員成本要花掉500多元,而沒辭職的時候,一天能賺300多元。"

    就這樣熬了兩三個月,招生情況一直沒有改善,歐蓬賬上只剩下兩千塊錢,此時他創業的決心已經有所動搖。"當時我在糾結,要不要就把公司關停了,這兩千塊錢還夠交一個月房貸,然後去重新找工作。"

    但終究是心有不甘。"後來想一想,我覺得還是最後試一把。"

    歐蓬用最後的兩千塊錢在一個人才招聘的報紙上登了個廣告,這個華人民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高材生,花了一週的時間,親自撰寫了這則廣告,"把這個行業和這個行業需要持證上崗寫出來"。廣告的標題歐蓬至今記憶猶新,叫做"物業管理行業虛席以待"。

    廣告登出去之後,很快就招到一百多個學員,大約收了10萬塊錢學費,歐蓬的創業專案"活下來"了。

    放棄與轉機往往就在一線之間,再靠近一點點,就是不一樣的世界。

    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創業

    電影《中國合夥人》裡說,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創業。這句話在歐蓬身上也應驗了。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的人物原型之一,正是歐蓬非常推崇的一位教育界創業前輩、"92派"企業家之一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

    "我最初的合夥人是我的大學同學,但其實我們有很多觀點都不一致。"歐蓬稱,"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還能"勉強過日子",開始有了盈利之後,大家的觀點越來越不一致。"

    隨著尚德業務發展,同學認為應該將物業管理培訓做到全國最大,但歐蓬覺得這個門類太小了,應該橫向拓展,做人力資源、文秘等等,以"多SKU(課程種類)、多地域"為發展戰略。

    "這些矛盾是沒法解決的。最後我們是以一個相對和平的方式,一個相對商業化的方式"分手"。"2005年下半年,歐蓬高價收購了同學手裡的股份,掌握了公司的經營,尚德也開始越來越堅定地走上"多SKU、多地域"的擴張道路。

    這一戰略之下,尚德從2005年的300多萬年流水,做到了2013年的兩三個億的年流水。

    此後,歐蓬致力於自己"培養"合夥人。現在他的左膀右臂之一、尚德CEO劉通博,1986年出生,畢業於清華大學,正是以"管培生"身份加入尚德,並由歐蓬"手把手"帶出來的。對發展瓶頸的清醒認知

    歐蓬很早就關注到網際網路對於教育行業的影響力。"當時看網際網路可能沒有今天看得這麼清楚。但是教育行業的本質是資訊互動,那個時候我們發現,網際網路對資訊互動行業的顛覆力量特別強。"

    2006年時,尚德將全部報紙廣告砍掉,專攻網際網路廣告,確定了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前端營銷手段。

    2011年-2013年,歐蓬試水了"嗨學"、"對啊"、狐邏學院等多個錄播、直播模式的線上教學專案,最終發現直播方式的完課率最高,甚至比面授還高。

    2014年6月,尚德開啟了自創立以來最為重大的一次轉型:將做了11年的線下面授課程全部取消,全面轉型線上直播教學模式。

    這次轉型對尚德的自身發展和存續意義重大。"如果沒有這次轉型,尚德大約做到年流水十個億左右的時候,就會遇到天花板,就會崩盤。"歐蓬在尚德處於上升通道時就已居安思危,對未來的瓶頸有清醒認知。

    他認為,所有的教育企業在擴張時都必須保證品質,不保證品質的擴張其實都是來給自己"埋坑"。成人職業教育不同於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K12是個長達12年容易續報的賽道,企業在教研、師資、場地上的投入更容易獲得回報,因此相對容易保證教育品質。

    但成人職業教育是個新客生意,課程時間較短,很多學員是在需要某個職業證書時萌生學習意願,學費通常只收一年。"這樣的商業模式下,你下沉或者擴張開分公司、分校,完全不能保證你的分校校長會在教學上有多少投入、會在銷售前端有多少承諾,這樣的生意在擴張過程中就蘊含著自我毀滅。"歐蓬稱。

    歐蓬認為全面轉型線上教學,是突破上述發展瓶頸的利器。"線上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所有的後端品控都是由集團控制,我們可以一直去嚴格地做品控,嚴格地做分析。"

    只有"四成把握"的重大轉型

    雖然創始人本人看得很清楚,但是要如此決絕的放棄做了11年的面授,如何說服團隊成了難題。轉型戰略一提出,公司裡一片反對的聲音。"剛開始是嘗試著不斷地跟他們溝通,但是其實你會發現人是有思維慣性的,你再怎麼溝通、再怎麼講道理,對於一個未知的事情是沒法講道理的。後來我其實就開始"專制"處理。"

    大家在歐蓬的強力推動下,嘗試著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走著走著,有了一些好的反饋,然後他再不斷地講道理,最終一步一步把組織給拖過去。

    這次轉型之後,歐蓬給業內留下了一個"強硬者"形象,但他本人卻認為"肯定不是我一個人能把它完成的,在推動過程中有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

    雖然在正式轉型前已經試水了好幾年,但歐蓬對這次轉型並不十分有把握。"只有四成把握能成功。"他坦承。

    因為轉型有"陣痛期"。尚德在2014年6月份之前的所有訂單承諾都是面授課程,6月之後所有訂單都是線上課程,在這期間就要承受雙套課程體系的成本。"既要把過去的面授課程上完,還要上馬線上課程,現金流出是很大的。"歐蓬稱,"現在來看線上課程的效果毋庸置疑,但在當時,無論是使用者還是我們的前端銷售人員,都覺得線上課程賣不出去、這些課程沒效果,所以說我們當時還承擔了30%到40%的流水下滑。"

    一邊是支出加大,一邊是流水下滑,那一年歐蓬壓力山大。"雖然說從創業到現在,幾乎每天都在焦慮。但是那段時間已經不能用焦慮來形容了,應該用絕望(來形容)。"

    這就像是一場拉鋸戰,或是在走鋼絲。好在到了2014年第四季度,流水開始持平,"這一關總算闖過來了"。

    現在再回憶那時的決策,"如果轉型沒有成功的話,我的大多數高管還是能找到工作,只是我自己可能會有問題。"歐蓬笑稱。成功是小機率事件堅毅讓我們有更多"出牌"次數

    轉型的過程雖然艱難,但成果是巨大的。2015、2016、2017三年,尚德的淨流水分別為4.5億元、7.4億元和23.8億元。

    2018年3月,尚德赴美上市,成為內地首家赴美上市的線上成人教育公司,也是當時中國教育企業赴美上市時市值最大的公司。

    至此,應該說歐蓬的創業是成功的。但談起尚德的競爭優勢,他說"尚德打的敗仗倒遠遠多於勝仗"。

    "尚德把兩件事情做得比較好,一個是創新,一個是堅毅。我們打十次仗可能有七次是失敗的,但失敗了之後,這個組織不會崩潰。"

    "我們知道成功是小機率事件,失敗了之後,我們就繼續出牌。只要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那我們就可以不斷地出牌,發揮主動性。因為我們內部這種堅毅的特質,這種防崩潰的體系,我們就會有更多的出牌次數。"

    對於當下有意願創業的年輕人們,歐蓬是"打擊式教育"。他說,創業這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無論是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還是身心健康的成本。

    "你在創業之前一定要想明白,你付出的東西會很大的,而收益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大。"

    "即使你付出了這麼大的成本,成不成功,除了你的付出和你的團隊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運氣決定。"

    簡言之,就是創業之前先做好可能失敗的心理準備。帶有歐蓬式"底線思維"特色,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恰如歐蓬自己的創業路,他沒有受到好運的眷顧,畢竟剛創業就趕上"非典"疫情。創業成功也不是因為好運從天而降,而是主觀意願上沒放棄,沒有把最後的兩千塊錢拿去交房貸。

    公牛的"蛻變"

    2017年,尚德在中國自考培訓行業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大於第二名到第十名市場份額的總和。

    這一年,尚德再次更換logo,公牛還是那頭公牛,但身上的顏色由破碎斑斕的色塊,變成了連貫穩固的紅、黃、藍三原色。藍色代表學員服務端,他們是組織的開始,也是理性之源;紅色代表教學端,他們是組織的支撐,也是人文之源;黃色代表產品技術端,他們是組織的發力點,也是科技之源。

    新LOGO的誕生,意味著尚德對未來發展道路的重新審視。"公牛"的使命,不再是打破瓷器店裡的瓷器,而是更注重修煉自身,提升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

    談到尚德未來的發展目標,歐蓬表示,希望未來會做越來越多SKU,不僅僅是學歷教育,更多的是提升使用者的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更多實操性技能的培訓,透過兩到三年的時間,做更多新行業的研究。

    對於更遠期的目標,"十年之後,我希望我們是一個國際化的企業。"歐蓬稱。

  • 2 # 大舒追夢

    創業能有多艱辛?“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這8個字來形容創業之路最合適不過了。因為對於每一個創業者來說,任何一次創業不亞於在一塊蠻荒之地上進行一次沒有退路的開荒。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吧。我前期的創業經歷是比較慘的,當時大專畢業三年我沒賺到一分錢,還欠了銀行10萬多塊錢。當時一股衝勁,離開學校之後一直想做點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跟幾個小夥伴合夥開了一個火鍋餐飲店。找好鋪面後,我們前期房租、裝修、人員招聘、水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總共投入了七八十萬塊,每個人基本上都是借了一些錢投入到這個餐飲店裡面,想著後期生意好起來,肯定會回本並盈利。起早貪黑,可以形容我當時的狀態,剛開始我們店知名度不高,生意不好。為了招攬生意,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派劵試吃霸王餐團餐優惠等等,但結果生意一點也見好轉,眼見每個月鉅額的開支,小夥伴先後退出了3個人,後面只剩下我跟另外兩個人苦苦支撐,但結果我們還是撐不住,虧了…我們的火鍋餐飲店在經歷5個月之後,花掉差不多一百多萬,團隊也散夥了。

    從我自己的經歷,創業的艱辛更多來自內心的煎熬,特別是沒有找準方向盲目投資,後面基本上是靠意念去支撐了,創業專案就好比自己的小孩一樣,失敗之後就是割肉一樣痛苦。那時候我消沉了一段時間,看了不少的書,當時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未來賺多少錢,最重要的是取決於你在的行業有沒有前景!當時投資火鍋餐飲店之所以失敗,一則我們沒有任何餐飲方面的經驗,加上沒有做好足夠的市場調研就入手,有點盲從和輕率了。再就是我們自所以沒掙錢,是因為在一個很難創業成功的行業裡。

    領悟到這一點,我開始轉變思路,不去考慮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資金的創業專案。當時大家都在說網際網路創業方向,基本上都低成本運作的專案,可以去嘗試。但問題來了,我不會玩怎麼辦?沒辦法,到處拜大神諮詢,找網上的資料,後來給我找到了一個創業的機會,小區流量創業,投入了5000元的雲資源費給到服務商,幫我搭建了社群APP進行創業。後面靠著社群3000多精準使用者,我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現在我已經從一個社群運營者轉到做代理,還會經常把自己之前怎麼拉新、引流、和商家談合作的經驗分享給我的代理團隊。對我來說,相比前面的創業,我有更成熟的方法論、創業道路雖然艱辛,但也終於走出了一條我想走的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滅絕的袋鼠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