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心科學
-
2 # 幼教資料庫
以下純屬個人意見,認為這個問題,大多家長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玩遊戲,不希望看到自己家的孩子沉迷遊戲,喪失自我。那麼孩子玩遊戲太過沉迷,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要分析孩子的原因:第一個就是模仿。孩子玩遊戲,一定是透過外界或是家裡人玩遊戲。孩子不經意的就學會了。家裡如果有人對遊戲過於沉迷,導致了孩子對遊戲的認識,一味的去模仿,因此孩子在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好的時候。他就會模仿大人去玩遊戲;第二個原因就是遊戲對於孩子的誘惑力太大,他並不像成人一樣會自我控制的很好,他能控制時間。孩子往往一玩就不會停下來。無論是透過遊戲的性質,畫面聲音視覺效果等等等等,這些都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誘惑。所以孩子會沉迷於遊戲裡,不想出來。
那麼出現以上的原因。首先大人在家裡要減少遊戲,如果有人玩遊戲就要及時的制止。或是不當著孩子的面進行玩遊戲。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那麼我們先要從自身的改變做起。對於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我們可以採取有效的措施,第一個我們開始告知引導孩子,不可以這樣,遊戲對眼睛視力會造成傷害的,影響學習,把危害說給孩子聽。
另外,如果孩子真的想玩?建議約定好時間,就像看電視一樣,五分鐘,十分鐘,15分鐘。慢慢的減下來,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只要家長引導到位。
最後一個就是帶孩子遠離遊戲。玩遊戲,大部分孩子是因為他無所事事。沒有事情可做,自己也是覺得很無聊。家長現在在家裡邊除了看手機,就是玩遊戲,把孩子扔一邊,他只能去遊戲裡面找找自我,自我滿足,自我沉醉。我們帶領孩子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比玩遊戲更有意義的事情,同時轉移孩子對遊戲的注意力,不在集中於遊戲本身。我們可以帶孩子做一些室外運動,打個籃球,打個乒乓球,游泳健身。或是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體驗閱讀的快樂。帶孩子去動物園認識大自然,這些都是很好的活動開展。
回覆列表
“如果手機不發明出來,我還會上學。”
“但現在手機要不讓我玩,我不可能再上學。”
用孩子的話說,他之所以不上學,問題歸根於手機,但如果讓他從此以後再也不玩,那不好意思,不可能!
“你現在才13歲,不上學去幹嘛?”
孩子想了很久。
“沒有......”
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幹嘛。
“你將來有什麼理想嗎?”
面對這個問題,孩子一個字也沒說。
“不上學了,你覺得可惜嗎?”
“不可惜,就不想上,學不進去!”這次的回答乾脆利落!
孩子的家長很著急,但是勸孩子,孩子壓根不聽。孩子外婆說就算現在讓孩子去打工,人家童工也不收。這段時間沒上學在家就一直玩手機,打遊戲。
孩子說,在沒玩遊戲之前,村裡的男孩子都不喜歡跟他玩。後來在遊戲中稱霸後,他成了村裡孩子群中的孩子王,只要一開黑,男孩子們都搶著跟他打、或者圍著他觀戰。
這種被需要、被崇拜的感覺讓他覺得很爽,於是他更加勤快的刷攻略、玩遊戲。
就這樣,他從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變成了差生。
因為擔心孩子因此荒廢學業,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坐不住了,不得不辭職返回家鄉,在家陪著孩子。
媽媽不讓他玩,他就說要離家出走,要去打工。
媽媽說他還真找過工作,跑到一家麵館想去找工作,人家那裡的老闆說不收童工。然後又回來了。
孩子說:一般來說,學習差的玩手機遊戲腦子可聰明,學習好的玩遊戲可笨。
現在玩遊戲的這個手機原先他媽媽沒想著給他買,但孩子天天吵著要,媽媽沒辦法,又因為自己沒陪在他身邊覺得虧欠孩子,就給孩子買了一部,原打算是希望孩子能夠以此為鼓勵,努力學習的,沒曾想,自從有了手機,玩遊戲更是無休無止、一發不可收拾。
像這種情況,在他們村裡特別普遍,不少孩子都是拿著手機一動不動的打遊戲,甚至很小的小學生都是如此。
小男孩說:會疼就把眼揉揉,還得接著玩!
有孩子最長能玩6、7個小時,如果放假,一整天都可以玩。
有些孩子通宵達旦的玩,遊戲的級別從青銅到鑽石只需要兩個星期。
從外行到資深玩家,孩子們的成長速度快得讓人驚訝。
甚至還有些孩子,將遊戲的情節幻想到現實生活中來。
“有槍就行,只要有槍。”
當然孩子可能只是說說而已,但說出來的話讓大人聽了心驚膽戰。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不難發現,一般有這些問題的孩子,父母都不怎麼陪在身邊,或者就算在身邊,也不怎麼管孩子,更談不上教育了。
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些很難去解決的問題,它的根源在父母那。
但父母也有父母的說辭,如果不離家工作,那全家人拿什麼生活?
確實是現實,只是這個不得不屈服的現實代價是不是有點太大了,有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那麼家長這樣辛苦掙錢的目的何在?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父母應該仔細的去權衡得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很重要,踏錯了,可能要花費很多倍的精力才能挽救回來。能挽救還好,挽救不了那又該怎麼辦?尤其是看著這樣一個孩子“執迷不悟”時,真的很揪心!
我曾經看過一本跟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打交道的書,裡面有提到過:
如果孩子沉溺於某種東西無法自拔,那麼家長可以費點心思去培養一下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幫助孩子讓他興趣多樣,讓他覺得生活有趣,這個時候可以暫且不考慮學習好不好,先讓孩子覺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當孩子有了其他興趣愛好,並且慢慢感受到其他快樂時,那麼原先沉溺的將被分走一部分精力,就算偶爾還玩,也不會痴迷。
那些痴迷的孩子,大部分是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實實在在的價值,找不到認可,而且還沒有人替他疏導這個心理障礙,於是他就會逃避在虛擬的世界裡,去那裡找自信、找成就感。
所以也不要覺得這樣的孩子不可思議、無法理解。其實是可以理解的,試著去理解他,你才能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否則,就真的是“雞同鴨講”。
記得有個成功人士講過他讀書時候的一個故事,他說他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玩電腦,他爸爸就給他報了一個乒乓球班,不僅如此,爸爸每週還抽出固定的時間跟孩子切磋,看看孩子進步到什麼程度了。後來,這個人為了跟他爸爸比賽,他不停的打、不停的打,漸漸的,電腦對他的吸引力不知不覺中竟然減弱了,再長一點時間,網癮自然也沒有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聰明的父親。
孩子的教育馬虎不得,儘量不要讓孩子養成一些特別不好的習慣。
如果有些習慣真的養成了,比如喜歡玩手機,那責任一定在大人,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才會找到跟孩子溝通的入口,才會有改變現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