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霜葉初紅54287318568
-
2 # 鶴舞青青雪裡松
趙燕俠老師是京劇舞臺唯一獨創一派的女性藝術大師,也是目前京劇界唯一健在的流派創始人。出身於梨園世家,拜荀慧生為師。15歲以一出《大英傑列》嶄露頭角。19歲建立“燕鳴社”,在京津滬等地挑梁演出,只唱頭牌。解放後入北京京劇團,與馬、譚、張、裘並稱北京京劇院的“五大頭牌”。趙燕俠老師演的《紅娘》《花田錯》《辛安驛》《荀灌娘》《玉堂春》等劇,在繼承荀派表演風格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條件大膽突破。她表演灑脫、嗓音甜亮、唱腔悠揚、唸白清脆、咬字清晰,而且善於塑造不同型別的藝術形象,這些鮮明的藝術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完成了“出荀入趙”的轉變,創造了京劇旦角的趙派藝術。早期的弟子不多,閆桂祥是趙老師入室弟子中成就較高的,還有女兒張雛燕也深得趙派真傳,但因學戲較晚半路出家唱的一般。近兩年趙老師晚年重開山門,收徒熊明霞、朱虹、吳昊頤、王晶等人。趙派的唱腔別具一格,尤其《白蛇傳》中“小乖乖”一段更是膾炙人口,堪稱趙派唱腔的精華。
-
3 # 明揚51
趙燕俠早期藝宗荀派,青衣,花旦皆能勝任,曾拍攝京劇電影《紅梅閣》。
最為人稱道的還是現代戲《蘆蕩火種》,趙老師在劇中扮演的阿慶嫂一角,充分體現了自己的演唱風格,脆,亮,吐字清晰有力,媚中帶鋼。“趙派”藝術得以確立,並得到了業內業外廣泛認可,成為北京京劇院“馬、譚、裘、張、趙”五大頭牌之一。《斷橋》“合缽”中“親兒的臉,吻兒的腮,點點珠淚撒下來”,田漢先生作詞,李慕良先生譜曲,一段徽調新穎別緻,趙老師唱來感情豐富,感人淚下,在全國享有盛名。
《蘆蕩火種》中“風聲緊,雨意濃,天低雲暗”一段,趙派唱腔藝術得到完美體現。特別是“浪激水淹”一句的大拖腔,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頓挫分明,尺寸拿捏妙到毫巔,把阿慶嫂此時此刻內心的焦慮、擔憂、掛念又無計可施的複雜情緒刻畫的淋漓盡致。此後拍攝電影時由於江青的干涉,趙老師被迫退出劇組,在選定洪雪飛出演阿慶嫂後,洪的藝術功力根本無法勝任,又請回趙老師給洪雪飛說戲,本著對藝術負責的態度,趙老師不計前嫌,耐心地對洪雪飛從唱到念傾心傳授,圓滿的完成了電影《沙家浜》的拍攝,成了至今傳唱不衰的經典唱段。
平心而論,洪雪飛畢竟不是京劇科班出身,演唱中吐字發聲飄、虛、顫,對氣的運用技巧不高,第一場阿慶嫂出場唱的幾句西皮搖板,“程書記派人來送信”,只用嗓子不用氣託著,唱出來給人“哆哆嗦嗦”的感覺。飾演唱唸如此繁重的角色,明顯力不從心。雖有名師指點,但畢竟功力有限,對比趙老師的“風聲緊”,高下立判。洪雪飛也成了譚元壽、馬長禮、周和桐幾大主角中最軟的一個。
假如當年由趙燕俠老師在電影中出演阿慶嫂,那《沙家浜》肯定會是八個樣板戲中經典的經典。
-
4 # 戲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說起趙燕霞,她的趙派,還是周總理親自封的呢。
在我看關於趙先生的資料裡都說先生是名很有性格的演員。1928年出生的河北姑娘,7歲登臺和父親一起演戲,先後拜李凌楓、荀慧生、褚玉香、何佩華等名家為師學習青衣、花旦,學習了王、荀、梅派的藝術特點。
15歲演出《十三妹》《大英傑列》,開始在京劇舞臺嶄露頭角,並與前輩名家金少山、譚富英、楊寶森、馬連良等聯袂演出《武家坡》、《二進宮》、《霸王別姬》、《坐樓殺惜》等劇目。
19歲自組團隊燕鳴社,在京、津、滬等地演出,由她擔任主演的《紅娘》《玉堂春》《荀灌娘》等在繼承荀派風格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性發展,唱、念、做、打別具一格,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於60年代任北京京劇院副團長一職。
趙燕俠經常在《白蛇傳》《紅梅閣》《碧波仙子》等劇中唱大軸。1964年,趙燕俠主演現代京劇《蘆蕩火種》即《沙家浜》,成功塑造了阿慶嫂的藝術形象,為實現傳統藝術形式與革命內容的統一做出了貢獻。
他的唱腔,打破了四大名旦的唱腔特點及吸收了他們的優點。
她的唱腔既吸收了四大名旦的唱腔優點,又有自己獨特的韻味,她的表演藝術自僻蹺徑,在看的時候有一種清新的感覺,她與張君秋同臺的時候,會立刻搶了張君秋的風頭。我覺得趙燕秋先生特別擅長表演,表演風格生動形象,有一種俏麗的感覺。看先生的《紅娘》《紅樓二尤》《鐵弓緣》《荀灌拍》,雖走的是訓派的路子,但自有一番自我的味道 ,唱的放縱而自由自在。
在人才輩出的年代,創立的燕鳴社,自己殺出了一條路,創立了自己的趙派,在40年代到文革時期,她的趙派票房是幾個名家中最高的,她的劇目在繼承荀派表演風格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條件大膽突破。其表演灑脫、嗓音甜亮、唱腔悠揚、唸白清脆、咬字清晰,所以成為了唯一一位女性京劇流派創始人。
文革時期的樣板戲中,她的阿慶嫂無人能及,我到至今也覺得後來者唱不出她的味道。她的《白蛇傳》中“吻兒臉……”一段唱的讓我頓覺痴迷,最能體現她自己唱腔的精華。她是第一個打破鐵飯碗,搞個人承包,全國巡演。
文革中由於拒絕江青安排的戲目,而被批鬥,但是她對江青的評價還是非常客觀,說江青“還是懂戲的”。90年代自文革後再出山,依舊是一唱驚人,自2000年之後淡入舞臺,再也不出來了,除了教女兒唱戲,沒有收過徒弟。
趙燕俠在晚年90歲高齡,決定為了趙派的藝術開山收徒,收熊明霞、王晶等人為徒。
我本人是非常喜歡先生的《玉堂春》和《白蛇傳》,在電視上看到趙老的收徒儀式,先生身體狀況不是十分理想,先生現在年事已高,希望先生能保重身體,為趙派多教幾個傳人出來,能把趙派發揚光大 。希望趙老的藝術能永葆青春。
-
5 # 魏青衣
1928年出生的趙燕俠今年已經90歲高齡了,而且她從5歲就開始學戲,藝術生涯也已經85年了。從今年剛開始,趙派的傳人們就籌辦著舉行“慶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燕俠先生誕辰90週年暨舞臺生活85週年展演”活動。
這個活動是在今年4月10號開始啟幕的,才過去兩個多月。當天晚上的演唱會可謂是京劇界大牌雲集,趙派傳人以及一眾北京京劇院的著名演員們,紛紛上臺獻唱。其實對於在京劇界能夠形成流派的演員們,我一直都是比較佩服的,起碼他們比那些只懂得繼承,不懂得改良創新的演員強多了。而且,趙燕俠的“趙派”還是周總理親自封的呢!
1963年,趙燕俠和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四人組團赴香港演出,她鮮明的藝術特色受到海內外觀眾的一致肯定。後來周總理看了她演出的《玉堂春》後,評價道:“這就是中國的《復活》嘛,趙燕俠可以自成一派。”趙燕俠戲路比較寬,而且文武兼修,尤其以吐字清晰、唱腔流利著稱。還能夠駕馭青衣、花旦、刀馬旦、文武小生等多種行當,很多不同型別的角色都能演。
趙燕俠的做工灑脫,唱腔悠揚婉轉,節奏鮮明,扮相秀美。雖然她師承荀慧生,但是能夠結合個人條件,大膽突破,不然也無法形成趙派了。不像現在很多演員,囿於流派中無法走出還沾沾自喜,完全不懂得改革創新。很多人對趙燕俠立派感到不解,因為他們覺得如果趙燕俠也能夠算是立派,那麼童芷苓、杜近芳都可以立派。但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全國京劇界有14個國家文藝一級演員,而趙燕俠則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這個成績無論是童芷苓還是杜近芳,都無法做到的。當然孟小冬或許可以做到,但是她當時已經旅居香港,也就沒有算在其中。總的來說趙派還是挺不錯的,現在也依然在流傳著,希望老人家能夠健康長壽!
-
6 # 不止看戲
趙燕俠具有傳奇色彩的表演藝術家,5歲登臺,16歲就成角兒,一生只掛頭牌,不但演青衣,花旦甚至文物生也能一人拿下。擅長演的劇目《白蛇傳》《玉堂春》,還有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白毛女》。 她出身於京劇世家,她5歲隨父母到武漢,抗戰期間就開始了到處漂泊的演出生活,廈門、重慶、長沙等地跑碼頭,走到哪兒就演到哪兒,13歲才到了北京安頓下來。父親趙曉樓是武生,訓練女兒也是按照武生的標準訓練,扎著大靠穿著厚底在院子裡練功。 女兒回憶,母親趙燕俠經常挨父親打,演不好捱打,演好了也捱打“打你就是告訴你今天演的好,下次就要這麼演,你要記住嘍。” 小時候沒有錢找琴師吊嗓子,自己發明土辦法,冬天對著冰喊嗓子,什麼時候把冰喊化了為止。還有對著罈子喊,從自己聽不到一直喊到別人能聽到,慢慢的喊。後來趙燕俠演出,3000人的劇場坐在最後一排觀眾都能聽清楚。 到北京之後《十三妹》《大英傑烈》《翠屏山》,一下成名。之後就成立了“燕鳴社”,與各路當紅的名家打對臺毫不示弱,《玉堂春》40年代-80年代演出幾十年的時間裡每每演出座無虛席。 1980年,美華人戈爾德到中國看演出,想把京劇帶到美國去,當時看的就是趙燕俠的《碧波仙子》。之後趙燕俠就到美國演出,走到美國十大城市,美國媒體形容是CROWN上的明珠,《紐約時報》讚歎是人類藝術的奇觀,趙燕俠讓中國的傳統文化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
7 # 荷露團珠
所謂趙派是49年以後提出來的,據說來源於一個故事,不知真假,沒有考證,但聽來合情合理:周有一次看趙燕俠的演出,演出結束後,週上臺接見演員,和趙握手的時候,笑著說:你這可快成趙派了,說者可能無心,聽著有意,院團領導也趕緊傳達貫徹領導的指示精神。其實周除了程派,別的派基本不喜歡,程派字音那麼講究,周豈能喜歡滿口京音倒字一片,人稱“大口落子”的趙的唱。但,她個人和其他人,可能就認為是那個意思,於是,一來二去,趙派就出現了。
我們今天談論所謂的趙派就會發現,派的三大特性基本她都不佔,那麼我們就來一一衡量一下。
第一條,具有大量獨特個性的老戲私房戲精品獨具個人特色,個人特色有,私房戲拿得出十出嗎?關鍵這些還好些,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她的字音奇怪無比,唱腔裡倒字比比皆是。唱腔大小嗓結合和傳統圓潤的音色標準來說,她的音色沒聽出有多美。當然,有人說有特點,那要這麼說我們人人都能立派,特點太好弄了,可是不美的特點那是藝術嗎?
第二,有大量優秀傳人傳承她的藝術,答:沒幾個人,數出十個都算多的,而且這些傳人也沒怎麼傳承什麼趙派藝術,試想幾年演幾回,叫啥傳承。
第三,有群眾基礎學唱傳播,答:沒人學她這所謂的趙派,票友唱的最多的和趙有關的也就她那段小乖乖。
綜上,用一些指標衡量,趙派基本可以講是不夠格的,趙燕俠算是一位著名的好藝人,但說立派,很勉強,不成立。
-
8 # 五三七六
哪有那麼些個這派那派,唱得好有人聽能賺鈔票就行。老了不能唱了後來就死了就算了,接下來的人又接著唱。為了一個唱戲的問題費多大事,撐的!
-
9 # 北汽瑞麗公司
我不知道是什麼派,只知道趙是個小人的,我跟趙無冤無仇,更談不上認別的。但一件事情裡就看出來的。阿慶嫂,洪雪飛。洪都去世很多年了,趙才說沙家浜的事情,洪活著的時候怎麼不說?文化革命都過去那麼多年的了,也不說呢?洪哪裡不如你?這麼大歲數的了,好好的活著吧!
-
10 # 富連成社
關於趙燕俠的“趙派”一直以來很有爭議。“趙派”到底是如何而來的呢?我想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
1、周總理在看完趙燕俠演出的《玉堂春》後,評價她“趙燕俠可自成一派!”於是“趙派”便不脛而走。
2、趙燕俠是歷史上第一個出演《蘆蕩火種》(沙家浜)的阿慶嫂。但因為一些原因導致她不能繼續出演。
3、趙燕俠學的是荀派,但個人風格明顯,咬字行腔也獨具特點。因為父親的關係,趙燕俠十五歲初登舞臺,與葉盛蘭、侯喜瑞合作演出《十三妹》,掛頭牌。自此開啟了與如金少山、譚富英、楊寶森、馬連良、裘盛戎等大師合作的演繹生涯。1960年,趙燕俠加入北京京劇團,與“馬譚張裘”共同作為北京京劇團的五大頭牌。一直到1996年,趙燕俠在上海舉行了告別舞臺演出,這才全身而退,不再登臺。
京劇界歷史上能夠開宗立派的京劇大家,必須滿足四個條件,一是能夠挑班,這是基礎,能夠養活一個戲班,才稱的起老闆。二是藝術具有個人鮮明的特色,像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都是極具個人風格,無論是唱腔,還是舞臺,也都有著自己的特點。第三,傳人弟子,一個流派要想持久傳承下去,必須有其傳人。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創新,有屬於自己的個人本戲。像梅蘭芳的《醉酒》、程硯秋的《鎖春荒》、荀慧生的《紅娘》、言菊朋的《讓徐州》餘叔巖的《搜孤救孤》等等,只要能夠成為一個流派,其必須有著自己的本戲,而且要極具特色,別人來不了,只有你能來。
縱觀以上,趙燕俠的“趙派”是不能夠稱作一個流派的。儘管滿足以上前三點,但是其缺少自己的特色的個人本戲,趙燕俠演的戲大都是荀派戲,這不算是自己的革新,《白蛇傳》趙燕俠演的好不好,的確好,尤其那一段“親兒的臉,吻兒的腮”傳唱度很高,但也不是屬於自己的個人本戲。
對於趙燕俠,其藝術是不用多說的,是個夠份的“角兒”,記得八九十年代到天津告別天津觀眾,全場無麥演唱,全靠一副肉嗓子,場面極其火爆。其《玉堂春》、《白蛇傳》,也總是白看不厭,但“趙派”傳人很少,趙燕俠也已經九十高齡,“趙派”的傳承也是迫在眉睫。
回覆列表
趙燕俠先生曾宗荀派,花旦戲青衣戲都能擔綱。解放初期就自己組團演出,票房成績相當不俗。後併入北京京劇團任副團長,與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等位先生長期合作,是與之齊名的表演藝術家。趙先生的戲路較寬,唱唸有自己的獨到處理,她的唱腔吐字清晰,觀眾可不透過幻燈字幕就能聽清,這在當時是一門絕活。1964年京劇現代戲匯演,她主演了京劇《蘆蕩火種》(即後來的《沙家浜》)中的阿慶嫂,"鬥智"中精彩的唱段與她是分不開的,因與江青意見相左,導致她未能成為“樣板人”。在今天京劇藝術百花齊放的今天,理應有趙先生的一席地位,使其表演藝術得以較好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