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聖使徒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550年由查士丁尼下令建造、並於當年建成。在建成後700年內,聖使徒教堂一直都是僅次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第二大教堂。這座教堂內不僅存放著眾多聖遺物,也是許多拜占庭皇帝的埋骨之地,337-1028年期間的大多數皇帝都埋葬於此。1204年十字軍攻克君士坦丁堡後,這座教堂內的拜占庭皇帝遺骨遭到嚴重破壞,奧斯曼帝國征服後,聖使徒教堂被拆除,在其舊址上建立了法提赫清真寺。
4、查士丁尼記功柱(Column of Justinian)。543年,查士丁尼為紀念他的戰功,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和大皇宮之間的位置設立了這根記功柱。在記功柱頂端立著查士丁尼的騎馬像,柱上的浮雕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遺憾的是,記功柱於16世紀被奧斯曼人摧毀、未能留存下來。
作為拜占庭帝國由古典時代發展為希臘化時代期間的重要人物,查士丁尼一世(483-565年)無疑是古典晚期最為重要的統治者,拜占庭帝國的疆域也在查士丁尼統治時期達到最大。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期為宣揚自己的功績,頻繁大興土木、修建公共建築。同時代的拜占庭歷史學家普羅柯比(500-565年)在他的歷史著作《戰爭史》、《秘史》和《建築記》中都記錄了查士丁尼時代興建的重要工程,是關於這一時代最重要的史料。
查士丁尼興建的公共工程主要是兩類:一類是為防禦外敵(阿瓦爾人、斯拉夫人)修建的堡壘要塞,但這些要塞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未能阻止遊牧民族對拜占庭邊境的入侵;另一類則是巴西利卡(basilica)式的教堂,這些教堂不僅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社會意義,教堂內部的鑲嵌畫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對古典晚期的基督教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奠定了拜占庭鑲嵌畫藝術的基本風格和形式。查士丁尼時期的重要建築成果包括:
1、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532年尼卡暴動後不久,查士丁尼一世就在被摧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基礎上重建了這座君士坦丁堡內最大的教堂。新教堂於537年完工,但教堂內的鑲嵌畫直到查士丁二世(565-578年在位)統治時期才最終完成。聖索菲亞大教堂不僅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座堂,也是拜占庭皇帝的加冕禮等重要儀式的舉辦地。奧斯曼帝國於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後,教堂被改建為清真寺、許多重要的鑲嵌畫被摧毀,不得不說是歷史的遺憾。
2、拉文納聖維塔教堂內的著名鑲嵌畫。548年,當拜占庭軍隊恢復對義大利的控制之後,拉文納主教馬克西米安組織藝術家為皇帝和皇后創作了兩幅著名的鑲嵌畫,這也是查士丁尼和狄奧多拉最著名的繪畫。此外,教堂內還有眾多宗教繪畫。
查士丁尼和他的廷臣們
狄奧多拉和她的侍從們
3、聖使徒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550年由查士丁尼下令建造、並於當年建成。在建成後700年內,聖使徒教堂一直都是僅次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第二大教堂。這座教堂內不僅存放著眾多聖遺物,也是許多拜占庭皇帝的埋骨之地,337-1028年期間的大多數皇帝都埋葬於此。1204年十字軍攻克君士坦丁堡後,這座教堂內的拜占庭皇帝遺骨遭到嚴重破壞,奧斯曼帝國征服後,聖使徒教堂被拆除,在其舊址上建立了法提赫清真寺。
4、查士丁尼記功柱(Column of Justinian)。543年,查士丁尼為紀念他的戰功,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和大皇宮之間的位置設立了這根記功柱。在記功柱頂端立著查士丁尼的騎馬像,柱上的浮雕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遺憾的是,記功柱於16世紀被奧斯曼人摧毀、未能留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