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尋蹤
-
2 # 脫盲春秋
不算,其實評判割據勢力的最簡單標準就是立國一段時間以後的心態。
如果是大一統王朝,必然會想著剿滅周邊勢力,擴大自身影響力。而割據王朝的主流心態就是我不惹你,你也別來惹我,大家相安無事最好。
宋代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馬光把已經佔領的西夏城池送回去,已經在國與國之間卑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居然還在國內作威作福,還自詡為有什麼帝王之術,整理了帝王之書,真可笑。
-
3 # 太行山上一酸棗樹
看怎麼想呢吧。
1.如果從歷代疆域來看,宋應該屬於類似於三國爭霸時代。
2.如果從文化傳承來看,宋屬於大一統朝代。
3.如果從民族一統來看,宋屬於漢民族為主的王朝,其他民族要不獨立成國,要不依附其一。
其它的還沒想到多少
-
4 # 夏有涼風61
宋朝算大一統王朝嗎?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奪了柴氏江山,建立了宋朝。
到趙光義平定北漢,可以說宋朝從南到北已基本奠定了版圖,也就是979年,也是宋軍事實力最頂峰的時期。
只可惜趙光義對遼征戰,被遼大敗。要知道遼契丹可是從唐末就興起的朝代,雖是少數民族建立,但還在崛起時期,其軍事實力不是一個新興的宋政權能夠憾動。
趙光義被遼擊敗後,就忙於鞏固政權,宋的軍事實力被削弱。一直到澶盟之約,遼宋成了兄弟之邦,之後又有了一個新興政權西夏。形成了三足鼎立。
到了宋金滅遼,金人又把宋人打的只剩半壁江山。
試問宋朝怎麼能是大一統王朝呢?
-
5 # 蘭州歷史愛好者
宋朝算不上是大一統王朝,無論北宋還是南宋。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大一統?
公元前221年之前,夏商周三代僅僅是華夏部族國家,其統治區域大致穩定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而且實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中央對地方,即各諸侯國的管控是較為鬆弛的。大一統,自秦始皇始!這也就是為什麼稱他為“千古一帝”的原因了。以後凡是稱之為“大一統”的國家,其控制疆域不能比秦帝國小,民族必須是多民族國家!也就是說,所謂“大一統”國家,是指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而兩宋統治區侷限在黃河,長江流域,與其並立的民族政權有遼,西夏,金等,而且兩宋與這些國家簽定屈辱的條約,當然就不是大一統國家了。
中國大一統國家有:秦,兩漢,西晉,隋唐,元明清。
-
6 # 聽盡芭蕉雨
算,每個朝代的大一統的定義都不同。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秦朝並沒有河西走廊和雲貴地區,隋唐兩朝同樣沒有云貴,元明清更是缺少了傳統漢地的越南地區,單單拿版圖說事,每個朝代的定義都不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解決了自安史之亂以來二百多年的藩鎮割據問題,消滅了其他中華割據政權。按古代的“華夷之辨”來作為標準,遼,西夏,大理都不能算作是中華,只能算外夷,所以宋是當時唯一的中華政權。
另外北宋統一戰爭後其疆域涵蓋了河南、河北、河東、山東、兩淮、江南、荊湖、嶺南、川蜀、關中、隴右等大部分漢族集聚地區,在中原王朝傳統疆域內實現了大部統一,傳統觀點依然認為北宋是統一的中原王朝。
遼,大理,西夏都不能滿足華夏政權的條件,是為外夷。
-
7 # 史海擺渡人
從版圖方面來說,不算。
一個政權能強力地開疆拓土,最直接的因素是軍隊戰鬥力強悍,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央集權的增強。從秦始皇開始,皇帝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皇帝有了號令天下所有可用之人、排程天下所有可用之物完成大事的客觀條件。若此時的最高統治者恰好風華正茂、雄心勃勃,那麼中央集權就可以使他擁有更加可怕的力量。將這樣的力量用於開疆拓土,那麼這個王朝的領土邊界就會向周邊大大拓展。
北宋之所以被排除,在於北宋始終沒有光復燕雲十六州、河西走廊以及雲貴地區。
-
8 # JCX13_咱也侃球
宋朝比唐朝氣候當時的平均氣溫驟降3度C,適合農業耕種的500毫米降雨量範圍被大大壓縮到也就宋朝的版圖大小。北方遊牧民族契丹遼受降雨減少影響只好南壓到草原的南邊,赤峰遼陽,燕山河北,不適合種糧食但是畜牧有利。這也是最適合牧群生活的地方,再往南氣候熱容易發生瘟疫也是致命的,宋與遼找到了彼此平衡點。歷史再往前3~5千年,中原夏商先進技術文化,被西北的周打敗也是因為氣候突然變冷。春秋戰國中原繁榮被西北的秦所敗,之後的漢朝也是在溫暖氣候期,其再次衰敗也因氣候變冷。北方鮮卑人站在草原南緣再次入主中原,後來的暖化造就隋唐盛世。從宋朝開始北方的遼、金、元、清不斷從北方入侵中原,都是氣候變冷決定的。今天又進入了全球暖化期,不要跟在西方人屁股後面無知的渲染全球暖化,這個暖化是壞事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溫度再升2度也許上天賜予中華民族再次崛起繁榮昌盛的機會。
-
9 # 五湖散人李清楓
如果說版圖的話還不如秦朝大呢,但是宋朝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無論是儒家經典,還是道佛百科。所以宋朝之後無論明清還是現代,文人們繼承學習研究的都是“宋學”。從這點上無法否定宋朝大一統,文人最要面子,否定了宋朝大一統王朝的地位就等於說宋人是後媽養的庶子,在中華三千年嫡長子繼承製度下否定自己的大一統地位,就如同承認自己是庶子一樣,這是文人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所以宋朝文人那怕是多交幾倍保護費也要買來“兄弟關係”的國家地位,只要你認我為兄,那麼要地燕雲十六州給你,寧夏甘肅給你,西域給你,河北給你,江北也可以給你。要錢二十萬不夠就五十萬,一百萬。要什麼給什麼,我只要“兄”之名。所以整個南宋京城愣是在金國。可謂阿Q之鼻祖了
-
10 # 海綿先生的黑洞時間
宋朝不算大一統的國家。
與之同時存在的有遼,西夏。三朝並立,也時常征戰,後來簽了協議,宋朝給錢,才有了和平。為什麼我們的歷史朝代認可宋為唐朝的繼任者呢?主要是宋的開創者是漢人,且國土面積佔據中原富庶之地,所以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甚至出現了最早期的資本萌芽的兆頭。對於宋朝皇帝來說,能花錢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有錢!但它跟與之並列的唐,元,明,清比起來,威望和國土應該是最小的,皇帝的皇權也是比較受限制,沒有說皇帝一言九鼎,文官的權力比較大,有宋以來,幾乎不殺士大夫,這是歷史上比較少見的,文人在宋朝獲得了空前的尊嚴和地位,之後就不行了。
-
11 # 青島370205
宋朝(96O一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為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兩個階段,共歷319年。宋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分裂局面的結束,自此之後,中國歷史上長期分裂的局面便沒有再發生。宋朝曾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宋朝歷代皇室圖謀成就中華大一統霸業,無奈對外戰爭勝少敗多,反而緣於外患二度傾覆,亦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同時還開啟了外族統治中國的先河。
一、北宋的興衰
唐朝滅亡後群雄割據,依次出現了五代十國。五代未期,後周恭帝當朝。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鎮州、宋州兩州刺史派員進京開封向朝廷送去緊急戰報,稱契丹與北漢聯合大軍掠境,請求朝廷出兵禦敵。宰相範質、王溥未加核實軍情,倉促派遣禁軍都點檢趙匡胤率領宿衛禁軍前去抵禦。行至陳橋(今河南開封市北20公里的陳橋鎮)後,趙匡胤授意趙光義(其弟)、趙普將黃袍加在自己的身上,擁戴他當皇帝,隨後,趙匤胤率兵火速返回京城,由於京城防守空虛,毫無戒備,加上有殿前指揮石守信做內應,後周恭帝無奈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稱帝,建立宋國,定都開封(史稱“陳橋兵變)”。因趙匡胤兼任宋州歸德節度使,即帝位後,便以宋州(今河南開封商丘市南)的“宋”字為國號,自稱宋太祖。宋朝建立的同時還存在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勢力,於是宋朝建國伊始便開始了統一全國的前程。太祖即位後便與趙普雪夜商討確定以先南後北統一全國的步驟,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荊南)和楚,之後又消滅了後蜀、南漢,又於開寶八年(975年)擊敗了勢力較為強大的南唐。太祖志在統一全國,設立封樁庫用於儲備錢財布匹,夢想日後能夠從遼手中贖買燕雲十六州。次年八月,太祖率軍再次進行北伐,卻於十月突然去世,留下了“燭影斧聲”的歷史遺案。其弟趙光義即位,號稱宋太宗。太宗繼位後,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州、泉州的陳洪進等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歸附宋朝。隨後太宗御駕親征,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滅掉北漢,基本實現全國統一,並使紛亂的時局逐漸結束。之後,太宗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借趁滅亡北漢的餘威,從太原北伐遼國,一度收復易州和涿州。太宗急於收復燕雲之地,曾兩次派大軍伐遼,結果均遭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至道三年(979)趙光義駕崩,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恆順利即位,號宋真宗,經過鹹平之治,宋朝開始進入全盛時期。雍熙北伐後,遼朝常在宋遼交界搶劫殺掠,到景德元年(1004)終於演變成大規模侵宋,宰相冦準力主抗戰,宋真宗御駕親征,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澶州城下,迫使遼軍求和,締結“澶淵之盟”。大慶二年(1038)西夏李元昊稱帝后,宋夏之間爆發了數年的戰爭,宋軍屢戰屢敗,導致了重熙增幣。在邊疆上,宋仁宗重用大將狄青,先後弭平了南蠻儂智高的叛亂和西夏的多次挑釁。熙寧五年(1072)五月,宋神宗決心消滅西夏,開始西征並取得了很大勝利,也極大的鼓舞了宋神宗的信心。元豐四年(1081)四月,西夏發生政變,宋神宗藉機再次征討,結果卻遭到慘敗,從此一病不起,元豐八年(1085)憂忿而終。星轉鬥移,好大喜功的宋徽宗看到遼被金進攻後於宣和元年(1118)春派遣使節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協商共同攻遼,北宋負責攻打遼的南京和西京,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派出宋給遼的歲幣改為繳金,史稱“海上之盟”。宋金敗遼後,1125年金以宋破壞與其商定對遼的協議為由,大舉出兵侵宋。宣和七年,金軍分兩路南侵,斡不離指揮東路,粘罕指揮西路,共同進攻太原。宋徽宗迫不得已讓位太子宋欽宗,希望改變局勢。此時,金兵已到黃河岸邊,直逼宋都開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軍隊在丞相李綱的指揮下擊退了金軍,暫時制止了金國的南侵。但是由於徽、欽二帝一心想和金國求和,先後答應割地賠款給金國,並且罷免了宰相李綱等一大批忠臣良將,便得金國更加肆無忌憚,靖康元年(1126)九月,金軍二度南下,又一次攻開啟封。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軍先後把宋徽宗、宋欽宗拘留在金營五國城,二月六日金主下詔廢徽宗、欽宗二帝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結的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傀儡“大楚”皇帝,四月初一,金軍將俘虜徽宗、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皇戚等3000多人北撒,宋朝皇室的寶璽、與服、法物、禮器、渾天儀等也被蒐羅一空,滿載而歸,史稱“靖康之恥”,北宋至此滅亡,壽長167年。
二、南宋的存亡
漏網之魚,成就宋朝皇帝中生命最長之壽,金軍俘獲北宋皇室中唯一漏掉的是正在濟南府招兵買馬的宋徽宗第九個兒子——河北兵馬大將軍趙構,倖免於難的趙構旋即南下陪都南京應天府,于靖康二年(1127)五月一日在鴻慶宮即位,稱宋高宗,改元建炎,重建宋朝,開創南宗。即位半年之後,為避金兵進攻,以巡幸之名,先後流亡至揚州、蘇州(後升格為平江府)、江寧府(後升格為建康府,今江蘇南京)、越州(後升格為紹興府),建炎三年(1129)七月,升杭州為臨安府。由於金軍不斷南侵,意欲消滅南宋,直到紹興八年(1138)南宋又遷都臨安府,實為“行在”。趙高宗即位的第二年(1128),金國以張邦昌被廢為由,繼續大舉南侵併於次年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黃河以南的統治。紹興六年(1136),“中興四將”的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浚)領旨抗金髮兵北伐,擊潰了黃河兩岸的偽齊軍和金國的聯軍,奪回了被金朝扶植的偽齊政權控制的士地,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以至於金人長嘆“撼江山易,撼岳家軍難”,並一度打算放棄開封,渡河北逃,但此時在以推行求和政策的宰相秦檜鼓譟下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嶽軍回師,北伐之功毀於一旦。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南宋與金達成《紹興和議》,宋每年向金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此外,解除抗金將領韓世忠兵權,又以“莫須有”罪各將岳飛下獄。紹興十二年(1142年1月28日)除夕前夜,殺害了岳飛父子,所有支援過岳飛,堅持抗金的文官武將紛紛被貶。宋高宗以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江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迎回了生父宋徽宗的靈柩和生母韋皇后,卻沒有接收其兄趙桓(宋欽宗)的梓棺,常被世人詬病。隆興元年(1162),宋孝宗主導,老將張浚作為總指揮,李顯忠、邵巨集淵兩路共8萬精兵開始北伐,將帥不和,結果失敗。開禧二年(1206)五月,宋寧宗的首相韓侘胄主持北伐,得到抗戰派辛棄疾、陸游、葉適等人的支援,但未作充分準備,貿然用兵,且金軍早有預防,結果南宋大敗,被迫簽訂《嘉慶和議》條款,主要內容其一,依靖康故事,世為伯侄;其二,增歲幣為銀三十萬銀、絹三十萬匹;其三,疆界與紹興時相同,金放棄新佔領的大散關、濠州等地,南宋另給金軍犒軍銀(賠款)三百萬兩。紹興七年(1234),金兵入侵,南宋與蒙古聯手抗金。金國蔡州被宋蒙聯軍攻陷,金朝君主金哀宗自縊,金朝滅亡。金國被滅,蒙軍北撤,河南空虛,南宋欲乘機收復被蒙佔的土地,妄圖光復中原,端平元年(1234)5月,南宋大將趙葵率軍兵分兩路北進洛陽,但遭蒙軍伏擊,大敗之餘反而給蒙軍南侵創造了藉口。端平二年(1235),蒙古舉兵首次南侵,被南宋擊退。又於1236年9月、1237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抗擊,再次挫敗了蒙軍渡江南下的企圖。其後幾年,南宋軍民又在孟瑛、餘介等抗蒙將領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贏得了一時的安寧。開慶元年(1259),蒙古大汗蒙哥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在卾州與宋軍交戰,便撒軍奪取汗位。尚存一息的南宋本應趁機進軍,宋理宗卻聽信侫臣宰相賈似道反而向蒙求和,以保太平,給了忽必烈緩氣之機,也做南宋朝廷多活了20年。鹹淳三年(1265),忽必烈開始攻打南宋重鎮襄陽。至鹹淳七年(1271)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元國,並一舉擊破襄陽,南宋堅持6年之多的襄陽保衛戰結束。德佑二年(1276)2月4日,元軍攻破宋朝都城臨安府,5歲的南宋皇帝宋恭宗趙隰重蹈北宋徽、欽二帝的覆轍,被擄於元營。而其哥哥趙昰、弟弟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人繼續擁立兩個幼小的皇帝,成立小朝廷。景炎三年(1278)春,南逃至雷州時,年僅十一歲的宋端宗(宋罡)去世。陸秀夫等眾臣擁戴趙昺為帝,改元祥興,繼續逃至新會、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祥興二年(1279)3月19日,窮途末路逃至崖山的陸秀夫揹著剛滿八歲的宋末帝趙昺及皇室80O多人集體跳海自盡,許多忠臣緊隨其後,十萬軍民蹈海殉國,南宋4O多年抗蒙以失敗告終,南宋滅亡,壽長152年。至此宋朝壽寢,共歷319年。
縱觀宋朝歷史,即有可圈可點之喜,更有可惜可泣之悲。
一,可圈可點之喜
1,實現統一。北宋結束了唐未群雄割據以來形成的五代十國,於公元979年消滅北漢,基本實現統一全國。2、疆域廣大。北宋時期東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限;西南以岷山、大渡山為邊,宋神宗時期通過熙河開邊、收復河湟,宋徽宗時期於青海北部置隴右都護府,並重金贖回了幽雲七州。3、經濟強大。咸豐三年(1000),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45O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O美元。富庶與社會經濟繁榮超過盛唐。4、人口眾多。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尤其是北宋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大,從太平興國五年(980)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的12600萬。5、名著頗豐。主要有:宋太祖朝的《開寶木草》,宋太宗朝的《太平廣記》、《太平御覽》以及《太平聖惠方》,宋仁宗朝的《武經總要》與《崇文總目》,宋英朝的《資治通鑑》,宋宗朝的《統天曆》。對此,黃寅恪嘆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方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二、可惜可泣之悲
1、宋朝欲收復中原失地而主動開展的6次“北伐”戰爭:宋太宗朝的“太平興國北伐”、“雍熙北伐”,宋徽宗朝的“宣和伐遼”,宋孝宗朝的“隆興北伐”,宋寧宗朝的“嘉定伐金”,宋理宗朝的“端平入洛”等。每每對外戰爭,結果敗多勝少,賠銀子賠絲絹,因此遭人詬病,其實不是宋朝太弱,而是對手太強,遼、金、西夏、蒙古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2、宋朝與周邊強手簽訂的停戰或同盟協議主要有6個:宋真宗朝的“澶淵之盟”,宋仁宗朝的《慶曆和談》,宋徽宗朝的《海上之盟》,宋高宗朝的《紹興和議》,宋孝宗朝的《隆興和議》,宋寧宗朝的《嘉定和議》。真的是無巧不成書,無論是發動“北伐”,還是簽訂“和議”,北宋與南宋各佔一半。3、失敗總是有跡可循的,第一點,宋朝在歷史上總是給人們一種經常是遭受外族侵犯,積貧積弱的現象,實際上皆是因為受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始的重文抑武基本國策的影響,結果導致宋朝雖然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常備軍,卻往往總是被打敗。第二點,宋朝官員、士大夫、文人、墨客、文學鴻儒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者不在少數,更有蔡京、秦檜、賈似道等奸臣擾亂朝政、殺害忠臣,禍害天下,至關緊要的是宋朝歷代皇帝即位初期雄心勃勃、志在勵精圖治,不到中期便沉緬於享受安樂,丟失掉鍥而不捨,造成奸侫讒官霸道有術,忠臣良將報國無門。第三點,宋朝總是在錯誤的時刻選擇錯誤的“朋友“導致自己錯誤的下場,北宋滅於北宋與金伐遼,南宋亡於南宋與蒙滅金。
-
12 # 寒亭有雨
首先先說結論:不是。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為什麼宋朝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這裡的“南”“北”是後人為方便區分兩宋,根據首都和疆域的變遷而命名的。
從疆域上來看,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割據趨勢明顯,北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局面,但在疆域上並未達成之前大一統王朝的統一局面。
且這一時期多個政權並立,我們之所以在“唐宋元明清”中提及“宋”而非其他並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這裡是因為宋朝是以漢文化為主流的朝代。
南宋較於北宋在疆域上更小,綜合國力也更弱一些。因此更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了。
綜上,宋朝最多隻能算是區域性統一的割據政權,而不是大一統王朝。
-
13 # 飛鴻踏雪浴火成詩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上承,下啟元朝的一個重要朝代,有著“文宋”之稱。在今天的知名度很高,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朝代。
首先認真來說,宋朝肯定不是大一統王朝!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先說說何為大一統王朝呢?
一般來說大一統王朝的硬性標準之一是恢復舊漢故土,也就是西漢漢武帝開疆拓土以後漢朝疆域。
而自秦漢以後的大一統王朝都覆蓋了舊漢故土,並且進一步擴大了疆域。畢竟王朝如同人一般,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的,總是會在前人基礎上不斷進步的。
以這個標準來看,很明顯宋朝並沒有達標。
因為以宋朝巔峰時期的北宋以北來看,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復,更不用說更遠一些的遼東了。
以西北來看,宋朝別說收復西域了,連河西走廊地區都被獨立出去的西夏佔據著。
以南來看,大理宋朝也沒有收復,更是使五代十國末期就脫離出的徹底脫離出去。
所以說宋朝壓根就不是什麼大一統王朝!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宋朝是大一統王朝呢?
因為宋朝屬於是正統王朝,雖然以元朝修史標準來看,宋、遼、金三朝俱為正統王朝,但很明顯宋朝更具正統性,因為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亂世,並且區域性大致統一中國,佔據了漢地的精華部分,這是遼金所不具備的優勢,而且遼金亡國以後,南宋一直堅持到元朝正式建立。
如果以遼、金為主體敘事的話,那麼無疑會出現前後不接續的情況。所以在教科書中,主要以宋朝為敘事,加之宋朝的文化成就達到了登峰造極,比之大一統王朝都毫不遜色,軟實力上可以說是達到大一統王朝標準,因此很多人下意識將宋朝這個正統王朝視為大一統王朝。
因此很多人誤解宋朝為大一統王朝,但就事論事來說,宋朝只是正統王朝,並非大一統王朝,這個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
14 # 貓史天下
算,正統政權。不算,大一統政權(指北宋)。
同時期,相比遼和西夏大理,北宋佔據中原主體,且建都於中原,是明確的正統政權,可以自稱中國,無可厚非,遼自稱中國就很牽強,只是當時軍事上遼強宋弱,一些表面詞而已。後世都不會以遼為正統,宋為非統。但金朝就很難說了,金朝對南宋自稱中國,佔據中原,建都中原(開始是燕京,後來是汴京),南宋只是偏安一隅,從態勢上,國家雖然分裂,但金國自稱正統已經有一定依據,後世只是把南宋認為是北宋延續,並且繼承了南宋朱熹的理學思想,才蔭及南宋也認為南宋也是北宋一樣正統了。
從疆域上,北宋存在時期,周邊各政權,包括西夏,都各立帝號,最基本的遼與宋,互不隸屬,更在名義上,遼的政治地位在北宋之上,都是被迫花錢買平安,北宋對遼稱下對上的“歲幣”,對西夏稱為上對下的“賞賜”,地位完全不同。且漢地一部的幽雲十六州,還在遼人手中,無論從當時政治地位,領土北宋都不是大一統。
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清,都是正統加大一統,這些時代中原皇帝是東亞的共主,不會出現南北各帝一方的局面,所以不能只看領土差不多,北宋疆域有主體的漢地,更要對比當時政治環境,唐朝和明朝正常時期,周邊也都稱帝,讓繳歲幣了嗎?
所以,宋朝,並且是北宋,頂多是華夏正統,但絕不是大一統政權,與其他漢唐時代是有區別的。
-
15 # 小嚴說歷史
就我本人而言,我是一直主張,或者說認同於“宋朝就一地方割據政權強化版”這種說法的。
一般來說大一統王朝的硬性標準之一是恢復舊漢故土,也就是西漢漢武帝開疆拓土以後漢朝疆域。而自秦漢以後的大一統王朝都覆蓋了舊漢故土,並且進一步擴大了疆域。畢竟王朝如同人一般,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的,總是會在前人基礎上不斷進步的。
以這個標準來看,很明顯宋朝並沒有達標。因為以宋朝巔峰時期的北宋以北來看,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復,更不用說更遠一些的遼東了。
中國歷史上能算上大一統王朝的,基本上都做到了“老子看上的地方都打下來了”,並且基本上衝出了長城。就這一個幽雲十六州終宋一朝都沒收拾明白,西邊的河套被西夏一堵上,西進根本沒戲。宋朝是唯一一個在鼎盛期間國破家亡只能半壁江山苟延殘喘的
”大一統“(就這,就這)王朝,還鬧出君臣皆無恥帝姬做妓女的國恥。有宋一代,始終沒有對外族形成有意義的戰略優勢。不管你有多少理由,弱勢就是弱勢。所謂宋朝外戰勝率高一是因為資料造假,二是因為多半在境內打防禦戰。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看漢的版圖
唐的版圖
明的版圖
版圖意味著帝國統治的地域,以及地域上的人口、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又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人民生活富足了,有時間思考生存以外的問題了,才會有文明文化等等上層建築的誕生。
你在看北宋
南宋
-
16 # 昭明離行
要討論宋朝到底算不算大一統王朝,就要先明白大一統是什麼。
中國的大一統思想由來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應握有一統天下的權威,所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潛藏著大一統的身影。但是正式提出大一統概念的的是《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後來”李斯更是明確提出:“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這個時候大一統的意思是消滅對手,由皇帝一人統治天下。但是後來又經過不斷演變發展,成為今天的意思“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同時注意,大一統和大統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大統一隻是疆域的統一。
然後我們在來看宋朝到底是不是大一統王朝,首先南宋肯定不是大一統王朝,這不需要多討論什麼。這裡真正討論的是北宋算不算大一統王朝。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但是與北宋並立的還有遼和西夏、吐蕃等國,還有燕雲十六州沒有拿回來。從我們如今的角度來看北宋是完成了區域性統一(即完成中原地區的統一),但沒有真正實現大一統。
但是對於北宋來說,遼、西夏、吐蕃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是蠻夷,不屬於中原王朝,大理和高麗作為附屬國。所以在北宋人的眼中,他們是實現了大一統的,因為在中原地區,北宋實現了統一,不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高度集中。不過他們可能對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而感到惋惜,但是當時的燕雲十六州不是什麼重要的地方(是養馬的重要地區,但不是政治和經濟中心),所以沒有收復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但是更多時候出於民族情感,我們所希望的大一統王朝,應該是能做到中原王朝,四方蠻夷,八方拜服的那種狀態。
-
17 # 古今尋
宋朝是大一統王朝!
宋朝分為兩個階段,北宋和南宋!自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取後周政權開始,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南宋兵敗被元軍滅亡為止,共三百一十九年。其中又以公元1125年發生的靖康之恥事件為標誌,劃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
趙匡胤立朝後,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手段,加大中央集權,並逐步統一全國,疆域達到黃河以北,歷史上稱此段時期為北宋時代。北宋後期,內部黨爭不斷;外部大金崛起,不斷南蝕;又恰巧碰上不務正業,不喜朝政,專好丹青,文墨的宋徽宗父子當朝,結果都城被攻破,父子皇帝連宋朝宗室都被掠往金國,後客死異鄉。史稱靖康之恥!
在靖康之恥中得以逃脫的康王趙構,泥馬渡江,直到南京即位稱帝,南宋時期開始。南宋疆域基本偏安江南一域。到公元1234年,和蒙古聯手滅掉金國,才收回江北中原一帶的版圖。幾十年後,在虎視眈眈的蒙古軍隊,不斷的進攻中,南宋政權一路敗退到廣東崖山,在海戰中兵敗全體投海。宋朝滅亡!
整個宋朝時期,北方遼,西夏,金,蒙古政權先後共存,但並不妨礙史家把宋朝作為統一王朝的看法!
-
18 # 林一Gerry
對於宋朝是否算是一個大一統得王朝自古都是有所爭議的。
一,疆域角度來說:
什麼叫大一統呢?按照《漢書-王吉傳》中說法:《春秋》所以大一統者,社會同風,九州共貫也。”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中國社會開始進入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時代。秦,漢,隋,唐,元,明,清等朝代是名副其實的大一統中央王朝。從疆域領土上來說,北宋王朝既沒有收復,自古以來就是中原一部份的幽雲十六州,而且也沒能夠消除西夏李元昊的割據勢力。但他又基本上結束了自殘唐五代以來,中原大地上的混亂與割據。並且宋朝所處的是宋遼夏三國鼎立的局面,何況前期遼國漢化程度很高,一直在與宋爭奪者”中國“的主導權,更別提南宋時期遷都臨安後疆域面積進一步被金所侵蝕。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借魏蜀吳三國並立發表自己對正統的看法:”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雖華夷仁暴,大小強弱,或時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獎一國謂之正統,而其餘皆為僭偽哉!”九州不能合為一統,那就和春秋戰國時的個諸侯國一樣,不能獨尊一個。故從這個角度來說宋朝不能算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只能說是當時大分裂時代的正統王朝,不能說是大一統王朝。
二,經濟文化角度來說:
而從文化角度來說,宋朝的文化造詣在歷朝歷代是數一數二的。北宋在經濟文化這塊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詩詞、繪畫、雕版印刷、書法等等幾乎都是歷代王朝的巔峰。尤其是在那個大分裂時代更是力壓群雄。用大師陳寅恪的話評價就是:“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並把儒、釋、道三家整合與交融。
唐宋八大家宋佔一多半,書法在北宋除了四大家以外連宋徽宗的瘦金體和不少大臣的書法都非常優秀。此外雕版印刷的普及推動了文化事業的大發展,也許這也是宋文化高度發達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北宋的文化在繪畫、戲曲、瓷器、茶道等等都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或者奠定了相當的基礎。
故從疆域角度來說,宋朝稱不上是大一統王朝,只能算是大家都普遍接受的三國鼎立時期的正統王朝。
從文化角度來說,宋朝無疑夠得上大一統王朝的標準。
回覆列表
在大一統王朝中,宋朝是個湊數的。唐宋元明清裡,應該把宋去掉。
都城被攻破,皇帝被虜走,這放在任何朝代都是羞於啟齒的事。打不過,不會跑嘛?
宋朝弱是有原因的,它本就是先天不足的朝代,自從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送給遼國後,宋朝就沒有了北大門。大門鑰匙都在北方民族手裡攥著,也只能忍氣吞聲了。
施政上的失誤,讓宋朝自身實力嚴重不平衡,經濟搞得不錯軍事一直撲街。這種現象怪不得別人,由於趙匡胤的江山就是通過政變得來的,他特別擔心手握重兵的將領們有樣學樣。自己在的時候還鎮得住,但是要為子子孫孫考慮,於是他苦思冥想琢磨出一個大昏招。
這種法子弊大於利,內部是安全了,但整個武裝力量被處於分散管理中,不僅效率低下,軍隊因為經常更換將領導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上下無法瞭解凝聚,以致戰力低下。
和西夏的戰爭很能說明問題,西北邊陲僅僅300萬人口的小國,打了那麼多年,硬是無可奈何,更別說北方的遼、金、蒙古了。
再以岳飛親率的“岳家軍”為例,長期由固定將領統率,能臨機決斷、如臂使指,戰鬥力要大大高出其他宋軍一頭,這也驗證了宋弱是弱在對軍隊的管理不當上。
北宋被滅之前,疆域有280萬平方公里,之後的南宋失去北方陝西、河南、安徽等大片國土僅剩200萬平方公里左右。特別是南宋,與金國分界線已是淮水—大散關(寶雞)一線,甚至連中原地區都沒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