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譯
-
2 # 足跡183405945
有人回答說我的題目已經定性了。仔細看看,的確問題提的有點欠缺。我問這個問題的本意是想聽聽大家更客觀的意見。我先談談我的看法吧:我是個七零後,小時候家裡的收音機帶給我很多歡樂。最喜歡的就是評書和相聲。最早期的相聲還帶有一些傳統的色彩。這也是為什麼聽郭德綱相聲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對於相聲,我沒什麼研究,我就覺得好聽。從馬三立,侯寶林,郭啟儒,張壽臣那一代,一直到他們後面的馬季,趙炎,李文華再到姜昆,馮鞏,牛群等等等等,都聽過。在八九十年代,相聲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做了很大程度的所謂的創新。坦白的說,那時候聽相聲也還是給大家帶來歡樂,可能由於時代背景的原因,那時候聽馬季趙炎或者他們的下一輩姜昆等人的相聲也沒覺得什麼不妥。也會帶來笑聲。只是和偶爾收音機裡播放的老一輩相聲相比感覺有點不一樣。說白了,就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人的品味和鑑賞標準。姜昆他們把相聲說成那種感覺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嚴格的說不能歸罪於姜昆那一代相聲演員,反過來說,如果說那個時代的相聲是一種退步。那那一代的相聲演員只不過是相聲歷史中的犧牲品。如果不是改革開放,如果不是市場經濟,郭德綱也出不了頭,你想啊,連做個小買賣都是資本主義尾巴的時代,郭德綱那些稍微帶色彩的段子引來的估計不是笑聲,而是假裝正經的批判。也難怪姜昆說他們的相聲三俗。現在好了,再有錢也不說你是資本家了,人們的思想也徹底解放了,連西紅柿(那個不男不女的玩意)都能招搖過市了……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傳統相聲開始有市場了。郭德綱只能說作為一個相聲藝人保留了相聲的原貌,更能為大家接受。所以,我認為相聲作為一個傳統的曲藝,一直是存在的,只是不同時代的服務物件不同。姜昆也好,郭德綱也好,在不同的時代都對相聲的發揚做出了貢獻。作為相聲這門曲藝的忠實粉絲,我喜歡聽現在郭德綱的相聲,也懷念十幾歲姜昆那一代相聲演員曾經帶來的歡樂。
-
3 # 手機使用者坭瓦匠
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應該說是劃時代的。在中國傳統文化相聲藝術最黑暗最低谷最面臨失傳的時候,郭德綱扛起了這面大旗,一個人能夠克服種種困難,頂住各種壓力,去傳承,挽救,弘揚這門傳統的文化遺產,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擁護讚揚和喜愛的。可能有人會認為這個評價高了,可是請想想,為什麼沒有別的人敢於擔當此任呢?很多“大師”不是改行就是歇業,唯獨郭德綱堅持著,一步一步走過來確實不容易,被封殺,被爆光,被批評,誰都可以在他頭上動土,因為他就是一個體戶。當然郭德綱也有缺點,但是我們要看一個人的追求,一個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一個人對事業的熱愛和直摯以及貢獻!
說姜昆對相聲事業有罪完全誇大其詞了。姜昆對相聲事業也是充滿了感情的,他的成長成功都歸功於相聲,是相聲成就了他,一個對養育了自己的事業怎麼可能去糟蹋它呢?再說現在他還擔任國家的曲協主席,也在千方百計的挽救,推廣相聲藝術,每年不顧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帶隊去世界巡迴演出,自己還親自豋臺表演,應該說姜主席還是很想把工作搞好的。但是儘管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卻效果不佳,問題出在哪裡呢?我認為既然當了領導就不要繼續搞業務,全力的履行領導責職,把曲藝團體恢復起來,學校辦起來,各級組織建立起來,讓相聲藝術有土壤,有市場。其次呢搞好傳幫帶,把你自己的才藝,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培養出一代新的相聲人,造就出新的“候寶林”,“馬三立”,“馬季”。其三鼓勵各種流派百花齊放,保護好各路神仙的積極性創造性,鼓勵提倡突穎而出,多幫助指導,少批評指責,給相聲藝術一個寬鬆,和諧,愉快的環境和份圍。當然主席也許有主席的難處和苦衷,但是為了奮鬥一生的相聲事業還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4 # 伊春美食美客
其實郭德綱的相聲和姜昆的相聲,只不過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只不過是大家那時候這時候的審美觀念都是不同的。所以說,這才有了相互的比較,有了主流和非主流的說法。可轉過頭來,想一想當年我們什麼娛樂方式都很匱乏的時候。聽一聽姜昆說的相聲,看一看他演的電影。我覺得那時候姜昆的風頭也不會比郭德綱差的。他的虎口脫險的相聲不也是讓大家捧腹大笑。給大家的新年也帶來了歡聲笑語。現在郭德綱又是新的一個力量。不得不說,郭德綱在說學逗唱上確實是下了真功夫,學到了真本領。他的才華是很高的,反應也是非常靈敏。不管是同輩的或是師叔,師爺輩的。也都對他的相聲給予了肯定。因為郭德綱真的是把相聲這個藝術,在繼承上得到了創新。是那些愛看小品,不看相聲的人又回來了。所以說。郭德綱還是為相聲藝術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的。
-
5 # 秋風78780357
時代造人,姜昆的相聲影響了兩代人,特別是春晚年三十等著姜昆的相聲。郭德綱順應時代,後起之秀在相聲低迷狀態下,一支獨秀引領風騷,特別是他們有齊整的班底,百花待放。姜昆是功成名就,郭德綱是勢頭正進。兩代人無可比。
-
6 # 桂林141680766
客觀的說,八德開創了相聲的第一次輝煌;繼而,以侯寶林為代表的一代人把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草根藝術改造成為適應新社會審美觀和藝術標準的“新相聲”,馬季則把新相聲做到了極致!這是相聲歷史上的又一次輝煌;姜昆幸運的趕上了這次輝煌的末班車,成為那個特殊時代的寵兒,說了一些帶有時代特點的段子,算是功不可沒。隨著李文華、唐傑忠等老一輩藝術家的退出,姜昆的短板顯露出來:基本功不紮實、沒有合適的搭檔、不會創作,都是說別人寫的段子,這一點連郭德綱的徒弟都比不上。隨著姜昆的江郎才盡,相聲開始走向沒落,八九十年代大批相聲演員改行,或小品、或主持、或綜藝,相聲徹底被邊緣化,日薄西山、慘不忍睹。郭德綱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相聲,原來說學逗唱這麼有意思,原來戲曲小調這麼好聽!鋼絲應運而生,郭德綱的演出開始一票難求,無論小劇場還是萬人體育館,德雲社的演出萬眾矚目,風生水起!應該說:德雲社崛起的這二十多年,是相聲藝術的又一次輝煌,而創造這次輝煌的領軍人物,就是郭德綱!
-
7 # 朱巖村
謝邀。最近我反對郭德綱的聲音多了些,有褒有貶。合乎情理夲人深感欣慰。當昨天看到這個題後。我就覺得有點厭煩。覺的你即然有定論。何必讓俺多言。但考慮了一天。還是表個態吧。第一,中國特有的相聲藝術。從新中國成立後,才真正得到傳承發展。從七十的執行狀況來看相聲藝術在向新的改革創新的高度攀登中,對碰到了新問題沒解決好出了偏差落後於一些新潮流。說相聲衰落了,死了。我認為是一些人見老和尚圓寂哭爹,一種瞎嚎而己。相聲目前暫時處於低潮,當新一波潮頭湧動時,一個新的高點又將啟始。一波波的波動不會停息。二,說郭德綱對相聲有貢獻,我不承認,說他為自己掙了錢,養活著幾百人的私營團隊,這是不可否認的。但以此能證明對相聲有貢獻嗎?我認為郭德綱的出現,不僅站在曲協體制的對立面。攪亂了行業從業者前進的視野。而且否定主流體制幾十年幾代人為相聲改革創新立下豐功偉績。自我吹捧,裝拌成一副創世英雄嘴臉。其實他開歷史倒事,拖相聲前進的後腿。有他的水軍公開指出郭德綱的行動有計劃,有綱領,有部署,有目標,各個擊破以獲全勝。郭德綱與張文順合說的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就是郭德綱與體制相懟的宣言書。最近網上有人曾說郭德綱己經獲勝一些老藝術家都支援他。真的嗎?一,郭德綱高舉的旗幟有悖於體制內全體人員的初心,與時代不合拍。大家知道,體制主流從建國始對相聲藝術有四大改革創新成果:剔除了思想糟粕;淨化了舞臺語言;提高了審美品位;確立了藝術地位。可是郭德綱恢復傳統相聲。不管黑白,不分葷素,只要傳統不要創新。把創新比作用痰盂當鍋炒出來的大雜燴,噁心。他的搞笑。不搞笑的是可笑的。為了笑,什麼都說,無禁忌,胡說八道。郭德綱重回小劇場,重擺地攤,說玩意兒。回到明未清初的市井文化狀態。更可惡的是他明知中國公有藝術團體的商演是有管控的,有申批手續的,他卻以上座多少與體制比高低。總之,用謬論,狡辯與體制相懟。能有好結果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搞復辟,搞倒退都是短命的,不會長久。郭德綱搞復辟,搞倒退也不會長久。不信走著瞧。
-
8 # 非禮啦勿言啊
郭老闆早晚被媒體問答害死!
顛過來倒過去,重複重複再重複。就是給郭德綱和主流相聲屆拉仇恨。
假的說一千遍也相信是真的了。
世界這麼大,宇宙這麼廣,難道不蹭老郭就沒得問了嘛?那該配近視鏡了。還必須是高度高度高高度近視鏡。
放過郭老闆,放鬆聽聽相聲好睡覺。世界需要和平。熟睡需要安靜。
別再跟祥林嫂似的,問關於郭老闆和主流相聲的問題了好吧。
-
9 # 足球相聲搖滾老爆三
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也是毋容置疑的。因為是郭德綱讓中國相聲走上了“復歸原點”的道路,讓更多的人愛上了相聲,讓相聲逗笑了更多的人。在全新的娛樂時代中,郭德綱根據自身對相聲的理解,以及對底層生活幽默的鑽研,讓傳統相聲煥發了全新活力,適應了全新的受眾市場。
郭德綱的成功也證明了一個道路,不管處在何種時代,不論相聲作品內涵如何,能夠逗笑人的相聲才叫做相聲。
當然,很多郭德綱粉絲對於姜昆極為排斥。畢竟姜昆代表著中國相聲界當中一類群體,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過度依賴體制,把更多的經歷都放在了業務之外。當然,我感覺說姜昆是“相聲的罪人”有些言重了。
存在即合理,姜昆的新相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是倍受熱捧,《如此照相》、《虎口脫險》這樣的作品,在中國當代文藝發展歷程中,也具有代表性意義。他的新相聲是時代的產物。當然他們這批相聲人,在巔峰期過後沒有跟上時代腳步,開始不務正業,也險些把相聲帶上了絕路。幸好,中國相聲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了“救世主”一樣的人物郭德綱。
-
10 # 朱洪紳艾艾
郭德綱相聲的成就不可否認。姜昆未必是罪人,他是年代背景造就的,郭德綱在那個年代死路一條。和每個人的生活年代相關。
回覆列表
握草,你的題目已經定性了,就好像說,你問一個人,你是想死呢,還是想死呢,還是不想活?題目沒毛病,答案如題,去掉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