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楚漢之爭中最重要的三個人是劉邦、項羽和韓信。

    其中,劉邦是江蘇徐州人

    項羽是江蘇宿遷人

    韓信是江蘇淮安人。

    這三個人都是蘇北人,項羽本就不是江東之人。

    項羽跟著項梁起兵造反確實是在江東,但那是因為項梁殺人後避禍江東。

    項羽的下屬也基本上是蘇北人,比如其第一大將龍且是江蘇連雲港人。

    這也是項羽成為天下霸主後為什麼定都彭城(徐州)的原因。

    所以項羽為什麼要過江東?更不要提為了虞姬了。

    垓下之戰,項羽敗局已定,過不過江東,逃到哪裡都是一個結局。

    從戰術來看,項羽善野戰,劉邦、韓信均非其對手。

    但從戰略來看,整個楚漢之爭劉邦戰略佈局清楚,韓信北上,彭越英布擾亂項羽後方,劉邦親自與項羽對峙滎陽。

    而這三方項羽一個都搞不定,疲於應付,失敗是遲早的,他敗的一點都不冤。

  • 2 # 酒騎風

    紅顏禍水都是騙鬼的話。項羽之所以無法東山再起,和分封制是有關的。

    項羽入主咸陽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後:

    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yì]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

    把天下的地盤都分出來交給不同的首領,實現天下的長治久安,放在周武王姬昌那裡,沒問題。因為當時天下只有一個敵人——紂王。

    同時,周武王登基以後,使用分封制,分給了所有功臣,說白了,是在分股權。

    但項羽不是這樣。秦二世無道,起因是全華人民集體揭竿而起。

    這樣一來,儘管大家打的還是楚懷王的招牌,但彼此各自為戰,彼此之間平起平坐。項羽再分股權,意義就不大了。

    於是,項羽的合法性只能透過自己不斷的取得勝利才能完成。結果一著不慎,項羽輸了。

    這樣一來,回到江東意義也不是很大,

    相當於一切要重新開始……沒有合法性,沒有兵,打仗還輸了。不自殺也不大合適了。

    當然,同樣的坑劉邦也踩了。

    劉邦稱帝后,他把全國的土地分給了自己的親戚……

    不久之後,終於發生了七國之亂。

    所以此後就再也沒有分封制這個破事了。

  • 3 # 關東俠客

    項羽不肯過江東是此時他以經成為,戰敗的鵪鶉,鬥敗的雞,心恢意冷。出江東時八千子弟豪氣沖天,回去時孤家寡人,無法向江東父老交待,貴族出身,面子重要,丟不起那個人。

    項羽是秦末義軍領袖,古代著名軍事家。“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鉅鹿之戰,五萬楚軍大敗秦軍主力長城兵團,殺蘇角擒王離,秦軍主帥章邯率二十萬秦軍投降。

    項羽做為諸侯上將軍西進咸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定都彭城。楚漢戰爭中,項羽靠三萬騎兵擊潰劉邦五十六萬諸侯聯軍。滎陽之戰劉邦落荒而逃。

    項羽軍事上取得一糸列勝利,但他生性殘暴,剛愎自用,手下人才流失,有一個範曾還不知用,在戰略上走向下坡路。垓下之戰,十萬楚軍被六十萬漢包圍。天下間鼎級軍事人材,七十萬最精銳軍隊開始撕殺。

    “大王意氣盡,四面楚歌聲。”虞姬為了不牽連項羽突圍伏劍自殺。項羽率八百族兵從西南方連夜逃走。天亮時,劉邦才得到訊息,派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擊。

    項羽本來有一個逃生的機會,被老農引到沼澤之中,可見他己失去天下民心。項羽走到烏江邊時,漁父讓他過江東,項羽說,當初率八千子弟出江東滅暴秦,如今一個人回去,即使江東百姓可憐我,讓我當王,我能不羞愧嗎?

    項羽把烏錐馬送給漁父,轉人步戰,殺死漢軍數百,力竭自刎。後人惜之,有詩嘆曰:“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致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實際上,項羽己失去天下人心,既使他過了江東也成不了氣侯,天下英傑將共討之,共誅之。靠一個人的武勇得不到天下,而是人心。

  • 4 # 見薇知史

    1:項羽不肯過江東應該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虞姬,項羽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虞姬聽過項羽說“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後便自殺了。虞姬是因為項羽才死的,項羽作為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內心自然也有對虞姬的愧疚。

    2:項羽在剛開始的時候,項梁一個眼色,項羽便殺了郡守和許多計程車兵,在鉅鹿之戰中,他覺得宋義不能安定社稷便把宋義給殺掉了,這時的項羽果斷,勇猛。而在鴻門宴中,項羽念及舊情,優柔寡斷,留下了禍患。

    3:項羽還是一個不會善用人才的人,而且多疑,加之有點粗獷,讓人覺得有點莽夫的感覺,當陳平丟失了領地時便要把陳平殺死,最後,陳平逃到了劉邦那邊了,還得到了劉邦的重用,這下好了,給對手撿到一個大便宜,後來,陳平用計,項羽又懷疑范增,結果范增在逃跑的路上丟了性命。

    4:項羽是一個性情中人,如果一個人回去,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不管他人怎麼想,自己都過不了心中的那道坎。

    5:從一開始,項羽在戰中就屢戰屢勝,一路上叱吒風雲,自稱霸王,而劉邦挫傷了他的銳氣,當四面楚歌時,項羽更是心灰意冷,種種原因,讓他認為是老天要亡他,是老天把他逼上了絕路!

    總得來說,項羽烏江自刎,並不是全部都是為了虞姬,是由於種種原因湊到了一塊兒,徹底壓垮了項羽的心裡防線。項羽的功績也是被世人肯定的,司馬遷在《史記·本紀》這部記錄帝王的書中,把項羽作為一個帝王來記述,足以看出,司馬遷對項羽的肯定,而且李清照也曾寫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也是對項羽莫大的肯定啊!

  • 5 # 南方鵬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霸王配上絕色美女,自必是千古佳話,虞姬是項羽帳下歌伎一類,史記所載不多,只說項羽常幸之。楚漢相持,劉邦不顧鴻溝之約翻臉窮追項羽,楚軍且戰且退。來到垓下,其時彭越韓信英布已得到劉邦瓜分楚地的承諾,大軍合圍,楚軍敗局已定。當夜,敵軍四處唱起楚歌,項羽在帳中聽到,大驚說,難道楚地全部失陷了嗎?不然哪來哪麼多的楚華人歌唱?

    項羽不肯過江東,把烏騅馬送給亭長,請他好生照顧,與身邊將士一同下馬,步行殺向追兵,項羽奮起神威,又殺了百十漢兵,自己也中了十多處刀劍創傷,正殺著,一騎來到面前,項羽抬頭一望,認得是故友呂馬童,便說,既然死於此地,不如把這功勞送給故人罷。於是拔劍自刎,漢軍見狀蜂湧而上,漢朝因此多了五位侯爺。

  • 6 # Z葉落隨風

    不想連累江東的鄉親父老,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江東的青壯都跟著項羽去打丈了,基本上也死完了,即使項羽能逃回江東去也難東山再起,以劉邦的性格定會斬草除根,大軍壓境只會徒添傷亡。到時就不是名垂千古而是遺臭萬年了。所以烏江自刎是他最好的選擇。

  • 7 # 李老師講歷史

    秦王朝被推翻以後,項羽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便進行了長達五年楚漢戰爭,項羽兵敗逃到烏江中落敗,最終一代梟雄項羽在烏江自刎。也就成就了南宋詩人李清照在《烏江》寫道的千古佳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對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做了非常高的評價。當然還有晚唐詩人李牧的詩《題烏江亭》寫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這首詩表達出項羽沒有毅力和決心。大家一直在討論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而是選擇自刎了?

      首先大家知道項羽當時認為愧對江東父老,所以選擇了自殺。在史書記載中,楚漢戰爭項羽的部隊被劉邦的部隊打敗,當時項羽只能帶800突出重重包圍,此時來到了烏江邊上,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離開這裡日後可以東山再起,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說罷項羽拔劍自刎了。當時心愛的女人虞姬的死起到關鍵作用,說到虞姬很多人會想到《霸王別姬》,我們都知道西楚霸王項羽在四面楚歌時要做最後的一搏。虞姬為了不拖累他,賦詩說: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最後拔劍自刎。當時虞姬自殺,項羽的心中充滿了絕望,受到了打擊,於是綜合兩點原因,項羽選擇了自殺。

  • 8 # 青幽472

    西楚霸王,不肯過江東。是英雄末路的悲涼,決非是為虞姬不肯過江東!西楚霸王從反秦抗秦一路凱歌,豪氣沖天。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兵,破釜沉舟,何等的壯懷激烈!

    項羽的英勇無敵和最後被韓信圍攻垓下的無奈至今為後世可歌可泣!項羽是一位悲情式的英雄,戰場英勇無敵,只可惜有勇而寡謀。要說他兇勇慘烈,卻性格中又心腸柔軟,缺乏政治謀略與戰略遠見。幾次有機會消滅自己的對手,卻被對手麻痺,失去難得的機會,放虎歸山。以至自己在戰略上的優勢,諸漸變為劣勢。

    項羽的不肯過江東,決非是對虞姬兒女情長的悲嗚。而是英雄末路的悲涼,他不願再次因他的原故,把戰火引於江東。想當初八千江東子弟隨他出徵至今無一生還!他無顏見江東父老!

    他過江東未必能捲土重來,英雄失勢,無力迴天!他過江東,劉邦韓信接重而至,江東必是生靈塗炭,一片焦土。項羽他再也不可能再有向亞父范增那樣的忠心效死,敢為直言,出謀劃策的謀臣!他為自己此時的弱小而悲,他絕望透頂,他只有一死方能平息這場戰火,一死以謝江東父老!他的失敗,他無顏見江東的父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睡覺起來感覺自己臉上毛孔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