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是學會愛自己
01
一個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才會培養出健康自信的孩子。
一個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才不會培養出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一個有自己生活的父母,才不會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的負擔。
大學認識一個朋友A,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養大他,他一直唸叨著自己要好好學習,出去找個好工作賺錢,讓母親後半生好好享福。
A說,為了他,母親再也沒有嫁人,沒有文憑沒有技術只能靠打零工來養活母子倆,什麼別人不願意乾的髒活累活母親都會做,就為了多賺點錢。
有一次A滿腹心事對我說,從小我媽什麼都為我考慮,從來沒有考慮她自己。小時候家裡窮,買點肉她一口也捨不得吃,全部讓我吃,她穿的衣服,基本都是鄰居或者親戚給她的,更別提用什麼護膚品了。我媽這一輩子真的太累太苦了,我要好好努力賺錢養活她。
我安慰A,讓他不要過於焦慮,他滿口答應,卻依然心事重重。
畢業上班之後,慢慢的跟A失去了聯絡,再一次聽到他的訊息。卻是他因為壓力太大,抑鬱自殺了,留下悲傷無比的母親。
聽到這個訊息,我驚呆了。
後來再想想,A有這樣的結果,也不是偶然,他母親的愛太沉重,把A壓得都無法呼吸了。
不懂得好好愛自己的父母,會讓孩子內心備受煎熬,也無法學會好好愛自己。
不懂得好好愛自己的父母,也培養不出健康自信的孩子。
03
還記得當年旅日留學生機場殺母的新聞嗎?
被殺害的母親顧某,她的兒子小汪因為不滿意考上的大學,就提出去日本留學,為了滿足兒子的心願,顧某東拼西湊湊夠了學費,送兒子去了日本。
小汪在日本留學的5年內,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人民幣的收入來出。留學5年,花了家裡30多萬,顧某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繼續支付他的生活費,就因為此就連捅母親九刀。
24歲的小汪本該自力更生,靠自己打工賺生活費,但顧某卻包攬了小汪的所有,為兒子做了太多,以至於兒子根本不懂得感恩父母。
什麼都替孩子做的父母,會讓孩子認為你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你不做的時候,就會指責你沒當好父母。
不懂得愛自己的父母,總是會培養出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
04
前兩天看到朋友美美髮了個朋友圈,說:“今晚和老公兩人去看了電影,把寶寶一個人扔在家裡,覺得好對不起他啊。下次再也不會了,以後去論去哪,都要帶著寶寶。”下面一堆表示贊同叫好的評論,有很多媽媽都表示自己也是這樣,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就是生活的一切,老公都要靠邊站。
做父母的是應該關心孩子,積極參與孩子的世界,但如果過分投入和關注,就會因此失去自己的生活,甚至疏遠伴侶,這就是病態的行為了。
沒有自己的生活,整天圍著孩子團團轉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壓抑。當父母的生活開始變得充實有趣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父母不再把他們當作精神寄託,他們不用再揹負沉重的枷鎖。
我們總覺得,當了父母之後就應該怎樣怎樣,尤其是女性,當媽之後連化妝打扮都是錯,更別提跟老公一起出去看電影,似乎當媽之後就變成了聖人,不再有喜怒哀樂,不再有正常的社交。
其實並非如此,為人父母也是人,也有愛美之心,也有社交需求,也有情感需求,不要因為孩子失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興趣愛好。
05
自愛的父母,才能教會孩子去愛人。有自己生活的父母,才會坦然的放手讓孩子去飛。
那麼,如何做自愛的父母,學著擁有自己的生活呢?
首先,父母要改變“孩子是一切”的意識。不要時時時刻都把孩子放在嘴上,記在心裡,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和空間,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
其次,不要因為孩子,疏遠伴侶。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有了孩子之後,會跟老公分床睡,對老公的日常生活不再關注,慢慢的夫妻感情越來越淡,甚至於一方出軌。照顧孩子的同時,把時間分給伴侶一點,時常溝通時常交流,以維持穩定的婚姻。
第三,發展自己的愛好。很多人有了孩子後,就整天圍著孩子轉來轉去,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業餘活動,卻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全部的感情與關心都投注到了孩子身上,孩子慢慢會覺得窒息,會想逃離。因而,為人父母者,發展自己的愛好,學著提升自己,也是給孩子更多的空間。
第四,經常與朋友們保持聯絡。很多女性當媽之後,不僅疏遠了老公,也疏遠了身邊的朋友,不再跟朋友們一起出門逛街,不再跟朋友們一起出去聚餐,慢慢的生活中只剩下孩子,孩子長大之後,就會寂寞無比。所以,要經常跟朋友們聯絡聚餐,出去遊玩,不要因為有了孩子就失去自己的生活。
六
我們總想著做完美的父母,高大強壯,自律堅強,但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即使是成年人也會軟弱,也會哭泣。
學會愛自己,學會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是學會愛自己
01
《給情緒多點時間》這本書裡說:“我會告訴孩子,因為愛你,所以我要學習愛我自己。等到我自己擁有了足夠的愛,那麼,我的愛將永遠與你同在,不會成為你的負擔。”一個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才會培養出健康自信的孩子。
一個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才不會培養出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一個有自己生活的父母,才不會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的負擔。
02大學認識一個朋友A,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養大他,他一直唸叨著自己要好好學習,出去找個好工作賺錢,讓母親後半生好好享福。
A說,為了他,母親再也沒有嫁人,沒有文憑沒有技術只能靠打零工來養活母子倆,什麼別人不願意乾的髒活累活母親都會做,就為了多賺點錢。
有一次A滿腹心事對我說,從小我媽什麼都為我考慮,從來沒有考慮她自己。小時候家裡窮,買點肉她一口也捨不得吃,全部讓我吃,她穿的衣服,基本都是鄰居或者親戚給她的,更別提用什麼護膚品了。我媽這一輩子真的太累太苦了,我要好好努力賺錢養活她。
我安慰A,讓他不要過於焦慮,他滿口答應,卻依然心事重重。
畢業上班之後,慢慢的跟A失去了聯絡,再一次聽到他的訊息。卻是他因為壓力太大,抑鬱自殺了,留下悲傷無比的母親。
聽到這個訊息,我驚呆了。
後來再想想,A有這樣的結果,也不是偶然,他母親的愛太沉重,把A壓得都無法呼吸了。
不懂得好好愛自己的父母,會讓孩子內心備受煎熬,也無法學會好好愛自己。
不懂得好好愛自己的父母,也培養不出健康自信的孩子。
03
還記得當年旅日留學生機場殺母的新聞嗎?
被殺害的母親顧某,她的兒子小汪因為不滿意考上的大學,就提出去日本留學,為了滿足兒子的心願,顧某東拼西湊湊夠了學費,送兒子去了日本。
小汪在日本留學的5年內,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人民幣的收入來出。留學5年,花了家裡30多萬,顧某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繼續支付他的生活費,就因為此就連捅母親九刀。
24歲的小汪本該自力更生,靠自己打工賺生活費,但顧某卻包攬了小汪的所有,為兒子做了太多,以至於兒子根本不懂得感恩父母。
什麼都替孩子做的父母,會讓孩子認為你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你不做的時候,就會指責你沒當好父母。
不懂得愛自己的父母,總是會培養出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
04
前兩天看到朋友美美髮了個朋友圈,說:“今晚和老公兩人去看了電影,把寶寶一個人扔在家裡,覺得好對不起他啊。下次再也不會了,以後去論去哪,都要帶著寶寶。”下面一堆表示贊同叫好的評論,有很多媽媽都表示自己也是這樣,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就是生活的一切,老公都要靠邊站。
做父母的是應該關心孩子,積極參與孩子的世界,但如果過分投入和關注,就會因此失去自己的生活,甚至疏遠伴侶,這就是病態的行為了。
沒有自己的生活,整天圍著孩子團團轉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壓抑。當父母的生活開始變得充實有趣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父母不再把他們當作精神寄託,他們不用再揹負沉重的枷鎖。
我們總覺得,當了父母之後就應該怎樣怎樣,尤其是女性,當媽之後連化妝打扮都是錯,更別提跟老公一起出去看電影,似乎當媽之後就變成了聖人,不再有喜怒哀樂,不再有正常的社交。
其實並非如此,為人父母也是人,也有愛美之心,也有社交需求,也有情感需求,不要因為孩子失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興趣愛好。
05
自愛的父母,才能教會孩子去愛人。有自己生活的父母,才會坦然的放手讓孩子去飛。
那麼,如何做自愛的父母,學著擁有自己的生活呢?
首先,父母要改變“孩子是一切”的意識。不要時時時刻都把孩子放在嘴上,記在心裡,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和空間,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
其次,不要因為孩子,疏遠伴侶。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有了孩子之後,會跟老公分床睡,對老公的日常生活不再關注,慢慢的夫妻感情越來越淡,甚至於一方出軌。照顧孩子的同時,把時間分給伴侶一點,時常溝通時常交流,以維持穩定的婚姻。
第三,發展自己的愛好。很多人有了孩子後,就整天圍著孩子轉來轉去,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業餘活動,卻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全部的感情與關心都投注到了孩子身上,孩子慢慢會覺得窒息,會想逃離。因而,為人父母者,發展自己的愛好,學著提升自己,也是給孩子更多的空間。
第四,經常與朋友們保持聯絡。很多女性當媽之後,不僅疏遠了老公,也疏遠了身邊的朋友,不再跟朋友們一起出門逛街,不再跟朋友們一起出去聚餐,慢慢的生活中只剩下孩子,孩子長大之後,就會寂寞無比。所以,要經常跟朋友們聯絡聚餐,出去遊玩,不要因為有了孩子就失去自己的生活。
六
我們總想著做完美的父母,高大強壯,自律堅強,但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即使是成年人也會軟弱,也會哭泣。
正如尤金·彼得森說的:“做父母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長大成人的實質——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生。”學會愛自己,學會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