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葉無情心
-
2 # 藥劑小熊
定義: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系體內免疫功能調節紊亂,產生自身抗體和(或)補體吸附於紅細胞表面,透過抗原抗體反應加速紅細胞破壞而引起的一種溶血性貧血。根據抗體種類,可分為溫抗體型和冷抗體型。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是免疫功能失調病症。
原發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原因不明確,佔60%左右;繼發性者伴發於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及與免疫有關的疾病,如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某些細菌病毒感染等,約佔40%左右。
病因:體內免疫功能調節紊亂,可原發或繼發於其他疾病。
分類:溫抗體型表現為貧血,冷抗體型表現為雷諾現象。
危害:不僅影響心血管系統,還可累及肝臟、脾臟等器官,引起消化、神經等系統症狀,出現乏力等全身不適。併發症:出血、溶血、感染、腎衰竭、脾功能亢進等。
治療.對症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的應用,脾切除或輸血等。
[藥物治療]
主要藥物為糖皮質激素,其他藥物有達那唑、免疫抑制劑等,需迅速緩解病情時可應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
[手術治療]
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或需大劑量才能維持緩解者,可考慮脾切除,有效率為60%~70%。
進行輸血治療
-
3 # 藥師答
自身免疫性溶血是指由於免疫細胞或免疫分子導致的紅細胞破壞,當嚴重到貧血時稱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此病女性多於男性,在青年時期即可發病。原因有以下幾種:
1紅細胞出現問題而免疫系統正常;紅細胞膜自身變異,導致出現了異常抗原,免疫系統在清除異常抗原的同時,把異常抗原的載體-紅細胞一起殺死。
紅細胞也可以因為有細胞內寄生蟲像瘧原蟲和杜氏利士曼原蟲寄生,寄生蟲的抗原從內向外出現在紅細胞膜溶上,導致免疫系統清除時順便清除了紅細胞;如下圖:感染瘧原蟲的紅細胞明顯變化。
還可以是別處產生的抗原抗體複合物在血迴圈中粘附在紅細胞膜上,免疫系統清除有害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順便清除了紅細胞。
2紅細胞正常而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身體裡出現了針對紅細胞的抗體和補體。抗體結合在紅細胞上,會使紅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或在肝、脾中被扣留消滅;補體結合在紅細胞上,會在紅細胞膜上打孔,水分洶湧而入漲破紅細胞。這種自身免疫性溶血常和其他免疫性疾病共存,或者是免疫性疾病在血液系統中的表現之一。
治療時,如果是紅細胞出現問題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要先除去原發病;對於免疫功能紊亂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可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來治療。
-
4 # 小小西西瓜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因免疫調節功能異常,產生抗自身紅細胞抗體致使紅細胞破壞的一種溶血性貧血,可分為以下兩種型別:
一、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本型別比較多見,抗體主要為IgG,其次為C3,吸附於紅細胞膜表面,致敏的紅細胞主要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被破壞,發生血管外溶血。
病因:病素感染、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惡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瘤)、藥物引起(如青黴素、頭孢類等)。表現:好發於成年女性,以貧血、黃疸、脾臟增大為特徵。二、冷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冷凝集素綜合徵:抗體多為IgM,遇冷後發生血管內溶血。常繼發於支原體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及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為末梢部位發紺伴貧血、血紅蛋白尿等;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抗體是IgG型雙向溶血素(D-L抗體)。常繼發於病毒或梅毒感染。臨床表現為遇冷後出現血紅蛋白尿伴發熱、噁心、嘔吐、腰背痛等。小小西瓜——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回覆列表
題主應該問的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種獲得性溶血性疾患,由於免疫功能紊亂產生抗自身紅細胞抗體,與紅細胞表面抗原結合,或啟用補體使紅細胞加速破壞而致溶血性貧血。國外報道本病約佔溶血性疾病患者總數的1/3。國內AIHA的發病率僅次於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佔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疾患的第二位,女性患者多於男性,以青壯年為多,其中溫反應性抗體型約佔80%。
病毒、惡性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併發AIHA或原發性AIHA可能透過遺傳基因突變和(或)免疫功能紊亂、紅細胞膜抗原改變,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紅細胞自身抗體,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發生溶血。1)遺傳素質:紐西蘭黑鼠是AIHA的動物模型,較易產生抗紅細胞抗體,出現溶血性貧血的表現,酷似人類的AIHA,抗體產生與體內CD5+B細胞增多有關。其他小鼠較少出現類似表現,提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素質有關。2)免疫功能紊亂:患者有抑制性T細胞減少和(或)功能障礙,輔助性T細胞功能正常或亢進,相應B細胞產生自身抗體增多。3)紅細胞膜蛋白成分異常:電泳發現AIHA患者紅細胞膜帶-3-蛋白(band-3-protein)減少,提示紅細胞蛋白修飾導致膜成分丟失。4)溶血的機制:溫抗體IgG致敏的紅細胞主要由巨噬細胞上的Fc受體(FcR)識別、結合,進一步被吞噬;一部分致敏紅細胞被吞噬時發生膜損傷,部分細胞膜丟失,紅細胞變為球形,變形能力降低,滲透性增加,最終在脾或肝中被破壞;此外,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ADCC)也可引起紅細胞破壞;紅細胞上還吸附有補體C3,而肝臟Kupffer細胞上有C3b的受體,因此當紅細胞上存在IgG和(或)C3時,脾將攝取吸附有IgG的紅細胞,肝將扣押帶有C3的紅細胞,故此型溶血最重,單純吸附IgG者次之,單純C3型溶血最輕。若包被有C3b的紅細胞在肝內未被吞噬,C3b可逐漸降解為C3d,吸附有C3d的紅細胞壽命正常。AIHA患者體內IgG型紅細胞抗體分為四個亞型:IgG1、IgG2、IgG3、IgG4。脾單核巨噬細胞上的FcR也可分為FcRI、FcRII、RcRIII,這些受體可與IgG1和IgG3結合而對其餘兩種亞型的IgG無反應。此外還有少量的IgM和IgA型抗體,脾臟巨噬細胞無IgM型而有IgA型FcR,故吸附有IgA型抗體的紅細胞可在脾臟破壞,而吸附有IgM型抗體的紅細胞均在肝臟破壞。冷抗體所致溶血中的所有冷凝集素都是IgM,多數情況下IgM活化補體停留在C3b階段,透過肝臟時被其中Kupffer細胞上的C3b受體識別並清除,發生的溶血仍屬於血管外溶血;通常紅細胞上有高濃度的C3b時才能使紅細胞被破壞,而許多C3b被降解為C3d而失活,因此冷凝集素綜合徵患者的溶血通常不嚴重,只有IgM抗體滴度很高時才可能出現嚴重的溶血,但這種情況較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