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26023040590

    2004年12月15日 語言學家根據漢語方言的不同特點,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在這七大方言內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區。有時這些次方言區內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區的人的語言意識也有一定的區別。例如,一個使用粵方言的香港人可能會感到與操台山話的廣東人有很多共同點,雖然他們可能不能相互理解。相反,杭州人卻傾向於認為他們的方言與上海話不同,雖然上海話在語言學上與杭州話同屬吳方言。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顯的。相隔幾百公里,操北方話的北方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然而在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當地居民也許已經不能互相理解了。

    西方學者認為,從語言學角度出發,凡是互相之間不能通話的均應列為不同的語言。所以他們並不認可中國學者對於漢語七大方言的劃分,至少其中的廣東話、閩南話、客家話之間以及和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不能互相通話,所以應把這些列為不同的語言。

    1.北方方言

    指北方地區、湖北大部、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區、安徽大部、江蘇大部所使用的母語方言。北京話、西安話、南京話、成都話為北方方言的代表。北方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基礎(大陸稱為普通話,臺灣稱為國語)。使用這一方言的人佔華人口的80%。

    北方方言的明顯特點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子音韻尾。中古漢語中的“-p,-t,-k,-m,-n,-ng”現在已經只剩下“-n,-ng”。同時,與其他方言相比,北方話的聲調較少。(這是因為北方話中只有平聲區分陰陽。)因此,北方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應產生的複合詞。這在其它方言中比較少見。

    2. 吳方言

    在江蘇南部、浙江絕大部分和上海使用。以上海話為代表。使用人數大約為總人口的8.4%。這種方言對清濁子音的區分是一個很明顯的特點。

    3.客家方言

    在中國南方的客家人中廣泛使用,主要包括廣東東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廣西東南部、臺灣、四川等地,以梅縣話為代表。雖然是一種南方方言,但客家話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響中形成的,客家話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北方話的特點。客家話不僅限於漢族客家人使用,在畲族中也廣泛使用。使用客家話的人口大約佔總人口的4%。

    4.閩語

    在福建、臺灣、海南、廣東東部、菲律賓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使用。由於閩語的內部分歧比較大,通常分為閩北方言、閩東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莆仙方言、閩中方言、和閩南方言(以廈門話或臺灣通行腔為代表)。閩語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與中古漢語韻書存在直接對應的方言。閩語系中影響力最大的是閩南語,共有“-p,-t,-k,-?,-n,-m,-ng”七種子音韻尾。使用閩南語的人口大約為總數的4.5%。

    5.粵語

    以廣州話為代表,主要用於廣東省、香港、澳門和海外華人中間。粵語聲調非常複雜,廣州話有9個聲調。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包含p,t,k,m,n,ng六種子音韻尾。粵語內部的分歧不大。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站漢族總人口的5%。

    6.湘方言

    在湖南使用。通常被分為老和新兩類。新湘語更接近於北方話。湘方言以長沙話(新)及雙峰話(老)為代表,使用者約佔總人口的5%。新湘語以長沙話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特點為方言舌音,後鼻音丟失,及ch/q不分、h/f不分、sh/x不分、ong/eng不分等。包括長沙話,岳陽話,益陽話,株州話,湘潭話等。老湘語包括衡陽話,婁底話,邵陽話等。

    7.贛方言

    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用於江西大部、湖南靠近江西一側的部分地區,如瀏陽平江茶陵等地。使用人數約為2.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種植蘭花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