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為74837481

    冬季戰爭是一場蘇聯與芬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侵略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而後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結束。最終蘇聯付出巨大軍事損失打敗了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分領土。

  • 2 # 月下大魚

    估計是芬蘭戰役吧。一個世界大國被一個彈丸效果吊打,最後靠著人堆堆贏了。出動的軍隊數量比芬蘭整個國家的國民都多

  • 3 # 淺夢微醉

    在德國閃擊蘇聯,1941年之前,可以說蘇聯就是一直潰敗,幾乎就是被德國壓著打。直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莫斯科保衛戰,才算是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相持。我覺得最恥辱一戰,應該是基輔戰役,應該更準確的說,是圍殲戰,六十多萬蘇聯紅軍被俘虜,二十多萬人死傷,蘇軍就像一塊大餅,被德軍分割吃掉,德國僅以極小的代價,就消滅了近百萬紅軍,戰果輝煌,也是蘇聯難以啟齒的一次戰役。

  • 4 # 翻開歷史書

    戰略指揮失誤

    二戰初期的時候,德國勢如破竹、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打到了蘇聯第三大城市基輔的城下。當時德國實力強勁、武器先進,蘇聯物資匱乏、缺槍少彈、士氣也不高。

    恥辱:領導先跑路

    蘇軍拼死從德軍的陣地打開了一個缺口,可基輔的主要領導首先逃跑了,這其中包括布瓊尼元帥、鐵木辛哥元帥和蘇聯政治委員赫魯曉夫。

    嚴重的後果

    基輔戰役失敗使蘇聯喪失了西南方面軍幾乎全部主力部隊,德國後來在2個月後就到達了莫斯科城下。當然蘇聯靠著天氣、決心、援助等多方面的因素最後取得了勝利。可是基輔之戰加速了德軍的前進腳步,也使蘇聯遭受了重大損失。

    回答總結:基輔之戰被稱為二戰最大的殲滅戰、包圍戰。蘇聯在整個戰役過程中的損失、指揮錯誤、高官逃跑、戰屢失敗暴露無遺,所以我認為基輔之戰是前蘇聯最大的恥辱!

  • 5 # 巴山凌樓

    蘇芬戰爭:1939年11月,與德國聯合剛剛瓜分完波蘭的蘇聯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問題,那就是要把曾經的邊境防線向前推進300多公里,因此使得芬蘭的領土更加深入蘇聯腹地,由於防線即將前移會使得芬蘭直接威脅到列寧格勒的安全,加之芬蘭獨立時期得到了德國的大力協助,一度被蘇聯認定為假想敵,於是蘇聯想出一個要求芬蘭接受蘇聯的土地換土地的要求,而芬蘭一方面會因為更換土地也會使得國土核心地帶安全受到威脅,另一方面也會因此失去芬蘭唯一的鎳礦,同時還會導致50萬人無家可歸。

    實際上,芬蘭在獨立期間就已經和蘇聯關係緊張,雙方都是認定對方為假想敵,30年代芬蘭一直都是通過外交手段來避免戰爭,在這個時期,芬蘭不但進一步得到德國的援助,還得到了英國的援助,在這種國際情況下,迫使蘇聯與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直到1939年蘇聯獲得波蘭領土後,使得蘇聯信心膨脹,同時也是為了預防芬蘭成為德國的盟友。

    於是芬蘭十分強硬的拒絕了蘇聯的要求,蘇聯方面則開始動用武力相威脅,11月30號,蘇芬戰爭爆發,蘇聯調集了總計54萬兵力,包括實際動用26個步兵師,3000多輛坦克,800多架飛機,兵分三路計劃在一個月內徹底吞併芬蘭,而此時的芬蘭經過緊急徵兵後也僅有13萬士兵,而且沒有重灌備,唯一在後來發揮巨大作用的是很多芬蘭人從小就會的雪橇,用雪橇組成的遊擊部隊給後來的蘇聯完成了重大傷亡。

    蘇芬戰爭的結果大大出乎蘇聯的預料,芬蘭充分利用地形構築的曼納海姆防線給蘇軍造成了很大阻礙,直到1940年2月,蘇軍才得以在芬軍主動放棄的前提下突破這道防線。

    從1939年11月30號戰爭爆發到1940年3月12號正式簽訂停戰條約,蘇軍傷亡幾乎像絞肉機一般滾雪球的增長,根據蘇聯當時對外公開的數字是陣亡4.87萬人,負傷15.88萬人,而根據後來的蘇聯歷史學家在後來的統計表明蘇芬戰爭期間蘇聯紅軍一共有13.1萬人被註明死亡,另有資料表明當時有很多臨時調遣的部隊傷亡人數未統計在內,所以蘇芬戰爭蘇聯的總傷亡根據各方資料被認為蘇聯的陣亡人數最大可能達到15萬人以上,負傷人數可能最多達到45萬。

    不過根據芬蘭提供的戰情報告統計,蘇軍總陣亡人數在11萬人左右,負傷人數超過30萬。

    蘇聯在這場戰爭中暴露了很多失敗的原因,如:步坦協同空白,很多時候芬蘭游擊隊都是藉助有利地形在蘇軍缺乏重武器保護的情況下突然襲擊給予蘇軍沉重打擊。

    後勤保障十分倉促,蘇軍非戰鬥凍傷減員也十分嚴重,其中最嚴重,最令蘇聯顏面無光的就是蘇聯18步兵師因為被困,無法獲得補給和支援,被芬蘭軍隊圍剿殲滅,最後投降。

    各級軍官指揮配合不力,尤其是坦克旅和步兵師之間的戰術配合十分糟糕,很多年輕的軍官嚴重缺乏實戰經驗,如果說德軍在巴巴羅薩計劃早期和蘇聯的坦克戰中蘇聯的坦克損失十分驚人,那麼蘇芬戰爭中蘇聯人坦克損失可謂逆天了,蘇聯在短短四個月的戰爭裡由於對地形不熟,又缺乏步兵保護,常常是一整隊坦克被芬軍圍困,挨個開瓢,以蘇聯早期的反坦克步槍都可以打掉的坦克來說,芬蘭複雜的地形和伏擊的攻勢簡直是噩夢,整個蘇芬戰爭期間蘇聯損失費各類坦克竟然達到了2000輛之多,蘇聯坦克軍這種致命錯誤一直到德軍入侵依然存在。

    芬蘭人利用雪橇和獵人的優勢組織的遊擊作戰對蘇聯的傷亡十分驚人,狙擊之王西蒙海耶就以這種戰術在四個月的戰爭中達到了步槍斃敵500人,衝鋒槍斃敵270多人的戰果傲據單人擊殺榜首,芬蘭軍隊裝備的索米衝鋒槍也在這種遊擊作戰中大放異彩,使得斯大林在蘇芬戰爭之後強令軍工部研製更優秀的衝鋒槍,波波莎也由此誕生!

    而反觀芬蘭軍隊在整個戰爭中的2萬人左右的陣亡,蘇聯可謂是徹徹底底的打了一場恥辱之極的戰爭。

  • 6 # 林一Gerry

    在二戰中,蘇軍常給人一種裝備精良,士兵戰鬥素質極高的印象。在各種關於莫斯科保衛戰的電影裡,蘇聯軍隊給人一種堅不可摧的印象。尤其是他們在東北擊敗關東軍,以碾壓的態勢俘虜了20多萬日軍的戰役。那場戰役後,蘇聯軍隊的整體機械化程度,給當時的日本軍人,實實在在的上了一堂課。

    但在戰爭中,蘇聯並不是一直保持著優勢。相反,在戰爭開始前,他們還結結實實的吃了一個大虧。這場失敗的戰役,是在二戰爆發的時候,蘇軍跟德軍的一場戰役。即1941年的基輔戰役,也稱基輔會戰,在這次戰役中,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 65萬人被俘。傷亡19多萬。戰役中幾乎整個蘇聯紅軍的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包圍,共有665,000名紅軍被俘虜,德軍在基輔的包圍圈未被嚴密封鎖,小股紅軍在德軍緊閉包圍圈後突破包圍逃脫,包括謝苗·布瓊尼元帥、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元帥及政治委員赫魯曉夫。整個蘇聯的西南方面軍,幾乎折損殆盡。這場戰役對於驕傲的戰鬥民族來說,它絕對是一場恥辱的戰爭。

    他們一面跟東邊的日本人談判,爭取到一個避免兩線作戰的情況。另一方面,開始對於一些戰略物資進行遷移。而德國也在剋制,希特勒可以瘋狂的演講,但不能瘋狂的戰爭。德國在歐洲戰爭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的優勢,貿然跟蘇聯開啟戰爭,只會陷入泥潭。

    對於基輔,當時蘇聯國內有兩種看法。一種是以朱可夫為首的,認為應當放棄基輔,保留有限的力量。另一種則是斯大林,主張全力維持。

    當然,以當時蘇聯的情況下,斯大林才是最後的拍板者,朱可夫被降職。而且,當時蘇聯內部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清洗,很多軍官都受到波折。這對於軍隊的人才,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不可否認,蘇聯軍隊的士兵確實十分驍勇,當戰場上開始出現絕境的時候,他們依然能憑藉戰場喇叭上,斯大林對他們的鼓勵,能一次次的組織衝鋒。

    甚至,當時的蘇軍能拿起刺刀,轉而對德軍的槍炮進行反攻。當然,這一切都沒能挽回劣勢。畢竟,在戰爭中,純粹依靠戰鬥意志,並不能抹平在實力上的太大差距。

    基輔戰役,在二戰史上有一個稱號,被認為是最大規模的圍殲戰。幾十萬的蘇聯大軍,如果仔細看的話,我們還會發現很多後來的大人物,例如赫魯曉夫也在當中。

    德國在不斷的運動切割,而蘇聯幾十萬大軍就像一張大餅,被巧妙的切割開,最後被德軍一點點吃到肚子裡。蘇軍被俘虜的人數,多達65萬以上,傷亡人數也接近20萬。在戰爭中,各個國家對於俘虜的待遇都不相同。一些國家的文化中,對於俘虜是鄙夷的。但對於很多俘虜來說,他們不是不夠勇敢,可能只是來不及拉響胸前的光榮彈。跟那些死去的戰友不同,戰爭的終結,不是在他們死去的那一刻,而是延長了很久。

    不過,如果把這場戰役放得足夠長的時間尺度裡,我們就會發現,正是因為這場戰役贏得太過輕鬆,才導致德軍在後來冬季進攻蘇聯時,因為準備不足,造成最後的失敗。

  • 7 # 北邊江城

    莫斯科保衛戰,德軍是被惡劣天氣打敗的?還有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當時約有61個國家都捲入到了這場浩大的戰爭中。德國作為戰爭的主要推動者,不僅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士兵也是訓練有素非常強悍,整個歐洲戰場都被德軍的閃電戰橫掃,就連蘇聯也被打回了老家。為了徹底擊潰蘇聯,德國將主要力量都集結到蘇聯,準備攻打莫斯科,然而就在這場莫斯科保衛戰中,為納粹德國的失敗做了鋪墊。

    當時德國大軍逼近莫斯科;在這種情況下,前線蘇聯軍人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後方莫斯科人民全力配合做好後勤工作,軍民同仇敵愾誓死捍衛莫斯科,這種精神氣節極大的鼓舞了士氣,配合蘇聯名將朱可夫藝術般的指揮,打破了德國的不敗神話,是德國東線戰場走向滅亡的開始。除了軍民的精神和朱可夫的絕妙指揮,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還有哪方面原因呢?

    當時德軍人數170萬人,而蘇聯總兵力為110萬餘人,雙方在武器裝備上也是蘇聯佔劣勢。德軍失敗的重要原因還一個天氣問題。當時希特勒樂觀預計,打算在莫斯科冬季來臨之前就將其拿下,但由於1941年9月間調兵攻打了基輔,拖延了進攻莫斯科的步伐。俄羅斯的冬季的到來嚴寒程度讓德軍難以承受,最為致命的是德軍連禦寒的棉衣都沒有,德國國內根本來不及趕製棉衣。

    這場戰役是一場在極端天氣下的野蠻混戰,最寒冷期間連續六週氣溫徘徊在零下10度和零下40度之間。在野外,一個士兵若丟失手套,必然會因為凍傷而截肢。而且蘇聯實行了一個非常明智的策略,那就是焦土政策,在雙方戰線交界60公里的範圍內,蘇聯把這些地帶的民房、村莊、森林全部摧毀,60公里一片焦土,讓德軍找不到任何物資和掩護,連取暖的木材都找不到。持續6個多月的莫斯科保衛戰,正好是莫斯科最嚴寒的季節,約有十幾萬的德軍被凍死凍傷。

    除了天氣原因,還有一大原因就是蘇聯的道路。德軍二戰初期能夠所向披靡的法寶就是以裝甲部隊為核心的閃電戰術。然而到了蘇聯地盤這個戰術就運用不起來了,蘇聯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大多是鄉村土路,在雨雪天氣情況下到處泥濘,德軍的坦克根本無法暢行。除此以外,蘇聯的鐵軌和歐洲標準軌道距離不同,讓德軍的物資無法通過蘇聯的鐵路系統進行物資運輸。

    總之蘇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而德軍也由於戰略失誤失去了最好的時機。如果德軍早一些進攻,或者養精蓄銳等到莫斯科的冬季過去再進軍莫斯科,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呢?對此,大家怎麼看?不妨交流一下。

  • 8 # 世界史圖鑑

    蘇聯最恥辱的一場戰役,我認為是冷戰,蘇聯這個國家命運特別崎嶇,在建立之初就遭到內外反動勢力的圍追堵截,當然,之後通過國內的強硬手段和一系列的改革,站穩的腳跟,而且蘇聯存在期間參加的諸多世界戰爭也可以說是最終的勝利者,只不過代價有些慘重,總體來看也充分鍛鍊了蘇聯整個國家以及國內民眾對於戰爭和世界的抵抗能力。

    尤其是70年代,80年代,這20年的時間裡,美國與世界各國共同合作,而蘇聯則因為自己的強權政治遭到各國反對,甚至社會主義陣營也發生了多次分裂,而蘇聯國家內部以黨為領導核心,卻催生了特權階層比沙皇俄國時期的貪腐更為嚴重,在自身經濟沒有完全保證的情況之下,又貿然發動多次戰爭,深陷戰爭泥沼。

    在國際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依然故我導致陣營分裂,在國內經濟政治社會問題持續擴大出現的情況之下,依然堅持保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為一個和平年代的世界強國,其依然處於戰爭經濟狀態之下,所以蘇聯冷戰的戰敗原因如果完全推給美國,並不認為是一種客觀的表達,自身原因更為重要。

  • 9 # 匹諾曹jun

    蘇聯大舉攻擊芬蘭史稱蘇芬戰役。其時蘇聯為保證本身安全,請求芬蘭割讓疆域,遭到斷然拒絕。蘇聯挑起戰役,先後調集上百萬大軍,攻擊這個只要不到20萬戎行的小國。蘇聯在支付百萬人的價值後,總算迫使兵源枯竭的芬蘭簽定不對等條約。芬蘭儘管戰敗,但世人對這個小國卻刮目相看,他們的豪舉,足以讓侵略者蒙羞!蘇軍將領華西列夫斯基都說:“這場戰役是咱們的一大羞恥,它敗壞了我軍在國內外的形象,許多事情都需求做出告知。”那麼一場實力懸殊的比賽,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成果?

    蘇芬戰役對於芬蘭國民來說,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戰役,因而戰役迸發後,一切芬蘭大家都以各式各樣的方式投入戰役,甚至連芬蘭一些崇奉社會主義的大家也沒有投向蘇聯的一邊,他們拿起槍,與全國大家一同反抗外來侵略者。

    芬蘭在反抗蘇聯攻擊為何體現的如此頑強呢?首要,芬蘭軍民更聯合。芬蘭獨立後,這76%的無地農人,就成了政府要點關心的目標。1918年,政府釋出了《土地改革法案》,規則由政府先墊支資金向土地一切者買下土地交給耕種的佃農,再由佃農分年歸還,《土地改革法案》徹底改變了芬蘭鄉村貧富懸殊的局勢,到1930年,鄉村小土地佔有者佔農業總人口的94%,徹底解決了無地佃農疑問。其次,芬蘭政府形象好,芬蘭獨立後的20年裡,國家關心每一個公民,盡一切盡力去協助他們,真實盡到了國家的責任,芬蘭經濟不斷髮展,社會日益對等。到1939年,社會50%的財富把握在工人、農人手裡,芬蘭被稱為“工人和農人的社會”“一般勞動者的共和國”。

    蘇芬戰役的硝煙已通曩昔76年,但芬蘭在戰後被迫割讓的第三大城市維堡,以及別的疆域仍然在俄羅斯的操控之下。其時被割讓疆域上的芬蘭居民絕大多數選擇回到芬蘭,只要極少數參加蘇聯國籍。

  • 10 # 成功始於勤奮9

    在解放前,要說哪個國家最為強大,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前蘇聯,的確,當時的蘇聯擁有的軍事力量和科技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比擬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場戰役是蘇聯軍隊最恥辱的一戰,當時整個戰役蘇聯死亡16萬,高達63萬人的成為了俘虜,蘇聯元帥都不得不化妝成為女人逃跑。

    而能夠讓這場戰役變成如此下場的正是德國,德國將軍海因裡希古德里安在這場戰役結束之後,對這些蘇聯俘虜說過:“一群豬,別擋著我的道路。”當時1941年6月22日的時候,德國就發動了“巴巴羅薩”的計劃,這個計劃主要是集中大量的兵力,快速的從各個地區方向進行突擊,達到佔領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的目的。

    所以當時德國出動了三個集團,差不多300萬的大軍分為了三個方向進入蘇聯,瞬間就將蘇聯建立起的第一道防線突破,然而在戰役後,蘇聯元帥朱可夫說過,我們沒有素質高的參謀人員,他們完全不懂如何協調司令部。而通過多方取證調查之後,發現德國向蘇聯方面突擊的時候,就有蘇聯的特工發現了這一情況,具體的彙報給了蘇聯的統戰部,但是因為當時蘇聯的軍官文化和指揮效率拖累了蘇聯的備戰工作,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導致戰敗。

    後來元帥朱可夫給斯大林提供良言,建議斯大林應該提前撤離基輔,避免造成巨大損失,但是斯大林並沒有採取朱可夫的意見,認為西南方面的軍隊有能力守住基輔,命令死守基輔。

    結果這一戰役導致西南方面軍隊死亡16萬,被德軍俘虜63萬,當時蘇聯元帥謝苗.布瓊尼元帥不得不化妝成為女人而逃走。

  • 11 # Halo方三

    應該是蘇芬之戰。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向鄰國芬蘭發動進攻,蘇芬之戰爆發。戰爭開始之前,斯大林曾樂觀的估計,這場戰爭蘇聯將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勝利。但是他只猜中了結局,卻沒有猜到這一戰會成為蘇聯歷史上最恥辱的一戰。當時的芬蘭,無論是從面積還是人口都只能算是一個小國,與蘇聯相比,它小的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斯大林才會樂觀的估計,入侵芬蘭是一件及其簡單的事。蘇聯在1939年集結了4個集團軍,18個步兵師、1個坦克軍、4個坦克旅以及約1000餘輛坦克、800多架飛機近45萬的軍隊對芬蘭發動進攻。而此時芬蘭也將軍隊由3.5萬常備軍擴充套件到12.7萬人。但是芬蘭軍隊極度缺少武器裝備,全軍只有反坦克炮約100餘門,轟炸機30架,戰鬥機56架,偵察機59架。1939年11月30日,蘇聯對芬蘭發動了全面進攻。經過激烈的戰鬥,蘇聯軍隊幾乎沒有向前推進一步。由於天氣的寒冷,又加上斯大林對戰場環境的錯誤判斷。蘇聯的士兵居然還穿著秋衣在零下20幾度的芬蘭作戰。芬蘭軍隊利用天氣以及地形上的優勢,牢牢的將蘇聯軍隊咬在了邊境線上。一直到12月底,在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之後,蘇聯軍隊才向前推進了30幾公里。但是由於雙方實力的差距太大,最終芬蘭還是被迫向蘇聯求和,割讓了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蘇聯獲得了他們想要的土地,但是在這場戰爭中,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來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說起這場戰爭時提到:“冬季戰爭,我們損失了上百萬人”。雖然上百萬的說法可能有點誇張,但是據歷史學家的統計,蘇聯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損失了70萬的士兵,除此之外還有2000多輛坦克。關於這場戰爭,後來一位蘇聯將領是這樣評價的:“在這場戰爭中,我們獲得了5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這也許還不夠掩埋我們死亡的士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美國放任新冦病毒漫延,就是要製造世界災難,你認為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