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仕達助聽器

    “聾”是指聽覺系統中由於部分或全部器官發生病變而導致的聽覺資訊獲取不全或喪失。“啞”是指發音器官(包括聲帶以及參與發音的組織肌群如唇、齒、顎等)的疾病造成的發音障礙。

    啞巴和耳聾有關聯嗎?

    人之所以會講話,這完全是通過後夭學習獲得的。學習語言的基本條件除了要有健全的大腦外,還必須要有良好的聽力。據近代科學研究,正常發育的嬰兒在胎兒期就已有聽力,並習慣於傾聽母親的心跳聲。所以媽媽若左手抱嬰兒,則孩子可因聽到母親心跳聲而比較安靜。新生兒一般在兩週後聽覺開始集中,並逐步對世間的聲音有所反應,特別是悅耳的輕音樂往往會使嬰兒情緒愉快,甚至會使嬰兒從大聲啼哭中安靜下來。

    孩子出生半年後開始呀呀學語,但起初發出的都是一些原始音,到1歲左右,語言學習便進入飛躍階段。此時若無聽力,就不能學會說話,即成為聾啞兒。一般兒童在3歲左右就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語,由於反覆實踐的機會尚少,語言能力尚不鞏固,此時若失去聽力便失去了語言強化的機會,原已學會的話語還會忘記,最終也將成為聾啞。

    如再長大些,到7-8歲,情況就好得多,此時即使耳聾,多能保留原有語言能力,只不過久而久之在語音語調上有些走樣,但基本上還能進行語言表達。如果在成人,則由於語言功能早已健全,不可能再有語言障礙,雖聾而不會啞。歸根到底,產生啞巴的根源在於幼時的聽覺障礙,在於聾。

      有些家長帶了聾啞孩子來求治時往往要求醫生詳細檢查孩子的舌、咽、喉等發音器官,認為是“舌頭下面的筋絆住了,才不會講話。”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發音器官有病只會使聲音嘶啞、語言不清或咬字不準,而絕不可能不會講話。因此診治的重點應放在耳聾上,只要有一定的聽力和良好的大腦,便可學會講話。上面所說的聾啞,大多是全聾(聽力損失90分貝以上,大聲叫喊也聽不見)造成的結果。

    如果是中等度聾(聽力損失40-55分貝),則尚可勉強聽到日常會話,大多數患兒表現為講話推遲1年左右,以後慢慢仍會講話。’若是重度聾(聽力損失55-70分貝),只能勉強聽到大聲講話,這種患兒的說話能力最少得推遲2一“年,而且往往講話不清,有不完全性語百障礙。耳聾患兒中還有很多是高頻聽力損失,低頻聽力保留尚好,如耳毒性抗生素中毒性聾放是如此。此種患兒往往念二、五、八等低頻詞尚清楚,念三、四、七等高頻音則困難,這種現象同樣說明有耳聾存在而不是“大舌頭”。

    診斷成人的聾啞並無困難,但對兒童則往往不易鑑定。年齡越小,困難越多。以往習用拍手、鈴聲等聲響來觀察患兒有無反應,檢查比較粗糙。近十年來聽力學檢查有重大突破,已從過去的主觀測聽階段(即根據被測者表示聽到與否來決定其聽力水平)躍入客觀測聽階段。不用被測者示意,從聽覺經路的各段神經電波的變化上即能查出聽力,從而對耍幼兒的聽力檢查就更為客觀和可靠。中國已有一些單位對新生兒進行此項檢查,以早期發現先天性聾,但尚不能普及。

    隨著中國經濟飛速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當今醫療水平也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多數耳科致聾性病變都可以透過藥物或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而無法進行醫學治療的聽力障礙問題還可以透過助聽器或電子耳蝸進行康復干預,語言交流還可以透過言語康復訓練的辦法進行康復治療,“十聾九啞”的時代早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茵開頭的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