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朝俊535
-
2 # 新綠散文001
致敬!當兵的日子。 緊急出航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我正在福建基地某水警區護衛艇部隊實習。結束了一天緊張的海上訓練,正值深夜,戰友們正頭枕波濤,享受那露著甜蜜微笑的夢。突然警報大作,按照艦艇條例,從夢中驚醒的戰友們抱起衣服,迅速奔向戰位。廣播裡艇長下達命令已變了聲調:“同志們,總理指示一級戰備!各戰位立即報告情況”。艇長的命令剛落,一股特殊的緊張氣氛驟然籠罩全艇。戰友們明白,這決不是演習,而是真槍實彈的情況發生了。
“一號戰位正常”!“二號戰位正常!”……。戰友們的報告聲近乎聲撕力竭 。 隨著艇長:起錨、離碼頭的命令聲,艦艇迅速離開碼頭,撲向黑壓壓的大海深處。
到底去哪裡,去幹什麼,發生了什麼,我們一無所知。那緊張的氣氛也不容多想,我只有全神貫注,把發射機調到最大功率,把收信機對準接收頻率,手握電鍵,緊扣耳機,生怕漏掉一絲訊號,隨戰艦一無返顧地向前,向前……
劈波斬浪,航行半宿,黎明時分,突然從電臺的訊號裡收聽到哀樂聲,隨著低沉的哀樂,便是總理逝世的訃告。大家心裡納悶:總理彌留之際,還下達一級戰備的命令?後來得知,是譯電員的地方口音太重,再加上人們不敢相信總理會逝世,以致基地指揮員,把總理逝世誤為總理指示。隨後的七天裡,我們按基地的命令,原地拋錨待機。
在深海拋錨待機,那滋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艦艇的前後顛簸還能堅持,再加上左右搖晃,簡直就使人無法忍受,就連船倉的老鼠,都吐的動彈不得。為使戰友們能吃下東西,政委組織全艇戰友吃蛋糕競賽。政委高聲動員:同志們!吃一塊蛋糕獎一盒罐頭,吃兩塊蛋糕獎五盒罐頭。戰友們含在嘴裡的蛋糕,只打轉卻無法下嚥,因為個個都吐的幾乎脫了水。政委聲音哽噎著:同志們,戰友們!吃下去!只有吃下去,才有戰鬥力!
七天,整整七天。炮艇像大海中漂零的一片樹葉,同暗湧起伏,隨巨浪顛簸。艦艇忽而躥上浪尖,腹中的五臟便隨著提到嗓子眼,轉而艦艇又急速跌入谷底,五臟瞬間被摔到腔下,整個腹內翻江倒海,肝腸移位。戰友們個個都脫了原形,掛了“鬼臉",仍苦苦支撐著疲憊的身體,牢牢堅守在戰鬥崗位上。
當我們返回碼頭,奔上來迎接我們的戰友,吃驚的望著我們已變了形的模樣,一個軍禮,一聲辛苦了,使我們個個相擁而泣,淚如泉湧。
回想當年,無論什麼困難,什麼艱苦的環境,為了祖國的安危,特種身體的我們,好像無所不能。真得好想回到當年,再回到十八歲。
夜航之歌.
夜沉沉,海茫茫,戰艦賓士在領海線上。炮塔旁靜悄悄,甲板上無聲響。夜色裡只看見,只看見警惕的目光。……。
我們一行六人,唱著《夜航之歌》,伴著列車的鏗鏘聲,行進在茫茫的夜色裡。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火車上過除夕夜。
七七年冬,我率實習組,到舟山基地艦艇部隊實習。大年三十,接到原部隊電報,要求我們初一趕回部隊過年。匆匆集合起分散在各艦實習的戰友,晚上八點多,在寧波蹬上開往杭州的列車。
開始列車車廂裡,還稀稀落落坐著幾位旅客,估計也是趕著回家過年,都行色匆匆,坐立不安。過了兩個小站,除了我們和乘務員,整列火車便空無一人。
在這除夕之夜,為了防止大家想家,我便竭力鼓動大家唱歌。那時侯沒有《咱當兵的人》,更沒有《說句心裡話》。最符合身份、最抒情的也就是“夜沉沉,海茫茫。……”這首《夜航之歌》。
列車每到一站,因沒了上下車的旅客,車廂也不再開門。一首歌重複著唱,漸漸地大家也沒了興趣。望著昏暗的燈光下,空落落的站臺,聽著遠處隱約傳來的鞭炮聲,戰友們想家的思緒便油然而生。大家講起各自家鄉過年的習俗,講起北方的餃子,南方的年糕;講起家鄉的祭祖儀式;講起除夕夜同樣燃起的熊熊篝火。直講得大夥心裡喜滋滋、暖融融;直講得整個車廂都充滿著濃濃的年味。都說想家的滋味是苦澀的,可誰又能說,我們的想家不是一種享受、不是一種幸福呢?
大家正沉浸在對家鄉過年的回憶裡,列車員走進來,對我們說:“解放軍同志們,我們車長請大家到餐車包餃子,一塊過年”。最後,還沒忘補充一句:“餐費,按五毛錢盒飯算”。戰友們感到即意外又興奮,目光齊刷刷望著我。我讀懂了大家的心思,隨即把手一揮,說了聲:“走”!戰友們跳起身,一溜小跑奔向餐車。
餐車裡熱鬧非常,大家正在趕皮、和餡地忙碌著。見我們到來,車長帶頭鼓起了掌,並熱情地高聲說:“今天咱們開一個除夕夜軍民聯歡晚會。請解放軍同志們入座”。餐車內人並不算多,但我們卻感覺被濃濃的熱情、親情包圍,深深地體會了一把“軍民魚水情”。列車員們想必是早有準備,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自告奮勇地表演著自備的節目。
午夜時分,列車到達韶興站,列車長吩咐到站臺燃起一掛長長的鞭炮,隨著熱鬧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餃子也端上了餐桌。被這熱烈的氣氛感染,戰友們也主動再一次唱起了令我們心醉的《夜航之歌》。“夜沉沉,海茫茫,戰艦賓士在領海線上……”,雄渾的歌聲,和著列車行進,激盪著心房,迴響整個車廂,彌滿那幸福的除夕之夜。
記憶中的歌"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們說這島兒小,遠離大陸在前哨,風大浪又高……"
夕陽裡,坐在窗前,眼望窗外車水馬龍的街巷,和初起的五彩霓虹,回味著那久遠的歌聲。
那是七五年的春節前,艦隊文工團小分隊進島慰問,應戰友之邀在坑道里唱起的歌。臺上唱,臺下應。演員動情,戰友們激動,臺上臺下直唱得聲音哽咽,淚溼衣襟。
福建海軍某觀通站,與敵佔馬祖島僅有8000米之隔,可謂前線的前沿。“陡峭的懸崖,洶湧的海浪。高高的山峰,寬闊的海洋……”。戰友們在艱難困苦的環境裡,就是唱著這首《戰士第二故鄉》,作為祖國的千里眼、順風耳,在這孤島上,晝夜不捨的注視著對方的動靜,保衛著人民的安寧。
島上沒有淡水,只靠陸地每十來天送一次水,然後由人工一桶桶背上山去。但這也須風平浪靜的天氣,送給養的補給船才能靠泊。一旦天氣有變,生活用水就成了大問題。為保證做飯用水,戰友們每人每天只有一茶缸淡水。洗臉時,只能倒一點水浸溼毛巾,擦一擦臉。換洗的衣物,要用蓄水池裡,雨季積蓄的雨水來洗。雨季一過,就只能待補給船到來後才能洗換。
在島上吃蔬菜就更難,這島就是一座荒山,只有不知多少代戰友,費了多大的氣力,開墾出的星星點點幾片魚鱗田。種菜極少,且品種非常單一,吃菜基本依賴岸上補給。那本是鮮靈靈的蔬菜,上車下船幾經折騰,幾乎都變成爛蔫菜。整顆的大白菜、捲心菜,等上了島,菜葉已脫掉一半,便成了菜葫蘆。由於受風浪天氣影響,補給船時常不能按時靠泊,即是爛蔫菜,也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缺水少菜尚可忍受,但那份寂寞委實難耐。通一封家信,至少要等上個把月。幹部家屬來隊探親,可憐巴巴的那一年一個月的假期,由於風浪影響,時常被阻隔在陸地,少則幾天,多則十幾天。常年的牛郎織女生活,那是軍人職業的特殊性所致。可熬了一年,好不容易相見,近在咫尺,卻兩岸相隔。那種滋味,絕非尋常人所能體會。白天倒好說,尚有Sunny的陪伴,每逢夕陽隱去,大家便悵然若失。全島隨即實施燈火管制,戰友們工作、生活全部在坑道里。整座島孤懸海外,寂寞的像漂浮在深海的小船,沒有蟲鳴,沒有鳥叫,只有風的呼喊、浪的咆哮。我到這裡實習,只待三個月的時間,尚且有這樣的體會,更何況戰友們,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堅守呢!不難想象,當文工團一年一度到來的時侯,戰友們那份高興,那種激動,那種從心底裡被喚起的壯志豪情。
“……,啊,祖國,親愛的祖國,您可知道戰士的心願,這就是我們最願意守衛的地方”。這歌聲,音猶在耳,縈繞於心。它飽含著戰友們守島的艱辛,承載著戰友們對祖國、對人民無私的奉獻精神。
四十多年,滄桑鉅變。黃昏裡,窗外的都市已是燈火闌珊,歌舞昇平。記憶中的孤島,想必也一定是硝煙散盡,一片祥和了,抑或早已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旅遊景點了。
願兩岸和平長久,祖國早日統一。
-
3 # qzuser老鄉
朱自清的《背影》那是散文中的經典,有多少人一說起父愛,腦海中會浮現出那微胖的,穿著長衫的背影。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篇季羨林老先生寫母親的散文,希望有人喜歡。
尋夢
季羨林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在發亮。眼前飛動著夢的碎片,但當我想到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個整個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在夢裡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當這面影才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濛的,母親彷彿從雲堆裡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兒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我是在什麼地方呢?這連我自己也有點兒弄不清楚。最初我覺得自己是在現在住的屋子裡。母親就這樣一推屋角上的小門,走了進來,橘黃色的電燈罩的穗子就罩在母親頭上。於是我又想了開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課走過的兩旁有驚人的粗的橡樹的古舊的城牆,斑駁陸離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頂上的高得有點兒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閃,立刻閃出一片蘆葦。蘆葦的稀薄處還隱隱約約地射出了水的清光。這是故鄉里屋後面的大葦坑。於是我立刻感覺到,不但我自己是在這葦坑的邊上,連母親的面影也是在這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了。我又想到,當我童年還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每個夏天的早晨,天還沒亮,我就起來,沿了這葦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裡面看著。當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麼東西在發著白亮的時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隻白而且大的鴨蛋。我寫不出當時快樂的心情。這時再抬頭看,往往可以看到對岸空地裡的大楊樹頂上正有一抹淡紅的朝陽———兩年前的一個秋天,母親就靜臥在這楊樹的下面,永遠地,永遠地。現在又在靠近楊樹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沒見面的兒子了。
但隨了這葦坑閃出的卻是一枝白色燈籠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親的手裡。我真想不出故鄉里什麼地方有過這樣的花。我終於又想了回來,想到哥廷根,想到現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兩天前房東曾給擺上這樣一瓶花。那麼,母親畢竟是到哥廷根來過了,夢裡的我也畢竟在哥廷根見過母親了。
想來想去,眼前的影子漸漸亂了起來。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鄉的大葦坑,在這不遠的後面又現出一朵朵燈籠似的白花,在這一些的前面若隱若現的是母親的面影。我終於也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看到母親了。我努力壓住思緒,使自己的心靜了下來,窗外立刻傳來潺潺chánchán的雨聲,枕上也覺得微微有寒意。我起來拉開窗幔,一縷清光透進來。我向外悵望,希望發現母親的足跡。但看到的卻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戶,現在都沉浸在靜寂中,裡面的夢該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夢卻早飛得連影都沒有了,只在心頭有一線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從這異域的小城一直到故鄉大楊樹下母親的墓邊,還在暗暗地替母親擔著心:這樣的雨夜怎能跋涉這樣長的路來看自己的兒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麼東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
-
4 # 百花亭雜談
關於感人至深的著名散文值得分享的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野草》兩本散文集。先來看《朝花夕拾》,魯迅說,“他因不能擺脫思鄉的蠱惑而提筆;他念念不忘的是這樣的情景”。
“水村的夏夜,搖著大芭蕉扇,在大樹下乘涼,是一件極舒服的事。男女都談些閒天,說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謎的猜謎。”
這是魯迅先生終身難忘的記憶。直到晚年,他還在上海里弄裡尋找這樣的鄰居間“談閒天”的樂趣。
在這裡我彷彿看見了魯迅的身影:小時候和普通鄉村裡的孩子一起唱歌,猜謎,間或坐在父母身邊睜大眼睛,聽大人談閒天;長大了就成為鄉鄰間談閒天的一個成員,而且談興最高,話最多,也最受歡迎。這是回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放鬆自如地神吹亂侃談閒天的魯迅……魯迅先生的散文,或是將“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幻化”為“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從記憶中抄出”,“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是更多地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的。魯迅曾對人說,《野草》裡有他的“哲學”,魯迅還談到他的所想與所寫有“為別人”和“為自己”的區分。
我可以說,魯迅的小說與雜文是偏於“為別人”寫的,而他的散文(特別是《野草》這樣的散文),則是偏於“為自己”寫的,也就是說,他要借散文這樣一種更具個人性的文體,來相對真實與深入地展現其個人存在。個體生命的存在與文學個人話語的存在,這就是魯迅的散文的特殊價值所在。
閱讀魯迅先生的散文也自有一種特殊的意味,它會幫助我們走近魯迅的生命個體,這將是一次心靈的相遇……
-
5 # 文照星
推薦:朱自清《七毛錢的小女孩》《背影》魯迅《社戲》韓愈《馬說》龔自珍《病梅館記》諸葛亮《出師表》,王勃《滕王閣序》
-
6 # 城山文清
簡答。從我參加工作以後,我看的書都是文學方面的書(故事.小說散文)。我讀過得好散文是朱自清寫的《背影》。還有魏巍寫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現在我經常抓空看的呼嘯的散文集。好的散文裡面的句子,有現代詩歌一樣的結構。能把真實美景描繪出來。能使讀者從心裡感受到真實的美。
-
7 # 秋石木易
在我讀過的散文中,我覺得《出師表》、《陳情表》、《背影》和《回憶我的母親》這幾篇散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值得一讀。今作簡要介紹,分享給大家。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所作。是諸葛亮出師臨行伐魏前寫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古代中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227年決定北上伐魏,奪取涼州,臨行之前上書後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此文的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率直質樸,前人特別指出在六百餘字的篇幅裡,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興復漢室”的大業。南宋詩人陸游評價表文,說道:“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舟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晉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晉初散文家。曾仕蜀漢,蜀亡後,晉武帝徵他為太子洗馬時,他寫了這篇表。密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鄉里。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此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後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並令郡縣供應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終養。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親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的差事也交卸了。辦完喪事,父子同到南京,父親送作者上火車北去,那年作者20歲。在那特定的場合下,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體貼、愛護,使兒子極為感動,這印象經久不忘,並且幾年之後,想起那背影,父親的影子“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使人不能忘懷。1925年,作者有感於世事,便寫了此文。
《回憶我的母親》是朱德總司令在得到母親去世的訊息後,以極其悲痛的心情寫的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摯,文筆樸素,讚美母愛的散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從廣闊的社會背景,去追述一位平凡母親的事蹟和對自己一生的影響。
此四文一為盡忠,二為盡孝,三為父愛深深,四為母愛濃濃。值得諸友一閱。
-
8 # hushouchang
"邂逅在人海中,送別於橫江渡,你雖返鄉心切,我也趕路倉促,然而握別的手誰也不願鬆開,你我都忘了今日的旅途,手拉著手,在碼頭上徘徊踱步,流不盡的滔滔江水呵,是鄉情,是鄉情的傾訴.....,
走盡了天涯阡陌,愛的還是故鄉那條小路,那路旁的流水,那水邊緣蔭如蓋的黃桷樹.....,那小路的盡頭,有屬於我們這群孩子的小小山谷:滿地,香覃,
滿山,綠竹;歡叫的,是畫眉,奔逃的,是野兔。吃的是紅桑椹,染紫了嘴唇。裹的是芭蕉葉,渾身碧綠。你曾經搶走我一隻小山鼠,我跺著腳在山谷裡嚎哭。我曾撕破你的衣服,至今,至今沒有給你縫補......
呵,彎曲的小路!從那裡,我們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昔日的淘氣和懊惱,如今想起來也是幸福。從那條偏僻的小路,開始了我命運的旅途。你說:你踏遍了千山萬嶺,高原,峽谷,從未忘記過那條小路,哪怕是牛棚裡的歲月,夢裡也在那條小路上踟躕。我說:我流轉于山鄉小鎮,邊城,古都,從未忘記過那條小路,即便是身陷囹圄,桎梏下想的也是那條小路。
呵,偏僻的小路,那是我們的起點,從那兒我們走上人生的旅途。
你說:有起點就往前邁步,是途程難免崎嶇泥汙·.....,我說:返鄉時請告訴那條小路,為了過去的失誤,為了過去的凌辱,當年在它那兒學步的一個孩子,己經開始跑步-----
回覆列表
《況鐘的筆》,寫活寫實寫透了筆的高貴,筆的厲害,筆的厚重!不讀這篇散文,就不知道為何文人重視筆,武人重視筆,農人重視筆,商人重視筆,就連心術不正之徒也視筆如炬呢!請讀散文《況鐘的筆》,筆下有黃金!筆下有真情!!筆下有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