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鹿鳴琴社
-
2 # HealthCrew
通常腳跟麻木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大家常常遇到的疾病之一。大多數人都會視作是被風吹、過度勞累、或是坐久了等原因引起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腳跟麻痺的症狀會慢慢消失。蹲久了後,血液迴圈不好,壓迫了腳底神經,導致腳跟麻痺。
要是腿腳麻了,應如何處理?1、立刻改變姿勢,可以小範圍內快速走動幾分鐘;如果感到左腿發麻,就高舉右手10秒,然後放下,反覆3次,右腿麻的話就舉左手,麻木感可以得到緩解;變換走路姿勢,如走“內八字”,使不同的肌肉均衡受力,減輕發麻的感覺;對發麻部位進行搓、熱敷,也能消除麻木。2、平時無論站著、坐著都要保持正確姿勢,同一姿勢不要持續太久,最好隔幾分鐘就要變換一次;多進行一些慢跑、游泳等鍛鍊腿部的運動。3、另外,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等病變也可影響周圍神經,引起腿麻、腳麻,如果你經常感到腿腳發麻,建議及時就醫。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也有很多。1、給腳部足夠的休息。2、選擇一些厚底、鞋底不軟、鞋墊軟的鞋子,最好後根部有一定的弧度以適應足跟。3、可在足跟部用一些軟墊,如矽膠製成的後跟帖,保護足跟減輕摩擦。4、可針對腿腳部位進行一些功能性的鍛鍊和理療。
蹲在華人眼裡,是一種極為常見。不過在歐美人眼裡,這簡直就是一項亞洲人才會的技能,還賦予了一個專有名詞“亞洲蹲”(Asian Squat)指亞洲人常採用的蹲姿,即雙腳要完全著地,臀部貼近腳踝而雙膝要分開。據說只有亞洲人才可以做到的動作,歐美人能做到的人只有15%。
在極少的場合當中, 西方人也會做出蹲下的動作,但也只是用腳尖著地,抬高腳跟以保持平衡,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可行的方法。
在俄羅斯習慣這種蹲姿的,大部分是斯拉夫人種,所以也被被稱為“斯拉夫蹲”—Slavsquat。
在南韓也有同款“泡菜蹲”的姿勢是:臀部碰到後腳跟,整個腳掌著地。
印度特有的摔跤深蹲訓練動作
瑜珈花環式——可稱作是練大腿的王牌動作,而且它在鍛鍊大腿肌肉的同時,也會對心肺造成很大的刺激作用,對提高心肺功能有明顯功效。
下蹲動作能夠反映髖、膝、踝的靈活性和對稱,能夠強身健體,促使全身血液迴圈良好,延緩衰老,可以說深蹲是青春能量的“發動機”。而歐洲人腰背活動性不如亞洲人,另外肌肉厚,髖、踝關節較為僵硬,故這樣的蹲法有難度,而亞洲人蹲起來更為“方便”。
下蹲動作還可以擴張微、小動脈血管,減少心臟外周阻力,可以改善微、小動脈血管壁的彈性,有效地降低血壓。降低血脂,刺激經絡系統,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促進脂代謝,進而改善血管的彈性,有效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對預防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當下蹲時,身體的重量向下壓擠腿部肌肉中的血管,加快下肢的靜脈血液流向心臟;當身體起來時,解除了身體重量對下肢肌肉的擠壓,從心臟泵出來的動脈血快速進入下肢,如此反覆下蹲、起來、再下蹲,有如“唧筒”的作用,加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血液迴圈加強了,迴心血量增加,有效地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和新陳代謝;血液迴圈加強了,胰腺等臟腑器官的營養與氧氣供應得到充分改善,胰島素分泌細胞的功能恢復正常,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同時下蹲能消耗很多熱量,可以減掉身上多餘的脂肪,特別臀部和大腿堆積的脂肪;另外下蹲時由於擠壓腹部,促進腹腔臟器周圍的脂肪燃燒分解,減少脂肪的積累,亦可刺激胃腸的食物消化,促進消化酶的分泌。
敲黑板,重點來了~為什麼下蹲時腿會麻?
人體血液執行包括動脈和靜脈。動脈執行,心臟推動作用最重要;對靜脈來說,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是血流動力之一,腳因為與心臟距離最遠,因此,血從心臟流到腳尖的過程也較長,很容易出現末梢迴圈障礙,導至供血不足。腿部靜脈迴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人下蹲時,腹部,大腿,小腿,血管擠壓,被擠壓的血管收縮,氣血衝向全身未被擠壓的血管,迫使它們擴張、鼓起來;人一站起來,全身氣血又衝向原來被擠壓的血管,為它們灌滿血液。
在蹲起的運動過程中,血液反覆沖洗血管壁,使血管軟化、加快血液迴圈和體內的新陳代謝、啟用免疫系統。在雙腿長時間下蹲時,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動。一旦快速站起來,我們的血液就突然之間上半身流到下半身,血液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輸送氧氣。如果血液不到達身體某處,這個部位就會區域性缺氧,就會感到發麻。
因此,如果下蹲太久,細胞缺氧造成痠麻脹痛。而且還會造成眩暈、眼前一黑和頭暈,因為突然間上半身血壓下降所導致的。
發生這種情況,不必慌張,稍微休息一下就好了哦。(如果貧血造成的眩暈,到醫院確診下,多吃補血補氣的食物,如紅棗、花生、枸杞、黃芪、當歸等補品)。
末梢神經血液迴圈不良的問題,許多都是因其他疾病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等),平常除了定期檢查、追蹤之外,也可以從補充維生素B群來攝取。
含有維生素B1的像是鰻魚、黃豆;維生素B6有鮭魚、鮪魚、香蕉等;另外維生素B12則是像豬肝、雞肝等肉類食材,互相搭配,酌量攝取;又或者選擇含有魚油成分的保健食品亦可。
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幫助加速血液迴圈、預防腿部肌肉鬆弛;含鉀的食物則有助消除水腫,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此外,蘋果含有蘋果酸,可以加速代謝,蘋果還含有豐富的鈣,可以減少下半身的水腫。
除了飲食之外,特別推薦了一組提升血液迴圈的小運動——「甩手與輕蹲」運動。甩手時自然活動到雙手的手臂、促進血流;輕蹲則能活動到大腿肌群,簡單又輕鬆。
附:不同版本蹲:
加油~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