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關於三國這段歷史最權威的史書《三國志》便是以魏政權為合法理的基礎上寫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作者陳壽是晉朝的臣子,晉朝是從魏繼承的皇位,所以所謂人在矮簷下,不能不低頭。晉朝要合法,那麼魏就必須合法,於是陳壽著書時在這一點上還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雖然尊魏為正統,但是陳壽卻將魏蜀吳各自獨立成書,這是一種加藏私貨的表現,也如實的記述了這段三國鼎立的歷史,暗示了三國是各自獨立的政權,地位基本一致,尤其是在寫蜀漢時,陳壽對劉備、劉禪“先主”、“後主”的稱呼,其實也在暗自表面了自己曾為蜀漢臣子的立場和態度。

    蜀漢的合法理,主要是劉備的皇族血統,但是仔細推敲起來,卻有點站不住腳,因為如果按照血統論,那劉表、劉璋等人都可以合法的登基稱帝,人家的皇家血統可比劉備的可靠。

    非要死磕“血統即合法”,那也得是從漢獻帝最近的皇親中選出新皇帝,如果嚴格按照血統這規律排序,劉備前面估計得有幾千上萬個更合適的候選人。

    再說說曹魏政權,人家是嚴格的遵從了老祖宗禪讓的那套流程辦的事情。雖然肯定是演給大家看的。

    大體流程是漢獻帝讓位,曹丕推辭,再讓位,曹丕又推辭,然後一大堆的臣子開始上表,說什麼漢室已衰,您再不登基,天下可就亂了啊。

    這時候漢獻帝把早就準備好的詔書發給了曹丕,小曹還是沒有接受。

    好吧,虛頭巴腦的“三辭三讓”儀式完成,最後搞了個封禪壇,漢獻帝將皇位正式禪讓給曹丕,曹魏代替漢朝的禮也就成了。

    曹丕接受完漢獻帝的皇位,挺可愛,還很耿直的說了句:舜禹禪讓的舊事,我算是知曉了。

    意思是啥,肯定大禹和他們老曹家一樣,先把舜給架空了,才不得不來個禪讓。但是這種事情哪能明說?政策是勝利者掌握的嘛,說它合法就是合法。

    人家曹魏取代漢朝是經過了合法的禪讓,如果質疑,那就是同樣質疑共同老祖宗三皇五帝的禪讓流程有問題咯?所以曹魏的高明就在這裡,不過這招兒不久就讓司馬家給學了過去。

  • 2 # 脫離趣味的明澈

    法理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安定秩序。誰在接任統治權的時候得到大眾的認可,誰就可以安穩的接管統治權。

    漢獻帝的禪讓,曹家的統治權接管,北方秩序亂了嗎?沒有,那就是說北方政權從上到下都是認可的;那劉備稱帝,蜀地秩序亂了嗎?沒有,那就是說劉備稱帝也是得到蜀地大眾認可的。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請問誰規定了這麼一大塊地方就只能有一個統治階級。所以漢獻帝的禪讓,也僅僅是禪讓北方政權那一塊地方,他有資格禪讓蜀地和吳地的政權嗎?所以是你禪讓你的,我稱帝我的,大家都是合法繼承人。

  • 3 # 手機使用者61959222822

    有理無理,有兵就是正理!曹家靠武力拿下了劉家,而後司馬家同樣靠兵拿下了曹家。劉備是劉皇叔,跑到四川打下了一片天地!當個皇帝也正常,不見江東也有孫權嗎!有實力有兵才能稱王稱霸!至於誰是正統,那是後人說的。

  • 4 # 四川達州

    當然是曹魏合理。

    當皇帝得有法統。什麼叫法統?

    就是你憑什麼當皇帝?

    曹丕當眾接受漢獻帝呈遞的玉璽,這個理由就足夠強大了,哪怕漢獻帝內心不願意。

    劉備當皇帝有什麼?

    益州一個州而已。

    既沒有漢獻帝的傳位詔書,也沒有統一天下的威,救民水火的德。

    我們讀書的時候,歷史書說的是,魏晉南北朝,而不是三國晉南北朝。

  • 5 # 誠信與光明

    所謂簽字禪讓,其實就是權臣逼宮,欺騙後人的遮羞布,曹操封魏王,加九賜,挾天子以令諸侯,自謂正統,離篡逆只是一步之遙,當時若稱帝,必落得眾叛親離,萬眾討伐的下場!他只好放棄野心,為曹丕鋪路,自為周武王,但也不失為歷史上的英雄豪傑,曹丕後來的三拒,那是作秀,欲蓋彌彰,掩飾野心的種手而己,劉備自謂漢室宗血,不可考,擅自稱帝當然不合法,他可以打獻帝旗號討賊,自主為王,那就是謀逆和反叛!曹丕雖是謀逆權臣,但有皇帝的禪位簽字,相對來說比較正統的,後司馬氏如法泡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謂天道迴圈,天理昭彰,報應極爽!

  • 6 # 北京不向北2020

    漢室將亡,天下逐鹿!魏曹丕稱帝,漢劉備必然稱帝對抗,而孫吳在兩家稱帝后,跨越最後一步也是遲早的事情!

    曹魏自群雄逐鹿中崛起中原,挾天子令諸侯本來走的就是名為漢臣實際自成一體的路子,可以說,曹操父子先天上就和漢室皇權要有個了結!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無論是禪讓還是廢立,都不過是走完了最後一步而已!

    而蜀漢政權,雖然打的是漢室宗親的明目,用的是匡扶漢室的號召!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劉備為核心的一方諸侯而已!即使漢獻帝人品爆發,清除曹氏父子,蜀漢也無法放棄割據!更何況,曹氏父子穩坐中原!

  • 7 # 會飛翔的海魚

    從你的問句中就可以發現你傾向於曹魏政權的合法性,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漢末經過幾十年的割據分戰,東漢的權威蕩然無存,雖然東漢政權具有法理上的正統,但是民心已不思漢。曹操經過多年征討,已經事實上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到最後天下十三州已佔其九。到曹丕這一代稱帝條件成熟,而且對漢獻帝也是各種程式手續齊全,封之為山陽公壽終正寢安享一生,所以曹魏篡漢不怎麼受詬病的。而劉備在曹丕稱帝之後自立為帝,確實名不正言不順的,畢竟劉協未死,正統性不足。再則實力不足,如果他能像光武帝劉秀一樣完成全國統一的話那麼這個劉性就能給他帶來正統地位,奈何天時地利不足,時也命也!

  • 8 # 鴻儒知天下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思考,簽字禪讓按理來說是最合法的手段,大魏政權似乎合法合理,順應民心,但是如果大家思考一下就會明白,這場禪讓真的是漢獻帝發自肺腑心甘情願的嗎?

  • 9 # 穿越歷史發現你

    按照強權,當時曹丕是因為曹操死後大部分曹氏宗親貴族不受控制,而且他本身相比曹操的實戰經驗、謀略都差很大等級,所以廢除漢獻帝是綜合考量,給大部分貴族分封加獎,可以鞏固自己政權。要從傳統理論來說,當時劉備無論在軍力和地盤上都有稱帝的資本,他是皇叔,如果不自封稱帝,天下當時只有曹丕一個皇帝相當於是承認曹丕的魏國的存在,所以稱帝。從當時的歷史時期來說,漢代早就名存實亡,不存在誰合法理的問題,王朝更替這是順應當時的大勢的。

  • 10 # 愛妮品歷史

    三國是漢代以後的一個時期。彼時魏、蜀(漢)、吳三國並立,所以稱這個時期為三國時期。從曹丕稱帝(西曆220年)到晉武帝司馬炎滅吳(280年)統一中國,為時60年,若從漢末董卓之亂、諸侯割據算起的話,就在90年左右。

    中華書局點檢本《三國志》

    陳壽寫了一部《三國志》記載這個時期的歷史,他是三國時蜀中國人,蜀滅入晉。書沿用《史記》、《漢書》紀傳體體例。稍不同的是,書分魏書、蜀書、吳書,在紀傳體中別成一格。陳壽是私人著史,後人推重他的史才、文筆,把《三國志》和《史記》、《漢書》、《後漢書》合稱四史,在廿四史中屬上乘之作。

    《三國志》分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球油價持續低迷有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