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在推薦的時候順便說下理由哈
2
回覆列表
  • 1 # 影視劇透社

    這些末日毀城意象元素剛好也都符合電影賣座的條件,於是像《生化危機》、《寂靜嶺》也都被電影化過。

    那麼我今天就推薦幾部很有看頭的末日電影吧!

    

    1、《驚變28天》(28 Days Later,2002)。

    《猜火車》英國導演丹尼鮑伊第一部採用數位攝影的電影,想當然爾,《驚變28天》裡的喪屍只是個契子。

    導演在電影中不只點出了人際疏離與人性暴戾的母題,更在宗教、種族、性別、政權玩弄了序多符號。

    

    在攝影師Anthony Dod Mantle強烈的攝影風格下,電影每個畫面似乎都有導演所想呈現的影像寓意,開場空蕩的倫敦更是令人難忘。而音樂上搭配後搖曲風與末日印象映照,更被許多文青樂迷所喜愛。

    2、《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2004)。

    《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DC漫改系列導演扎克施奈德的成名作品,翻拍自活死人電影系列始祖級大師喬治羅梅羅的同英文名電影。

    如同《驚變28天》,《活死人黎明》的活屍是狂爆敏捷的,但不同的是,《活死人黎明》沒有一個完整且詳盡描述的末日預言,幾乎一開場就進讓活屍在城鎮亂竄亂咬。

    

    扎克施奈德在不多的預算下,利用簡單的特殊化妝、一個孤立的購物中心為場景、幾個生活者的勾心鬥角、巧妙的橋段與和「打爆活屍指南」的動作設計初次展現他的風格與能耐。

    3、《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2002)。

    儘管評價始終不佳且每況愈下,但提到喪屍或末日電影,似乎又不得不提到由電玩遊戲改編的《生化危機》系列。

    第一集雖然與電玩的設定有些脫離、弱化其他電玩角色,但還算是成功的商業電影。但從續集開始,導演不僅在劇情搞得比電玩設定還超展開,各式的動作設計與末日或科幻場景成為導演編劇對電玩想像的自我滿足。

    

    但以此片開啟國際知名度的米拉喬沃維奇,能與導演老公保羅·W·S·安德森(2009年結婚)一起參與一個電影系列十年,並對抗同一個反派組織(保護傘公司)不僅可說是鶼鰈情深,也是一種好萊塢奇觀!(雖然真的不好看,但絕對是另一種經典。)

    4、《寂靜嶺》(Silent Hill,2006)。

    《寂靜嶺》遊戲本身注重角色塑造、氣氛營造和心理境界描述,劇情更是會因為不同的玩家選擇而影響結局。

    

    不可諱言的是電影版在具現化場景和氣氛的視覺呈現上都沒得挑剔,不論是表世界(灰濛濛的雪礦灰)或裡世界(腐敗且怪物出沒)的場景都有呈現出獨特吸睛的末日電影意象,令人難忘。

    5、《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2015)。

    在石油危機的背景下,澳洲喬治米勒於1979拍了反烏托邦動作電影《瘋狂的麥克斯》。

    之後連拍兩部續集,然後就是今年拿下六座奧斯卡的《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其末日後的景象從無邊無際的公路,到黃沙滾滾的末日荒漠,龐克角色造型與改裝車也越來愈古怪誇張,同時卻也越來愈精緻,打鬥與飛車也更精采,無論任一環節都是末日動作電影無法超越的經典。

    

    觀影能過癮之外,我們其實也可以細細品味導演始終不變的,對於地球資源枯竭的反思,藉由此片他更警惕人們要對集權崇拜這件事力行反對。

    6、《未來水世界》(Waterworld,1995)。

    《未來水世界》當時以1.7億美元當時的天價成本,卻只拿下差強人意2.6億的全球票房(在美國本土收不到9000萬,更是難看),影評評價也不高。

    但假設溫室效應造成海平面上升,一片汪洋的後末日世界描述還算是少有的設定,其追尋陸地的環保題材也簡單易懂,乍看像似把喬治米勒的《Mad Max》搬到了水上,然而在深度與意涵卻是無法比擬的。

    

    但今天在重溫這部電影,其實可以純粹放鬆當作在看爽片,至少他在同類型電影中也堪是獨樹一格,如此精采的水上水下動作電影即便是道現在也是希罕,可以想見二十年前的導演、編劇到劇組們是花多少心力在設像並完成這部電影的?

    7、《雪國列車》(Snowpiercer,2013)。

    近年來最被低估的一部末日電影,儘管多數觀眾只能看到發行版本而非導演版(片商對此還與導演有爭議),但這版本其實也已經夠好看、足夠令人一看再看。

    故事描述為了抑制全球暖化,人類異想天開的將全球「降溫」,卻「冷凍」了地球,造成所有物種死亡,倖存的人類們活在有如諾亞方舟的一列火車中,列車車廂分成了各種階級,在被長期欺壓之下,末節車廂的人決定起身反抗。

    

    用「末日」來呈現「當代」,南韓導演奉俊昊是改編自法國科幻漫畫才拍出這部電影,電影本身就是一部具有當代寓言意味暨影射未來無望無救的暗黑死詩。

    8、《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2014)。

    改編自香港同名網路小說,由香港導演陳果執導的奇幻電影。

    由於擁有大量的香港生活背景與本土經驗,《紅VAN》無論原著或是電影都被認為有其政治意涵。但拋開政治,只看一群厲害的演員所飾演的角色搭著末班巴士駛入一個異度空間,看見空蕩的城市、未知的世界、一個一個接著死亡的人物、以及神出鬼沒不知在何處的監視者…

    

    「未知感」的不只存在於劇中人心中,還包含入戲的觀眾。本片所營造出的空間上的末日,亦在觀影者心理酵生出了驚悚的末日感。而對真實世界裡的我們而言,面對政權未知的驚恐,也是呼吸過自由空氣之人的末日吧?

    9、《星際穿越》(Interstellar,2014)。

    看過此片的人或許只記得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對於蟲洞等太空現象的呈現,或是馬修麥康納精湛感人的演技。

    但本片講地球因氣候變遷而導致糧食危機,促使人類去探索適宜居住星球的設定,有可能是最接近「寫實」的末日電影。

    

    當然,本片最令人敬仰的,是導演在這科幻電影中,力求符合太空物理學說的科學模型呈現,其對引力時間膨脹、弦理論、超維度空間的描述,或許有些艱難,但其符合科學所建構的黑洞景象,卻也如此美麗,我們只能讚歎造物主的奧妙、並對導演力求寫實把電影拍出的浪漫感到敬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票開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