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熱愛的藏不住
-
2 # 飄落憶文
兒時大家對於過年的認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不用上學,過年就是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候,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物質提高以上都不能成為你對新年的期盼,期盼少了年味也就淡了
兒時的放鞭炮是對新年最大的認知,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很多城市已經禁止燃放鞭炮,煙花炮竹已經成為過去式
年夜飯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家宴,平時吃不到捨不得吃的,都會在年夜飯中吃到,母親做飯的時候我會偷偷的去吃菜,但是現在人們每天都大魚大肉,年夜飯自然也少了期待
年味不需要拯救,需要的是我們的改變,過年回家放下手機多陪陪父母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年夜飯,你會覺得年味回來了,放下手機用傳統的紅包給孩子父母紅包,不要用簡訊去拜年,直接去親戚朋友家中國拜年,你會覺得年回來了!
-
3 # 南南方菇涼
首先,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是因為條件越來越好了,不像以前那樣,只有過年才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現在條件一年比一年好,平時想吃什麼買什麼,喜歡的衣服就買回來穿,過時過季就放起來或者乾脆扔掉。哪像以前有點好的東西都要省著到過年才吃才用,只有過年才能喝飲料,那種玻璃瓶裝的小香檳,喝完了瓶子都不捨的扔掉留著過完年拿去賣錢。現在的小孩子,只有他不喜歡的,沒有他得不到的。大人更是這捨不得那捨不得,幾年都不會買一套新衣服,有點好的平時不捨的穿,放著過年走親戚回孃家穿下,回來又洗了放著。條件好了,什麼東西都是那麼容易得到,所以就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了,跟平時沒啥區別。
其次,一些老一輩留下的古老的風俗習慣慢慢被遺失掉。以前老一輩人過年講究這個講究那個,現在很多年輕人根本就不講究這些,只知道回家就是飯局飯局,麻將麻將…哪還記得那麼多的風俗習慣。其實春節最基本的風俗也就是守歲,拜年,貼春聯,掃塵,貼花貼,燃爆竹,辦年貨這些,現在很多人都是選擇性的整幾樣,然後就過年了。如果能夠全家人一起參與這些,那年味兒肯定不會淡的。
再者,現在生活需求越來越多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了。以前過個年頂多幾千塊可以舒舒服服的過個好年,現在幾千塊還不夠給老人孩子發紅包呢,更別說置辦年貨那些。一些長期在外務工的工作人員乾脆不回家過年了,直接打點錢回去給家裡人。不回家的原因也很簡單,過年買票難,機票又貴,擠來擠去好不容易回到家過年,還得去應付李家廠王家短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問東問西。這些問中充滿了攀比與鄙夷。過得好的別人說你發橫財過得不好的人家取笑你沒本事,無形中年輕人的壓力就越來越大了,也就沒那麼多心思過年。
想要有年味兒,那麼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主動參與過年事務,多跟父母分擔家務,你做這個他做那個,在歡笑中度過一個團圓年。少一些盲目攀比,少玩一些手機,手機是冰冷的,身邊的人才是暖的。該走親戚走親戚,那些沒意義的聚會該推掉就推掉,畢竟一年跟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不多,我們長大的速度比不上父母老去的年紀。
現在的過年越來越像是走形式一樣,除了拜年和吃飯,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年味了。春節本來是全國人民翹首以盼,最期待的一個節日,現在變成了這樣,還有的救嗎?
回覆列表
年味這個東西,除了很多習俗的消失,也與我們長大的年齡有關,當我們見識的多了,也就對原來好玩的漸漸感到無趣了,現在手機功能這麼豐富,佔用了很多人時間和精力,如果真的想找回從前的年味,最好的還是真的放下自己,找找自己的童心,玩玩小時候的遊戲,去參加參加村裡有意思的民俗,其實我覺得放鞭炮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不過可惜有些城市有明文規定不能放,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