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五關”是一種集體活動的遊戲,男女皆宜,6人或10人,分兩組,一組“守”,即把關,另一組“衝”,即過關。在球場或空曠地上,用磚頭或木棒在地上畫一個巨大的“目”字,然後將目字中間的兩橫寫成“幹”字。幹字連著下面一橫,變成“王”字。
兩組的自由結合分開後,以6人玩為例:守的3人分別守在“王”字三橫線上,守上橫的人是“將”,還要守中間“豎”的一條線,以下二人只能死守其餘兩條橫線。
衝的3人先衝“將”第一關,再衝第二關第三關。不論守方衝方,都不能踩到外圍線,踩到即“死”,雙方互換。衝方如果不被守方抓到,順利從頭衝到尾,又反衝過去,即為勝,雙方互換。
衝方比較主動和危險,當然也更富刺激。
開始時往往透過“石頭剪刀布”來決定衝方。衝的主動,在於逗守方,抓住時機過關,而危險在於,衝橫關時,有時忽略了豎線,“將”會突然直闖而下,將其抓個正著。
“過五關”鬥智鬥勇,運動量大,往往一場下來,汗如雨注。
小時候,玩一次過五關,要一兩個小時。如果場地大,10個人玩更熱鬧,連喊帶叫,全力以赴。衝方規則不變;守法改為:後面二橫線,從中直線分開,二人一線。
“過五關”很適合在幼兒園內組織活動,即熱鬧又安全,還能培養集體觀念,增進友誼。
==================
挑棍和拍洋畫
在所有的遊戲當中,挑棍和拍洋畫是最“靜”的。
那時的冰棒棍都是細長的竹子做成的,三兩個人湊在一塊,每人出數量相等的棍,照例用“石頭剪刀布”決出先後,贏的人先扔,把一大把的棍兒放到一定的高度(通常不超過90公分,太高了就犯規)撒下去,先把和其它不挨在一塊的拾起來,再用一根冰棒棍去一根根挑其它的。
如果能挑起一根而且不動到其它的,這根棍棍就歸你啦!反之,就輪到下一位了。相較之其它的遊戲,這就是十足的技術活兒嘍。屏住呼吸,小腦瓜子快速轉動,先挑哪根,可是要全盤考慮。為了這個遊戲,小傢伙們放學後沒少到大街上去撿冰棒棍。
挑棍一般不要花什麼成本,撿就是了。
拍洋畫,可奢侈多了。買一張16開大的上面印著各式各樣小人的硬紙(一般是5分、8分一張),有《西遊記》的,有變形金剛的,有《三國演義》的……將它們一小張一小張地剪下,將幾張洋畫疊在一起,可以比看誰能將洋畫拍翻背。誰翻過去的就是誰的。總之,常勝將軍手裡總是握著厚厚一摞髒乎乎的畫片,但當時可是得意得不得了噢!
老鷹捉小雞
玩法是:全體排成一列,選一人當老鷹,其他人為小雞,雙方相對而立。
小雞隊的第一人當雞媽媽。她是全組的保護人。
遊戲開始時,雙方一邊唱,一邊配合拍子,按照一問一答的順序分別向左、右方向做踏、並、跳的動作。
比如,老鷹喊道:“磨磨,磨磨刀。
”
雞媽媽問道:“磨刀做啥呢?”
“殺你的小雞呀。”
“殺我的小雞幹啥呢?”
“你的小雞吃了俺家的米,喝了俺家的水。”
“後天殺行不行?”
“不行?”
“明天殺行不行?”
“不行。
“現在殺行不行?”
“行。”
“殺頭殺尾?”
老鷹惡狠狠地說:“頭尾都殺!”
於是老鷹左撲右攻,頻頻向小雞發起攻擊。
雞媽媽左閃右躲護著小雞,巧妙地化解了老鷹咄咄逼人的攻勢。當然,誰被抓住了,誰就要去當一輪的老鷹。
====================
老狼老狼幾點啦
“老狼老狼幾點啦?”“一點啦!”那個被稱作老狼的夥伴用手捂住眼睛,伏在牆上回答。
在他的背後有一群貓著腰潛伏前進的夥伴。大家再異口同聲發問:“老狼老狼幾點啦?”……“十二點啦!”這時候,呼啦一聲全作鳥獸散,因為老狼一報十二點就意味著追捕開始了。
被圍捕的“獵物”飛奔到窨井蓋上,氣喘不止仍不忘大叫一聲“牢保!”,老狼就不能抓他而必須去捉其他沒有站在窨井蓋上的“獵物”。
========================
丟沙包
跳房子練的是彈跳和平衡,丟沙包講究的是手、眼、腳的綜合素質。它是打仗扔石頭的變種,要三人以上玩,非常適宜訓練敏捷性。
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打著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過來的沙包,一個沙包換一條人命,下場者才能夠“起死回生”。有點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間的耍心眼,鬥智鬥勇。高手過招,其樂也融融,有時是兩個沙包一起發難,前後夾攻,令你首尾難以相顧。
尖叫吶喊不絕於耳,一場戰鬥下來,腰痠腿疼外帶喉幹嗓疼。
過五關”是一種集體活動的遊戲,男女皆宜,6人或10人,分兩組,一組“守”,即把關,另一組“衝”,即過關。在球場或空曠地上,用磚頭或木棒在地上畫一個巨大的“目”字,然後將目字中間的兩橫寫成“幹”字。幹字連著下面一橫,變成“王”字。
兩組的自由結合分開後,以6人玩為例:守的3人分別守在“王”字三橫線上,守上橫的人是“將”,還要守中間“豎”的一條線,以下二人只能死守其餘兩條橫線。
衝的3人先衝“將”第一關,再衝第二關第三關。不論守方衝方,都不能踩到外圍線,踩到即“死”,雙方互換。衝方如果不被守方抓到,順利從頭衝到尾,又反衝過去,即為勝,雙方互換。
衝方比較主動和危險,當然也更富刺激。
開始時往往透過“石頭剪刀布”來決定衝方。衝的主動,在於逗守方,抓住時機過關,而危險在於,衝橫關時,有時忽略了豎線,“將”會突然直闖而下,將其抓個正著。
“過五關”鬥智鬥勇,運動量大,往往一場下來,汗如雨注。
小時候,玩一次過五關,要一兩個小時。如果場地大,10個人玩更熱鬧,連喊帶叫,全力以赴。衝方規則不變;守法改為:後面二橫線,從中直線分開,二人一線。
“過五關”很適合在幼兒園內組織活動,即熱鬧又安全,還能培養集體觀念,增進友誼。
==================
挑棍和拍洋畫
在所有的遊戲當中,挑棍和拍洋畫是最“靜”的。
那時的冰棒棍都是細長的竹子做成的,三兩個人湊在一塊,每人出數量相等的棍,照例用“石頭剪刀布”決出先後,贏的人先扔,把一大把的棍兒放到一定的高度(通常不超過90公分,太高了就犯規)撒下去,先把和其它不挨在一塊的拾起來,再用一根冰棒棍去一根根挑其它的。
如果能挑起一根而且不動到其它的,這根棍棍就歸你啦!反之,就輪到下一位了。相較之其它的遊戲,這就是十足的技術活兒嘍。屏住呼吸,小腦瓜子快速轉動,先挑哪根,可是要全盤考慮。為了這個遊戲,小傢伙們放學後沒少到大街上去撿冰棒棍。
挑棍一般不要花什麼成本,撿就是了。
拍洋畫,可奢侈多了。買一張16開大的上面印著各式各樣小人的硬紙(一般是5分、8分一張),有《西遊記》的,有變形金剛的,有《三國演義》的……將它們一小張一小張地剪下,將幾張洋畫疊在一起,可以比看誰能將洋畫拍翻背。誰翻過去的就是誰的。總之,常勝將軍手裡總是握著厚厚一摞髒乎乎的畫片,但當時可是得意得不得了噢!
==================
老鷹捉小雞
玩法是:全體排成一列,選一人當老鷹,其他人為小雞,雙方相對而立。
小雞隊的第一人當雞媽媽。她是全組的保護人。
遊戲開始時,雙方一邊唱,一邊配合拍子,按照一問一答的順序分別向左、右方向做踏、並、跳的動作。
比如,老鷹喊道:“磨磨,磨磨刀。
”
雞媽媽問道:“磨刀做啥呢?”
“殺你的小雞呀。”
“殺我的小雞幹啥呢?”
“你的小雞吃了俺家的米,喝了俺家的水。”
“後天殺行不行?”
“不行?”
“明天殺行不行?”
“不行。
”
“現在殺行不行?”
“行。”
“殺頭殺尾?”
老鷹惡狠狠地說:“頭尾都殺!”
於是老鷹左撲右攻,頻頻向小雞發起攻擊。
雞媽媽左閃右躲護著小雞,巧妙地化解了老鷹咄咄逼人的攻勢。當然,誰被抓住了,誰就要去當一輪的老鷹。
====================
老狼老狼幾點啦
“老狼老狼幾點啦?”“一點啦!”那個被稱作老狼的夥伴用手捂住眼睛,伏在牆上回答。
在他的背後有一群貓著腰潛伏前進的夥伴。大家再異口同聲發問:“老狼老狼幾點啦?”……“十二點啦!”這時候,呼啦一聲全作鳥獸散,因為老狼一報十二點就意味著追捕開始了。
被圍捕的“獵物”飛奔到窨井蓋上,氣喘不止仍不忘大叫一聲“牢保!”,老狼就不能抓他而必須去捉其他沒有站在窨井蓋上的“獵物”。
========================
丟沙包
跳房子練的是彈跳和平衡,丟沙包講究的是手、眼、腳的綜合素質。它是打仗扔石頭的變種,要三人以上玩,非常適宜訓練敏捷性。
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打著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過來的沙包,一個沙包換一條人命,下場者才能夠“起死回生”。有點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間的耍心眼,鬥智鬥勇。高手過招,其樂也融融,有時是兩個沙包一起發難,前後夾攻,令你首尾難以相顧。
尖叫吶喊不絕於耳,一場戰鬥下來,腰痠腿疼外帶喉幹嗓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