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長軍評論

    社會撕裂,缺乏共識。有很多挑事的不肯虛心聽取他人意見,拒絕溝通,四處樹敵,試圖以音量蓋過對方。這是危險的。

  • 2 # 沐妍的媽媽

    沒看日曆之前我是喜歡這個作家的,上初中的時候看了她的《桃花燦爛》,讓我瞭解了文革那段畸形的社會。剛看完方方日記的時候還是理解,基本屬實,雖然有一些道聽途說,但是一個作家發發牢騷也能理解。直到有一天看到她的海外版小說出版了,序文裡說這才是武漢真實的一幕,把這個當中國在疫情中有重大過錯攻擊的武器,我就非常反感方方女士了。

    確實中國在疫情之初有不足之處,但是要知道這是全世界第一次面對這個病毒,我們需要時間瞭解它的危害和如何去應付它。方方女士,你寫了那麼多問題的地方,最後為什麼不寫問題處理的結果呢?你寫了問題,你看到全華人的努力了嗎?

    當時中國飽受外界指責,你偏偏這個時候給他們遞了一把刀。這個時候我就懷疑你的動機了。你是想告訴外華人他們對中國潑髒水是對的,你這裡就有證據;你是覺得政府對華人民不好,你要外國幫華人出氣?第一種你無人品,第二種你缺乏智慧

    到了現在方方女士更過分了。對於喊華人為“支那人”、否定南京大屠殺的梁豔萍教授表示支援。支援種種反人類罪行言論,這已經突破人類的底線了。方方女士,你問問猶太人如果說支援納粹看看什麼下場?對生命沒有基本尊重,對弱者沒有同情,方方女士,你是人嗎

  • 3 # 安邦定國

    方方日記充其量就是個小說,談不上日記,更與紀實不搭噶,迎合了特定環境下的一部分人的喜好,負能量、偏激,甚至個別觀點有些扭曲,不建議年輕人看。

  • 4 # 癮歷史

    一、方方話題的爭議性。

    1、方方自帶流量。

    首先,方方是個作家,雖然在年青群體名氣不大,但是有一定讀者群,所以她的文章有傳播基礎。

    其次,藉著疫情順勢寫一波疫情有關的文章,所以很容易成為關注的焦點。像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這種金句,傳播力很強。

    2、話題具有很強爭議性。

    方方的文章內容真真假假,特別煽動正反雙方情緒,其文章中的社會問題上升到意識形態、價值觀、甚至國家觀的層面,從文章引發到輿論大戰。

    在這場話題戰中,沒有中立的吃瓜,雙方觀點和立場很鮮明,就算吃瓜的都忍不足插上幾句。

    二、歐美疫情嚴重性推高話題

    1、在方方日記裡中國如何不堪,一切換到歐美,比我們還嚴重,話題再次發酵。

    當時震中只有中國時,特別初期資源不足,經驗不夠時,方方就抓住話柄了,文章中各種挑刺和各種不滿,引發正反雙方論戰。

    當震中切換到歐美,應對疫情除了自大外,更多的是應對不足,死亡數字比我們高得多,以至個別國家放棄高齡的病患。

    而這裡方方火速推出《武漢日記》,明明只是她個人的《方方日記》,她根本不能代表武漢,更不能代表中國,翻譯之快,出版之快,讓人震驚。除此之外,為符合歐美讀者胃口,這書中說是武漢是源頭,更讓人想拍磚,所以批評聲排山倒海。

    三、網路大V的對話題跟進,再次推高話題熱度。

    【總結】

    除著武漢清零,外來輸入控制後,疫情越來越受控,方方的市場會變得越來越少,除非她又新出什麼話題,方方話題熱度只會越來越小,除了歐美疫情這場照妖鏡外,讓我們認清所謂的發達西方國家,控制不力,我們中國是應收盡收,盡最大努力救人,對照西方後,我們越一為越自信,方方更沒市場。

  • 5 # 魂舞大漠

    這麼大的疫情,沒有誰見過。

    武漢封控之際,作為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要實施封控,從發現到決策,是需要有系統的一個過程。疫情重大,衛生設施自然跟不上,造成一時匱乏,自然難免。有力出力,都在想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全國很快進行了支援。這個時候,稍有良心者,不能添亂,更不能添堵。

    戰勝了疫情,中國經驗為世衛組織認同,尊重和讚揚,我們取得了重大勝利,鹹為英雄的城市點贊。春暖花開,我們開始復工生產,美歐疫情正嚴重,如果此時有個中國作家,比如方方,到了他們那,以如實的筆描述一下,不用煽情,她會一蹦三尺高,怎麼可以這樣。

    所謂沒對比即沒傷害,在我們這,每一個感染者,都要收治,全部免費。有意思的是,正當美國為了轉嫁矛盾,她的日記很快就出版了,據說為約稿而作。

    此時的美國不用看方方,把諸多逆疫情而動的政策,簡單寫寫就可以,才知道,與中國相比,他們的政策有多麼荒謬。

    對自己視而不見,而奉方方日記為寶,全部的用心正為甩鍋。

    方方眼皮也不眨一下就同意出版了呢,正好給了他人以口實,要問她主要為了錢嗎?其它根本還是沒考慮?還是有考慮正是故意?帶著諸多疑問和不解,網友們沒有一個不疑雲叢生,這便是熱度不減的主要原因。

    日記體主要在於紀實,其文字之中全然據說,聽說,某某又打來手機,以此來記,並充斥著大量情緒,得出不少歪曲結論,怎會不使人質疑呢?

    像這類文字,支持者可以說幾乎沒有,怎麼說也有支持者呢?支援當有理由,仍在於紀實程度,所謂不同聲音等等,問題是這樣的人了了無幾,已不值一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hosays的歌詞的中文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