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0後即將或者已經登入最中間力量的階層,90後將如何看待焦慮?
4
回覆列表
  • 1 # 英大人與萊小姐的衣櫥

    90後現在已經快到了而立之年,即將成為這個社會的中間力量。90後,即將進入人生的重要階段,上要贍養父母,下有子女要撫養,還有孩子的教育。

    作為一個貨真價實的90後,親身經歷這這樣的焦慮和不安。有的人,已經成家了,正值事業的關鍵期,或許勤勤懇懇工作幾年,做出了一點成績,剛剛升職,一天從早忙到晚,有做不完的工作。唯有拼命工作,才能承擔房貸、車貸等,還有一系列的開銷。有的人,正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工作中,甚至還麼有談戀愛,也沒有結婚。

    總結起來,就是工作上的焦慮,情感上的焦慮,還有生活中的瑣碎。每一件都倍感壓力,現在的90後,有的也許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養育保護的太好,沒有吃過什麼苦。然後性格上也脆弱,抗壓力差,受不了什麼打擊。然後,就有很多人患上焦慮、、抑鬱、失眠等。失眠嚴重的人,還會靠藥物來改善自己的睡眠,喝一些敖東安神補腦液、褪黑素之類的。

    但是,生而為人,有些事就要自己抗,你必須堅強。只要你足夠強大的時候,就什麼都困難打不倒了,這些壓力、焦慮就被你自己消化了,就不會有什麼煩惱了。

    現在這個時代的發展比以前快了很多,社會進步很快,我們應該從容地看待這種變化帶來的差異。心態要好,還有一定要多學習,不讓自己被社會淘汰。

  • 2 # 三冬暖心理諮詢平臺

    現在的90後,身在壓力和焦慮中,無法抽身

    2019年丁香園和《健康報》共同釋出的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壓力焦慮、抑鬱問題已成為人們三大健康困擾之一,且接近60%的受訪者表示,在調查前一週內有過或輕或重的心理/情緒問題。另有研究者發現,“焦慮”是大學生最高頻的心理問題,約 20 %的受訪者報告有嚴重焦慮情緒,這個數字明顯高於其抑鬱情緒及嚴重抑鬱情緒 。

    學者Brenner曾指出,抑鬱是對當時的或過去的壓力產生的情緒反應,而焦慮則指向未來可能發生的壓力。90後的我們,或是處於成家立業的階段,“房子”、“車子”、“票子”這些關鍵詞被硬生生塞進生活;或是剛剛畢業走入社會,小心翼翼地接觸未知的職場生活;或是像專欄君一樣,為讀研還是工作、實驗能否顯著、親密關係是否穩固而擔憂。

    是夜不能寐,是擔驚受怕

    “焦慮源”這麼多,90後的我們,似乎“不得不”迷茫、糾結。但“焦慮”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雖然心理學上認為,輕度或適度的焦慮可以使人維持適度的緊張,有助於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完成任務,但中度以上的焦慮則完全有害身心健康,不僅是心理上的壓抑,更會產生睡眠、頭昏腦熱等生理問題,對人際交往也同樣有害。

    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釋出的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提出人們可以透過以下四個方面自檢是否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情緒:是否有過於嚴重及持續時間過長的負面情緒,比如在一週的大多數時間內你都被情緒役使,感到手足無措; 行為:睡眠、飲食、工作、娛樂等方面是否有問題; 思想認知:是否反覆出現負面想法,或腦力遲鈍,記憶力下降; 社會功能:如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甚至開始拒絕和他人交流,這說明心理狀態已非常不健康。

    90後被壓力和焦慮牽著鼻子走?

    不如嘗試著擺脫他們!

    焦慮,這個活靈活現的煽動者,總是以自我保護之名讓我們看不清方向,因而,只有當我們能夠主宰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時,才能撥雲見霧,找回自己。

    向過度猜想 say no!

    “實驗真的會不顯著嗎?”

    “保研真的會失敗嗎?”

    “男朋友真的會離開嗎?”

    其實,我們對未來所擔憂的事情,大部分都不會發生!

    我們大腦中有一個情緒反應中心叫作“杏仁核”,它決定了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就算是最細小的危險訊號,它也會立刻動員身體的每個細胞,或戰或逃。因此,如果我們對危險訊號不加以思考,便會放任大腦犯下錯誤,放任自己被情緒控制。

    不過,“你可以比保護過度的大腦更聰明”!杏仁核只是預設的導航器,而我們可以自主抗拒不理智的情緒。不要每一次聽到假警報都跳起來,也不要預演那些假想的厄運。發生問題時,先拋開危險,拋開擔驚受怕,嘗試對情景進行理性評估——男朋友不回我資訊,是不是就完了?不害怕,先給他留言問問他在忙什麼,也可以問問他的好友,等不到回覆不意味著不被在乎,即使真的出現了問題也可以透過溝通解決。

    在焦慮中打轉無法抽身時,要如何離開這樣的局面呢?早八好累,如果我能換個專業就好了;相親物件不喜歡我,如果我能瘦五公斤就好了;實驗不顯著,如果我能招到更多被試就好了。我們總習慣於用唯一的解決方式來處理問題,而當這方法無法出現時,便愈陷愈深,難以自持。

    相信,雖然你眼下沒辦法突然迸發無數選擇,但這並不代表選擇不存在。停下來,跟著專欄君的建議冷靜思考。創造選項的方法可以是:針對議題收集他人的意見,甚至可以嘗試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會怎麼處理問題;你還可以用更廣的眼光來處理,眼前的情境無法解決,就先嚐試小幅改變,就像討厭這份工作卻沒有更好選擇的你,就可以透過裝扮自己的辦公室、午餐後散步等細節來增加自己的滿意度。

    以上,是從《內在成長:心智成熟的四個思維習慣》一書中為大家總結的焦慮應對良方,書中有更多的方法等待讀者探索。希望每一個和焦慮抗爭的人,能放下手中的武器,和壓力、焦慮握手言和,用接納與理解,同焦慮一起成長。最後,想和大家分享書本扉頁上的一句話——如果生活給你一重拳,先別急著焦慮;也許拳頭開啟,是滿手的糖果呢?

  • 3 # 時刻進步

    那些生命中本該有的東西,慢慢都會有的。

    小時候咖啡家裡窮,總覺得咖啡是個稀罕物什,是高大上、上層社會的代名詞。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見到了許多人,也經歷了許多事,見識隨之開闊,雖然我依然落魄,但終究不再認為咖啡是貴族專屬的東西。

    它就是一種飲品罷了。論味道,不如可樂。論提神效果,更是不如紅牛。它就是那個生命中本該有的東西,只不過我遲了許多年才可以輕而易舉地擁有它。

    其實,其他的東西也都是一樣。無論是車子票子房子,不要著急,只要踏實肯幹,該有的都會有的。

    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在你沒能力擁有它們的時候,首先思考的不是怎樣去獲得它們,而是應該先得到與足以擁有它們相匹配的能力。能力有了,那些生命中本該你擁有的東西,慢慢都會有的。

    人們都說90後很浮躁,其緣由大概也是這個吧。太過著急地想要獲得與自己能力不相匹配的東西,比如榮譽、名聲或者是財產。

    在我看來,這才是這個世界本應該有的最基礎的規則。但卻從來沒人來教過我們。

    之前的我總認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要趕緊出名,趕緊掙錢,趕緊功成名就,趕緊退休享受生活。這樣的心態也算不得錯,但卻忽略了一點,我把人生所有的價值都附加到最終要實現的那個結果上去了。

    我們總說,路上的風景更美麗,卻偏總在自欺欺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80萬的電鍍廠沒訂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