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是山房
-
2 # 易覓生活
拿的比新員工少,乾的比新員工多,還要培訓新員工。沒有前途沒有加薪,這些當老闆的摸摸自己的良心再來說別人老油條。
-
3 # 老晨說
之所以有職場老油條,並且實際狀態體現,其實背後最大問題在所在單位崗位職責設計,沒有明確責權利,缺乏團隊文化。
如果明確了目標,老油條在其位,謀其政,出成績就夠了。
很多領導總是從員工身上找問題,其實倒不如反思,我自己在哪裡設計錯了,或者做錯了。
-
4 # 深海方碑
撕掉標籤,自己重新認知員工
在合唱時,指揮首先調動合唱團的隊員們,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合唱團的隊員和指揮渾然一體,隊員的節奏甚至會反作用於指揮。
職場也是一樣,調動老油條,意味著一種改變的發生,涉及到的是多方,而從自身做起,不給人貼標籤,就是領導層最該先著手的事。
撕掉標籤,從認知概念上不把他當做老油條來看,那麼你和這個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才可能逐步發生變化。
搜尋原因,滿足需求小時候老師管理學生,會有一個奇招,就是讓差生當班委,效果很明顯,很多搗蛋鬼一旦當了班委,自己也開始規矩起來了。
企業管理雖然不完全等同,但也可以參考思路。
成為老油條是因為什麼,仔細分析原因不難發現,大多數老油條的養成,跟個人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有關。這是一種消極的反抗機制——“我努力了,你不給我,那我以後不努力了,反正你也不能把我怎麼樣。”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終究是少數,絕大多數人不會一直對一個毫無奔頭的事保有熱情,如何讓涼了的心再熱起來?也很簡單:瞭解他的所需,給他一個奔頭。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是很難的,然而這並不妨礙跟員工坦言交心,多溝通,互相理解,不出彩,也可以至少不添亂,這就是成果。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
5 # 認知聚焦
這種問題又不得不從最根本的人性來分析了,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在職場中因為薪酬體系、企業文化、利益關係等等原因,都會慢慢使得員工受這些因素還慢慢改變。
老油條也是從初入職場開始的,可能因為同工同酬的薪酬體系,他發現做的再多也只能得到跟那些不怎麼做事的人一樣的工資,慢慢的他覺得失衡、覺得付出不再值得,也慢慢的變成了那個他曾經看不慣的人。
也可能因為公司並沒有營造出激發人“自燃”的企業文化,他從一開始的主動做事變成被催促做事到最後的拖延做事甚至不做事。
也有甚者是因為會維護利益關係,通關巴結獲得領導的照顧繼而狐假虎威不好好做事。
老油條不排除部分一些本身就具有“油頭滑腦”的人,這部分人用心、用力的方向不在工作而在怎麼保證自己利益最大化,要麼最輕鬆、要麼最賺錢,為此他們會油到底。
另外那部分受影響而變成老油條的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道理他們並非不懂,只是已經無法說服自己。
到此,我認為老油條已經是無法刺激及改變的人了,或者說他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滑。對此我覺得沒必要再在這種“阻燃”的人面前再嘗試刺激,不如快速造血,分析企業自身問題,儘快的提出阻燃因子,多多增加自燃型人才。
-
6 # 老油條Tony的精進之路
1.給足
2.給機會,能試錯!
3.樹典型,多表彰!
注:以上條件均為妄想,基本不存在,否則不會變成老油條!
-
7 # 強老師兒
老油條,其實就是在單位裡比較熟悉了,覺得單位不會拿它怎麼樣,所以也就這樣混下去了。
我給朋友出一個方法。讓老油條勤奮起來就是給他提升工資的同時要讓他感到危機感。要讓他感到自己並不會太舒適了。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會沒有新人掙錢多,產生這樣的對比心理,老油條,自然就會動起來。
-
8 # 綠廚會
老兵不會死,老兵只是凋謝了。
職場是很複雜的,很多人成為了“老油條”,根本原因是受了委屈,待遇不公,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發這麼點錢,憑什麼幹那麼多”這種思想作怪罷了。
好的管理者,不要動輒開除,因為老兵畢竟是老兵,用好了,他們的辦事能力遠高於職場新人;亂開除,他們的戰鬥能力也不是一般管理者可以應付得了的。 你知道“深喉”是怎麼幹掉尼克松的嗎?呵呵,“深喉”說,“是我乾的,那又怎麼樣?” ……
所以,不要動輒“老油條”,他們是“老兵”,是為這個單位曾經像你一樣流血流汗的老兵,特別是在中國的職場,這裡傳承自中國社會傳統的集體記憶,我們自古以來提“契約精神”不多,但提“孝道”不少,學會尊重才是第一步。說過一點,大家祖上三代就是農民出身而已,不要動輒管理和紀律。
所謂“尊重”,就是對既往功績的認同,對辦事能力的認同,對工作經驗的認同,對實際情況的理解。
真若是家裡有狀況,照顧家人啦什麼的,好的管理者給予照顧是必須的,因為老兵可能對現今的武器用的不熟練,但決定工作質量的永遠是人!
作者發現,不動腦子的工作比動腦子的實際上輕鬆許多呀。很多細節,作者想不到,老兵們想到了,出了問題,老兵們有氣魄和膽量直接對抗作者的上司,這個工作真的越幹越輕鬆……,很多老兵手裡有資源啊,真的是一言不合就輕鬆搞定別人搞不定的事情……這是意外的驚喜,還是人家的舉手之勞?
無非是給予老兵們考勤上的自由嘛,這還不容易?……吳姐,到點了,快去接孩子!
所以本題問:激勵,說的好,老兵們最愛的是面子,最不怕的就是制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你說呢? 若真的具體事務太多,就以“帶徒弟”的名義,找或者調配幾個年輕人不就行了,但是,一定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向老兵認真學習,名師出高徒,這話一點不錯!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職場中混日子,有生過孩子的女同事,有家庭優越的男同事,還有年紀大點的長者們,都把工作變成了混日子,變成了職場老油條,面對這些老油條嗎,怎麼能夠激發他們的鬥志呢,難道僅僅是開除?
回覆列表
老兵不會死,老兵只是凋謝了。
職場是很複雜的,很多人成為了“老油條”,根本原因是受了委屈,待遇不公,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發這麼點錢,憑什麼幹那麼多”這種思想作怪罷了。
好的管理者,不要動輒開除,因為老兵畢竟是老兵,用好了,他們的辦事能力遠高於職場新人;亂開除,他們的戰鬥能力也不是一般管理者可以應付得了的。 你知道“深喉”是怎麼幹掉尼克松的嗎?呵呵,“深喉”說,“是我乾的,那又怎麼樣?” ……
所以,不要動輒“老油條”,他們是“老兵”,是為這個單位曾經像你一樣流血流汗的老兵,特別是在中國的職場,這裡傳承自中國社會傳統的集體記憶,我們自古以來提“契約精神”不多,但提“孝道”不少,學會尊重才是第一步。說過一點,大家祖上三代就是農民出身而已,不要動輒管理和紀律。
所謂“尊重”,就是對既往功績的認同,對辦事能力的認同,對工作經驗的認同,對實際情況的理解。
真若是家裡有狀況,照顧家人啦什麼的,好的管理者給予照顧是必須的,因為老兵可能對現今的武器用的不熟練,但決定工作質量的永遠是人!
作者發現,不動腦子的工作比動腦子的實際上輕鬆許多呀。很多細節,作者想不到,老兵們想到了,出了問題,老兵們有氣魄和膽量直接對抗作者的上司,這個工作真的越幹越輕鬆……,很多老兵手裡有資源啊,真的是一言不合就輕鬆搞定別人搞不定的事情……這是意外的驚喜,還是人家的舉手之勞?
無非是給予老兵們考勤上的自由嘛,這還不容易?……吳姐,到點了,快去接孩子!
所以本題問:激勵,說的好,老兵們最愛的是面子,最不怕的就是制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你說呢? 若真的具體事務太多,就以“帶徒弟”的名義,找或者調配幾個年輕人不就行了,但是,一定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向老兵認真學習,名師出高徒,這話一點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