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經常在一起,親熱、逗嘴就是配對成功。
如果相互不理睬,甚至打架,那就要重新配對了。
牡丹鸚鵡小鳥區別雌雄非常困難,除非養鳥經驗非常豐富,或者繁殖者根據親鳥品系的遺傳方式能區分一部分個體,但大部分還是得藉助DNA檢測才最為準確,否則不易辨別。 真正容易辨別雌雄是4、5個月以後,這時雌雄個體差異明顯,具體方法如下:
1、頭型:雄鳥頭型相對比較窄,頂額較高,頭頂到眼睛距離長,側面外觀渾圓,後腦頭骨突出(俗稱後勺),面部紅色深於雌鳥(白臉類無此特徵),眼睛大而園。雌鳥外觀,頭的前後距離長,頂額偏低,整體頭型比較寬而扁平、面部紅色淺於雄鳥(白臉類沒此特徵),眼睛略顯小,整體頭部與雄鳥比較,頭要稍顯大些。
2、體型:雄鳥體型看起略瘦、偏長、體毛緊湊、比較好動。 雌鳥體型較胖、偏短、毛略顯鬆散,不愛動。
3、站槓姿態:雄鳥站姿較直立,昂首挺胸、動作靈活,體態輕巧。雌鳥站姿不如雄鳥直立,平時會趴在站槓上,呈半伏狀,且動作略顯笨拙。
4、尾羽尖:雄鳥的尾羽尖一般顯倒V字型,雌的尾羽尖一般會分叉,呈倒W字型。
5、用手摸洩殖腔:雄鳥的洩殖腔位置表現,恥骨間間距小、並表現有尖狀突起。 雌鳥的洩殖腔位置,兩恥骨之間間距略寬,尤其是成年母鳥,可達0.5公分以上,恥骨形態扁平,無突起。此方法鑑別相對比較準確。
6、發情期表現:公鳥發情時臉部羽毛變得異常鮮豔,在棲槓上快速頭尾相調(俗稱轉圈),用左、右爪輪換撓自己的喙,頭上下晃動,從嗉囊中返出半消化的食物(俗稱漾食)去喂雌鳥,對雌鳥做出快速張開、閉合翅膀的舉動,意在引誘雌鳥交配,但尾羽不上豎。
母鳥會站在棲木上仰頭刺耳的單聲連串鳴叫(俗稱花叫),常到雄鳥嘴邊乞討食物(俗稱接食),開始尋找營巢材料營巢,對雄鳥做出身體下匐張開翅膀尾羽上豎的舉動,表示接受交配,到這個階段雌鳥為了與雄鳥交配與繁殖,恥骨間距明顯變寬。另外,桃臉類雌鳥還有一個與棕頭、黑頭類不同的特殊肢體語言,就是往巢箱裡運送巢草不是用喙銜著,而是用喙把巢草插在尾上覆羽裡(俗稱別草),有時能插很多根巢草,非常有趣。
兩隻經常在一起,親熱、逗嘴就是配對成功。
如果相互不理睬,甚至打架,那就要重新配對了。
牡丹鸚鵡小鳥區別雌雄非常困難,除非養鳥經驗非常豐富,或者繁殖者根據親鳥品系的遺傳方式能區分一部分個體,但大部分還是得藉助DNA檢測才最為準確,否則不易辨別。 真正容易辨別雌雄是4、5個月以後,這時雌雄個體差異明顯,具體方法如下:
1、頭型:雄鳥頭型相對比較窄,頂額較高,頭頂到眼睛距離長,側面外觀渾圓,後腦頭骨突出(俗稱後勺),面部紅色深於雌鳥(白臉類無此特徵),眼睛大而園。雌鳥外觀,頭的前後距離長,頂額偏低,整體頭型比較寬而扁平、面部紅色淺於雄鳥(白臉類沒此特徵),眼睛略顯小,整體頭部與雄鳥比較,頭要稍顯大些。
2、體型:雄鳥體型看起略瘦、偏長、體毛緊湊、比較好動。 雌鳥體型較胖、偏短、毛略顯鬆散,不愛動。
3、站槓姿態:雄鳥站姿較直立,昂首挺胸、動作靈活,體態輕巧。雌鳥站姿不如雄鳥直立,平時會趴在站槓上,呈半伏狀,且動作略顯笨拙。
4、尾羽尖:雄鳥的尾羽尖一般顯倒V字型,雌的尾羽尖一般會分叉,呈倒W字型。
5、用手摸洩殖腔:雄鳥的洩殖腔位置表現,恥骨間間距小、並表現有尖狀突起。 雌鳥的洩殖腔位置,兩恥骨之間間距略寬,尤其是成年母鳥,可達0.5公分以上,恥骨形態扁平,無突起。此方法鑑別相對比較準確。
6、發情期表現:公鳥發情時臉部羽毛變得異常鮮豔,在棲槓上快速頭尾相調(俗稱轉圈),用左、右爪輪換撓自己的喙,頭上下晃動,從嗉囊中返出半消化的食物(俗稱漾食)去喂雌鳥,對雌鳥做出快速張開、閉合翅膀的舉動,意在引誘雌鳥交配,但尾羽不上豎。
母鳥會站在棲木上仰頭刺耳的單聲連串鳴叫(俗稱花叫),常到雄鳥嘴邊乞討食物(俗稱接食),開始尋找營巢材料營巢,對雄鳥做出身體下匐張開翅膀尾羽上豎的舉動,表示接受交配,到這個階段雌鳥為了與雄鳥交配與繁殖,恥骨間距明顯變寬。另外,桃臉類雌鳥還有一個與棕頭、黑頭類不同的特殊肢體語言,就是往巢箱裡運送巢草不是用喙銜著,而是用喙把巢草插在尾上覆羽裡(俗稱別草),有時能插很多根巢草,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