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茶的小嘍嘍

    首先,李恪並非嫡出,而在古代中國,嫡庶之分關係到長幼尊卑的儒家統治秩序,其嚴苛程度是今天的我們無法想象的,庶出的子嗣其地位等同於西方的私生子,唯一好的只是能擁有父親的姓氏,所以就算李恪再勇武睿智,他的出身就是一大障礙。

    其次,因為武則天稱帝也嚴重拉低了史書中對李治的評價,畢竟一個在位期間對內編纂了《唐律疏議》,開創了永徽之治,對外滅了東突厥和高句麗,打的日本一千年不敢東進的皇帝,怎麼看都不是電視劇中“性格懦弱,受制朝臣”的老好人,這一點可以說李世民的選擇極為正確。

    最後就是初唐皇帝也是受制於門的,這個門就是關隴門閥,李治的老師劉洎都能被門閥褚遂良陷害致死,這還是他當了皇帝后,他的父皇李世民更是如此,關隴門閥最恨隋煬帝,他可是李恪的外公,門閥當然不願意李恪來做皇帝。

  • 2 # 小然757

    出色這個詞,怎麼說呢,不存在絕對性。可以說一個人某一方面出色,不能面面出色,面面出色就不是人了。既然不能面面出色,那他最終沒被選肯定是因為他不出色的方面是別人在意的,或者就職務來說是不合適的。

    選繼承人是一場綜合性考試,不是考一科,關鍵每科分值還不一樣,可能你弱的那一科就是分值最大的那一科

  • 3 # 滄海拾遺錄

    自古以來,皇帝在子嗣眾多的情況下,會將帝位交與誰,考慮的因素很多。吳王李恪確實是李世民比較得意的兒子,在太子李承乾勾結漢王李元昌侯君集叛亂失敗被廢為庶人和魏王李泰爭位失敗的情況下,李恪之所以與皇位無緣,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方面:

    一是李恪具有隋朝皇室血統,這使得取代隋朝的唐太宗有所顧忌。事實上,李恪的母系血統高貴,其母楊妃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李恪身上彙集了隋唐皇室血統,從血統出身方面繼承大統非常合適。但成也血統敗也血統,正是因為李恪具有隋朝皇室血統,使得參與推翻隋朝統治的李世民有所顧忌,擔心李恪繼承大統對鞏固社稷江山不利。

    二是李恪才能出眾,性格與其父極其相似,李世民擔心李恪繼位可能重演兄弟相殘的悲劇。在李世民眾多兒子中,李世民認為李恪性格與自己最相似,才能出眾,殺伐決斷膽識過人,正是因為李世民是透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屠弟上位成功的,所以李世民也擔心李恪一旦繼位為鞏固皇權會對自己的兄弟大開殺戒,李世民還是希望自己的子嗣安全繁衍下去,李世民最終看重性格文弱的李治,就是因為李治的性格不會對兄弟下手。

    三是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朝廷重臣堅決支援李治。於公方面,前面說過,李恪具有的隋朝皇室血統不但讓李世民有所顧忌,也讓長孫無忌等大臣心裡發怵,因此不贊成李恪繼位。與私方面,李治是長孫無忌的外甥,從私人感情和日後長孫家族權勢發展的角度考慮,李治也是長孫無忌支援的不二人選。

    權衡再三,李世民最終放棄以李恪為太子的打算,在李治繼位後,李治確實如其父所料,對待自己的兄弟們比較友好,永徽元年,拜李恪為司空,授梁州都督。二年,加授太子太師。但是,長孫無忌仍然認為李恪對李治的皇位有威脅。永徽四年,因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中,李恪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神龍元年,李恪平反昭雪,追贈司空、並重新以親王禮改葬。

  • 4 # 國學上下五千年

    出不出色,要看當時的時代背景。在開疆拓土,建立政權的初期,驍勇善戰是絕對的權威,到時到了政局穩定,需要靜下來治理天下的時候",治世之才才是出色!

    先說個離我們最近又和李恪很多相似的人和事。

    愛新覺羅·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為孝恭仁皇后,於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衛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可謂是能征善戰,也是康熙比較看中,且非常出色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皇位?雖然有別的說法,但我們是要看事實說話的!

    康熙在位期間對外平三番,收臺灣,戰準葛爾,反擊沙俄,康熙後期外部穩定,急需對內做出調整,所以他選定了能夠治世的胤禛。

    李恪與十四阿哥胤禵處境非常相似,都是父親很看中的出色的兒子。李世民能征戰也能治世,在太宗執政後期外部勢力穩定,萬邦朝拜,不需要把中心放在攘外,而且需要治內政,李恪雖說有能力,可畢竟不是根正苗紅的嫡子,沒有自己的後臺,必然會有更大的阻力。

    結論:時代背景註定這兩個皇子無法繼承大統,天下大定,需要的是仁義之才的人才能生出,而非能征善戰的人

  • 5 # 申建國166

    按照正史載析:一系楊妃之子,身位不佳,其長難揚;二是母教極嚴,不存奢望,遠離朝堂;三雖父皇讚賞,但國舅力擋,權臣無響;

    四自生性灑逸,淡泊大寶,仍致

    讒亡。可見英雄未必皆為勝強。,

  • 6 # 南朝居士

    不要覺得奇怪,其實很好理解,一個優秀的太子,對皇帝來說是個威脅,

    李隆基優不優秀?結果呢?把他父親變成了太上皇。

    李亨優不優秀?結果呢?把他父親變成了太上皇,

    建寧王不是太子,但是足夠優秀,於是就想著清君側了。

    李世民不是太子,但是足夠優秀,結果呢?李淵就成了太上皇。

    一個足夠優秀的太子,對皇帝來說,是又愛又怕,太子優秀,皇帝當然喜歡,預示著他可以坐穩皇位了,權力交接時可以放心了,

    但是,如果太子足夠優秀,太子想提前接班了,皇帝怎麼辦?那太子跟皇帝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了。

    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太子殺了皇帝,或者皇帝殺了太子,這在李世民之前的一千多年裡反覆上演,

    李世民也不用看的太遠,就看他自己就行了,親王勢力夠大,照樣造反,太子勢力大了,同樣也造反,比如李承乾。

    這也是為什麼立李治為太子,因為他夠弱,一個弱勢太子,是難以造反的,這樣皇帝太子父子和諧,相安無事,

    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孫權、石虎都立一個八歲的小兒子為太子,因為他們都吃了立強勢太子的虧,都殺了太子後立小兒子為太子。

    石虎都是直接說了,為什麼我的兒子一到了十八歲就想殺了我呢?我立小兒子為太子,等他想殺我的時候,我也老死了吧?

    李世民立強勢太子後,太子想提前接班了,李世民還敢立一個“英果類己”的李恪為太子嗎?

  • 7 # 月輪皎皎

    李恪實力李世民最優秀最受寵愛的兒子,但這也就註定了他的人生悲劇。

    論起出身,李恪大概是最高貴的,他的母親是隋煬帝的愛女,父親是皇帝,母親是公主,爺爺是皇帝,外公是皇帝,這樣神奇的出身大概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幾個。在非常重視出身血統的中國古代人看來,李恪大概是最高貴的。但這也有一個致命的矛盾,他的隋朝血統也會讓人詬病,因為李世民的虛懷若谷和節儉樸素正好可以和隋煬帝的剛愎自用和奢侈浪費做對比,大唐的臣民都慶幸皇帝不會像隋煬帝一樣,現在繼承人卻是隋煬帝的外孫,這個彎還真不是一般人能轉過來。

    第二,李恪才華出眾,李世民欣賞他,動過立他為太子的念頭,這是十分危險的,李治和長孫無忌肯定對他十分忌憚。雖然史書上說李恪是被長孫無忌陷害致死,高宗李治還為這個哥哥求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也就是做做樣子,表達一下自己虛偽的仁慈。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他所做的是為了鞏固外甥的帝位,那麼他的真實想法不可能不講給自己的親外甥。

    這可能也是帝王家的悲哀,如果你沒有出色的兒子,你的江山基業就沒有人繼承,就會斷送,但如果出色的兒子太多就會自相殘殺,這一點康熙皇帝大概也深有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這是怎麼回事啊?咽喉異物感,老是要吞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