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虎幾

    年少時曾經想過,:太悲哀了,這將來如果死了,眼前一切什麼都如長夜永遠空黑,認為卋界一切以我一樣無知覺了,悲極了,人為什麼要死呢?這是每個人以我為中心的想法。可笑吧?

  • 2 # 林涵鋪子

    我曾在一紙張一筆前發呆好久,在想“我這輩子,活著是為了什麼”。

    當時是在知乎上看到關於“深度剖析自己”的文章,裡面有寫到這樣的方法:

    1-排除一切干擾,靜下心來。擺出幾張很大的紙,在紙張最中間的位置寫上“我這輩子活著是為了什麼?”

    2-封閉自己一個小時,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然後把自己所有想到的答案寫上去,不抗拒每一個出自你心底的答案,寫到你哭為止。

    我照做了,也真的寫哭了。

    非常感謝我看到了那位作者的問答,和很慶幸我照做了,那一個小時裡,的確是我最有意義且最重要的一小時,讓我知道了,接下來的路,我到底該怎麼走。——我在紙上寫下來5個關鍵詞“錢”、“體驗”、“分享”、“愛人”和“被愛”。

    “體驗與分享”作為愛好或者發展成為職業(得到)

    “愛人與被愛”作為家人和伴侶

    而這世俗又死不帶去的“錢”,作為我存在的流通介質。我知道它不可缺少,但我也知道,把人和事做好了,他自然會來找你。

    當時我哭是因為想到了奶奶,我是奶奶帶大了,和奶奶最親,但是彷彿時間過得很快,我從一個讓她追著餵我飯的吵鬧鬼,變成了很少回家看她的人,我開始越來越害怕她的離開。以上我在答案中寫下了“愛人與被愛”這一項。

    當然我也俗不可耐的寫下了錢這個字眼,但我認為錢是一種讓我可以流通在“體驗”和“愛人”之間的介質,沒有錢可以體驗,沒有錢也可以愛人,只是錢能做到更好更自由而已。

    “分享”是我作為“體驗”的一種輸出方式。我想體驗我所向往的那種熱氣騰騰,獨立,有衝勁的生活,想讓自己保持一個鮮活和敢於折騰的心。

    倘若哪天意外突然降臨,倘若恰好能留給我做後10分鐘,我能想到我的家人和我現在喜歡的人,以及過往這一路走來的那個倔強的自己,就沒有多大遺憾了——關於最後10分鐘這件事,我真的有確切的想過,那是在朋友發生意外後有驚無險的時候,我將情境聯想到了自己身上,得到的答案和期待,綜上便是。

    “被愛”是我作為“愛人”所期待的一種對等的迴應,當然這也是我對未來伴侶的期待。

    在最後我全出來一箇中心詞——體驗。我把它定義為我這輩子活著的目的,同時它對我現階段的我來說,叫“折騰”。

    因為我知道,在20歲這個沒錢又不能實際回饋家人(愛的表達方式之一)的現在,唯有不將自己侷限,不給自己的人生設定義,保持鮮活和折騰,這個農村出來的自己,才不會給世俗給定義。

    最後——我所以為的生命的意義,是不辜負自己。讓自己在年老的時候,覺得自己活得值,活得覺得精彩,面對生老病死人生百態,一切從容。。

  • 3 # 平步青雲雲中有雨

    誰知道吶我以後死了會是什麼樣子的吶,人死如燈滅,不知道的,我只知道我現在很痛苦難言萬語,什麼都不能說,只能憋屈自己,活的好累心更累,還很煩惱,苦一生,委屈一生,受氣一生,累,還好痛

  • 4 # 過嶺虎

    活著就幹活人的事,死後如何,靠冥想,打坐入靜,也是想不明白的。所謂進入阿賴耶識,也只是大腦內部的夢幻情景而已,真死了,未必是那回事。許多佛教大師生前大講禪修之法,死後也沒有顯化講解什麼。全不是那麼回事!不過有人倒是見過普通人的鬼魂,一些病人和小孩會看到鬼,似乎說明人死後還是有靈魂的。

  • 5 # 寧靜3660599016

    說到底 ,還是那個問題“我是誰?來自何處?要往何處去?”,試圖解開,始終困擾。

    我見過垂暮老者,對什麼都安詳,生死在她們臉上、心裡已驚不起一點波紋。習慣性問她們“您說人活著有啥意思哩?”“沒什意思”,回覆如水,撈不出一亳份量,呈不出一絲顏色。

    幾十年前在鄉下時,人們都窮,誰家裡有個事情需要人手,不用聲張,村裡人都盡力合夥著幫撐。感謝話不多,大家心裡有什麼總交了底說,交了心出主意。幫完忙,有人吃頓飯,嘮扯嘮扯;有人事忙不吃飯就走了,大家自自然然。條件差,誰也會用上誰,以後會還“情”,“人情”是一種維繫,也是依靠,是份溫暖。

    重,還是那份“人情”。有人說“那時”集體“無意識”,也對吧。走過了,走到了“個性”成長。不願落人情,盡力地用“錢”去擺平。一切付出,都以“錢”酬勞。兩不相欠,似乎心安理得。那份濃濃“人與人”維繫,也被摧毀。“不欠情”,抽掉了“人情”,最後落個“無情”。依靠“錢”,錢,卻沒有溫度,用錢買,買個虛情假意,那諂笑是為了“錢”。有錢、沒錢心裡都一樣“空空”。

    盡心竭力為某項“事業”者有之,他們回覆一生有何意義時,充實且滿足。“事業”把他們聯絡在一起,他們在一起建造一項“事業”,他們依靠了“事業”,人們也將會“依靠”他們建造那些事業得份“心安”,生命由此而不“無為”。

    好飲者飲一生,好賭者賭一生,生命本就是個“空殼”,需要“添充”。

    “集體”無意識時我們有份“相依”,“個體”進進時我們又多了“茫然”,回不去那份“相依”,更多人走向了宗教“依靠”。人,本就是個“群體”指稱。

    任何時代都有缺欠,回到“唐朝”?結果只會是“心粉碎”。“活著”就是大舞臺,不念過去,不妄將來,生,就指“活著”這個階段,添充“現在”就是所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11)何時能夠出臺?