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靈易佔
-
2 # 三分文說
對於端午節插艾葉的來歷,民間擁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黃巾軍起義的故事。相傳在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嚴重影響到漢家天子的統治,於是官方就經常傳播謠言,說黃巾軍都是吃人的妖怪,無惡不作,所以每當黃巾軍打到一個村莊時,人們就會爭相逃跑。
據傳說記載,當時有有一個村子叫做王家村,而黃巾軍馬上就要打到這裡了,很多人聽說這個訊息就都趕緊跑了。但是對於王中年婦女張氏來說,一家三口該如何走啊,一邊是年邁的母親,一邊是三歲的孩子,不知道如何走,一想到孩子還小,老人有老,就忍不住哭起來。這時正巧遇到黃巾軍的首領張寶起碼從家門口路過,看到張氏在哭,他就下馬問道:“大姐,別人都跑了,為何你還在這哭泣呢”?於是張氏就把自身的情況的告訴張寶,張寶此時對他說道:“那我叫你一個救命的辦法,你在你家房簷上掛上艾葉,黃巾軍保證不會進你的家門”。
張寶回到軍營,就對將士們說道,以後征戰的時候,只要見到房簷上掛有艾葉,不管是誰都不允許進入人家的家門,黃巾軍在路過王家村時,遠遠的就看見張氏家的房簷上掛有艾葉。於是都繞道而行,沒有一個人進入。
直到此時人們都不知道那騎馬的人就是黃巾軍首領張寶,都以為艾葉能夠祛除戰爭,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由於那天正值端午佳節,人們從此流傳下來了端午插艾葉的習俗。加上夏天正值蚊蟲多發時期,艾葉擁有驅蚊的功效,所有漸漸的人們也開始隨身配搭裝有艾葉的香包和在身上掛著艾葉。
-
3 # 魅力大別山
在端午節佈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採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掛艾草與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
4 # 小學生硬筆書法教學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中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揹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
5 # 杜邊傳媒鳴劍雄
黑龍江北大荒這裡是用艾草驅蚊,然後門口掛艾草辟邪,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但是,端午節都和艾草有關聯的,都是為了紀念屈原大夫。
-
6 # 文化指路人
俗話說:“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一句兒歌就是寫的端午節文化,還有半個多月端午節就到了,按照傳統端午節習俗把艾葉插在門上以招福驅邪的目的。
艾葉上散發著特殊的芳香,後來我明白用艾草的緣故,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表面是綠色,葉背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在古代以艾葉為藥,以艾草然後用針灸置於穴道上進行燒灼治病,所以古人認為艾草可以招福驅邪,在古書寫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端午節之後天氣開始炎熱,蚊蟲也開始滋生,此時很容易發傳染病,在這一天以艾葉植物來驅除各種毒害,現在才知道端午節插艾葉有這麼多學問,現實中艾葉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普遍,比如受風寒咳嗽,用艾葉燒開水洗腳。
還有女生痛經的時候,例如經期不暢,小腹疼痛等,就可以用熟艾製成圍兜,兜在臍腹的位置起到溫宮散寒的效果,過了端午節以後把晾乾的艾葉存放起來,艾葉也是純中藥材,還有艾葉也是男女之間傳遞愛情的信物,比如喜歡一個姑娘送給她艾葉包。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包粽子,端午節又稱“重五”,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並主張愛國主義,後來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而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回覆列表
您說的耳朵應該是門耳朵吧!
端午節時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溼,細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種疾病。中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葉的習俗。因為艾葉具有芳香氣味,可驅逐蚊蠅,清潔空氣,消除病毒,保持居室衛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因此古時也有人稱端午是衛生節。正如《荊夢歲時記》所載:“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青氣。”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中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