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350409956937

    今朝無意訴離杯,何況清弦急管催。本欲醉中輕遠別,不知翻引酒悲來。——劉禹錫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韋莊。這兩例可以很明確地說,是推辭的意思。不訴,就是喝了,這才有“醉”、“酒悲”可言。再如:笑語風流韓別駕,莫令鸚鵡訴餘杯。——晁衝之韓別駕啊,就不要一再推辭啦。你老這樣,連鸚鵡都要學會你的話了。就怕它,在輪到我喝的時候,還在替我拒絕說“不喝,不喝,叔叔我們不喝”。蘇子又有【定風波·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此花,故作是篇】: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但看低昂煙雨裡,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與誰來。顯然,坡公是在起鬨勸酒,希望對方不要推辭這滿滿的一杯。總之,“訴”與酒、杯、觴、卮等相關時,常常用來表示拒絕、推辭的意思。回到【南鄉子】來。“別有腸”的腸,乃心腸、肝腸之腸,是內心、情懷的意思,“別有腸”即於離別之外,另有心懷。“不用”兩句,是在講,我們、或者我,不需推辭,不要停杯,只管痛快地喝,因為我們的懷中,實在於離別之外,還有著重重心事需要借酒而消。3.“燈火”,可以是為宴席照明的燈火,也可能是外面百姓、商戶的燈火,抑或者真是楊或蘇提來的燈。三種說法,都大抵能通,且不管它。但要說“提著殘燈來”,恐怕不妥。若說宴會舉行了很久,提來的燈都變得微弱、乃至熄滅了,倒是可以接受。不過,個人還是願意把它理解為萬家燈火那樣的大背景,全句在說,鬧市都已經冷落下來,已是夜深人靜之時了。4.末句,最難解。或如 @黃粱 童鞋所剽(懶得細說,實在是剽的來源low得令人髮指。但“我對方文山很是致敬”這種話,把對 原譯所奠定的框架和風格 進行的評論都據為己有,絲毫不以為恥,實在噁心透頂!呵呵),說是以羊祜比楊繪,然後就太監了。不過,既然原典是百姓墮淚哭羊祜,又為何冒出個羊祜也落淚來?可惜,互相抄襲、採用這種說法的地方,都只有那“巧合地”“同樣”“翻譯得像周董的歌”的譯文,並無疏解。當然,我也不願聞剽客說其詳,因為他根本連原譯中幾處明顯的紕漏都不能察覺。事實上,許多論者所持的觀點,也是透過同音,把楊繪比作羊祜。不過,卻是一種洋溢著喜劇色彩的戲謔、調侃:都說百姓哭羊公,為什麼現在卻是你楊公先哭了。在這種讀法中,用典的嚴肅性要求已經被消解。從“羊公墮淚碑” 中翻出一個“墮淚的羊公”來,並不成為誤用,反倒對喜劇性有所加增。其中,有一些解讀還進一步指出,這裡的羊、楊之比,也有勸勉之意,希望楊和自己,都能做出令百姓懷念的業績來。個人認為,調侃一說,能夠較好的貼合文字,具備相當的可信度;勸勉一說,看起來也很正確,又能與調侃一說並行不悖,應當可以採用:綜合兩者,大抵是不錯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過敏性紫癜如何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