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 石》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裡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954年《礁石》這首詩是艾青1954年7月寫的一首短詩。心境:在一般人的筆下,礁石總是被描寫成阻塞航道、碰毀船隻的醜惡事物,但艾青則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觀察和描寫它。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無休止的襲擊。為了求得生存,它頑強地同海浪進行搏鬥,而且總是把“撲過來”的每一個海浪都“打成碎沫”;儘管傷痕累累,“象刀砍過一樣”,但仍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誠如詩人所說:“作為一個民族,作為一個要求生存權利的個人,遇到連續的迫害該怎麼辦呢?”“這也只是從受到‘無休止地撲過來’的‘礁石’的角度所應採取的態度——它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呢?然而有人說礁石是‘與大大小小的航船為敵的’……他完全忘掉礁石是不可移動的,應該則‘大大小小的航船’不要去碰那頑固不化的礁石。這就是從兩種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不同的結果。”(《艾青詩選•序》)可見礁石是一切被壓迫民族、一切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舊勢力的力量的象徵。 艾青擅長於運用象徵手法來抒寫他的真情實感。在《礁石》一詩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於“礁石”這一象徵性的形象之中,不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賦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從而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全詩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含蓄蘊藉,寓意深刻,是詩人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透過自己的心去寫”的結果。
《礁 石》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裡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954年《礁石》這首詩是艾青1954年7月寫的一首短詩。心境:在一般人的筆下,礁石總是被描寫成阻塞航道、碰毀船隻的醜惡事物,但艾青則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觀察和描寫它。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無休止的襲擊。為了求得生存,它頑強地同海浪進行搏鬥,而且總是把“撲過來”的每一個海浪都“打成碎沫”;儘管傷痕累累,“象刀砍過一樣”,但仍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誠如詩人所說:“作為一個民族,作為一個要求生存權利的個人,遇到連續的迫害該怎麼辦呢?”“這也只是從受到‘無休止地撲過來’的‘礁石’的角度所應採取的態度——它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呢?然而有人說礁石是‘與大大小小的航船為敵的’……他完全忘掉礁石是不可移動的,應該則‘大大小小的航船’不要去碰那頑固不化的礁石。這就是從兩種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不同的結果。”(《艾青詩選•序》)可見礁石是一切被壓迫民族、一切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舊勢力的力量的象徵。 艾青擅長於運用象徵手法來抒寫他的真情實感。在《礁石》一詩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於“礁石”這一象徵性的形象之中,不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賦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從而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全詩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含蓄蘊藉,寓意深刻,是詩人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透過自己的心去寫”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