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鐵馬冰河wu
三國末期,司馬昭派鍾會、鄧艾伐蜀。魏軍在劍閣遭姜維奮力阻擊,進退維谷,鄧艾出奇謀偷襲陰平成功,偏師直搗成都,迫使蜀後主劉禪投降,為攻滅蜀漢立下了不世之功。然而沒過多久,為平定西蜀立下汗馬功勞的鄧艾,卻被司馬昭以謀反罪逮捕下獄,滅蜀大功臣頓成階下囚,最後慘死於亂軍之中,兩個兒子被殺,其妻和孫子被流放至荒僻苦寒的大西北。
史料中談到鄧艾之死,是因為他在滅蜀後,於成都擅自處理軍政大事,引起司馬昭的疑慮,鍾會為爭功和監軍衛瓘又乘機落井下石,密告鄧艾陰欲謀反,司馬昭下令將他逮捕,然後用檻車押回洛陽,途中被衛瓘殺害。
那麼,鄧艾到底是因何犯了司馬昭之大忌的呢?史載,鄧艾在滅蜀之後,曾經給司馬昭上了一份奏表,大意是:魏國應該攜滅蜀的剩勇與聲威,一舉東進吞吳。但因我軍迭經苦戰,急需休整,所以伐吳的大事應暫時推後為好。我認為應把西北戍軍(邊防軍)中的兩萬人馬留駐西川,加上蜀漢降軍共四萬人。讓這些人在蜀地開墾屯田,冶鐵煮鹽,發展經濟,打造船隻,加強水軍建設,準備出川順流東下,攻伐東吳。那時東吳懾於我強大的攻勢,必不戰而降。
他還建議司馬昭要善待劉禪,至少讓他在成都呆到明年秋天,封他個扶風王,賜給他財產,封其子為公候,以顯示魏國的寬容大度。假如把他押送回洛陽,東吳就會認為魏國不善待降君,就會拼死抵抗。
不料司馬昭只回了8個字:“事當須報,不宜輒行”。司馬昭的意思很明白,任何大事小情都必須上報朝廷,不能擅作主張。可鄧艾還不醒水,再三宣告自己是替國家著想,替劉禪爭待遇也是為了和平解決西川問題,無意間卻犯了司馬昭之大忌:“你工作做得如此細緻,還要我這領導幹甚?況且這人不光深謀遠慮,還手握重兵,假如他有異心,想利用劉禪的影響割據西川,麻煩就大了”!鄧艾冤死,很是可惜,他就是因為不諳官場上那些隱蔽的潛規則而稀裡糊塗身首異處的。
史載,鄧艾死後,鍾會獨統大軍,與蜀降將姜維密謀反叛。司馬昭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命賈充率兵入斜谷,鍾會覺察出司馬昭對他有所防備,於是拘押反對他的魏軍將領,準備聯手姜維起事,不料魏軍將士大部分反對他舉兵反叛,眾人聯合起來突然進攻鍾會、姜維,兩人勢單力薄加猝不及防,雙雙死於混戰之中。
也有人說:鍾會並未謀反。這一切,都是司馬昭策劃的陰謀。史載,鍾會、鄧艾滅蜀後手中握有十幾萬人馬,再加上蜀國降軍,總數應不少於二十萬大軍,二十萬精銳足以摧毀彼時的任何一個政權,加上鍾、鄧、姜維都是智勇雙全、能征善戰之士,司馬昭怎會不忌憚?於是,為防止兩位將軍擁兵自重,割地稱雄,他便給兩人各自強加了一個謀反的罪狀。
他先栽贓鄧艾謀反,讓鍾會去解決鄧艾。但鍾會並未行動,而是讓司馬昭派來監軍的衛瓘前去抓捕鄧艾。衛瓘解決掉鄧艾後,司馬昭便開始著手解決尾大不掉的鐘會了。司馬昭杜撰了鍾會欲謀反的事情,為了將故事編的更令人相信,同時也為了徹底消滅蜀漢殘餘勢力 ,就把姜維夥同鍾會陰謀造反的故事也摻了進來。之後,並無反心的鐘會被司馬昭的政治攻勢和內外夾擊給摧垮了。不僅如此,連帶姜維也被他一起給收拾掉了。
【寫作答題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路】
-
3 # 史論縱橫
鍾會和鄧艾分兵去攻打蜀國,鍾會十萬大軍,遭遇蜀國的主力姜維部,鄧艾打偏路,遇到的是蜀國諸葛瞻部的抵抗。蜀國易守難攻,鍾會主力部隊遭到姜維的殊死抵抗,寸步難行。這時鄧艾率領三千精兵走陰平小路奇襲成都,後主劉禪率眾投降,鄧艾取得首功。鄧艾入主成都後,自持滅蜀立有首功,囂張跋扈,擅作主張,居功自傲,遭來鍾會等人的嫉妒。
鍾會和監軍衛瓘(這個人才是狠人,後來在晉朝地位也很高,當時身為監軍,是司馬昭派來監視鍾會和鄧艾的),向司馬昭實名舉報鄧艾有謀逆之心。於是司馬昭讓鍾會拿下鄧艾押送京城,但是蜀國降將姜維勸鍾會造反,鍾會野心膨脹,想要造反自立,結果手下發生兵變,被亂軍殺死。
這就是直觀的歷史,也是我們看到的歷史!但是這並不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不僅僅是鄧艾和鍾會作繭自縛,而是兔死狗烹的歷史定律。
自古以來熟讀三國的人皆說鄧艾不懂政治,遭人嫉妒,才有如此下場;對於鍾會的評價,大都也是野心膨脹,才有亂軍砍死的下場!其實細細想來,居功至偉的人從來都會遭到人的嫉妒,而造反的也不都是野心勃勃。拿鄧艾和鍾會來說,其實都是已經預感到危險的來臨,鄧艾是不反的下場,鍾會是造反的下場。
為什麼鍾會和衛瓘舉報鄧艾,司馬昭連查都不查,直接讓鄧艾上囚車回京城,其實這都是司馬昭安排好的,如果鍾會不舉報,衛瓘也會舉報。所以,拘捕鄧艾已經是可以肯定的,司馬昭害怕的不是鄧艾也不是鍾會,而是聯合起來的鄧艾和鍾會,於是司馬昭派鍾會去拘捕鄧艾,其實就是讓他們二人心生間隙。
如果鄧艾抵抗,鍾會兵力多於鄧艾,必然可以除掉鄧艾,如果鄧艾不反,則押解回京,但是必須死在路上。鄧艾上囚車之前說:“我鄧艾是忠臣啊!竟然會有如此的下場!從前白起所受的遭遇,在今日又見到了。”
鄧艾迴京以後,只剩鍾會,司馬昭當初派鍾會和鄧艾同去,其實就是相互牽掣,害怕某一方謀反,現在剩鍾會一人,司馬昭定然不會等鍾會謀反後再採取行動,而是早有準備(司馬家族本身就是以權謀出身)。
鍾會為什麼決定謀反,是因為他接到司馬昭的信:“我擔心鄧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我們不久就可以相見了。”
鍾會十萬大軍,姜維三五萬軍隊,加起來十好幾萬軍隊,不管鄧艾反與不反,拿下鄧艾豈不是易如反掌。但是這個時候司馬昭又派來賈充駐紮斜谷,自己又派大軍駐紮到長安,其實就是要甕中捉鱉,而鍾會所謂的造反只是殊死一搏,自古有幾個謀劃造反的被自己手下的將領給乾死的?說的淺顯一點,就是鍾會手下的將領早就被司馬昭給策反了,所以鍾會才會囚禁他們。
歷史上固然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美談,但是更多的是劉邦“剷除異姓王”,朱元璋大肆誅殺功臣,如果當時不殺,時間一久,就是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的“三藩之亂”。歷史的經驗教訓就是兔死不烹狗,這個狗可能不僅無用,甚至還會咬人!
-
4 # 歷史百家爭鳴
在三國末年,曹魏政權出了兩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一位是鄧艾,一位是鍾會,他們是三國後期的翹楚之輩,他們倆最大的功績就是合力滅掉了蜀國。而鄧艾的奇襲陰平之計則是滅蜀國的關鍵一戰,正是這一戰讓曹魏獲得了對蜀國征伐的決定性勝利。那麼把蜀國滅掉的鐘會與鄧艾應該是被大力嘉獎的,為什麼最後死的都很慘?
鄧艾,大家都瞭解,在歷史上讚譽是很高的,是一位天才軍事家,與姜維數次作戰而不敗。正是由於他的謀略,魏軍才能取得對蜀國的勝利,可是為什麼有如此功績的鄧艾會被殺死?讓我們接下來進行探討。第一,鄧艾在取得對蜀勝利以後,過於恃功自傲。
《三國志》記載到:輒依鄧禹故事,承製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群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使於綿竹築臺以為京觀,用彰戰功。透過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鄧艾犯了大忌,他竟然敢私自承製拜宮,這是犯了天子忌諱的,司馬昭都警告了鄧艾,他令衛瓘傳話給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可是鄧艾並沒有領會,還上詔說:“銜命徵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鄧艾如此不識眼色的為自己辯駁,只會招致奸惡小人的詆譭,他自身原因是他最後慘死的重要原因。
第二,遭人詆譭陷害。史書記載到:“鍾會、胡烈、師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變釁以結”。正是這幾個人向朝廷告鄧艾的黑狀,想把鄧艾置於死地。鄧艾之前的行為本身就引起了朝廷的反感,加上這幾個人煽風點火,不死都難。鍾會巴不得鄧艾死掉,以便自己統領大權,鍾會把諸葛緒幹掉就是同樣的情況。而抓捕的衛瓘呢,也不是什麼好惹的角色,正是他把鄧艾與鍾會雙雙害死,他深夜去抓捕鄧艾,並命令鄧艾手下不準動手,讓鄧艾束手就擒。總之,鄧艾死的很冤,抓的時候都沒有反抗,就像鄧艾自己說的一樣:“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復見於今日矣。
說完鄧艾,咱再說說鍾會為什麼失敗被殺,鍾會被人評價為“精練策數,鹹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這樣的評價說明鍾會有謀略與野心,但是一旦膨脹了,就會給自己災禍,他的謀略在於平定諸葛延與毌丘儉之亂,他的志迂在於他入蜀的稱王野心,這導致了他的滅亡。鍾會在入蜀後,勢力不斷坐大,諸葛緒與鄧艾都已經不再是自己的障礙,自己又掌握精兵強將,於是決定反叛自立為王,並於姜維聯合在一起。加之他得到來信說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入斜谷,駐紮在樂城,司馬昭也駐兵在長安,於是他被迫加快反叛速度。可惜的是他沒有做好準備,用拙劣的手段起兵,底下的眾將領也表示不服。促成鍾會失敗的是他手下丘建,他把鍾會叛變訊息傳給了胡烈,胡烈便對外造謠說鍾會要坑殺將官,於是軍心動搖,加上鍾會對殺將官猶豫不決,使得軍隊作亂,鍾會與鄧艾便在兵變中死亡。由此可見,鍾會的死一在於他自己策略的錯誤,缺乏果斷,準備不足,沒有聯絡廣大士兵。二是手下的叛變,讓自己腹背受敵,加上衛瓘的討伐,使得自己在兵變中被殺死。
兩位傑出軍事家的結局都很慘,他們沒有想到面對他們的結局會是死亡。這對鄧艾是不公平的,他並沒有謀反之心,反而被殺,而鍾會就是咎由自取,可憐姜維陪他一起送死。
-
5 # 初心如舊
為啥鍾會鄧艾合力滅掉蜀國,立下大功,最後卻慘死?
這個提問所問的,覺得是鍾會,鄧艾個人性格缺陷,司馬昭老謀深算,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為啥這麼說,因為最終結果應當是,一個巴掌拍不響。鍾會,鄧艾都有自負,不服對方的弱點,本來只是將領之間相互不服氣,但如走到一定程度,因擔心被司馬昭抓住把柄,加上姜維有意無意的引誘,就會逐步作一些傻事,最終一步一步走上絕路。而可悲可嘆的是,直至刀臨頸項,自己仍渾然不知,這確實是一起十分罕見的人生悲劇。但這一切,都早已在司馬昭的算計之中,不管鍾會,鄧艾如何鬧騰,都像孫猴子一樣,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羅貫中先生給這一回的名目是:“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真是入木三分,非常精準。
試想,鍾會雖然是伐蜀軍事的最高領導,但畢竟年輕,鄧艾是老資格的將領,資歷久,經驗豐富,如果鍾會不排擠,壓制,而是虛心聽取鄧艾建議,鄧艾不是輕視鍾會,而是尊重領導,共同協商軍事部署,即就是偷渡陰平,也應該雙方協作,不是賭氣獨自行動,那後來就不會逐步產生造反意念,而沒有造反之念頭,
姜維也難以插足,肯定就不會有後來被自己軍隊殺死的悲劇。鄧艾則不會自作主張,自行拜劉禪為驃騎將軍(三國志--劉禪傳:【承製拜後主為驃騎將軍 】注:演義中鄧艾封劉禪為扶風王)自行分封蜀國各級官員,收買人心,不發生這些被稱不軌行為,自然就沒有殺身之禍。也免了姜維費盡心思,最終失敗的慘事。
總之,蜀國滅亡這件事,就像雲遮霧罩的迷一樣,說不清,道不明,不僅讓人想起鍾會鄧艾之前八百一十多年(距今2570多年),足智多謀的晏嬰相國--那個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典故,一次性幹掉了三個了不起的人物,真絕!(2:50)
-
6 # 歷史研習社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精彩的歷史時期,三國故事更是流傳廣遠,膾炙人口。眾所周知,三國自諸葛亮去世之後便進入了尾聲,這一時期的歷史主線主要是魏晉滅蜀、吳。真正開啟統一大業的是魏國名將鄧艾鍾會,他們兩個相互配合,成功滅蜀,也先後以冠以謀反的罪名被司馬昭除掉,那麼他們兩個為什麼死得都很慘呢?
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魏國已經被司馬家族全盤把持,司馬昭坐鎮朝廷,嚴密控制著滅蜀計劃,兩人滅蜀之後,兵權在手,權勢極大而被司馬昭懷疑,才被加上不同的罪名而先後被除掉。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的鄧艾形象
鄧艾本身其實沒有造反的意圖,但是在滅蜀之後他自負自滿,說話做事極不謹慎,往往不請示朝廷而做主,獨斷獨行,這就引起了司馬昭的警惕。尤其是鄧艾建議將蜀後主劉禪留在蜀地,再留下魏軍兩萬,蜀國降兵兩萬,在蜀地打造船隻,佯裝攻吳,可使吳國畏懼,不戰而降。
鄧艾的獻策讓司馬昭如坐針氈,於是他派遣監軍衛瓘告訴鄧艾不必如此。鄧艾不以為然,認為大丈夫領兵在外,凡是有利於社稷國家的行為,專斷一些也無妨。這樣的言論傳入司馬昭耳中,再加上鍾會等人痛恨鄧艾不聽指揮,嫉妒他立下大功,於是向司馬昭進讒言,拘押了鄧艾。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的鐘會形象
鍾會的謀反則和鄧艾不同,歷史學家推測,鍾會很有可能是為了掌握大軍,剷除司馬氏。鍾會是魏國重臣鍾繇之子,鍾氏家族是魏國名門,世受國恩,所以鍾會謀反極有可能是為了剷除當權的司馬家族。史書記載,鍾會和蜀國降將姜維關係密切,兩人密謀,讓姜維帶著蜀軍出斜谷,他則帶著大軍跟隨其後,既是後援,也是監視,合蜀魏兩國軍隊而誅司馬氏。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的司馬昭形象
鍾會和姜維認為,此時的關中並無大軍,完全可以向北進軍,唾手可得長安。進而大軍從渭水和黃河順流而下,五天可到孟律,和騎兵在洛陽相會,一舉而大事可定。沒想到司馬昭致信鍾會,說他擔心鄧艾造反,於是帶著十萬兵進駐了長安。
這讓鍾會大為驚恐,他認為司馬昭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鎮壓鄧艾,如今卻親自統軍前來,一定是懷疑自己了,於是鍾會立刻準備謀反,要殺掉其他的北來將領。結果北兵造反先後殺了鍾會姜維,又殺了鄧艾,魏國兩員大將,就此殞命。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呂思勉:《三國史話》
-
7 # 南方鵬
三國到後期,曹劉孫老三家頹象已露,曹魏司馬家專權,蜀漢姜維避禍屯田沓中,263年八月,司馬昭定下先滅蜀後滅吳之策,兵分三路大舉進攻蜀漢,徵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牽制蜀漢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率主力十餘萬人,打算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又以廷尉衛瓘為鎮西軍司馬,持節監督鄧艾、鍾會等人。姜維據守不當,鍾會軍得以長驅直入漢中,退路又被諸葛緒截斷,無奈聲東擊西,騙過諸葛緒偷過橋頭關,回師守劍閣,與鍾會相持多日,魏軍無法攻下,打算班師。
而鄧艾,牧童出身,為司馬懿所賞識,曾參與平定淮南之亂,拒吳拒蜀屢立戰功,在屯田上獻有長策,為朝廷上下所看重,是姜維的平生大敵兼剋星,這時攻下成都,不意成就不世功業,也膨脹起來,自作主張按照東漢鄧禹的做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也分配官職,若無君王足夠信任,此舉不啻於擅權造反。鍾會把鄧艾的所作所為上報,並篡改他上送朝廷的表章,其時,曹魏內外都認為鄧艾即將造反,朝廷下詔書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用檻車送來京師。
-
8 # 遨遊文史世界
鄧艾鍾會二人是滅蜀的主力,在滅蜀的過程中二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滅蜀之後,為什麼卻都慘死了呢。最近一直在讀三國志,我就來分析一二。
鄧艾之死。
居功自傲滅蜀之後,鄧艾派人在綿竹築起高臺,表彰魏軍戰功,十分自負,大肆炫耀。
不懂避嫌滅蜀之後,鄧艾對司馬昭說,現在大規模作戰後將士們疲憊不堪,不能立即用兵,應該休整一下,留下隴右兵兩萬,蜀兵兩萬,煮鹽鍊鐵,然後順流而下進軍東吳。司馬昭派人對鄧艾說,不能擅作主張。但鄧艾卻認為不能因為為了自己避嫌而使國家遭到損失。鍾會為了謀反,所以誣陷鄧艾背叛朝廷,並說鄧艾在軍中殺牲會盟。所以鄧艾就被囚車押送回了京師。在鍾會被殺後,鄧艾和兒子鄧忠被田續等人殺死。其他兒子在洛陽也被殺死。正是因為鄧艾不懂得避嫌,給了小人們可乘之機,被誣陷而死。
性格剛烈,與同僚不和這個算是次要原因吧!鄧艾為人性格剛烈急躁,與同僚不和(也包括自己的下級),冒犯了許多人,所以在他被誣告時,不僅沒有人為他辯白,反而還有人火上加油。(師篡就是這個火上澆油的人,師是鄧艾的下屬,曾經打了敗仗,差點被鄧艾斬首。後來和鍾會一起誣陷鄧艾,估計也算就是為了私仇吧!)可見,為人處事,與同僚關係也很重要,關係不好,有人想整你,即使你是清白的,也沒有人願意為你辯白。(跟魏延差不多,都是和同僚關係不好,關鍵時刻沒人幫你)
關於鍾會之死,就比較簡單了,那是真謀反,而不是被人誣陷,而是自己有叛逆的野心。這個算是自己作死。
其實,鄧艾鍾會之死,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時蜀國已經被滅亡了,而吳國暫時不打算消滅。所以認為他們二人留下是禍患,從而趕盡殺絕。
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就是這個道理。在司馬家族需要你時,可以給你高官厚祿,不需要你時,對你趕盡殺絕。
-
9 # 美麗青春您真痘
三國到後期,曹魏司馬家專權,263年8月,司馬昭定下先滅蜀後滅吳之策,諸葛緒和鄧艾各統兵三萬,鍾會統兵十萬,衛瓘做監軍,三路大軍浩浩蕩蕩直奔蜀國殺來。
魏軍在劍閣遭姜維奮力阻擊,進退維谷,鄧艾出奇謀偷襲陰平成功,繞開蜀漢軍隊的防禦體系,襲取江油、涪城,攻克綿竹中擊斬諸葛瞻,偏師直搗成都,迫使蜀後主劉禪自縛而降,鄧艾兵不血刃滅了蜀國,劉禪命令在沓中屯田的姜維放下武器就地投降。
鄧艾受降後主劉禪,為了儘快穩定局面,自作主張按照東漢鄧禹的做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蜀中文武大臣都有封賜,各州郡的地方官員他都一一加封。他在綿竹築臺昭示自己的戰功,和蜀中官員打的火熱,幾乎天天大擺酒宴。眾官員一齊跪拜鄧艾說:"當誓死效忠鄧公".
鄧艾建議將劉禪留在蜀地並善待,封其為扶風王,賜給他財產,封其子為公候,以顯示魏國的寬容大度。假如把他押送回洛陽,東吳就會認為魏國不善待降君,就會拼死抵抗。同時再留下魏軍兩萬,蜀國降兵兩萬,在蜀地打造船隻,佯裝攻吳,可使吳國畏懼,不戰而降。
司馬昭令衛瓘傳話給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司馬昭的意思很明白,任何大事小情都必須上報朝廷,不能擅作主張。鄧艾不以為然,認為大丈夫領兵在外,凡是有利於社稷國家的行為,專斷一些也無妨。司馬昭認為鄧艾手握重兵,假如他有異心,想利用劉禪的影響割據西川,麻煩就大了!同時鍾會和衛瓘的手下在朝中散佈鄧艾有謀反之心,欲在蜀中立國稱帝的謠言,這些更加深了司馬昭的懷疑。
司馬昭於是密詔鍾會接管鄧艾的軍隊,押解鄧艾迴國,鄧艾天真認為自己"身正不怕鞋歪,"連同兒子鄧忠一起坐著牛車回國了。
接到命令後,姜維向鍾會投降,並說鄧艾豎子,行險僥倖,論戰功不如鎮西將軍多矣,鍾會大喜,引為知己,下令禁止部下搶掠,禮賢下士,安撫蜀地官吏。
鍾會,魏國重臣鍾繇之子,自幼才華橫溢,精通玄學,為人驕傲自負,出兵伐蜀前志得意滿,異心已露端倪,在攻蜀漢時,就曾藉故收了諸葛緒軍權,把三路軍併為二路軍,此時聽得蜀漢首將姜維的恭維,相見恨晚。姜維發現鍾會野心勃勃,姜維想利用鍾會的野心,慫恿鍾會誅殺和扣押將領,暗自打算趁機殺掉鍾會。
鍾會自認為手中掌握著魏國將近20萬的軍隊,成功可成為一代雄主萬古留名,萬一失敗,退而做個蜀漢王也是不錯!不料密謀被魏將胡烈探知,胡烈等人及各營官兵為營救本部將領一起響應,蜂擁衝入蜀宮,在混亂中,鍾會被亂刀砍死,姜維由於心絞痛發作,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監軍衛瓘怕鄧艾對他秋後算賬,派護軍田續追至綿竹西殺害鄧艾父子,至此三國後期三位傑出將領同歸於盡。
這或許還是司馬昭一石多鳥,早已策劃的陰謀:一、司馬昭派自己的心腹師纂到鄧艾軍中,實際就是監視。師纂和鍾會一起上表告發鄧艾有意蜀中稱帝,蓄意謀反。司馬昭得到訊息後,立即下令將鄧艾囚禁起來,說明司馬昭本意打算藉機除掉鄧艾的。
二、鍾會獨統大軍,與蜀降將姜維密謀反叛。司馬昭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命賈充率兵入斜谷,目的就是防備鍾會造反。
三、鍾會、鄧艾滅蜀後手中握有近二十萬大軍,二十萬精銳足以摧毀當時任何一個政權,加上鍾、鄧、姜維都是智勇雙全、能征善戰之士,老奸巨滑的司馬昭怎能不早做打算?
為防止兩位將軍擁兵自重,割地稱雄,司馬昭先栽贓鄧艾謀反,解決鄧艾後,他杜撰了鍾會欲謀反之事,同時為了徹底消滅蜀漢殘餘勢力,順勢將姜維扯進其中一勺燴了。
所以不管鍾會,鄧艾如何鬧騰,都如同孫猴子一樣,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羅先生給這一回的名目是:“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真是入木三分,完美詮釋。 -
10 # 得瑟的小皮匠
鄧艾兵行險招,帶領將士猶如神兵天降般翻山越嶺,最終直達成都,滅了蜀國,降了劉禪,功勞太大引的上司鍾會眼紅,不僅如此他不聽朝廷調遣,提出了跟司馬昭相悖的想法,更是加重了司馬昭的疑心,後來鍾會乘機參了他一本,最終鄧艾被定為謀反,鄧艾父子在被衛瓘押回朝廷途中被斬殺…一代魏國的忠臣良將隕落於此…
鍾會因為被姜維設計,最終也是被定為謀反之罪,涼涼…
鄧艾的結局讓人不禁哀嘆,有個靠譜的上司是有多重要…當然如果鄧艾當時學劉邦一樣,拿下成都之後退守成都城之外,等鍾會前來會師,這樣他的結局或許不會如此…
亦或是明白自己身為人臣,善於揣摩聖意也不至於引得司馬昭疑心,或許也能避開此次大劫…
https://m.toutiaoimg.cn/group/6627663122536595981/?iid=52645802401&app=news_article×tamp=1546267904&group_id=6627663122536595981
回覆列表
縱觀整個事件的發展,鄧艾之死,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觸角不敏感,其二是被人嫉妒和陷害。
一、 鄧艾之死
鄧艾、鍾會和諸葛緒奉大將軍司馬昭之命伐蜀。鍾會統兵十萬,諸葛緒和鄧艾各統兵三萬,衛瓘做監軍。三路人馬浩浩蕩蕩直奔蜀國而來。
到了蜀國邊境後,鄧艾分兵2000人馬,走陰平小路只插成都。鄧艾兵臨城下。當時蜀國國防空虛,成都也沒有多少兵,僅有的兩萬禁衛軍也被劉禪的女婿,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帶出攔截鄧艾去了。
有鑑於此,後主劉禪在大夫譙周的建議下,自縛而降,鄧艾兵不血刃滅了蜀國。劉禪命令在沓中屯田的姜維放下武器就地投降。劉禪果然是"扶不起的阿斗。"
鄧艾收降了後主劉禪,鍾會此時還在劍閣和姜維死磕呢。鄧艾搶得了首功,他為了儘快穩定局面,在沒有請示司馬昭的情況下,拜劉禪為驃騎將軍,蜀中文武大臣都有封賜,各州郡的地方官員他都一一加封。
他還在綿竹築臺昭示自己的戰功,他和蜀中官員打的火熱,幾乎天天大擺酒宴。他對赴宴的官員說:你們這些人,幸虧遇到我了,換了別人早把你們砍了,你們知足吧。"眾官員一齊跪拜鄧艾說:"當誓死效忠鄧公。"
其實,鄧艾說的沒毛病。鄧艾所做這些,無非是為了穩定蜀國形勢,春秋君認為他沒有私心雜念。但鄧艾所做的一切,皆被鍾會和衛瓘二人看在眼裡。
他兩個正眼熱鄧艾搶了頭功,正在冥思苦想如何向領導開脫自己寸功未立的說辭,看到鄧艾如此行事,二人心頭大喜,於是就給司馬昭寫了封密告信,信中誣陷鄧艾有謀反之心,欲在蜀中立國稱帝。
講真鄧艾沒來得及請示司馬昭就大封百官,這確實有違上下級關係,但鄧艾認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對司馬昭給的建議和指導工作置若罔聞。這就引起了司馬昭的懷疑。
司馬昭懷疑鄧艾另有所圖,誤會他侍功而驕,任意行事,同時鍾會和衛瓘的手下在朝中散佈鄧艾必反的謠言,所有這些更加深了司馬昭的懷疑。
此時鄧艾大難臨頭而不自知,他上書要求封后主劉禪為扶風王,司馬昭接書後,認為鄧艾是收買蜀中人心,更認為鄧艾反心昭然若揭。
司馬昭於是密詔鍾會接管鄧艾的軍隊,押解鄧艾迴國,鍾會高高興興命人押解鄧艾迴魏國,鄧艾此時還認為自己"身正不怕鞋歪,"連同兒子鄧忠一起坐著牛車回國了。
本來這事也就完了,鄧艾迴國向領導解釋清楚不就沒事了嗎?鄧艾也是這麼想的,但事情出現了轉機。鍾會之死,牽連到了鄧艾,鍾會死後,鄧艾也被殺了,這事暫且放一下。先看看鐘會怎麼死的吧。
二、鍾會之死
其實鍾會之死很簡單,他是受姜維鼓動造反的。話說蜀國滅,後主劉禪投降,姜維接受劉禪詔書,就地放下武器,投降鍾會,當時全體將正在劍門關死磕鍾會十萬大軍。聽到國滅皇帝降,一個個氣的用刀砍石,姜維氣的說,陛下就不能忍一時嗎?為何早早就降了?
(鍾會和衛瓘)
但事實不可改變,姜維轉念一想,計上心頭,於是命令全體將士放下武器,投降了鍾會。
姜維投降了鍾會後,鍾會對姜維很夠哥們意思,二人很快情同手足。原來姜維投降鍾會是有想法的,他發現鍾會此人野心勃勃,姜維想利用鍾會的野心,慫恿他謀反,這樣的話,鍾會謀反成功,姜維殺鍾會,然後迎劉禪復立。
姜維計劃的不錯,但事情沒有按照設想進行。
姜維勸鍾會造反,鼓動他說,你手中掌握著魏國將近20萬的軍隊,現身在異國他鄉,假如造反成功,一統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成為一代雄主萬古留名豈不美哉?姜維進一步鼓動說,假如萬一失敗,退而做個蜀漢王,效仿劉備劉皇叔也不錯吧!
鍾會一聽,滿心歡喜。"就這麼定了,殺了司馬昭,咱也過把皇帝癮。"鍾會得意的說道。姜維接著說道:"要造反,如何對將士們解釋呢?"不等鍾會回答,姜維接著道:"郭太后新亡,你就假借郭太后遺詔,就說郭太后有遺言,讓你殺司馬昭,為國除害。"鍾會聽後連連稱是。
次日,鍾會邀來眾將官,說明造反情況,眾將官不知所措。鍾會怕他們譁變,把將領拘禁了起來。
當時鍾會手下有個心腹,他曾是護軍胡淵的朋友,他於是把鍾會拘禁將領,要謀反的訊息告訴了胡淵和監軍衛瓘,因為胡淵的老爸護軍胡烈也被鍾會拘禁了。
胡淵和監軍衛瓘得到訊息,連夜帶兵解救了他的父親和眾將領,這些人發動士兵叛亂,在混亂中,鍾會被亂刀砍死,姜維由於心絞痛發作,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了。這就是鍾會和姜維被殺的過程。
三、鄧艾被鍾會連累而死。
鍾會被亂刀砍死的時候,鄧艾恰好被押解到了魏國邊境了,眼看就要踏上回家鄉的路,眼看就要洗清不白之冤了。然而,命運發生了逆轉。
當鍾會被殺後,這些將領覺得鄧艾才是自己的領頭人,眾將商議命人快馬追回鄧艾,還讓他回來做自己的領導。
此時衛瓘犯嘀咕了,鄧艾迴來後,自己和鍾會誣陷鄧艾的事就暴露了,鄧艾做了領導,衛瓘能有好果子吃嗎?
衛瓘愁眉不展,護軍田續看出了他的心思,於是對衛瓘說,監軍儘可放心,我馬上騎快馬趕在他們之前,殺了鄧艾不就一了百了了嗎?
衛瓘大喜過望,原來鄧艾曾經懲罰過犯了錯誤的田續,田續正好接機報仇,最後,田續殺了剛要踏上國土的鄧艾和他的兒子鄧忠了。
綜上所述,鄧艾死的很慘,死的不明不白,死的有點冤枉,死的窩窩囊囊。但也有自身原因,就是目無領導,政治頭腦簡單。
(姜維自刎)
鍾會死的也很慘,他死在自己的野心之下,死在姜維利用之下。 這也是三國演義中,姜維一計殺三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