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知先生

    1、四書五經屬於儒家經典。

    四書指《大學》(曾子)、《中庸》(子思)、《論語》(孔子)、《孟子》(孟子);五經指:《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

    即四書的作者為儒家四聖,五經為孔子所修,所以四書五經屬於儒家經典。

    2、而《道德經》屬於道家經典。

    《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沖虛真經》(即《列子》)、《通玄真經》(即《文子》)、《文始真經》(即《關尹子》)是道家的五經。

  • 2 # 使用者272428725

    《道德經》是集中華古文化之大成者,是老子獨特的經歷,卓越的修道實踐,才最後達到了具有大智慧聖者的程度,並在歸隱的途中機緣巧合的遇見了修道的知音者尹喜,才會將滿腹的哲思化成一部不朽的具有人類最高境界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哲學著作。有了這部著作,中華文化哲學才會會當凌絕頂,向上繼承了三皇五帝以來的實踐和理論精華,向下為後世留下了中華文化哲學永遠也不會丟失的精神和靈魂,為人類的智慧之樹萬古長青,深深的紮下了不朽的不可斷絕的根脈。

    《道德經》所論述的中華文化哲學中的形而上與形而下之學,自古以來就是高智慧之學,對於“道”的學問,孔子曾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所以,從儒學的發源和典籍來看,其理論高度都沒有達到《道德經》的高度,況且,孔子問道於老子,都說明孔子的學問水平只達到了破解《易經》的程度,還沒有達到通曉“大道”的水平,因而也無法很好的闡釋和理解《道德經》,可以說孔子在“道學”的理論和實踐上連門都沒有進;孔子對於易經的學問自己也說是五十而學易,並深深的愛上了這門充滿哲學智慧的辯證與感知事物發展趨勢變化之學,但是“陰陽”之學為認識事物的發展變化雖然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作用和方法工具,但陰陽的作用範圍僅僅在於有限的範圍內,還無法解釋陰陽作用的根源和動力來源;向上必有一個統領的根源,《道德經》則提供了這個理論的根源和最終依據。雖然“一陰一陽之為道”,但此道非彼之恆常之“大道”,一陰一陽僅僅是“大道”的演化過程而已。

    儒學無根本性的義理,為彌補這一缺陷,歷世學子苦苦追求,所以倡導“格物、致知……”,但終因沒有修道的具體實踐,又囿於學派之見,而流於理論形式上的千說百說,終無大的建樹;而歷史上有大成就的儒者無不與“道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所以,儒學以孔子的學識為起點為高點,後來者也沒有飛躍性的超越者,故而儒學不可能含括“道學”的理論成就;另外老子和孔子並沒有最終的深厚的師承關係,所以《道德經》也就不可能成為儒家的經典之學。

    但是道學與儒學都是中華文化的精彩部分,只不過是層次不同而已,“道學”可以含括儒學,把它們稱為中華文化哲學整部史詩的不同部分則十分的合適。

  • 3 # 赤誠子

    這個就要從百家爭鳴說起了,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學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名家,農家,兵家,等等。

    他們的學說基本都是自成體系,但也有很多互通之處,比如法家韓非子,李斯皆師從儒家荀子,墨子曾學於儒家,孔子曾學於道家老子。

    但後世說到的“四書五經”,是儒家的經典。四書中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說的是《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這五部。

    而《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之作,當然不會進入儒家的“四書五經”之中。

    但是《道德經》是幾千年來,華夏任何學派都公認的經典,很多學派的思想都學習融入過《道德經》的思想!

  • 4 # 當年青山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也是值得一說的問題:不信做個實驗,隨機問身邊的人,一半人都答不出,它的背後,折射了華人對自己文化常識的缺失。

    言歸正傳,讓青山帶你先了解四書五經的演變過程:最早在周朝時,有六經:《尚書》《易經》《春秋》《禮經》《樂經》《詩經》。據說秦朝焚書後,《樂經》被燒燬,失傳。漢朝確立“五經”。往後歷朝歷代的補充,擴編,到南宋時確立為十三經:(如《禮經》又分為《儀禮》《周禮》《禮記》。而《春秋》呢,是孔子的學生抄寫的春秋時魯國的編年史精簡版,因為只記大事,相對簡略,後將經學家公羊氏,口訴解釋《春秋》大意的《公羊傳》,和詳細描述春秋五國史的《左氏傳》,以及漢朝的《穀梁傳》一起合訂。再加上《孝經》《論語》《孟子》《爾雅》一共十三本。)

    到了南宋時,理學代表人物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分出來。又將十三經中的《論語》和《孟子》摘吊出來。四本書編錄在一起。稱為“四書”。朱熹又做了《四書集註》,對四書內容進行解釋。

    宋朝時固定科舉考試,三年一次。定“四書五經”為公務員考試大綱。儒生只讀經書不看子書。指望著有朝一日,靠“四書五經”棄農從官,賺的金銀滿貫,早日迎娶白富美!!!(這種亢奮的狀態一直延續到清朝中葉,乾隆年間。讀書人覺得光讀經書不夠了,才開始翻出積滿了厚厚灰塵的子書。)

  • 5 # 易經奇門國學

    四書五經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以及《春秋》的合稱。它們都歸於儒家書籍。

    而標題所說的四書五經裡面為什麼沒有道德經,這是因為《道德經》是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後人把老子(李耳)所著的《道德經》歸類為道家學術。為什麼只能用儒家書籍?這個就要歸根於漢武帝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從此百家受到壓制,在獨尊儒術時期,帶有道家思想的《道德經》是無法有四書五經同等地位的。

    這裡我要特別說下,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唐朝卻是以道家學術為主流思想的,所以在漢朝獨尊儒術之後的2000多年曆史中唐朝要除掉。

  • 6 # 胡言語

    《四書》《五經》屬於儒家典籍,而《道德經》是道家典籍。兩者有很大不同,甚至有些思想互有牴觸。

    儒家思想強調人倫,仁義道德禮智信等。而道家則不然,認為儒家那一套違背自然。

    《道德經》中說:“不尚賢,使民不爭”。而儒家提倡尚賢,尊崇賢人君子。

    《道德經》說:“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又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又說:“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而儒家強調學習,開啟民智。儒家經典多有關於學習的言論。

    《道德經》“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又說:“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就是說不居功。而儒家則不然,提倡出仕做官,為國為民。《大學》中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道德經》中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道德經》又說:“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儒家強調仁義孝慈忠恕。從這一點看來,仁義孝慈忠恕等是在因為人的思想行為背離了自然大道之後為了社會的穩定和諧等所實行的對策,相當於做人的規章制度,給人的行為加上限制,以免人的所作所為無法無天,此處的法為自然法則,天為天道。《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又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麼按此說法,儒家是明明白白的說出了人的行為準則,自然是落入了下乘。

    “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道德經》不入《四書》《五經》。

    正因為道家“功成身退天之道”,所以歷史上在國家混亂尤其是改朝換代之時多有道家人物出現,待的天下安定後便銷聲匿跡。再看那些沒有身退的大多下場悽慘。

    需要說明一點,真正孔孟儒家思想的出仕做官不是為了忠君,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為國為民。忠君甚至是愚忠是法家思想。《道德經》中的有些言論看似與法家思想甚為吻合,其實不然,法家思想是為了鞏固君王地位權利,為免民變,更好的控制百姓而提出愚民政策。《道德經》中看似愚民的言論與法家有著截然不同的目的。《道德經》的使民無知無慾是因為人知道的太多,便會違逆自然,不符合自然之道。看看當今的世界,人們所做的許多事情的惡果其實是《道德經》已經說明了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 7 # 素黎9

    《四書五經》屬於儒家經典,而《道德經》為道家著作,兩者屬於不同的流派,且哲學思想並不一致。儒家追求積極入世,道家則講究無為而治、超脫“出世”。並且自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成為了歷朝歷代官方的意識形態,儒家經典成為了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而《道德經》既不是儒家經典,又不能得到官方的認可,自然而然的不可能位列四書五經之中。

  • 8 # 不讓胖的吃雞腿

    原因很簡單,四書五經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也是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而《道德經》乃是道家的經典鉅著,換句話說,二者乃是競爭的關係,哪有把對手的代表作列入自己引以為傲的體系當中的呢?就比如說基督教會把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列入自己的教派書目中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四書五經是九部書的統稱,四書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為:《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四書源於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深度概括,五經自漢武帝時期開始便流傳甚廣。四書五經是古代科舉考試的必備參考書,幾乎所有的考試題目皆出自於此,所以它們的歷史地位便相當於如今我們的高考課本和考試大綱一般,非常的重要,對於讀書人來說更是精神的食糧和鯉魚躍龍門的跳板。

    “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等經典語句便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而《道德經》也稱得上是道家學派乃至道教的經典著作。相較於儒家來說,其他學派所留下的經典鉅著還是不多的,所以就格外的凸顯出了這本書的價值,而作為道家的鎮派之寶,你居然說要讓它入四書五經?先不說人家儒家學派和天下讀書人願不願意,因為誰都不想憑空多出來一本課本去背,人家道家會願意嗎?還不得給提出這個設想的人拼命啊?好容易有一本拿得出手的作品,居然還要被對手搶走,簡直是皮癢癢了。

    所以了,《道德經》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入四書五經的,一是入不了,二是不會入。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 9 # 柘溪散人

    四書五經為宋代產物,在朱熹時定型。朱為儒家代表人物,其學為理學。儒家致為修齊治平,朱熹本人名利心重,對《道德經》研究較少,未窺堂奧。《道德經》微妙玄通,非一般熱衷士進之人所能理解,這一點也不奇怪。

  • 10 # 趙日金141

    四書五經是儒家經典,若念道家《道德經》,那就唸歪經了。

  • 11 # 軍117397201

    四書五經多大部分讀了,你就知道怎麼做了,而讀了道德經,你需要悟!

  • 12 # J1563213

    四書五經是儒家經典,道德經是道家典籍,儒家怎麼能讓道家的書入儒家,更何況道家也不屑於入儒家啊。提問之前,先搞清楚基本概念。

  • 13 # 使用者2590268727864

    因為《四書五經》都是儒家經典,但是《道德經》是道家著作,兩者的哲學思想並不一致,所以不能將《道德經》列在四書五經之中。

    五經地位的形成,源於漢武帝時期。漢朝前期,治國理念遵循的都是黃老之說,把《道德經》等道家經典作為施政圭臬,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統治,決定獨尊儒術,將儒家思想作為官方意識形態。漢武帝罷黜的百家,首當其衝的就是道家及其《道德經》。

  • 14 # 趙日金141

    《史記》: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其謂是邪?

    四書五經是儒家經與,《道德經》是道家經典。

    儒家奉道家《道德經》為四書五經,也太離譜了。尤如把道教的太極圖當作儒家《易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過年期間打牌打麻將賭博現象,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