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與美文欣賞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天下奇才不斷出現,其中最閃耀的謀臣應當是諸葛亮,不過關於諸葛亮出山的時間,千百年來後世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之所以要爭論,其實和三國時另外一名傑出的謀臣相關,此人便是曹操手下的頂級大謀士郭嘉,熟悉三國史的朋友都知道,公元207年郭嘉在征討烏丸的途中,病重去世,曹操十分傷心,深感錯失一平定天下的大才。

    不過在郭嘉死後,諸葛亮仍然是在山野中隱居,雖然當時荊州劉表也是一方諸侯,並且他本身也和劉表是親戚關係,但諸葛亮早已看透劉表年邁,沒有爭雄天下的雄心壯志,於是一直不願意出去做官。

    但諸葛亮平生卻自比管仲樂毅,這就說明諸葛亮其實是比較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而選擇出山的時間,居然是在公元207年之後,也就是郭嘉死後。隨後劉備三顧茅廬,最終他成為劉備手下的首席軍師,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千百年來,都流傳著那句名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當然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是為了表明郭嘉的厲害和偉大,但也沒有過分貶低諸葛亮,只是說他們出山的時機正好錯過,多少會有點巧合。

    據史料記載,郭嘉在成為曹操的謀臣前,其實在自己21歲的時候就到過袁紹那裡,不過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並非成大事的雄主,便果斷離開了。而當時正是諸侯割據,彼此之間展開混戰的歲月,郭嘉完全可以隨便去找個諸侯,憑藉自身的才華混個一官半職。然而郭嘉根本就沒有這樣做,相反也是在家專研學問,這其實就是說,郭嘉和諸葛亮在出山之前都是一樣的,都在等待英明的雄主。只不過最後諸葛亮等來了劉備的三顧茅廬,而郭嘉則得到了荀彧的大力推薦,可是在這裡有一個疑問,大家要知道的是,荀彧在公元191年就已經投奔了曹操。然而他卻在5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96年才向曹操舉薦郭嘉,他既然知道郭嘉是不世之大才,為何不早點向曹操舉薦呢?

    其中這和一個人相關,此人便是戲志才,據史料記載,曹操剛起兵的時候,身邊有一個潁川大名士,他就是戲志才,而且此人文韜武略,無所不通,曹操十分器重他。可惜的是,戲志才英年早逝,曹操便對荀彧說道,如今謀臣較少,如何成就大業,聽說潁川地區有許多名士,能否再幫忙舉薦一個。在這樣的情況下,荀彧才舉薦了郭嘉,而且戲志才和郭嘉都是十分了不起的謀臣,智謀突出,因此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前面還有一句名言,這便是“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這也就是說,戲志才死後郭嘉才出山,當然這並非是說這3個人中誰的能力更強,而只是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已。

    不過無論是戲志才,還是郭嘉,抑或是諸葛亮,他們都是不世出的奇才,無論誰擁有他們,都能夠成就帝王之業。

    筆者認為,除了這三人,其實司馬懿才是最厲害的,大家要知道,司馬懿忍辱負重,居然活活熬死了曹氏三代君主,最終在高平陵政變中奪取了曹魏大權,為孫子司馬炎建立西晉奠定了基礎。只是可惜的是,西晉王朝卻是一個軟弱無能的王朝,最終爆發八王之亂,被周邊遊牧民族入侵,中原文明慘遭踐踏。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三國時期,其實曹操和孫權的出身都是貴族,只有劉備是一介草民,但諸葛亮出山後,硬是能夠幫助劉備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蜀漢政權,這樣的才能堪稱是少有的,即使是郭嘉,也不一定能夠比得上諸葛亮吧。

  • 2 # 鄭州第二大閒人

    老版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首先我們必須瞭解郭嘉誰?

    (插圖是電視劇版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三國志》: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多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諡曰貞侯.子奕嗣.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以上引於三國志,翻譯下來就是

    郭嘉很有智謀深淵,很能處理事務。曹操說,只有奉孝能知道我的想法。三十歲,從柳城回來,生病了,曹操去探望,死去。到靈堂。很悲傷。對荀攸等說,大家年紀都和我差不多,只有奉孝歲數最小。天下的事情,本來想託付後事給奉孝的,沒辦法中年天折,命啊。上表朝廷,軍師祭酒跟在我身邊打仗十一年了。每逢大事,機變百出。群臣不能下決斷的,他說一下我就能採納併成功。平定天下的功勞都靠他的謀略。不幸早死。追憶他的功勞,,實不敢忘啊。增加他八百戶的食邑。和以前的一千戶合併。諡曰貞侯。兒子曹操收入府中撫養。曹操徵荊州回來,與巴丘遇到瘟疫,燒船。嘆息說,要是奉孝在,我不會到這種地步。

    所以現在對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就顯得不足奇怪了,郭嘉本身就是曠世奇才,本身不遜於諸葛,屢次獻計幫助曹操破敵,曹操得到郭嘉,如魚得水,如同神助一樣,

    如果郭嘉不死,曹操方面有人,有錢,有地盤,有頭腦,武能打,文能戰,即使諸葛孔明和郭嘉一樣富有策論,也完全顯示不出諸葛孔明的才華,這裡的臥龍不出,不是不出山的意思,而是顯示不出臥龍的才華和能力而已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 3 # 圖說連環畫

    郭嘉青少年時期,曾在袁紹手裡謀取了個差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郭嘉對袁紹的謀臣說,志向遠大的人,善於跟隨更優秀的領導,只有這樣才可能實現自我價值,立功揚名。但袁公表面上效仿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會管理人,更沒有任人唯賢的本事,關鍵時刻優柔寡斷,跟著這樣的人,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可能性非常渺茫!於是他果斷離開了袁紹。這樣的人,至少有識人的本領,對袁紹的判斷也非常精準。

    官渡之戰爆發前,聲望、實力都處於優勢的袁紹,但由於袁紹這個人剛愎自用,不信任手下謀士,導致許攸投到了曹操陣營中。這能夠進一步印證出郭嘉確實水平非同一般。

    許攸投奔曹操,曹操連鞋子都沒顧上穿,非常能夠體現出曹操和袁紹的差別。良臣擇木而息,袁紹手下謀臣離開,預示官渡之戰人心背向。

    在郭嘉離開袁紹後不久,曹操擴充人馬,荀彧前去應聘,受到曹操重視,將荀彧比喻成自己的張子房,給曹操推薦了郭嘉,郭嘉在和曹操接觸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自己碰見了個好領導,所以盡心竭力替曹操謀劃,才能逐步展現,越來越受到曹操的重視。

    郭嘉投到曹操賬下,提出了非常出名的“十勝十敗”論斷。曹操雖有“十勝” 的先決條件,但要實現全勝,還要依靠奇妙的謀略和卓絕的鬥爭。所以在分析了雙方的情況後,郭嘉又向曹操獻計說:“袁紹正在北方攻擊公孫瓚,我們可乘他遠征 的機會,東取呂布。如不先取呂布,將來袁紹入侵,呂布一定聲援,必為後患”。曹操極為贊同這一策略,於是在漢建安三年,東征呂布,三戰三勝,呂布退保下邳固守。

    曹操見軍隊連續作戰,非常疲乏,下邳一時又不易攻取,便打算班師還許都。郭嘉勸阻說:如今呂布每戰必敗,內外失守,他的銳氣已衰,力量已盡。如果乘勝急攻,必可俘獲呂布。曹操的另一個謀士荀攸也力勸曹操應該急攻勿舍。曹操於是打消班師的念頭,繼續猛攻下邳,同時引沂水,泗水灌城。先後圍攻兩月有餘,城破,終於生擒呂布,免除了對袁之戰的後顧之憂。

    建安五年,曹操北上官渡同袁紹決戰,用奇兵襲鳥巢,終於擊潰袁軍主力,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歷史性勝利。

    “閃電戰”橫掃烏桓,曹操決定千里遠征烏桓,郭嘉提出“閃電戰”的攻擊思路,建議曹操輕兵急行,趁蹋頓單于沒反應過來,出其不意,直指單于庭,果然,曹軍猶如天降,大敗烏桓人。

    聲東擊西,攻滅二袁,袁紹死後,兩個公子哥鬧起了分裂,曹軍的將領都認為,這時應該趁他病要他命,郭嘉提出,不如放出訊息,假裝南下攻打劉表,待二袁內訌生變之後,再瀟灑的殺個回馬槍,事實證明正是如此

    郭嘉曾對曹操言主公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就因為有了郭嘉的謀劃,曹操才對江東的局勢胸有成竹,恩威並施。最後孫策果然死在了小人之手,足見郭嘉料事如神。

    甚至郭嘉都預測到劉備必反。郭嘉曾對曹操說: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曹操沒有殺掉劉備,最終劉備成為和曹操鼎立的一個集團。這個也體現出郭嘉能力非凡。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死裡逃生來到南郡,眾謀士於帳下勸慰。突然,曹操頓足捶胸,仰天大哭。眾人問他原因,曹操說:“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敗!”說罷,繼續嚎啕,那一聲接一聲的“哀哉,痛哉,惜哉”。所以如果郭嘉活著,至少能夠識破連環計,苦肉計等一系列計謀,幫助曹操那是肯定的。

    所以拿諸葛亮和郭嘉比,這句話未必是真實存在的,郭嘉只有38歲就去世,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是一種變相對郭嘉的肯定,臥龍的智慧是眾所周知的,但郭嘉如果還活著,臥龍都不願出來,因為他的計謀會被識破,這個就會變成另一版的“既生瑜何生亮”的版本了。

  • 4 # 海藍OL

    從歷史上看郭嘉死了以後,諸葛亮才出山輔佐劉備奪了三分之一天下,是歷史巧合。《三國演義》本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文言文改編而成的白話文小說,還原度是挺高的(七分歷史事實,三分改編)裡面摻雜了一些作者的個人感情色彩。

    郭嘉先期是投奔名望和實力最大的袁紹集團,但接觸後發現袁紹並非明主,別辭職離去,在家呆了幾年。建安元年,由荀彧推薦給曹操。郭嘉智謀堪稱妖孽,其軍事才能無人能及。更是提出著名“十勝十敗”之說。郭嘉在軍事領域上能力堪稱第一,在為曹操工作時期把北方禍亂一舉平定。似乎上天也嫉妒郭嘉才能太強,這位鬼才英年早逝。同一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爭奪天下,好似諸葛亮就等著郭嘉死後才出來施展才能的。其實羅貫中本人塑造出來的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化的,描述一個完美的諸葛亮。作者本身就是傾向於劉備集團的人。全書正派主角人物: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反派主角:曹操大奸雄一個。

    諸葛亮確實很有才能,蜀國丞相(現在的總理級別),他擅長的是治理國家和外交能力,口才無人能及,更是發明家。創造出很多實用性生產道具(最有名的木馬流牛、孔明燈)。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是很強的,劉備集團要錢沒錢,要地盤沒地盤,要人還沒人,經常被其他軍閥攆的滿世界跑,實力差的一塌糊頭。諸葛亮能幫助劉備從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眾觀歷史沒幾個謀士能做到一點的。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明白“高築牆,廣積糧”的道理,早早的拿下四川地界為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礎。諸葛亮是個全才,完美的人物,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忠心於劉備,自己沒有稱王稱霸的野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防凍液只要是同一個顏色就可以混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