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茗茶泉水
-
2 # 美家手記
呃,這麼理解好像是有點問題呀!
第一個,買房未必比租房便宜,這要看地方,還要看你租的房子怎麼樣。有些地方你租的房子可能比七十年下來的買房價格還要便宜。注意,我這裡只是在說價格。
第二個,不能簡單從價格來理解。主要是房子這輩子捆綁的東西太多,比如婚姻,你結婚一定要房子的吧?還有教育、醫療等等,這也是要房子的吧?所以不能單單只是從價格上來看。
第三個,以常量看變數。難道你覺得房租的價格永遠不變?這七十年後房租價格難道不變?還有通貨膨脹會不斷稀釋你的財富等等。
綜上,不能這麼單向思維的理解,不過如果你要在一二線城市長期呆下去,買房會比租房便宜不少,真正含金量的戶口所帶來的附加值,如果你只是在這工作一段時間,買房還是回老家,那就租房吧。
-
3 # 嗨住租房
其實,對我們自己的生活來說,哪種更好不是關鍵,關鍵是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
那麼,在當今中國大城市高房價的背景和租售並舉的趨勢下,買房與租房之間有哪些區別呢?
最近看到一幅漫畫,很適合解答這個問題:
日常開支——
為誰打工——
房價上漲——
自由度——
安全感——
工作不爽——
住的不爽——
找物件成功率——
在女方父母眼中——
階段目標——
萬一感情破裂——
入住頭等大事——
居住人員——
空間格局——
手續——
公司考慮範圍——
很明顯,租房與買房各有利弊,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有些人群適合租房。應屆畢業生、初入職場的上班族、流動性大的打工族、資金短缺者、沒有穩定收入人群等等,這些人租房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另外,不願被房貸束縛的、或者有更好理財方式的人,也適合租房。
有些人群適合買房。剛性需求型,如準婚人士,有條件湊足首付款、工作穩定、資金寬鬆、希望過上穩定的生活;家長們,為孩子的上學考慮;這部分人是購房的主力軍。此外,還有改善需求型和投資型群體,也適合買房。
“購租同權”正在逐步落地,租房與買房的差別在縮小
目前中國約有1.6億人租房生活,占城市常住人口的21%。現實中,租房與購房最大的差別,是戶口(城市資源)和教育資源(學位房或學區房)。
如果未來“購租同權”真正落地,徹底解決這兩大難題,房產的附屬價值將被削弱,租房未必比買房差。
-
4 # 山西闔樂街
我在太原市,我當然是選擇買房了。
至於為什麼?
第一,家的感覺,作為老套的80後,對於家的執著估計現在的90後00後都是無法理解的。哈哈!在喜愛的城市有個窩。
第二,太原市近幾年大量的城中村改造,致使住宅租金價格迅速上漲,如果想在城區租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起碼也得2500-3000塊一個月,二買一套房子,兩居室按20%首付,精裝修,月供也就3000多,一個是自己的,一個是給別人還貸款,我覺得不划算。當然要是在北上廣深就例外啦。
第三,給未來一個保證,不管你承不承認吧,房屋至今還未出現降價的現象不是,雖然種種限購政策出臺,但是房子的價格還是上漲的,只是有點慢了而已。未來的世界誰也說不準,但至少到時候還有個值錢的玩意兒。
-
5 # 資犇
過去十幾年是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代,幾乎閉著眼睛買房子也能掙錢。
然而,有那麼一群人,還是買錯了房,十幾年下來,不賺反而虧損。
我一位上海的朋友,買了很多很多房子,居然也能虧本過很多次,這樣的不服輸的精神我也是佩服
這次投資的教訓是:
1、不能拿一線城市的經驗去對標二線三線城市。城市容量、人口基數、人口結構和消費習慣不一樣,硬套往往會失敗的。
2、市中心永遠是市中心,不是每一個新城區都能造城成功的。很多二三線城市,都是多點開花,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房價往往還不如新開發區域。
3、那些年,商住樓和商鋪的返租只是個數字遊戲,羊毛出在羊身上。可惜很多菜鳥級投資客不知道,包括我。
4、國內絕大部分城市商業嚴重過剩,而且商業即使增值,轉手的稅費極高,增值的部分也都繳稅了。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選擇買70年產權的住宅。
同年,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中國國家發展戰略,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第三個國家級經濟新區。
廣袤的天津東部沿海的土地上,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朋友們驚呼,錯過了深圳特區,錯過了浦東新區,不能再錯過濱海新區了。
於是我跟著幾個朋友來到了濱海新區離市區最近的空港經濟區,在空港的中心商務區,買了幾套當時推廣名叫“空港國際貿易中心”的寫字樓,總價300多萬。
其實僅僅是個推廣名,產證上的樓盤名字極其普通。
在物業經理的建議下,我把這幾套房子裝修一新,租給了一家小金融公司,租金1.8萬,算下來收益倒還不錯。
可惜一年不到,剛剛收回裝修成本,那家公司搬離,一下子房子空了下來,一空就是好幾年。
儘管空置著,每年三四萬的物業費和各項能源費還是要交的,掛牌出售根本沒人理會,我又是個守規矩的業主,只能交著物業費捂著。
直到前幾年,這房子總算低價租了出去,租金只有首次出租時的5成,不到1萬。但是我已經挺滿意了,因為反正死活賣不掉,能租掉就算不錯了,至少不用白白交物業費了。
11年過去了,如果當時買住宅,300多萬會變成多少……
可惜,沒有如果。
曾經以為北京那邊會有一個經濟圈,後來發現那裡叫北京和他們的窮鄰居們
這次投資的教訓是:
2、重要的話再說一遍,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選擇買70年產權的住宅。同區域的住宅確實漲了,有價有市。而商業,是有價無市,或乾脆無價無市,捂在手頭甩不掉,維護成本又極高。
接連幾次投資失敗後,我回到了上海,不再輕易買外地的房子了。
想想自己真是傻,還有比上海更好的投資市場嗎?同樣價位,有閒錢還不如投資上海的郊區呢。
於是,教訓又來了。
那是2009年,當時上海的價格窪地是郊區的金山,有個朋友推薦金山朱涇鎮的黃金地段商鋪,算下來才1萬元左右一平米,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我又砰然心動了。
和朋友驅車來到金山,看了那個街區式商業專案,名字我就不說了,規劃看著不錯,和朋友各買了一鋪,兩家緊挨著。
這個商鋪神奇了,120萬的本金,交房後才發現,首次租金包物業才1500元,算下來,要半個多世紀才能收回成本。
而且,同樣,沒到兩年,基本就空置了。除了沿街的鋪位出租率還不錯,內街和樓上是大批大批的空鋪,根本租不出去,也賣不掉。商業高額的物業費和能源費該交還得交。
這套商鋪我已經不抱任何期望了。
這次投資的教訓是:
重要的話再說一遍,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選擇買70年產權的住宅。如果實在要買商鋪,那就買沿街社群商鋪吧,相對靠譜一些。
綜上所述,那些年我買錯的房子,無論在無錫、天津還是上海,不是清一色商業,酒店式公寓、寫字樓和商鋪就是有硬傷的住宅。
我就這樣被這些買錯的房子耽誤了財務自由的程序,也不知道多少年後才能拋售出去。
所以,你還以為閉著眼睛買房都能賺錢嗎?
當然我聽完朋友的買房故事,也總結了一個教訓:人是能連續三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
如果買房或租房都是因人而異,像金星就是租房。
她曾公開過自己位於上海的豪宅,裝修十分大氣。
據悉,金星這處豪宅位於上海市某飯店的頂層,整套總統套房高3.2米,大約250平方,外帶超大露天陽臺,房子是她租的,光一年的租金就要花費上百萬,還有私人管家和配套服務一應俱全。
內部裝修有種中西結合的感覺,低調中彰顯奢華,大氣又不失簡約,裝修的細節和家居品味都帶著金星強烈的個人風格。
很多人不解,為什麼金星不買個房子住,非要租房呢?這幾年租房的開銷都可以買房了。金星表示,租房更自由,不會被房子束縛,想住哪就住哪,孩子們上學也更方便,不用那麼累。房子不能一步到位,人沒到那個份兒上,房子會壓著人。相對於現在社會上人們買房的熱情,金星則對此看得很淡。
金星的老公是外華人,因此金星也經常在歐洲度假,此前她也曬出自己歐洲的房子照片,歐式石柱和植被茂盛的花園充分體現了房子的身價不菲。
金星在這裡宴請客人,拱形大門的造型,長長的餐桌大氣磅礴,坐幾十個人都沒問題,餐桌上是精緻的餐具和擺設,彰顯品位。
不僅如此,還有視野極其開闊的露天陽臺,可以面朝大海,賞美景吃美食,思考人生,真是愜意呀。
室內寬闊的落地窗後面是鬱鬱蔥蔥的樹林,擁有這麼棒的豪宅,不得不說,金星果然是人生贏家,瀟灑的人生姿態也讓人羨慕,不為房子所束縛,只專注自身的自由感。
-
6 # 95年同學
1,剛需視自己情況,看好就買,投資暫時就不要買了。
2,縱看歷史長河,太平盛世,房子絕對是最保質的商品之一。
3,既然房子是商品,商品的價格最直接的影響供需關係。
4,國家把房產劃分為金融產品類,那就一定會遵循經濟的基本規律,有漲就有跌,至於漲跌的幅度怎樣,看日本當年的房產泡沫情形,政府應當會調控不再出現當年的慘狀。
5,一二線及一二線周邊城市房產價格不會大幅下跌,特別是人口淨流入較大的城市,龐大的市場需求,另外購房主力軍也就是目標客戶群體,這一代年輕人,獨居率直線上升,這部分市場極其龐大。
6,房子附加的孩子上學等各種附加值,讓一部分年輕人不得不去努力購買房產。
7,作為95年的我,深知不論市場如何變化,我都需要一套房子,所以17年借父母首付,自己一邊供一邊還父母,壓力有,但是都還在能力範圍內,所以凡事量力而行,房產政策日趨完善。
8,剛需買,投資不買,作為90後的我們,呼吸被汙染的空氣、支付高昂的生活成本、聽著吵鬧的廣場舞、熬著孤獨的夜、揹著幾十年的房貸、追尋著飄渺的愛情,但是,親愛的陌生人,加油!
-
7 # VEGETA
首先要搞清楚現在和未來我們所面對的狀況,才能決定選擇是買還是租。
經濟形勢不樂觀,我朝經過了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這個增長當然是幾代人的努力換來的,但,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推動力來源於央行的貨幣超發,大量的貨幣超發!在這樣的經濟增長下我們卻忽略了前沿科技的發展,只是一味的作世界工廠,沒有自己的發展和創造力。這樣的增長是沒有生命力也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實業凋敝,人們只看眼前怎麼賺快錢怎麼來。而現在,由於這些年的積弊,我們的經濟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階段。一面是國內企業的債務危機爆發,一面又是對外競爭力的匱乏。在這樣的狀況下,我無法想象我們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經濟蕭條。
現在是買房還是租房?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正視現況。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出清資產,出清債務,拿好現金,緊縮過日子。因為我們未來面對的可能是史無前例的“大蕭條”!我們面對的是“經濟冬天”。
至於房價?還是不要想這個了。房價過兩年就真的不重要了。
-
8 # Liam1789
首先,如果有經濟實力,買房永遠是更好的選擇。買房是投資,租房是消費。
其次,買房的時機很重要,時機正確與否很可能影響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活。
假設你還沒有買房,並且處於持幣待購的狀態,不妨先租房,等2019年下半年再做決定。美國目前正處於加息週期,2018年12月美國加一次息,2019年加三次息的機率很大。如果中國跟隨加息,則房價很可能下跌;如果中國反向降息降準,政府一定會同時加碼對房地產的調控,讓錢不進入房地產。因此,明年很可能是更好的買房時機。
-
9 # 湘西耿直君
首先要明白房子的作用以及房子在每個人心中所處的位置。華人常說:有房就有家,哪裡有房哪裡就是你的家所在地。房子也是你躲避風雨的巷灣。
二要看你的工作離房子多遠,方便麼。如果你有穩定的工作且那房子離你工作的地方近又方便,我認為買房比租房好。
三要看你相中的房子是一個人住或是和老婆小孩一起住。如果一家人在一起,又經濟條件允許肯定是買房比租房好,有房子住才更像一個家,租來的房畢竟是別人的,顯得很別忸。
四是從地理位置及長遠來看,買房比租房好。如果你選擇在一個有發展潛力城市買房,不管是一線二線三線四線五線住,早買房子比租房實在且有升值潛力。
不管現在房價如何高企,理性看待,買房或租房,我認為適合自己條件的才最好。
-
10 # 脫韁的博美
當然是買房。尤其是二線城市。首先租金上漲,現在租房子就是給房東打工,家裡添點錢付首付,自個每月還3000左右的月供,足夠買套不錯的房子。如果租房,依然是每月3000的房租。不如買套房子自己還月供,起碼最後房子還是自己的。其次,自己存錢永遠趕不上房價的漲勢,就不要去心存幻想了;最後,可以先買個房子,租出去,租金當月供還,說不定還會超出月供有結餘!自己租個低於月供的房子,既沒有壓力,還有人幫忙還貸,就會逐步轉變為別人給你打工。
-
11 # 開偉觀察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在這個問題上我還是堅持一條,只要經濟上允許都應該選擇買房而不是租房,即便適度負責也應該買房。
雖然,租房暫時需要的現金流可能少多了,且可將資金進行其他投資也可獲得收益;同時在自己工作變動或向其城市流動時,不用為賣房而費心了。而且,也可省去房價下跌帶來的擔憂。但要知道,如果房價上漲就眼睜睜的收益沒了,而且你的錢投資其他專案所獲得的收益可能遠遠比不上房價上漲帶來的收益。如果10年前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子,現在增值了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如果是租房不僅付出了鉅額租金,最後房子還不是自己的,根本無法享受到房價上漲帶來的市場紅利。
而買房的益處就大多了,雖然可能經濟上的壓力大得多,但通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努力,還清了房貸,則一切都將不一樣了。同時,即便是借房貸買房,貸款還得也是越來越輕鬆,因為大家的收入隨著經濟發展都天增長。尤其,大家也知道,中國的房價要真正下降,可能需要再等二、三十年,到了中國人口拐點真正到來時,否則房價總體會一直呈上升態勢,就一會有買房的市場紅利存在。
我的觀點不一正確,僅供讀者朋友參考。願各位準確把握投資決策,生活如意!
-
12 # 風輕雲淡雨兮兮
買房也好,租房也罷,終究是有一個住所。在目前中國的現在大趨勢下,個人認為,有條件最好買房,畢竟租房有諸多不便,如:租金上漲,房租上調,不易購置大件物品,不宜長期居住,搬家麻煩等等。
-
13 # 大道繁華
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如果有經濟實力,買房永遠是更好的選擇。買房是投資,租房是消費。
其次,買房的時機很重要,時機正確與否很可能影響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活。
假設你還沒有買房,並且處於持幣待購的狀態,不妨先租房,等2019年下半年再做決定。美國目前正處於加息週期,2018年12月美國加一次息,2019年加三次息的機率很大。如果中國跟隨加息,則房價很可能下跌;如果中國反向降息降準,政府一定會同時加碼對房地產的調控,讓錢不進入房地產。因此,明年很可能是更好的買房時機。
回覆列表
有條件的話就買房吧,當一個幸福的房奴!
1、現在房租太貴,過十年房子還是房東的,但是幾十萬元給了房東,我還是無房戶,太虧!
2、安居才能樂業,一直租房哪兒來的幸福!今年租城西,明年租城東,顛沛流離,如何對得起自己的愛人?幸福可不是一句空話,是能體驗的!也不好意思見丈母孃吧!
3、租房解決不了孩子入托,入學問題!花大錢未必能如願!
4、沒有自己的房,家庭的規劃和建設是空話!
5、能購房不購房無非是抱有幻想,等待房價大跌,希望理財收入高些,不現實!
6、多數商品都不是增值的,都是滿足人生活的東西,需要就買,不需要就不買!商品房也一樣,買了就能享受,不買永遠也享受不上,為什麼總要求房子要增值呢?跌一些就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